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五课《色彩的明与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色彩明暗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色彩的明暗对比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色彩的基本概念:介绍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重点讲解明度的概念。
2. 色彩的明暗对比:讲解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如何通过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3.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实际物体或图片,分析其明暗关系,并尝试运用色彩的明暗对比进行绘画创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明暗的基本概念和明暗对比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的明暗对比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图片、PPT等。
2. 学具:绘画纸、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明暗关系。
2. 新授: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明暗对比的应用,结合实例进行示范。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讨论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相、明度、纯度2. 色彩的明暗对比:立体感、空间感3. 实践操作:观察与分析、绘画创作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学生选择一个物体或场景,运用色彩的明暗对比进行绘画创作。
2. 评价标准:色彩的明暗对比是否恰当,是否能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色彩明暗的基本概念和明暗对比的应用。
2. 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3. 教学改进: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直观演示:使用PPT或实物展示,通过对比鲜明的图片或实物,直观地展示色彩的明暗变化,让学生在视觉上对明暗有直观的认识。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是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明暗变化,掌握明暗对比、明暗渐变等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色彩的明暗变化原理、明暗对比的运用、明暗渐变的表现等,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色彩的明与暗,提高审美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色彩认知和绘画基础,对色彩的认知多停留在表面的鲜艳、明亮等概念,对色彩的明暗变化规律了解不够。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勇于创新,但同时也容易注意力分散,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明暗变化规律,掌握明暗对比、明暗渐变等表现手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对美术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色彩的明暗变化规律。
2.明暗对比、明暗渐变的表现手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分析、实践、评价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绘画工具(如水彩笔、铅笔、画纸等)。
3.示例作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明暗对比强烈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些图片之所以让我们感到鲜明、突出,是因为它们运用了明暗对比的表现手法。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色彩的明与暗》。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色彩的明暗变化原理,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明暗是由光线的照射和物体的反射决定的。
2.教师展示明暗对比的示例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明暗对比的表现手法,并讲解明暗对比在绘画中的应用。
操练(10分钟)1.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运用明暗对比的表现手法,画一幅色彩鲜明的作品。
2.学生动手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表现手法和创意。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的明暗关系;
2.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
3.增强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4.提高学生表现艺术形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色彩明暗关系
1.通过线条、色块对比,分析课题颜色的明暗关系,即色彩的深浅程度;
2.通过观察、比较、形象认识颜色的明暗变化和相互影响的规律;
3.尝试表现不同的色彩明暗关系,如亮丽明媚、灰暗沉闷、明暗渐变等。
2. 营造情境
通过情境的营造、环境的设计,让学生感受不同色彩明暗关系所表现出的意境和情绪。
三、教学重点
1.理解颜色的明暗关系;
2.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色彩组合能力;
3.加深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水平。
四、教学步骤
1. 情境营造
在教室中放置不同的颜色实物,如:鲜红的玫瑰花、葱绿的植物、明黄的鸟嘴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受不同颜色的明暗变化。
2. 准备活动材料
准备各种颜色的颜料、调色板、画笔、画纸等。
3. 学习笔记
让学生观察、分析、绘制图片,形成学习笔记。
4. 绘画实践
让学生自由选取一种颜色,通过掌握色彩明暗关系,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同时采用适当的色彩搭配和比例,加深对颜色的理解。
5. 整合创作
让学生将所绘制的图形与其他颜色图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画面,并作出补充说明。
五、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色彩的明暗关系,提高了学生的色彩感受和创作能力,还让学生加深了对色彩的理解和认识。
在今后的绘画创作中,学生将能更加自如地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 这个课时的教学主要让同学们了解现代艺术。
2 通过对现代艺术的学习同学们能初步体会现代艺术的美,提高欣赏美,创造美,展示美的能力。
3 能够在欣赏音乐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学会自主创新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活泼天真,纯洁可爱,兴趣浓厚,想象力丰富是这个年龄学生的特征,形象思维占主导的他们对美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正确的领导。
对现代艺术作品欣赏能力。
3重点难点
尝试运用蒙德里安的创作元素,绘制一副有蒙德里安艺术特征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游戏导入
1.游戏一:找明暗游戏
展示一组彩色色块(红、黄、蓝、橙、绿、紫),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a.这些色块中,哪个色彩看起来最明亮?哪个看起来最暗?
(学生回答:黄色的看起来最亮,紫色的看起来最暗。
)
b.除去黄色的气球,哪个颜色最亮?
(学生回答:橙色较亮)
c.除去紫色的,哪个颜色最暗呢?
(学生回答:蓝色较暗。
)
d.剩下的两个颜色,哪个亮,哪个暗呢?
(学生回答:红色的看起来比绿色的亮。
)
2.游戏二:排色游戏
现在,我们把这些颜色的按深浅排队。
你发现什么了?原来色彩也有深浅变化。
3.引出课题:色彩的明与暗(色彩的明度渐变)。
小学美术《色彩的明与暗》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色彩的明与暗教学设计课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色彩明度、纯度的知识。
2.教会学生利用色彩的明与暗进行绘画表现。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或加白,就会产生明度、纯度的变化的知识。
并利用色彩的明和暗创作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利用色彩的明与暗创作作品。
教学时间:共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辅助课件。
学生:水粉颜料、毛笔、排笔等美术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复三原色、三间色等色彩知识。
上课前我们先来对色彩方面的小知识进行一下回顾,三原色是哪三种色相?三间色是哪三种色相呢?生答。
同学们掌握的很不错,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与色彩有关的美术知识。
(板书色彩)(2)引出课题。
色彩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丽,生活中处处有色彩,处处离不了色彩。
当然也包罗我们美丽的校园。
教师在我们的校园中拍摄了几组照片,就让我们从它们走向我们本日的发现之旅吧。
出示图片1:这是大厅前面教师拍摄的一张照片,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彩让人感觉氛围是那么的清新。
同学们,这张照片中的云彩应当是白色的,但人人看一下。
照片中的云彩颜色相同吗?说说你的发现吧。
出示图片2:这是我们的?漂亮吗?注意看一下长廊每根柱子的颜色,说说你的发现。
再看一看长廊的近处和远处有什么区别?出示图片3:这是一组静物,看一看每种物品,你有什么发现?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都提到了,亮和暗,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色彩的明与暗,师板书:明与暗。
设计意图】经由过程对色彩知识的复引入本课,既回忆了旧知,又以色彩为话题引出新知,起到举一反三的感化。
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校园场景,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再次感受校园的美丽,使他们更加热爱本人的校园。
二、发展阶段:1)同学们,思考一下,同一种物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明暗变化呢?生自由答。
师:答案就是光(出示)师:统一种颜色受光程度不同,那么他的明度就不同。
人教版美术课教案授课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授课班级: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学校: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色彩的明度、纯度的知识2.教会学生利用色彩的明与暗进行绘画表现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或加白,就会产生明度、纯度的变化的知识,并利用色彩的明与暗创作作品。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利用色彩的明与暗创作作品。
教学准备课件、颜料盒、水、调色盘等相关绘画工具课前准备用老师指定的颜色画一颗树。
一、复习欣赏揭示课题1、复习已学过的色彩知识:媒体出示关键字:三原色、间色、复色2、学生小组讨论关键字的含义。
3、学生反馈4、欣赏作品(课件出示作品及其介绍)问:看了这些作品后,你有什么感觉?《我与村庄》是俄国画家夏加尔的作品,他用有条不紊的组织方法来描绘不同时空下的现实生活,他以想像和回忆来构思画面形象。
他笔下的人物和景物都超脱了呆板的规律,每个细节都保留着生活的真实、完全的自由和尽可能的优美雅致。
这幅画充满对童年的追忆、对故乡的深情、对生活的热爱。
5、学生交流感受:作品的色彩很有层次感。
6、小结:作品中有许多色彩,每一块颜色又有明暗不同的层次,有的色彩较亮,是明色,有的色彩较暗,是暗色,这就是色彩的明暗强度,我们称它为色彩的明度。
7、小实验观察杯中水颜色的变化思考变化的原因。
8、对比课前学生画的树思考为什么颜色会不一样。
9、揭示课题:明色和暗色二、自学方法尝试调配1、学生欣赏教材内的调配方法并反馈:2、媒体板书调配方法:明色和暗色的调配方法:明色——加白色使色彩变亮。
暗色——加黑色使色彩变暗。
学生尝试调配明色和暗色,教师辅导。
要求:随意加白和加黑。
A、理解什么是明度推移B、运用色相推移画一幅推移效果的图画。
C、用红、橙、黄、绿、蓝、紫等颜色排列在一起,进行色彩渐变练习。
三、着色时先涂上色相,再少量加白,按顺序上色,注意看老师的调色板。
老师只演示了“加白”,一会儿,我想请同学帮助我完成“加黑”的任务。
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四年级下册-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色彩的明与暗,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明暗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运用明暗对比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的明暗变化,创作出富有层次和立体感的美术作品。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色彩明暗变化的规律,掌握明暗对比在绘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让学生深入了解色彩的明与暗,培养学生观察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色彩明暗变化的规律及其在绘画中的应用。
2. 如何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教学视频、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张、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色彩知识,为新课做好铺垫。
(2)展示一组明暗对比强烈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色彩明暗变化的规律,让学生了解明暗对比在绘画中的作用。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明暗对比在绘画中的应用技巧。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师生共同评价作品,总结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色彩的明暗变化在绘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2. 内容:(1)色彩明暗变化的规律(2)明暗对比在绘画中的应用(3)绘画实践:运用明暗对比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七、作业设计1. 课后自主创作一幅以色彩的明暗变化为主题的美术作品。
色彩的明与暗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介绍了关于色彩的明与暗的概念和背景知识,并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的明与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色彩的明和暗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调节色彩明暗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色彩明暗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创造和表达色彩明暗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色彩的明与暗的定义和特点。
2. 色彩明暗的调节方法和技巧。
3. 色彩明暗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4. 色彩明暗的影响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色彩明暗对比强烈的艺术作品,激发学生对色彩明暗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讲解色彩的明与暗的概念和特点,介绍色彩明暗的调节方法和技巧,以及色彩明暗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和表达方式。
3. 学习活动(1)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不同明暗度的色彩,并分析它们给人的感觉和表达的意义。
(2)色彩对比让学生选择不同明暗度的色彩进行对比,比较它们的区别和影响。
(3)绘画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调节方法和技巧,创作一幅色彩明暗对比强烈的作品。
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一些艺术作品中色彩明暗的运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色彩明暗的表现方式和效果。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色彩明暗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六、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课堂作业,评价学生对色彩明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延伸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和多欣赏色彩明暗的存在和运用。
八、教学资源1. 色彩明暗的相关图片和艺术作品。
2. 相关的教学视频和文章。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和表达能力,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色彩明暗的概念和运用技巧。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色彩的明与暗,掌握调节色彩明暗的方法和技巧,并在艺术创作中更加自由地运用色彩明暗,表达出自己独特的美感和情感。
色彩的明与暗(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四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明暗在绘画中的应用,学会运用明暗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明暗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明暗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明暗关系,并运用明暗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教材、图片、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画纸、铅笔、橡皮、彩色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让学生发现明暗现象。
(2)提出问题:什么是明暗?明暗在绘画中有什么作用?2. 新课学习(1)讲解明暗的概念及明暗在绘画中的作用。
(2)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明暗关系,并分析明暗的表现方法。
(3)示范如何运用明暗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3. 实践环节(1)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物体进行写生,注意观察明暗关系,并运用明暗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展示与评价(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明暗在绘画中的作用。
(2)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多实践,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明暗的表现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明暗关系的观察不够细致,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此外,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绘画中大胆尝试,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课后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进行写生,注意观察明暗关系,并运用明暗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色彩的明与暗》精品教案一、教材分析《色彩的明与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五课的内容。
教材是以“色彩的明度”为题展开学习、探究和创作,通过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度和纯度,什么是明度渐变。
提高学生色彩的运用能力,丰富画面的表现效果。
在了解和创作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益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明度,纯度的知识。
教会学生利用色彩的明与暗进行绘画表现。
2.运用观察与比较、探究与体验、分析与示范等方法,在绘画中运用色彩的不同明度进行表现。
3.培养学生对色彩学习的兴趣,感受画面中色彩明与暗的变化产生的节奏美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一种颜色逐渐加黑或加白,就会产生明度、纯度的变化的知识。
并利用色彩的明和暗创作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学会利用色彩的明与暗创作作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别播放两段视频:《低明度动画影片》《高明度动画影片》。
过渡语:今天我们来欣赏两段视频,说说它们在色彩上有什么区别呢?给你怎样的感受?2.小结:我们发现一段画面色彩比较灰暗,另一段画面色彩整体比较明亮。
前者给人一种沉重、忧郁的感觉,后者给人一种明快、热烈的感觉。
色彩的明暗变化可以产生丰富的画面效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色彩的明与暗》。
(二)讲授新课1.了解明度、纯度知识。
过渡语: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色彩,能说说你见过的色彩与景观吗?(1)认识色彩的形成。
①课件出示图片,你知道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吗?②教师小结: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彩组成,光线照在物体上,被物体吸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由于各种物体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色光,我们就看到了绚丽多彩的世界。
(2)了解明度、纯度的含义。
①出示图片,在画面中你会发现色彩有明暗和鲜灰差别了吗?②教师小结:明度是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
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是人教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明暗变化,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的明暗知识来美化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色彩明暗变化的图片,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方便学生观察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对色彩的分类、搭配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在色彩的明暗变化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不太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色彩的明暗变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明暗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的明暗知识来美化作品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色彩的明暗变化规律。
2.如何在实际作品中运用色彩的明暗知识。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色彩的明暗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色彩的明暗知识。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探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色彩明暗变化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方便学生实践。
3.准备相关的理论知识,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色彩明暗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色彩的明暗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色彩的明暗知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色彩的明暗知识来美化作品,然后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色彩的明暗知识进行绘画。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运用色彩的明暗知识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其他作品中也运用色彩的明暗知识来提高美感?让学生发挥创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小学美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5课《色彩的明与暗》比赛
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目标
1 这个课时的教学主要让同学们了解现代艺术。
2 通过对现代艺术的学习同学们能初步体会现代艺术的美,提高欣赏美,创造美,展示美的能力。
3 能够在欣赏音乐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创作,学会自主创新的能力。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活泼天真,纯洁可爱,兴趣浓厚,想象力丰富是这个年龄学生的特征,形象思维占主导的他们对美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正确的领导。
对现代艺术作品欣赏能力。
3重点难点
尝试运用蒙德里安的创作元素,绘制一副有蒙德里安艺术特征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游戏导入
1.游戏一:找明暗游戏
展示一组彩色色块(红、黄、蓝、橙、绿、紫),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a.这些色块中,哪个色彩看起来最明亮?哪个看起来最暗?
(学生回答:黄色的看起来最亮,紫色的看起来最暗。
)
b.除去黄色的气球,哪个颜色最亮?
(学生回答:橙色较亮)
c.除去紫色的,哪个颜色最暗呢?
(学生回答:蓝色较暗。
)
d.剩下的两个颜色,哪个亮,哪个暗呢?
(学生回答:红色的看起来比绿色的亮。
)
2.游戏二:排色游戏
现在,我们把这些颜色的按深浅排队。
你发现什么了?原来色彩也有深浅变化。
3.引出课题:色彩的明与暗(色彩的明度渐变)
2【讲授】讲授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