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
- 格式:ppt
- 大小:4.72 MB
- 文档页数:30
心理学概论情绪和情感一、情绪和情感的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类情绪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个体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情绪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身体和心理反应,包括生理激活、情绪体验和行为表现,而情感则更多指对特定对象或事件的主观评价和感受。
情绪和情感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状态有着深远影响。
二、情绪和情感的特征1. 情绪的特征情绪是短暂的、具体的、有明显对象的情感体验。
它往往是突发性的,强度较大,包括愉悦、悲伤、愤怒、恐惧等多种类型。
情绪的产生可以受到个体基因、环境、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 情感的特征情感是更为持久、广泛、抽象的一种情感表达形式。
情感可能是对一种特定对象或事件的持续认知评价和感受,如喜好、厌恶、尊敬等。
情感的形成受到过去经验、个人信念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三、情绪和情感的相关理论1. James-Lange理论James-Lange理论认为情绪是生理反应的结果,个体感知到身体的生理变化后才会产生对应的情绪体验。
例如,面对危险时,身体产生的恐惧反应会引发恐惧情绪。
2. Cannon-Bard理论Cannon-Bard理论则认为生理反应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而不是因果关系。
面对同样的危险情境,身体的生理反应和产生的恐惧情绪是同时的。
3. 两因素理论两因素理论结合了James-Lange理论和Cannon-Bard理论的观点,认为情绪的产生既受到生理激活的影响,也受到认知评价的影响。
个体在产生情绪时,需要考虑到生理反应和情境的解读。
四、情绪和情感的测量方法1. 主观方法主观方法是通过个体的自我报告来获取情绪和情感体验的信息,例如问卷调查、情绪日记等。
主观方法可以反映个体真实的情绪体验,但也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2. 客观方法客观方法是通过生理指标、行为表现等客观数据来研究个体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如心率、皮肤电反应、面部表情等。
客观方法可以提供客观的测量数据,但可能无法完全反映个体的内在情绪体验。
⼼理学是研究⼼理现象发⽣、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
(⼀)认知是指⼈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于⼈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信息加⼯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语和想像等⼼理现象。
(⼆)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体内部的⼀种不平衡状态,动机是推动⼈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定⽬标前进的内部动⼒。
当⼈意识到⾃⼰的需要时,这种需要就变成了⼈的活动动机。
(三)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和内⼼的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意志是⼈的思维决策见之于⾏动的⼼理过程。
(四)能⼒、⽓质和性格:能⼒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理条件。
⽓质是⼼理活动动⼒特征的总和。
即表现在⼼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的⼈格特征。
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为⽅式上的⼈格特征。
上述⼼理现象⼜可分为两⼤类,即⼼理过程和⼈格。
1、⼼理过程包括: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经历发⽣、发展和结束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理过程。
2、⼈格包括:需要和动机,能⼒、⽓质和性格。
⼈格也称个性,是指⼀个⼈区别于他⼈的,在不同环境中⼀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的外显和内隐⾏为模式的⼼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动机是⼈的⼼理活动的动机,表现了⼈格的倾向性。
能⼒、⽓质和性格是⼈格的特征,它们都是⼈格的组成部分。
在⼀定意义上,⼈格不是独⽴存在的,⽽是通过⼼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基础心理学情绪情感基础心理学情绪情感是探究人类情绪和情感的学科,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难发现,我们的情绪和情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行为和身体健康。
了解和掌握基础心理学情绪情感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与他人建立更好的关系和适应生活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情绪与情感是人类的二种基本心理现象,是人们认知、行为和生理状态之间的互动过程。
情绪是短暂但强烈的心理状态,是感觉与身体反应、思维和行动的整合,它通常由事件、经验或者是外界刺激引起。
情感是种持久的、深层的主观体验,相对于情绪来说更为稳定和持久,一般发源于多种事件和体验的累积,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情感是一个体验,是个人的心灵状态,它对个体的行为、生理和生活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二、情绪和情感的类型情绪和情感的类型相当的多,具体包括:1. 基本情绪:普遍认为具有“遗传”特征的情绪,其包括愤怒、恐惧、欢乐、悲伤、惊讶等原始情感。
这些情绪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中往往都会表现出相似的特征。
2. 学习性情绪:是指从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学习到的情绪,这种情绪往往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表现出来的,例如羞愧、嫉妒和愧疚等。
3. 混合情绪:是指多种情绪的复合体,这种情绪具有较强的个人化和文化化特征,例如动力、兴奋、幸福感等。
三、情绪和情感的特点情绪和情感是人类行为和生活中的基本心理现象,它们有以下的特点:1. 情感和情绪的主观性:每个人的感受和体验都是独特的,因此每个人对相同的情绪和情感都具有不同的感受和反应。
2. 情绪和情感的瞬时性:情绪和情感反应快,具有短暂持续的特性,是在瞬间内产生的情感体验。
3. 情绪和情感的复杂性:情绪和情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社会文化和生理特征等。
4. 情绪和情感的影响性:情绪和情感可以影响人们的思维、行为和身体健康,如果控制不当,它们往往会导致不良后果。
四、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 交际功能:情绪和情感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人际交流和互动。
情感心理学的定义:情感是态度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评价和体验。
《心理学大辞典》:“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和情感:情绪是身体对行为成功的可能性乃至必然性,在生理反应上的评价和体验,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
生理反应是情绪存在的必要条件,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家给那些不会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的心理病态者注射了肾上腺素,结果这些心理病态者在注射了肾上腺素之后和正常人一样产生了恐惧,学会了回避任务。
情感也是一样,比如没有性欲当然不会有爱情的,而当人吃了春药以后,伴随着性欲的旺盛一见钟情的可能性也就会随之加大了。
所以,由不同的药物刺激引发的行为过程也表明了,情绪和情感显然是有区别的两种不尽一致的心理生理过程。
情感和情绪的区别就在于:情感是指对行为目标目的的生理评价反应,而情绪是指对行为过程的生理评价反应。
情感的本质:情感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情感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
情感在社会交往中的常见作用。
每个人在交往中都会产生情感,不同的情感会对交往产生不同的影响。
了解情感在交往中的作用,有利于交往互动中获取他人的情感信息并把握自己的情感,运用自己的感情,分析他人的感情。
情感成熟。
指人在个人需要无论是否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能够自觉地调节情感使之适度的一种心理状态。
如需要得到满足不狂喜,需要未满足不怒不卑等。
情感成熟标志着人的心理是健康的。
每个人要社会化就应该使自己“情有节”,陶冶情操,尽快成熟自己的情感。
情感的分类:由于情感的核心内容是价值,人的情感主要应该根据它所反映的价值关系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1.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的不同,情感可分为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
基础心理学情绪情感基础心理学情绪情感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学科,而情绪和情感是心理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情绪是一种复杂的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变化,是人类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的关键因素。
情感则是情绪的更复杂和更深层的表现,包括人类的价值观、信仰、文化、经验等方面的因素。
情绪的基础理论情绪的的分类和定义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情绪的基础理论有多种,如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杰姆利的情绪认知理论、琼斯和戈夫曼的心理学退化理论等。
但情绪的最经典分类系统应当是1972年保罗·艾科曼提出的情绪类别论。
情绪类别论包括了20种情绪,分别是:愤怒、欣快、喜悦、哀愁、恐惧、关切、惊奇、震惊、失望、疑惑、嫉妒、嫌恶、崇敬、轻蔑、自豪、内疚、惭愧、羞耻、不安、愉悦。
这些情绪是基础性的,可以被认知心理学研究和测量,但人类的情绪是非常复杂和多变的,很难用简单的模型来描述。
情绪的生理机制情绪是由人体神经系统和激素系统等多个生理机制协同作用的结果。
情绪调节通常会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增强交感神经和抑制副交感神经的活动,导致心率加快、呼吸加深、血压升高等反应。
同时,丘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也会被激活,释放大量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进一步改变人体的生理状态和行为反应。
情绪的认知过程人类的情绪通常是通过对外界事件的认知和评价来激发的。
情绪的认知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感知:人类的情绪是通过五官感知外界世界的刺激来引发的。
例如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狗,听到一首激动人心的音乐,闻到一股美食的香气等。
评价:人类对外界刺激进行价值评价,即是美好的、积极的、消极的或威胁性的。
例如,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狗可能会引发愉悦和喜悦,但看到一条凶猛的狼可能会引发恐惧和不安。
情绪加工:当情绪有足够的激励和评价时,感知和评价的信息会被加工成特定的情绪体验,例如高兴、悲伤、怒气等。
情绪调节:通常,情绪不仅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还受到人的个性、认知、文化等内部因素的调节。
意志和情绪也有密切的联系。
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动的动⼒,也可以成为意志⾏动的阻⼒。
当某种情绪情感对⼈的活动起推动或⽀持作⽤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动的动⼒。
当某种情绪情感对⼈的活动起阻碍或削弱作⽤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动的阻⼒。
消极的情绪对意志⾏动的⼲扰作⽤,取决于⼀个⼈的意志⼒的⽔平。
意志坚强者可以克服消极情绪的⼲扰,把意志⾏动贯彻到底;意志薄弱者则可能被这些消极情绪所压倒,使⾏动半途⽽废。
可见,意志可以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于理智。
意志坚强者能够控制失败时的痛苦和愤怒,能够控制胜利时的狂热。
总之,认识、情绪和意志是密切联系的。
意志过程包含有认识和情绪的成分,认识和情绪过程也包含有意志的成分。
只是由于研究上的需要,我们才对统⼀的⼼理活动,从不同的侧⾯进⾏分析。
年轻⼀代具有良好的品德,不仅可以促使他们在当前更加努⼒认真地进⾏学习、锻炼,更和谐地在群体中⽣活、成长;⽽且也会使他们在将来更加⾃觉地从事社会的建设,为推动⼈类社会的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开始培养。
学校是进⾏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
教育者若能对品德的⼼理结构、品德形成的过程及其规律有更多的了解,就有可能把这⽅⾯的培养⼯作做得更⾃觉⽽有效⼀些,否则会出现盲⽬性或事与愿违的后果。
基础心理学重点复习知识基础心理学: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研究对象,概括了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研究成果,构建了心理学最基本的概念和心理学最基础的理论。
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基础心理学内容分为四方面:1认知2情绪、情感和意志3需要和动机4能力和人格1认知:也叫认识,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2需要和动机:需要以欲望、要求的形式表现出来,反映的是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3 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太对和体验。
意志是人的思维决策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了心理对行为的支配。
气质:脾气,秉性。
是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总和,即表现在心人格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人格特征。
性格:表现在人对事物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适应的行为4能力和人格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能力: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单细胞动物有趋利避害的能力,但这种表现叫做感应性不是心理现象。
心理发展的过程:1感觉阶段:无脊椎动物发展到环节动物时开始有了“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这说明心理现象的产生和神经系统的出现相联系。
2知觉阶段:脊椎动物有了脊髓和脑神经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即有了知觉的心理现象。
3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但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内在联系,他们心理发展到思维萌芽阶段。
4思维意识阶段:人类有了思维才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我们把人的心理叫做思维、意识、精神。
心里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能动的反映。
心里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物质产品。
心理现象即使大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
心理学第三章情绪、情感和意志一、单项选择题1.小明在没有任何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完成了作业并预习了下一课,然后才出去玩耍,这反映了小明意志的()。
A.安定性B.果断性C.独立性D.自制性2.某学生学习成绩差,却经常购买各种名牌消费品,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
该生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属于()。
A.升华B.补偿C.压抑D.转移3.一般而言,羞耻感和自尊心属于()。
A.道徳感B.美感C.理智感D.心情4.小斌非常喜欢绘画,同时也十分喜欢跳舞,但是因为课程紧,闲余时间不多,参加了绘画培训班就不能参加舞蹈培训班,参加了舞蹈培训班就不能参加绘画培训班,对此他犹豫不决,这属于()。
A.双趋冲突B.趋避冲突C.双避冲突D.多重趋避冲突5.“化悲痛为力量”是以下哪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A.升华作用B.退化作用C.合理化作用D.投射作用6.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此时他产生的紧张的情绪体验属于()。
A.激情B.心境C.应激D.热情7.某学生堂到老师批评后,把怒气和不满情绪发泄到同学身上,这种行为体现了学生情绪的()。
A.移置B.反向C.文饰D.投射8.情绪和情感对内驱力起着放大和增强的作用,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人的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
这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
A.组织功能B.动机功能C.感染功能D.健康功能9.小雪非常喜欢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当她看到印象派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日出·印象》时,顿时心中非常喜悦。
小雪此时的情感属于()。
A.道徳感B.理智感C.美感D.成就感10.“见花落泪,见月伤心,良辰美景也有一种无可奈何之感。
”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心境B.激情C.应激D.适应11.()是指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
A.意志的果断性B.意志的自觉性C.意志的自制性D.意志的坚韧性12.对缺乏信心和决心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