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评估
- 格式:pdf
- 大小:250.21 KB
- 文档页数:2
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对2008 年9 月-2009 年9 月期间我院经胃镜确诊的82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予以雷贝拉唑10mg,另一组予以埃索美拉唑20mg,均为早餐前一次顿服,总共4 周,观察治疗后溃疡愈合率、症状缓解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
结果: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治疗第一天后上腹痛、反酸、烧灼感均明显缓解,且随着时间延长,有效缓解率上升,未发现有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均为良好的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比较起效更快、缓解率更高、安全性更好,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消化性溃疡;治疗结果【中图分类号】R975.6 【文献标识码】A目前质子泵抑制剂新生代种类繁多,本文进行了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抑酸作用的临床研究,以期为临床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提供更多资料。
我院应用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治疗82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为自2008 年9 月-2009 年9 月间我院经胃镜确诊的82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其中男39 例,女43 例,年龄19-72 岁,平均42.7 岁,观察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40 例(48.78%),胃溃疡33 例(40.24%),复合溃疡9 例(10.98%)。
病例选择时剔除癌性溃疡、未能排除癌变的溃疡,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怀孕或哺乳期妇女,对药物过敏者,以及合并并发症的患者。
治疗期间未服用其他系统治疗药物。
1.2 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口服雷贝拉唑(商品名:波利特,西安杨森)10mg,每日1 次,另一组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商品名:耐信,瑞典阿斯利康)20mg,每日1 次。
4 周后复查胃镜观察治疗后溃疡愈合率、症状缓解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1.3 观察指标:1.3.1 临床疗效标准:治疗前后记录腹痛、腹胀、反酸、上腹烧灼感等临床症状,并记录治疗后1,3,7d 的腹痛消失时间和发生的不良反应。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消化性溃疡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的价值。
方法: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科接诊消化性溃疡病人50名,随机均分2组。
试验组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对照组行常规治疗。
对比不良反应等指标。
结果:关于不良反应这个指标:试验组发生率4.0%,和对照组数据12.0%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关于总有效率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100.0%,和对照组数据80.0%相比更高(P<0.05)。
关于sf-36评分这个指标:试验组数据(89.32±2.68)分,和对照组数据(81.45±3.79)分相比更高(P<0.05)。
结论:消化性溃疡用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不良反应较少,疗效提升更为迅速,。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不良反应;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疗效临床上,消化性溃疡十分常见,包含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等多种病理类型,可引起反酸、食欲不振、上腹痛、烧心与嗳气等症状,情况严重时,也可导致梗阻、出血与穿孔等并发症,危害性极大[1]。
目前,医生一般会采取药物疗法来对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干预,但不同的用药方案在疗效上存在差异。
本文选取50名消化性溃疡病人(2022年1月-2023年1月),着重分析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胶囊用于消化性溃疡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科接诊消化性溃疡病人(n=50)进行随机分组。
试验组25人中:女性12人,男性13人,年纪范围23-69岁,均值达到(41.27±5.36)岁;病程范围0.5-7年,均值达到(2.96±0.42)年。
对照组25人中:女性11人,男性14人,年纪范围23-70岁,均值达到(41.58±5.47)岁;病程范围0.5-7年,均值达到(2.81±0.48)年。
纳入标准:(1)病人意识清楚;(2)病人认知与沟通能力正常;(3)病人非过敏体质;(4)病人对研究知情。
对比分析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对比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分析。
方法在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中选取5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各25例),给予甲组患者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乙组患者则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效果的发生情况及治疗的效果。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6.00%;乙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0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00%,两组数据对比,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且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对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极大地降低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还提高了治疗的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胃溃疡;临床疗效前言胃溃疡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该疾病主要的诱因。
[1]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腹痛、恶心、便血、呕血等症状,该疾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周期较长、发作反复等特点,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引发胃出血、胃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严重时甚至会有癌变的趋向出现[2]。
在临床上,常用药物治疗对该疾病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以“对比分析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为题,旨在探究了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两种治疗胃溃疡的疗效,现将详细分析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选取的观察对象为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50例胃溃疡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25人。
所有患者在诊断后,均符合国家制定的与胃溃疡相关的诊断标准,排除药物过敏、脏器障碍及其他综合症状[3]。
甲组中,男性患者有11例、女性患者有14例;最小年龄为21,最大年龄为60岁,平均年龄为(42.32±3.56)岁;病程为0.5~5年,平均病程为(2.68±1.03)年。
甘草酸铋散、克拉霉素、替硝唑和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价值目的:分析甘草酸铋散、克拉霉素、替硝唑和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以9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替硝唑、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观察组采用甘草酸铋散、克拉霉素、替硝唑和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溃疡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溃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甘草酸铋散、克拉霉素、替硝唑和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可有效提高提高溃疡愈合质量,缓解患者病情,且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
标签:四联疗法;甘草酸铋散;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多由胃酸分泌异常、胃黏膜保护作用削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另有恶心、呕吐、反胃等胃肠道症状,对患者健康状况极为不利[1]。
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加重,可能会威胁到生命安全。
尤其是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而治愈难度较大[2]。
笔者所在医院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采用甘草酸铋散、克拉霉素、替硝唑和埃索美拉唑四联疗法,取得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所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90例,男58例,女32例,年龄25~75岁,病程1~20年。
其中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各32例,复合性溃疡8例,多发性溃疡18例。
患者均有上腹部疼痛等表现,经电子胃镜检查,溃疡长度4~18 mm,幽门螺杆菌呈阳性,符合消化性溃疡特点。
同时此次研究排除心肾功能明显衰竭者、对药物过敏者。
将所选9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本研究选用奥林巴斯XQ200电子胃镜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标准:(1)在距幽门口约40 mm胃窦处取一块黏膜,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2)14C-尿素呼气试验;(3)然后自胃窦、胃体各取一块分别涂片Gram染色查Hp和黏膜组织切片Gram染色油镜观察。
1.3观察指标测定治疗前、治疗6个月2组患者甲状腺功能[促甲状腺激素(TSH)]、心功能[左心射血分数(LVEF)]变化;随访治疗6个月统计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2组甲状腺功能及心功能比较治疗前2组TSH、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SH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2.22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1%(P<0.05)。
见表2。
3讨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主要受到心脏结构或功能障碍影响,导致心室充盈及射血能力下降,属于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预后差[4]。
根据临床研究可知,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可调节心脏功能,因心肌细胞中T3与核内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甲状腺激素受体又与靶基因调控区的甲状腺激素反应元结合,抑制靶基因转录,调节钙离子浓度,影响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因此甲状腺功能减退易引起心脏异常[5]。
甲状腺激素主要影响心肌线粒体功能、心肌生物能状态,并通过增加肾素和醛固酮,增加心脏预负荷,导致心出血量增加。
因此甲状腺功能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应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可改善心功能。
左甲状腺素钠片属于常见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治疗药物,其为人工合成的四碘甲状腺原氨酸钠,使用后补充FT4,改善甲状腺功能,且可降低TSH修复甲状腺激素,而且具有无抗原性、血药浓度稳定等优势,药物安全性高[6]。
甲状腺激素可增强心脏收缩功能,经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可改善心血管功能和心室重构,促进心脏舒张及血管舒张,尤其对心脏线粒体功能改善效果明显。
故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TSH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探讨消化性溃疡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0例消化性溃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80例。
治疗半个月后通过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复查胃镜情况对比三组治疗效果。
结果:A组(埃索美拉唑组)治疗总有效率、溃疡愈合率、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均明显高于B组(奥美拉唑组)和C组(兰索拉唑组),其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与C组对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三组所选用的药物均可有效治疗消化性溃疡,促进溃疡愈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但从三种药物的比较发现埃美索拉唑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另外两种药物。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兰索拉唑;奥美拉唑;埃美索拉唑;临床疗效消化性溃疡是一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有多种因素,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等都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
特别是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后容易复发,只有根除HP才能有效防止消化性溃疡的复发[1]。
本研究分别采用埃美索拉唑、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240例消化性溃疡病例作为本次探讨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8例,女性112例,年龄范围23~56岁,平均年龄为(32±2.5)岁,其中胃溃疡108例,十二指肠溃疡132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如下入选标准:①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周期性腹痛、恶心、泛酸、嗳气等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②HP(+);③胃镜检查可见处于活动期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数目1~5个,直径2~30mm;④入组前没有做任何溃疡治疗,治疗期间无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等表现;⑤排除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患者;⑥排除青霉素药物过敏史。
将所有病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80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症状、病程等无差异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选择不同药物治疗在疗效上可进行组间对比分析。
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运用于慢性胃溃疡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运用于慢性胃溃疡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抽选我科室2021年至2022年收治的12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入院编号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一治疗与联合治疗。
对照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康复情况,不良反应率。
结果:根据数据分析对比显示,观察组治疗效果,康复情况,不良反应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本次研究中,铝碳酸镁咀嚼片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慢性胃溃疡,能够更好地改善治疗期间产生的不适感,促进溃疡愈合,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关键词:慢性胃溃疡;铝碳酸镁咀嚼片;埃索美拉唑;联合治疗慢性胃溃疡作为常见疾病,对患者的胃黏膜以及肠黏膜都会造成一定影响,且该疾病的病程较长,治疗过程慢,治疗难度大,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也会因为药物所产生二次损伤,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药物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阶段,医院逐渐采用联合治疗,在提升治疗效果的同时缓解患者治疗期间产生的不适感[1]~[4]。
在本次研究中,我科室特别抽选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单一治疗与联合治疗,现将研究内容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选我科室2021年至2022年收治的120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入院编号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一治疗与联合治疗。
对照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23~68岁,平均年龄(45.5±6.15)岁。
观察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23~69岁,平均年龄(46.5±6.28)岁。
通过数据对比分析显示,两组患者资料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研究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单一治疗:选用20mg的埃索美拉唑进行口服治疗,在餐前1h或者餐后1h进行口服,每日用药1次,每次剂量20mg。
观察组采用联合治疗:在单一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铝碳酸镁咀嚼片治疗,选用0.5~1g的铝碳酸镁咀嚼片通过口服咀嚼的方式在患者餐前2h内进行服用,用药剂量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决定,严重则增加1g,轻微则减少1g,每次用药3次。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运用埃索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08例,对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对本院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之后,患者在腹部疼痛方面得到较为迅速的缓解,且治愈率较高。
结论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埃索美拉唑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将hp彻底清除,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治疗过程安全可靠,且药效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消化性溃疡;治疗消化性溃疡是一种高发性疾病,该病的致病原因往往是由于患者胃部胃酸分泌量过大,胃部黏膜对胃部的保护作用下降以及幽门螺杆菌对患者胃部的感染等[1]。
在这些致病原因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患者胃部胃酸分泌量异常升高,对胃部的保护黏膜消化作用增强,因而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首要任务就是要对患者胃酸的分泌过程进行充分抑制。
本院近年来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08例,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综合数据,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0年9月到2012年7月,本院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08例,其中男60例,女48例,年龄分布在20~73岁,平均年龄为473岁,所有患者在经过检查之后其症状均符合临床中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且其检查结果显示hp为阳性。
108例患者由发病到入院接受治疗所经历的时间分布在2个月至9年之间,其中胃部发生溃疡的患者3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0例。
现对10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类。
其中治疗组拥有患者64例,男34例,女30例;对照组拥有患者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发病到入院接受治疗所经历的时间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12治疗方法治疗组:治疗组患者每日口服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三种药物,其用法与用量分别为:患者一次服用埃索美拉唑药物40 mg,2次/d;患者一次服用阿莫西林1000 mg,2次/d;患者2次/d服用克拉霉素,一次用药量为500 mg。
埃索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
分析
王凤燕;韩志浩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7(10)8
【摘要】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
2组均采用克拉霉素及甲硝唑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雷贝拉唑治疗。
观察比较2组患者用药后临床效果,Hp 清除率,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腹痛消除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85%,高于对照组的87.10%(P<0.05)。
观察组胃肠道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腹痛消除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p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埃索美拉唑较雷贝拉唑治疗效果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总页数】2页(P39-40)
【作者】王凤燕;韩志浩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73.1
【相关文献】
1.埃索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儿童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雷贝拉唑与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3.埃索美拉唑与雷贝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4.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药物经济学分析
5.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对TNF-α、IL-8、GAS的影响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评估
发表时间:2018-05-18T11:48:38.750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作者:陈新儒
[导读]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发生于患者胃部以及十二指肠处。
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疾病控制中心辽宁阜新 123100
摘要:目的:探究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8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随机平均将上述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为观察组9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提供埃索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为对照组9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提供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映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在接受埃索美拉唑药物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7%,而在临床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1.1%,但是观察组在接受奥美拉唑药物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6.8%,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
结论:为消化性溃疡患者提供埃索美拉唑联合抗生素的治疗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有效性,因此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理想药物。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疗效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主要发生于患者胃部以及十二指肠处,属于慢性溃疡疾病,经临床调查发现,造成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分泌了过多的胃酸,且患者胃黏膜保护能力减弱,受到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该疾病具有易反复发作、病程时间长等特点[1]。
由于埃索美拉唑药物具有较强的抑酸性能,且能够促使患者胃黏膜发生愈合,因而被应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中。
本文通过临床研究,分析了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选取了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8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将182例患者随机、平均的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有9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对其提供了埃索美拉唑联合抗生素的治疗,女性患者41人,男性患者50人,患者年龄区间为34岁~66岁,平均年龄在45.1±1.7岁;对照组也有91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中对其提供了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女性患者40人,男性患者51人,患者年龄区间为35岁~68岁,平均年龄在42.7±1.9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有可比性,但是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方式,为对照组患者提供每日2次,每次20mg奥美拉唑药物,引导患者进行口服。
同时,引导患者每日服用2次阿莫西林,每次口服1.0g,每日服用2次克拉霉素,每次服用0.5g。
在对照组患者连续服用一周抗生素后,停止使用抗生素,单纯使用奥美拉唑药物维持6周治疗。
观察组: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药物用法用量同对照组患者一致,在不用抗生素药物的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提供埃索美拉唑药物治疗,使其每天口服2次,每次20mg埃索美拉唑药物。
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在观察组患者接受一周抗生素药物后停止使用,单用埃索美拉唑药物治疗6周。
1.3 临床观察指标
本次临床研究中主要观察指标有:(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治愈:患者溃疡期转为瘢痕期,临床症状明显消失;好转: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溃疡缩小到50%甚至以上,或者患者已经无溃疡,但是有一定的炎症;无效:与患者接受治疗前相比溃疡缩小不足50%,或患者出现溃疡面积增加情况。
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患者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溃疡疾病,其主要指发生在患者胃部以及十二指肠处,同时经过临床统计与分析,发现消化性溃疡也可能发生在胃空肠吻合口周围、食管下段及含有异位胃粘膜的美克尔(MECKEL)憩室[2]。
在医学领域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患者溃疡的形成与自身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
近年来,在研究中又发现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有关。
虽然溃疡位置不同,患者发病机制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由于在临床中,患者表现、药物治疗反应以及流行病学有着较为明显的相似之处,因此,在临床中将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归并在一起。
在临床中,患者常会出现中上腹部疼痛、恶心、反酸、嗳气、烧心、失眠、神经官能症、中上腹或偏左压痛等症状,不仅影响患者工作质量、饮食积极性、营养吸收效果,同时也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基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病程时间较长,因而为保证患者临床治疗,现阶段医学领域深入研究了不同药物临床疗效。
本次临床研究则重点探究了埃索拉美唑这一新型治疗药物[3]。
以往在为消化性溃疡患者提供临床治疗时,主要使用了奥美拉唑药物,虽然该药物呈一定的弱碱性,具有保护患者胃粘膜的功能,但是由于该种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且患者在服用奥美拉唑药物后不良反应较为明显,现阶段在临床中利用率并不高。
埃索美拉唑药物是奥美拉唑药物的
一种单一结构体,其呈一定的弱碱性,与奥美拉唑药物相比,在药效与药代动力学方面优势更为明显,且其抑酸效果更好,基于造成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原因正有其胃酸分泌过多一项,因此通过为患者提供埃索拉美唑药物,则可以抑制患者基础胃酸分泌[4-5]。
临床研究还证实,埃索拉美唑药物有助于患者胃黏膜的愈合。
通过配合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药物,抑制患者细菌蛋白的合成过程,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过程,使得患者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在本次临床研究中,就积极为观察组消化性溃疡患者提供了埃索拉美唑联合抗生素的治疗方式。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观察组91例患者中接受埃索美拉唑药物治疗后,临床中达到治愈效果的患者共有61例,及治愈率达到67.0%,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患者溃疡完全消失,但存在部分炎症的好转患者有27例,占比29.7%,患者仅有3例,最终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7%,且在观察组91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头晕情况,不良反应率为1.1%。
然而在同为91例患者的对照组中,最终治疗结果为治愈的患者仅有42例,治愈率为46.2%,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的患者有37例,虽然好转人数较多,但是在对照组中治疗无效的患者人数也相对较多,临床治疗无效率达到13.2%,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无效率,最终导致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86.8%。
此外,在对照组中发生头晕的患者有1例,出现便秘以及嗜睡的患者分别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
综上所述,为消化性溃疡患者提供埃索美拉唑药物治疗时,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其经济性与安全性也更高,为此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埃索美拉唑药物。
参考文献:
[1]曾志宇.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评估[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7(09):59-60.
[2]张建玲.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农村卫生,2014(13):43-44.
[3]赵盘珠.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9):134-135.
[4]薛红.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药业,2012,21(19):3-4.
[5]刘红英.埃索美拉唑镁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