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方法:1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Ⅰ组(低剂量组)、Ⅱ组(中剂量组)和Ⅲ组(高剂量组)。
三组患者分别服用埃索美拉唑20、40、60 mg,每天1次,连续3 周。
结果:经治疗后,中、高剂量两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但中、高剂量两组的有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随访3个月,Ⅰ组有9例复发,复发率为18.0%,明显高于Ⅱ、Ⅲ组复发率(8.0%和6.0%),P<0.05。
结论:40 mg埃索美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一个安全有效剂量,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标签:消化性溃疡;埃索美拉唑;剂量[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094-02埃索美拉唑系新型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目前治疗酸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
为了进一步观察该药的疗效,2008年3月~2009年1月应用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男87例,女63例。
年龄18~51岁,平均38.8岁。
十二指肠溃疡89例,胃溃疡61例。
全部患者均经内镜及病理证实为活动性溃疡,排除以下情况:①有消化道出血和幽门梗阻、穿孔并发症;②2个以上多发性溃疡及复合溃疡;③溃疡面积大于20 mm;④有胃、十二指肠手术史者;⑤有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⑦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⑧正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及(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者;⑨对本试验药物过敏者。
随机均分为Ⅰ组(低剂量组)、Ⅱ组(中剂量组)和Ⅲ组(高剂量组)。
三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溃疡严重程度等均衡可比,其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三组患者均服用埃索美拉唑(商品名:耐信,无锡阿司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均于晨间口服埃索美拉唑20、40、60 mg,每天1 次,三组均持续3 周。
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评估目的本次实验将着重分析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该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样本,其中,入选的患者共85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抗生素的形式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埃索美拉唑结合抗生素进行治疗,并对比治疗结果和不良反应现象。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和对照组的85.71%相比更为有效,即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此同时,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上看多为轻度,但对照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
具体而言,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轻度恶心、头晕、口苦等情况,其发生率分别为11.90%和4.65%,但是在对症治疗的1-3天左右均得到缓解,且在6周时不良反应已消退。
结论针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采用埃索美拉唑更为有效,安全性高,病情改善程度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标签:埃索美拉唑;消化性溃疡;奥美拉唑;抗生素消化性溃疡属于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发生与患者的胃部和十二指肠球部,属于慢性溃疡的一种。
在进一步研究中,我们认为引起该疾病的主要因素包括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胃黏膜保护作用受到阻碍等。
在治疗上埃索美拉唑能够起到良好的改善效用,作为PPI药物能够促进黏膜的愈合。
该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样本,其中,入选的患者共85例,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分析,对治疗方案和安全性进行全面观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该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样本,其中,入选的患者共85例,根據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3例,并进行回顾式分析。
从基础资料上看,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35例,年龄范围在33~68岁之间,平均年龄则为(46.5±2.1)岁,并存在患者越来越年轻的特点。
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评估目的研究分析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2例,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埃索美拉唑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效率。
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3.9%,低于观察组患者91.3%,两组患者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治疗消化性溃疡,应用埃索美拉唑方法可提高治疗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埃索美拉唑;消化性溃疡;疗效消化性溃疡在消化内科中属于常见性和多发性疾病。
溃疡出现在十二指肠与胃部。
在酸性胃液的作用下,黏膜产生的消化反应会直接作用十二指肠,由此形成溃疡[1]。
胃黏膜保护机制遭受破坏、胃酸过多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本文研究分析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收的消化性溃疡患者92例。
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消化性溃疡的判断标准。
依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46例,男30例,女16例,年龄为26~88岁,平均年龄为(56.3±7.4)岁。
病程0.5~10年,平均病程为(4.9±1.6)年。
胃溃疡17例,十二指肠溃疡20例,复合溃疡9例。
观察组46例,男29例,女17例,年龄为27~89岁,平均年龄为(57.1±7.6)岁。
病程0.5~9年,平均病程为(4.6±1.4)年。
胃溃疡18例,十二指肠溃疡21例,复合溃疡7例。
两组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该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四川科伦药业股份公司,国药准字H20056108)治疗。
口服20 mg/d奥美拉唑。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运用埃索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08例,对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进行临床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对本院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之后,患者在腹部疼痛方面得到较为迅速的缓解,且治愈率较高。
结论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埃索美拉唑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的将hp彻底清除,加速患者的康复速度,治疗过程安全可靠,且药效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消化性溃疡;治疗消化性溃疡是一种高发性疾病,该病的致病原因往往是由于患者胃部胃酸分泌量过大,胃部黏膜对胃部的保护作用下降以及幽门螺杆菌对患者胃部的感染等[1]。
在这些致病原因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患者胃部胃酸分泌量异常升高,对胃部的保护黏膜消化作用增强,因而在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其首要任务就是要对患者胃酸的分泌过程进行充分抑制。
本院近年来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08例,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综合数据,作出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0年9月到2012年7月,本院共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108例,其中男60例,女48例,年龄分布在20~73岁,平均年龄为473岁,所有患者在经过检查之后其症状均符合临床中消化性溃疡的诊断标准,且其检查结果显示hp为阳性。
108例患者由发病到入院接受治疗所经历的时间分布在2个月至9年之间,其中胃部发生溃疡的患者3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70例。
现对10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类。
其中治疗组拥有患者64例,男34例,女30例;对照组拥有患者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发病到入院接受治疗所经历的时间方面均无明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12治疗方法治疗组:治疗组患者每日口服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三种药物,其用法与用量分别为:患者一次服用埃索美拉唑药物40 mg,2次/d;患者一次服用阿莫西林1000 mg,2次/d;患者2次/d服用克拉霉素,一次用药量为500 mg。
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于我院选取92例消化性溃疡均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93.5%)明显高于对照组(78.3%),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3%)略高于对照组(2.2%),但差异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大力推广。
标签:消化性溃疡;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临床疗效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多发、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约10%的人群都曾患过此病。
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原因比较复杂,而且治疗周期较长长,复发情况明显,同时还会并发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及家庭和谐。
鉴于此,本文就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者两组临床最为普遍的药物,对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所选的92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
其中包括:男52例,女40例;年龄60~78岁,平均年龄(61±4.2)岁;多发性溃疡8例,单发性溃疡46例,复合性溃疡38例。
均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并且由病理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1]。
并且根据“数字单双号标注法”按照“1:1”比例,将92例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症等,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1.2.1对照组本组46例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477;生产单位: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治疗[2]。
口服,不可咀嚼,1片/次,1次/d。
疗程4周。
1.2.2观察组本组46例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6379;生产单位: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治疗[3]。
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4w(疗程应以6w为宜)后进行疗效观察与对比。
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62.00%,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显示起效迅速、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理想药物。
标签: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临床常见慢性溃疡,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保护因素减弱等都是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1~3]。
埃索美拉唑作为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新型药物,以其良好的抑酸性,迅速促进黏膜愈合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
本研究通过搜集一段时间内,该药物治疗效果,并与传统药物疗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该药物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的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患有消化性溃疡者100例,平均年龄37岁,入组患者均行胃镜等检查并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无腹部手术史;无消化道穿孔、出血等并发症;肝肾功能检验均正常;无药物过敏史。
入组患者均符合入选标准。
采用随机法将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8岁;实验组(50例)应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其中男性23例,女性2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6岁。
两组患者除了所用治疗药物不同外,其他方面(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素质、治疗环境等)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选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的实验组,规格为20mg/片,每天口服两片,采用奥美拉唑胶囊进行治疗的对照组,药物规格为:20mg/片,口服2片/d。
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二药用于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96例消化性溃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
实验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缓解率以及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
结果:实验组用药后1d、3d的疼痛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用药后7d,两组患者的疼痛消失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埃索美拉唑为消化性溃疡患者施治,起效快,患者疼痛症状可得到快速缓解,且溃疡愈合情况良好,不良反应小,具有推广价值。
标签:消化性溃疡;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以胃及十二指肠为主要病灶,病程较长,周期性发作,在冬春交替以及秋冬交替时节尤易发作[1]。
患者患病后常伴随胃部烧灼、恶心、呕吐以及腹部胀痛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呕血、黑便等。
该病也是诱发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目前,该疾病主要以H2受体拮抗剂、胃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疗效较好。
鉴于此,笔者分别应用埃索美拉唑及奥美拉唑为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对比两组的疼痛缓解率、内镜下溃疡愈合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96例消化性溃疡,Hp阴性病患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及医师临床诊断确诊。
在征求患者同意的基础上,依照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
观察组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40.1±14.5)岁,其中,26例为十二指肠溃疡,22例为胃溃疡。
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38.2±16.7)岁,其中,23例为十二指肠溃疡,25例为胃溃疡。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参照组,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参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
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愈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治疗后的相关时间段胃液pH值逐渐增高。
结论:埃索美拉唑能迅速促进溃疡愈合,并有效根除Hp感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消化性溃疡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6—0028—01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约占消化系统疾病的10%~20%。
该病主要由胃酸过度分泌、黏膜受损和Hp感染所致,故临床上一般采用抑制胃酸分泌、抗Hp感染和抗酸剂治疗为主。
目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常用药物为:质子泵抑制剂PPI、黏膜保护剂及抗酸剂等。
而埃索美拉唑是新型的PPI药物之一,该药的抑酸性能非常好,同时具备促進黏膜愈合的疗效。
本文主要探讨应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男24例,女14例,年龄22~70岁,平均45.7岁。
入选标准为:经胃镜等仪器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不存在胃肠等方面手术史;未出现消化道出血或穿孔等临床并发症;患者肝、肾等功能均正常,无药物过敏史。
3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参照组,各19例。
两组年龄、性别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阿莫西林1.0 g(2次/d)、克拉霉素0.5 g(2次/d)进行治疗。
参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2次/d)、阿莫西林1.0 g(2次/d)、克拉霉素0.5 g(2次/d)进行治疗。
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48例临床观察摘要本文对48例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进行了埃索美拉唑治疗,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治疗可有效缓解消化性溃疡症状,减少溃疡复发率,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优先考虑使用埃索美拉唑。
背景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或十二指肠黏膜上的一种慢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饱胀、恶心、呕吐等。
长期不治疗会导致溃疡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方法之一。
目前有多种抗酸药可以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其中埃索美拉唑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常规治疗药物。
针对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观察研究,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建议。
方法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48例患有消化性溃疡的患者。
其中男性20例,女性28例;年龄范围为20-50岁;病程3个月至1年不等。
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单臂、开放的、观察性临床试验设计,研究周期为12周。
所有病例在治疗前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调查和体格检查。
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后,将所有患者初始治疗方案一致:每天口服埃索美拉唑20mg,晚上临睡前空腹服用。
治疗周期为12周。
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化治疗,忌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治疗4周、8周和12周时,对病情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症状改善情况、溃疡复发率、不良反应情况等。
数据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研究所得的数据进行了剔除和筛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结果治疗效果治疗4周、8周和12周时,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为83.33%、95.83%和100%。
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治疗12周时症状完全缓解的患者占70.83%。
溃疡复发率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溃疡复发。
治疗12周后,所有患者的酸性胃液排空时间和十二指肠容积均有所提高。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共出现少量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头痛等。
埃索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初步观察及评估胡中奎【摘要】目的:研究埃索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
方法8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密封信封法分为奥美拉唑组(41例)和埃索美拉唑组(42例)。
两组均常规给予抗生素,奥美拉唑组加用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组加用埃索美拉唑。
比较两组消化性溃疡疗效及恶心、口苦等副作用发生率。
结果奥美拉唑组10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5.61%;埃索美拉唑组30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24%,埃索美拉唑组总有效率高于奥美拉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奥美拉唑组4例轻微恶心,3例口苦和2例头晕,发生率21.95%;埃索美拉唑组1例轻微恶心,1例口苦,发生率4.76%。
埃索美拉唑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
结论埃索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溃疡愈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用药安全性高,可推广使用。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6(010)015【总页数】2页(P149-150)【关键词】埃索美拉唑;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作者】胡中奎【作者单位】471003 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消化性溃疡临床发病率高, 为常见消化系统慢性溃疡疾病, 病发于胃、十二指肠球部。
有研究显示, 消化性溃疡发病跟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过多分泌、胃黏膜破坏等因素相关[1]。
埃索美拉唑属于新型质子泵抑制剂, 有良好抗酸和促溃疡愈合功效。
本研究对埃索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8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所有患者经胃镜确诊消化性溃疡, 无胃肠手术史、无消化道出血或穿孔、无药物过敏。
采用密封信封法分为奥美拉唑组(41例)和埃索美拉唑组(42例)。
埃索美拉唑组男28例, 女14例;年龄24~68岁, 平均年龄(44.34±7.89)岁。
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埃索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
实验组患者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林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林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达97.0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9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2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起效迅速、安全,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常见疾病,多发于胃部及十二指肠部位的慢性溃疡,近年来,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验表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保护减弱、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原因[1]。
埃索美拉唑是一种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抑酸性非常好,可以有效抑制胃酸生成,控制胃内pH值>6,从而达到止血的疗效,并促进黏膜愈合,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2]。
为研究埃索美拉唑用于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特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8例,男37例,女31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45.4±13.4)岁。
所有患者的诊断均通过胃镜进行检查,并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同时患者均不存在胃肠方面手术史,没有出现消化道穿孔、出血等临床并发症状,肝肾功能正常,没有药物过敏情况。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4例。
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13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
2.8±7.5)岁;十二指肠溃疡17例,胃溃疡14例,复合性溃疡3例。
实验组患者男23例,女11例,年龄31~63岁,平均年龄(45.6±9.5)岁;十二指肠溃疡19例,胃溃疡13例,复合性溃疡2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方法两组患者均口服给予克拉霉素(规格:0.5 g,
0.5 g/次,2次/d)、阿莫西林(规格:1.0 g,1.0 g/次,2次/d),1周后停止用药。
同时实验组患者口服埃索美拉唑,20 mg/次,2次/d,对照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20 mg/次,2次/d,连续用药4周后复查胃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溃疡愈合面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1. 3疗效判定标准内镜检查评定指标[3]:治愈:溃疡愈合,周围炎症消失或仍有炎症;显效:溃疡病灶缩小半数以上,或有炎症但已经无溃疡;无效:溃疡病灶较治疗前缩小<50%,无变化或者加重。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总例数×100%。
1. 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患者中治愈26例,显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97.06%。
对照组患者中治愈21例,显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5.2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用药治疗后1~3 d后,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的缓解,实验组有1例发生轻度呕吐,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继续给药,均可以出现耐受性。
实验组用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94%,对照组患者用药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诱因是胃酸过多、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幽门螺杆菌感染,也是消化性溃疡反复发作的主要因素,因此,抑制胃酸、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黏膜是治疗和预防消化性溃疡反复发作的主要措施[4]。
近年来,标准剂量的质子泵抑制剂与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合用被广泛应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且疗效显著。
迄今为止,埃索美拉唑是抑酸能力最强的质子泵抑制剂,比奥美拉唑的抑酸能力强60%以上[5],可以在壁细胞泌酸微管中高酸环境下聚集并转化为活性成分,然后特异性地抑制H +-K+?ATP酶,从而抑制胃酸分泌,能更快地缓解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症。
阿莫西林和克林霉素均为抗生素类药物,可以影响
细菌细胞壁、蛋白质的合成,酸性条件下性质稳定,是目前常用的抗幽门螺杆菌药物。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7.0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94%,对照组给予口服奥美拉唑用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5.2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说明实验组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更为明显,而且不良反应轻微。
综上所述,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起效更迅速、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春林.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7):740-741.
[2]张建玲.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评估.中国农村卫生,2014(13):43-44.
[3]拜年,吐尔斯娜依·阿不拉.用奥美拉唑和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对比.当代医药论丛,2014(18):270-271.
[4]滕志青,王同莉.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医学信息,2014(33):391.
[5]瞿艳红.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观察.临床合理用
药杂志,2012,5(2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