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2-沉淀
- 格式:ppt
- 大小:6.42 MB
- 文档页数:39
二沉池工作原理二沉池是一种常见的污水处理设备,它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方式,将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质沉降下来,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沉池通常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厂等场所,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之一。
二沉池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沉降和澄清。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二沉池是如何实现沉降的。
当污水进入二沉池时,由于水流速度的减缓,固体颗粒和悬浮物质开始逐渐沉降到水底。
这是因为根据斯托克斯定律,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与颗粒的直径和密度有关,而在二沉池中,通过合理设计池体结构和控制水流速度,可以使颗粒在短时间内充分沉降到池底,从而实现初步的固液分离。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二沉池的澄清过程。
在固体颗粒和悬浮物质沉降到池底后,清水则会从二沉池的上部慢慢流出。
这时,由于沉降后的清水中仍然含有微小的悬浮物质,因此需要通过澄清的过程来进一步净化水质。
二沉池通常会设置澄清区域,通过对澄清区域的设计和排水系统的设置,可以让澄清后的清水从二沉池的上部流出,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总的来说,二沉池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水流速度和合理设计池体结构,使污水中的固体颗粒和悬浮物质在二沉池中沉降和澄清,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
在实际应用中,二沉池还可以结合化学药剂等辅助手段,以提高污水处理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二沉池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清理池底的沉淀物,并且要根据污水的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进行合理的操作和管理,以确保二沉池的正常运行和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二沉池作为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设备,通过沉降和澄清的工作原理,可以有效地净化污水,达到环保和健康的目的。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设计和操作二沉池,以充分发挥其处理污水的效果。
二沉池的计算选用平流式沉淀池-取四个㈠参数的选取日平均流量Qd38000m3/d最大设计流量49400m3/d1)表面水力负荷q 1.1m3/(m2·h)2)水力停留时间t1h3)沉淀时间t 3.5h4)污泥含水率Po99.5%5)固体通量负荷kg/(m3·h)6)每人每日污泥量g·(人·d)-17)最大设计时的水平流速u 4.8mm/s8)贮泥斗斜壁的倾角α60°9)坡向泥斗的底板坡度i0.01㈡沉淀池计算1)沉淀区的表面积A1871.212121m2A=Qmax/q2)沉淀区的有效水深h2 3.85mh2=q*t3)沉淀池长度L60.48mL=3.6ut4)沉淀区的有效容积V7204.166667m3V=A*h25)沉淀区总宽度B30.9394mB=A/L6)每个沉淀池的宽度b7.7348m 取b=B/nn——沉淀池的数量7)四个污泥区的总容积Vw49.4m3Vw=Qmax·24(Co-C1)·100·T/(1000·γ(100Co,C1——沉淀池进水和出水的悬浮固体浓度,mγ——污泥容重,Kg/m3,含水率在95%以上时,可T——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d 活性污泥法后二 每个池子污泥区的容积12.35m3每个池子设计2个泥斗排泥8)每个贮泥斗容积V196.5733m3V1=h4′(S1+S2+√S1S2)/3S1,S2——贮泥斗的上下口面积,m2则上口宽b15m设下口宽b20.5mh4′——贮泥斗高度 3.8923m 这里取h4′=(b1-b2)*tanα/29)贮泥斗以上梯形部分的容积V27.2563m3V2=(L1+L2)/2*h4″*bL1,L2——梯形上下底边长,mh4〞——梯形部分的高度L2=2b1=L1=L+0.5+0.361.28mh4〞=(L*0.3-2*b1)*0.01/20.0407m 这里取10)沉淀池的总高度H8.49mH=h1+h2+h3+h4ˊ+h4〞h1——沉淀池超高,m,一般取0.3mh2——沉淀区的有效水深,mh3——缓冲层高度,无机械刮泥取0.5m.h4′——贮泥斗高度,mh4〞——梯形部分高度,mSS1583.3m3/h取变化系数是1.3进水802058.3m3/h出水200.6-1.51.5-4.01.5-4.099.2-99.6≤15012-32一般不大于5mm/st——沉淀时间q——表面负荷池长:有效水深=15.70909114m 时池长:池宽= 4.32符合要求取四座Co-C1)·100·T/(1000·γ(100-Po))池进水和出水的悬浮固体浓度,mg/L重,Kg/m3,含水率在95%以上时,可取1000Kg/m3的时间间隔,d 活性污泥法后二沉池按2h考虑+√S1S2)/3斗的上下口面积,m23.8m上下底边长,m10m0.04mmg/L mg/L。
第九章1.作业P14-22.BOD: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间接反应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BOD上升,表示水中耗氧有机污染物增加。
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mg/L)。
COD上升,有机污染物增加。
如果污水中有机物的组成相对稳定,则COD与BOD之间应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一般而言,重络酸钾化学需氧量与第一阶段BOD之比,可以粗略地表示有机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的可能程度。
TOD:总需氧量;TOC总有机碳,二者测定的都是燃烧化学氧化反应,TOD测定结果以氧表示,TOC以碳表示;水质不同TOC、TOD与BOD没关系,水质基本相同条件下,BOD与TOC或TOD存在一定相关关系:TOD>CODcl >BODl>BOD5>CODMn3.作业P14-4氧垂曲线:在污染河流中DO曲线呈下垂状,称为溶解氧下垂曲线。
临界点:DO从0点开始向下游逐渐降低,从0点流经2.5天,将至最低点,该点处耗氧速率等于复氧速率。
排放标准:地方比国家严格。
4.污水处理的分类:①物理处理法:利用物理原理分离污水中的污染物,过程中一般不改变水的化学性质。
筛滤法、沉淀法、浮上法、过滤法和膜处理法等。
②化学及物理化学处理法:萃取、吸附、离子交换、电渗析、膜析法、超临界处理。
③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按微生物对氧的需求,生物处理法可分为好养处理法和厌氧处理法;按微生物存在形式可分为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
④化学:中和法、化学混凝法、化学沉淀法、氧化还原法。
5.一般要求处理后的污水PH在6-9;无机物指标N、P,水体富营养化;污水生物性质的污染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和病毒。
第十章1.格栅:第一个构筑物(粗格栅、提升泵、细格栅、沉砂池)作用:截留污水中较粗大漂浮物和悬浮物,防止堵塞和缠绕水泵机组等设备,减少后续处理产生的浮渣,保证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四版(下册)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3 分) :1 .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为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2 .生化需氧量: 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 由于微生物的活动, 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3 .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4 .沉淀::是固液分离或者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悬浮颗粒或者 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 .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结区取 100mL 水样,静置5min,沉下的矶花所占 mL 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 .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7 .接触凝结区: 在澄清池中, 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 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 3〜I0g/L,称为〜。
8 .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 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9 .分级沉淀: 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 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 .总硬度:水中 Ca 2+ 、Mg 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11 . 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 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 化的方法。
12 .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普通指吸附层边界。
13 .氧化还原能力:指某种物质失去或者取得电子的难易程度,可以统一用氧 化还原电位作为指标。
14 .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一液、气一固、液一固两相之间。
15 .物理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份子引力产生的吸附。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三版下册 复习指南···重点第九章水质指标:物理性质污染指标:温度、色度、嗅和味、固体物质等1.温度≤40℃:许多工业企业排出的污水温度较高,使水体温度升高,引起水体的热污染。
氧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减少。
加速好氧反应,倒是水体缺氧水质恶化。
2.色度:感官性指标3.嗅和味:感官性指标4.固体物质: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为总固体(TS ),包括溶解性(DS )和悬浮固体(SS )。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为溶解性固体,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悬浮固体。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分为挥发性固体(VS )和固定性固体(FS )。
将固体在600℃下灼烧,挥发掉的量为挥发性固体,灼烧残渣是固定性固体。
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化学性质污染指标:有机物指标和无机物指标 1.有机物:(1)BOD :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养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2)COD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COD 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
B/C 指标:可生物降解性,越大越好。
(3)总有机碳TOC :与总需氧量TOD :都是燃烧化学氧化反应,前者测定结果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4)油类污染物:石油类和动植物油脂。
(5)酚类污染物:酚类化合物是有毒有害污染物。
(6)表面活性剂:生活污水与使用表面活性剂的工业废水。
(7)有机酸碱:都属于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但对微生物有毒害或抑制作用。
(8)有机农药:有机氯农药与有机磷农药。
(9)苯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染料工业废水,是城镇污水净化难度增加。
2.无机物:(1)pH :指示水样酸碱度。
天然水体的pH 一般近中性。
(2)植物营养元素:污水中的氮、磷为植物营养元素,过多导致“富营养化”。
(3)重金属。
(4)无机性非金属有毒有害物:砷、含硫化合物、氰化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