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mri表现有那些及诊断
- 格式:pdf
- 大小:300.72 KB
- 文档页数:2
脊柱结核的磁共振成像表现和诊断[摘要]目的:探讨脊椎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方式:回忆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明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资料,观看椎体、椎间盘、椎弓根、附件破坏、硬膜囊和脊髓受压情形。
结果:12例患者26个椎体受累,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6例,3个椎体4例。
T1WI上呈均匀低信号或混杂信号。
T2WI上呈均匀高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成不均匀强化。
结论:MRI能清楚显示脊柱结核椎体骨炎,椎间盘破坏,椎旁脓肿及神经损害。
对脊柱结核有确切诊断价值。
[关键词]脊柱;结核;磁共振成像脊柱结核是脊柱外科常见病,由于X片和CT对脊柱结核诊断较困难,MRI检查是脊柱结核初期诊断最准确手腕之一。
本文回忆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明的脊柱结核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水平。
1 材料和方式一样资料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年龄23岁~58岁,平均年龄岁。
病程2个月~3 a。
所有病例有胸背部和(或)腰背部疼痛,7 例有下肢病症,8例有驼背,2例有结核中毒病症低热、盗汗和消瘦。
检查方式利用飞利浦公司T双梯度超导型磁共振。
脊柱相控阵线圈,采纳SE序列及FSE/T2/SPIR。
矢状位T1WI(TR/TE 500 ms/13 ms~600 ms/13 ms),T2WI(TR/TE2 250 ms/120 ms~3 200 ms/120 ms)。
层厚4 mm,层距mm,FOV为320 mm。
轴位T2WI(TR/TE 2 250 ms/110 ms~3 500 ms/110 ms),FOV 220 mm。
必要时加做冠状位成像。
9例患者行Gd DTPA增强T1WI。
2 结果病变部位颈椎2例,胸椎4例,腰椎4 例,腰骶椎2例。
单椎体受累2例,2个椎体受累6例,3个椎体受累4例。
椎体及附件改变椎体破坏以与椎间盘相邻处为主,离椎间盘较远的部位MRI显示正常,其中前中部破坏为主者8例,椎体全数破坏4例,2例患者椎弓根受累。
脊柱结核诊断金标准
脊柱结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脊柱结核的诊断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临床表现
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包括背痛、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
这些症状
并不具有特异性,但是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体征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 影像学检查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和MRI等。
其中,MRI是最为
敏感和特异的检查方法,可以显示脊柱结构的细节和病变的范围。
在MRI上,脊柱结核的特征表现包括椎体骨质破坏、椎间盘破坏、脊柱
后凸畸形等。
3. 细菌学检查
脊柱结核的细菌学检查包括痰液、脓液、组织等标本的培养和涂片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直接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但是其阳性率较低,仅
有30%左右。
4. 免疫学检查
脊柱结核的免疫学检查包括结核菌素试验、结核抗体检测等。
这些检查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结核感染情况,但是其阳性率也较低。
综上所述,脊柱结核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细菌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等多方面的因素。
其中,MRI是最为敏感和特异的检查方法,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此外,对于疑似脊柱结核的患者,应该及时进行抗结核治疗,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脊柱结核的影像学表现与分析摘要】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诊断脊柱结核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5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的影像资料,分析脊柱结核在X线平片、CT、MRI中的表现特点。
结果 X线平片表现:椎间隙变窄;椎体破坏、变形,脊柱局部后突畸形;椎旁偶可见寒性脓肿。
CT表现:能更清楚的显示椎体破坏、钙化、死骨及病理骨折碎片;显示冷脓肿;显示椎管及脊髓有无受压情况;MRI表现:显示炎性水肿及病灶周围炎性反应的范围;破坏的椎间盘及椎体信号明显异常;强化后清晰显示冷脓肿的界限及壁的情况;可清晰显示椎管、硬膜下腔及脊髓的情况。
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X线平片、CT、MRI中显示各有特点,以MRI最为敏感,综合分析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关键词】脊柱结核影像骨质破坏冷脓肿骨关节是结核病的好发部位之一,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占全部骨结核的50%以上[1],脊柱结核的影像及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检查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是术前必做的项目。
本文回顾分析35例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的临床、影像资料,探讨其X线平片、CT、MRI的表现,旨在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水平,为临床提供更详尽的术前描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07年至2010年经活检穿刺或者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35例,男21例,女14例,男:女比例1.5:1,年龄7岁~62岁,平均年龄32岁,35岁以下24例,占68.6%。
临床表现主要为脊柱疼痛,多为持续性或者间歇性酸痛或钝痛,29例;脊柱活动障碍25例,脊柱畸形19例;9例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上臂、下肢等出现放射痛;18例有结核中毒症状低热、盗汗等,其中5例伴发肺结核。
起病缓慢,病程3个月~6 年不等,平均病程13个月。
2例伴有瘘管形成。
1.2 检查方法全部患者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
岛津500MAX线机:脊柱常规正侧位。
飞利浦十六排螺旋CT:病变部位平扫,层厚5mm,层距为5mm,选用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
脊柱结核mri表现有那些及诊断
发表时间:2019-07-19T17:25:04.730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5月作者:李越
[导读] 1什么是脊柱结核
什邡市人民医院李越
1什么是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分为腰椎结核,胸椎结核,颈椎结核等。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首位,椎体结核占比比较大。
而且在人体的整个脊柱中,活动范围最大的是腰椎部位,所以在脊柱结核中,腰椎结核的发生率比较大。
2脊柱结核mir的表现有哪些
首先MRI为核磁共振检查,这个检查方式适用于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可以在炎性浸润阶段检查出人体的脊柱异常,还可以体现出人体脊柱是否受到压力,或者是否发生病变情况。
下面我们来谈谈脊柱结核的核磁共振检查的表现有哪些。
首先脊柱结核中的腰椎间盘突出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腰椎间盘突出有膨隆型症状。
这一症状是人体腰椎因为受到压力而在局部呈现隆起现象,此时人体腰椎部分的纤维环存在破裂现象,但是表面。
光滑且完整。
所以处于这一阶段的脊柱结核可以采用保守治疗,这样便可以缓解患者病情甚至治愈。
再者,腰椎间盘突出还有突出型症状,发生突出型症状是因为脊柱髓核突向椎管,并且纤维环破裂比较严重,脊柱表面紧有一层纤维膜覆盖,并且表面症状高低不平,这是比较严重的症状,常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还有一种叫椎脱游离型,这种症状不但会造成神经压力,而且椎间盘组织会出现拖入椎管或是游离的状态,这样的病情是必须要用手术治疗才有可能治好的。
最轻的症状就是Schmorl结节,通常来说就是水和金上下中班儿软骨的裂隙进入椎体松质骨内,通常会伴有腰痛的症状,大多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发病前期,通常会出现盗汗,疲惫,贫血,食欲不振等状况,儿童则会出现液体呆滞等症状。
当然最先出现的症状还是疼痛,一般疼痛感比较轻,稍作休息便可缓解。
患病短期内,疼痛感不会太明显。
3引发脊柱结核的诱因有什么
脊柱结核为继发病,原发病为肺结核、消化道结核或淋巴结核等,经血循环途径造成骨与关节结核。
4脊柱结核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治疗通常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首先我们来谈谈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又分为全身治疗,局部治疗等。
上面我们有提到患病后过于劳累会引起疼痛感,因此全身治疗则是要求注重休息,要把药物和营养结合起来疗愈脊柱结核病症。
其次是局部治疗,这一点通常是针对手术过后,病人需要躺在硬板床上,以矫正脊柱。
而对于患病过于严重的病人来说,非手术治疗的手段则是防治褥疮,防范泌尿系统感染,还要防止肺炎的发生。
下面我们谈谈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般是为了清除压迫和危害脊柱的病灶,从而达到改善脊柱中血液的循环,修复发生病变的脊柱。
通常手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
三到六个月,谨遵医生的叮嘱,合理使用抗结核药物,同时加强营养的摄入。
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定期检查。
5如何防治脊柱结核
首先我们要知道脊柱结核是一个慢性的,消耗性的疾病。
脊柱结核患病范围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处,其次是21到30岁的青年之间。
而脊柱结核的预防主要是防止结核的感染,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接种卡介苗疫苗的方式来预防脊柱结核的发生,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家长需要严格执行卡介苗接种的要求。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而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来说,优质的护理是助其康复的重要因素。
首先我们来谈谈术前对于患者进行护理需要注意的地方。
生病总是会让人心情不愉快,所以无论是患者的家人,朋友还是治疗患者的医护人员,都需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特别是,相关的医护人员,需要给患者介绍手术对其病情恢复的积极性,告诉患者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从而降低患者对于手术的恐惧感,平复患者思想上的焦虑。
再者,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告诉患者及其家人,在饮食上要多摄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比如多食用新鲜的水果蔬菜,豆制品,鸡蛋,牛奶和肉类,这样有助于提升患者你手术的耐受力。
其次,由于术后,患者往往会行动不便,因此在术前医护人员需要训练患者适应在床上进行大小便,以平复患者在术前术后形成的患者的心理落差。
而在数千,倘若有患者出现发热的现象,医护人员则需要给患者进行物理降温,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并减少患者不必要的体力消耗。
下面我们来谈谈术后对于患者防护需要注意的因素。
通常手术后,患者都是处于一个身心极度疲惫的状态,这时患者承受的痛苦也是极大的,因此,无论是患者的家人,朋友或者是相关的医护人员,都需要积极的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安慰,鼓励患者勇于战胜病魔,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再者,术后由于麻药失去了效用,所以患者难免会感受到伤口的疼痛,特别是咳嗽时,疼痛感会更加剧烈。
这时医护人员通常会鼓励患者咳嗽,鼓励患者通过咳嗽来排除积压在肺部的空气,以维护患者呼吸系统的正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而有部分患者术后通常会出现高烧的现象,这时不但要进行物理降温,还要使用药物治疗。
再者,医护人员还要注意对术后患者留置导尿管,及时协助患者排放引流液,以防止患者由于泌尿系统的泥流而对伤口造成感染。
最后,术后患者的床铺一定要保持干净整洁,要及时更换和清理患者的床褥,以防止患者产生褥疮。
最后,由于术后患者不便行动,医护人员及其家人朋友需要帮助患者定时翻身,及时帮助患者按摩肌肉,以防止肌肉萎缩。
术后的饮食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由于术后患者的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还处于恢复期,这时患者只能摄入流至无渣且营养含量高的食品。
根据病情可逐渐改为半流或普食;术后一周左右协助患者下床活动,患者活动时要有专人护理,防止意外的发生,随着锻练的加强及病情的康复,术后两周左右,可在病房自主活动,术后三周左右可户外活动。
患者出院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我们知道脊柱结核是继发症,可能是由于肺结核而引发的症状。
对于肺结核病人来说,要遵医嘱全程规则地服药,一般经正规治疗2周后传染性下降95%。
结核病人接触者可到结核病定诊单位进行检查,排除一下患病的可能。
下面我们来谈谈对于接触结核病人应该怎样采取预防措施。
首先,接触者在接触患者后,需要做一次彻底的消毒。
根据结核杆菌耐寒冷、耐干热、但不耐湿热的特点,将患者使用过的餐具、毛巾、衣物、手帕、口罩等物品煮沸10~15分钟;对书籍、棉被、化纤衣物等不能用水煮的物品,可在阳光下曝晒4~6小时,或用紫外线灯消毒两小时。
然后,对患者居住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
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据统计,每十分钟通风换气一次,4~5次后可以吹掉空气中99%的结核杆菌。
最后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实行分食制、洗漱用具专人专用、勤洗手、勤换衣、
定期消毒等。
积极预防脊柱结核,以防患上该病给我们带来身体与心理上的伤害,儿童是易感人群,疫苗防治非常重要。
一旦患上脊柱结核,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以免贻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