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3章:情绪情感与意志品质(原创超级详细版)
- 格式:ppt
- 大小:5.57 MB
- 文档页数:96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点:情绪、情感和意志(2021最新版)作者:______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一、情绪、情感概述(一)情绪和情感1.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表情情绪变化的外部模式叫表情。
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剐和联系1.区别(1)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而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2)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而情绪代表的是感情的反映过程。
2.联系和情绪相比,情感更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
二、情绪理论(一)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
主要观点:(1)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2)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所以被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3)引起了人们对情绪机制研究的广泛兴趣,对推动情绪机制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坎农一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坎农和巴德。
主要观点:(1)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2)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3)忽视了外因变化的意义,也忽视了大脑皮层对情绪发生的作用,也是有缺陷的。
(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
主要观点:(1)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作用;(2)将认知因素纳入到对情绪发生的解释,这对情绪的认识又是一个进步。
(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一分化理论.提出者:汤姆金斯和伊扎德。
第三讲情绪、情感与意志考点精讲一、情绪、情感(一)情感概述1.情感与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心理活动。
或“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识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
2.情感的生理基础和外部表现研究表明,情感的体验是由大脑皮层下的中枢神经的兴奋和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所决定的。
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3.情感的功能(1)动力功能(2)信号功能(3)感染功能4.情感的特性人的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具有两极性。
(二)情感的分类1.按情绪状态分按照情绪发生的强度、持久度和紧张度,可分为(1)心境:是一种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叫心情。
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如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对人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人际关系,激情的余波,健康状况,自然环境变化等。
(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绪状态。
如狂喜、愤怒、恐惧和绝望等。
(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4)热情:是一种强有力、稳定而深刻的情绪或情感状态。
2.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1)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言论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2)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的美和丑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我国心理学家黄希庭教授从情绪的时间序列性或刺激物属性的角度将情绪分为五类:情调、激情、心境、应激和情操。
(三)情感的应用与调控情商又称情绪或情感商数,用EQ表示,它是Emotional Quotient 的缩写。
有的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取决于天资如何而取决于性格和情感因素。
我国一般认同EQ的主要因素有五个部分: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沟通和挫折承受能力。
1.情感与教学积极的情感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动力作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
教师事业单位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三章情绪与情感、意志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情感过程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包括三种成分: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
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的自我感受。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称作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一定的情绪情感状态还总伴随有内脏器官、内分泌腺或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情绪、情感状态时产生的生理反应叫做生理唤醒。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1)情绪通常与有机体的生理需要(如饮食、睡眠、繁殖等)相联系,为人和动物共有;而情感通常与个体的社会需要(如友谊、劳动等)相联系,如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荣誉感、责任感、羞耻心等,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2)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即脑的神经活动过程,通常有较明显的生理唤醒;而情感则主要指人的内心体验和感受,经常用来描述那些稳定、深刻的具有社会意义的感情,如对真理的热爱、对美的欣赏等。
(3)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一旦这一情境发生变化,相应的情绪体验就消失或改变;而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一经产生就比较稳定,一般不受情境左右。
如友谊并不因朋友是否在眼前而改变。
(4)情绪具有冲动性,并带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如悔恨时捶胸顿足,愤怒时暴跳如雷。
情绪一旦发生,其强度往往较大,有时个体难以控制;而情感则经常以内隐的方式存在或以微妙的方式流露,并始终处于意识的调节支配之下。
3.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心情。
心境的特点是,从强度看,是微弱而平稳的;从持续时间看,时间较长,少则几天,多则数年;从影响范围来看,具有非定向的弥散性,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使人们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感色彩。
4.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它通常是由个人生活或工作中的重大事情所引发的,往往伴随一些生理变化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激情持续时间不长,但强度很大。
第三章情绪情感与意志品质第一节情绪与情感一、情绪理论(一)情绪的早期理论1.詹姆士一兰格情绪理论詹姆士一兰格情绪外周学说是一种关于情绪的生理机制的观点,它是美国人詹懿和丹麦人兰格在1884年和1885年不约而同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情绪的主观体验(及主观上觉得的那种心理状态)只是情绪的生理变化的原因,而情绪的生理变化才是情舞心理状态的原因。
詹姆士认为,通常的说法正是把这个因果关系弄颠倒了,在情绪这件事上,心理变化不是身体变化的原因。
怕是什么?怕是心理活动;跑是什么?跑是身体活动。
我们一般认为人是先害怕后逃跑,詹姆士认为是先跑后怕。
心理活动不是身体活动的原因。
兰格的情绪理论与詹姆士的说法基本一致,不过兰格特别强调血液循环系统的变化,如心跳等,而詹姆士所说的生理变化则是全部内脏的变化再加上肌肉的收缩,如:眼睛看见老虎?耳闻虎吼,于是,老虎的形象和声音通过我们的眼睛和耳朵这两感觉器官传到大脑皮层,使我们产生了对于老虎的认识,即知道这是老虎,又联想至虎是野兽、很厉害、可能会吃人等(詹姆士认为这时候人还没有情绪,只是认识),是由大脑皮层的外导神经通路引起肌肉的收缩(一般人见到老虎就逃跑或上树,这些都是肌肉收缩);另外,还出现心跳和呼吸加快、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唾液分泌减少等生理变化,这些变化通过内导神经通路传回大脑皮层,使人产生一种主观的体验,这就是情绪。
也就是说,由感觉器官到大脑皮层(如看见老虎,知道是老虎,联想到老虎可能吃人等),这只是认识,而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通过内导神经再传回大脑皮层,才有了情绪的体验或情绪的意识,这就是所谓的先跑后怕的具体过程。
可见,詹姆士和兰格所说的情绪的体验或情绪的意识只是一团混乱的肌肉感觉和内脏感觉。
例如,詹姆士认为愤怒就是心跳的感觉、呼吸的感觉、血压的感觉以及肌肉收缩的感觉。
詹姆士一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是,他们的理论也因为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而引起了一些争论。
心理咨询师三级考点:情绪、情感和意志第八节情绪、情感和意志一、情绪、情感概述(一)情绪和情感1.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表情情绪变化的外部模式叫表情。
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剐和联系1.区别(1)情绪指的是感情反映的过程,也就是脑的活动过程,既可以用于人类,也可用于动物;而情感则常被用来描述具有深刻而稳定的社会意义的感情。
(2)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受;而情绪代表的是感情的反映过程。
2.联系和情绪相比,情感更具有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
二、情绪理论(一)詹姆斯一兰格的情绪外周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
主要观点:(1)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即当外界刺激引起身体上的变化时,我们对这些变化的知觉便是情绪;(2)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强调植物神经系统在情绪发生中的作用,所以被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3)引起了人们对情绪机制研究的广泛兴趣,对推动情绪机制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坎农一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坎农和巴德。
主要观点:(1)情绪的生理机制不在外周,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2)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3)忽视了外因变化的意义,也忽视了大脑皮层对情绪发生的作用,也是有缺陷的。
(三)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
主要观点:(1)任何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由外界环境刺激、机体的生理变化和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认识过程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认知过程又起着决定作用;(2)将认知因素纳入到对情绪发生的解释,这对情绪的认识又是一个进步。
(四)汤姆金斯和伊扎德的情绪动机一分化理论.提出者:汤姆金斯和伊扎德。
主要观点:(1)情绪并不是伴随着其他活动产生的一种副现象,而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2)汤姆金斯直接把情绪看成动机;(3)伊扎德认为情绪的主观成分,即体验就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构,各种情绪体验是驱动有机体采取行动的动机力量。
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节、情绪与情感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关系(一)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二)关系1、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2、区别①情绪与人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相联系,而情感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②情绪具有情景性和易变性,而情感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③情绪带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而情感则比较内隐和深沉二、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一)情绪的分类1、心境微弱的,持续时间长,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2、激情爆发式,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3、应激由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二)情感的分类1、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2、理智感: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3、美感三、情绪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健康功能(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四、压力和自我防御机制(见精神分析心理学内容)五、挫折教育挫折:是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得到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如何应对挫折:1、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2、学生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平3、感受挫折,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第二节、意志一、概念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二、品质1、觉性(盲从、独断性)2、果断性(优柔寡断、草率决定)3、自制性(任性、怯懦)4、坚韧性(动摇性的执拗)三、准备阶段的动机冲突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四、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第 3 章情绪感情、意志的发展与教育一、单项选择题1. 自我防守体制的功能是【】A.信号功能B.保持心理均衡C.正面面对创伤D.指向功能2. “怒气冲天”这个词语所描绘的心理活动是【】A.认知过程B.感情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过程3. 有些残疾人经过惊人的努力而变为世界有名的运动员;有些口吃者可成功地变为一位说话流畅的演说家。
这属于【】防守体制。
A.抵消B.移置C.反向形成D.过分代偿4. “三天捕鱼两天晒网”是意志缺少【】的表现。
A.自觉性B.坚决性C.自制性D.坚韧性5. 快乐时载歌载舞、惧怕时惊慌失措的情绪表达方式是【】A.面部表情B.姿态表情C.语言表情D.语调表情6. “天生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
(2013 年滨州阳信 )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热爱感A.情绪与动机关系不亲密B.情绪是主观意识体验C.情绪状态不简单自控D.情绪为刺激所惹起8. 以下哪一种现象是反应人的心境的情绪状态【】A.画饼充饥B.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C.人逢好事精神爽D.反复无常9. “一个小丑进城赛过一打医生。
”这说明情绪和感情拥有的功能是【】A.信号功能B.调控功能C.激励功能D.健康功能10. 事业心、荣誉感属于【】A.道德感B.美感C.理智感D.心境11. 俗语说“人逢好事精神爽”,这类情绪状态属于【】 ( 济南市中)A.激情B.应激C.心境D.热忱12. 因为缺少准备,不可以办理,不可以驾御或挣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境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A.快乐B.悲痛C.愤慨D.惧怕13. 信息加工过程中记忆三个过程是指【】A.变换、编码和储存B.编码、储藏和提取C.识记、保持和忘记D.识记、保持和再现14. 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满腔愤慨,难以回敬,转而踢倒身旁的板凳,把A.压迫B.置换C.升华D.投射15. 以下说法中切合弗洛伊德对于“自我防守体制”的表述的是【】A.它是“超我”的活动体制B.它是一种压迫或控制能力C.绝大多数“防守体制”有踊跃意义D.它是后天训练出来的一种能力16. 小明既想参加演讲竞赛锻炼自己,又怕讲不好被他人耻笑。
第三章情绪情感与意志第一节情绪与情感一、情绪与情感概述(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其关系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反应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需要是引发情绪和情感的中介。
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
①主观体验。
是个体对不同的情绪情感的自我感受。
每种具体的主观体验都不相同,从而带给人不同的感受。
②外部表现。
通常称为表情,包括面部表情(眉笑颜开)、姿态表情(坐立不安)和语调表情(轻声吟唱)。
③生理唤醒。
指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如心率、出汗、脸红等,不同情绪的生理反应是不一样的。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1)区别①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②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较多的带有情景性、易变性和表浅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较多的带有稳定性、持久性和深刻性。
③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2)联系①情感依赖于情绪。
情感是在大量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
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情感及其特点不可能现实地存在。
②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
情绪受已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
从一定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与情感相比,情绪侧重描述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及可测量的方面,而情感侧重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
(二)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1、认知过程是情绪和情感的基础,并引导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只有通过认知过程对客观事物的反应,主体才能确定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产生相应的态度体验、引起不同的情绪和情感。
2、情绪、情感是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的,并随着认知活动的发展而发展。
“知之深,爱之切”说得就是认知对情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