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第二章阴阳五行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5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第二章阴阳五行【重点难点】一、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
(二)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四个方面。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如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等。
2.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各部的生理功能以及整个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都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素问· 宝命全形论》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诀,精气乃绝。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是正邪相争,阴阳失去了相对的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病邪有阴邪、阳邪之分,正气包括阴精和阳气两个部分。
4.指导疾病诊断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尽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都可以用阴证或阳证加以概括。
5.确立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和护理的基本原则。
6.指导养生防病要保持体内阴阳协调,必须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顺四时而调阴阳。
二、五行学说(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它认为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木、火、土、金、水5类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领域,主要是阐述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辨证施护。
教学课题:阴阳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教学目的:1. 理解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归类。
2. 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 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课时分配:本节课为2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重点: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归类;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难点: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关键:引导学生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教学手段、教具:手段:讲解、分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具:PPT、白板、笔、教材、案例资料。
教学主要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让学生了解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的关系。
Step 2:讲解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归类(15分钟)介绍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归类,包括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五行的属性特征和五行的归类方式。
Step 3:讲解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20分钟)讲解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五行在人体中的表现、五行与疾病的关系、五行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等。
Step 4: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4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组选择一个疾病案例,探讨该疾病与五行学说的关系,并讨论中医护理中如何应用五行学说治疗该疾病。
Step 5:板书设计在板书上整理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归类,以及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便于学生复习和总结。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阅读和讨论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归类,以及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五行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归类,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并了解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五行学说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抽象,需要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加强实践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中医护理学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学生研究和掌握中医学及其护理技术的主要课程。
着重体现辨证施护和整体护理,其任务是将中医学的精华内容充实于临床护理之中,使医学护理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拓宽思路、提高水平起积极作用。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课堂练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护理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研究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护理专业学生在对中医的认知和研究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护理知识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护理现代化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目的要求】一、熟悉中医学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二、了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三、掌握中医护理学的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讲授内容】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二、中医学的根本特点一)整体观念二)辨证论治三、中医护理学的主要特点一)整体观念二)辩证施护阴阳五行学说目的要求】一、把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根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二、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讲授内容】一、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二、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三、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4、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一)基本概念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三)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六、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脏象目的要求】一、掌握藏象的概念;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特点。
二、掌握五脏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掌握各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三、熟悉五脏与形、窍、志、液的关系。
四、了解三焦、奇恒之腑的功能,脏腑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一、藏象的基本概念、藏象学说的特点二、五脏一)心1、部位:居于胸腔之内,与小肠互为表里2、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主血脉、主神志3、心的系统联属:在液为汗,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二)肺1、部位:位于胸中,上连气道,喉为其门户,与大肠互为表里。
第二篇中医护理基础理论
第二章阴阳五行
【重点难点】
一、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它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着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事物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这种相对性,一方面表现为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事物的无限可分性,即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
(二)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化四个方面。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人体的组织结构可以划分为相互对立的阴阳两部分,如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
以脏腑来说,六腑属阳,五脏属阴等。
2.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人体各部的生理功能以及整个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都是阴阳双方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诀,精气乃绝。
”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疾病的发生是正邪相争,阴阳失去了相对的平衡,出现偏盛偏衰的结果。
病邪有阴邪、阳邪之分,正气包括阴精和阳气两个部分。
4.指导疾病诊断由于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阴阳失调,所以尽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都可以用阴证或阳证加以概括。
5.确立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原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阴阳的相对平衡就是治疗和护理的基本原则。
6.指导养生防病要保持体内阴阳协调,必须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顺四时而调阴阳。
二、五行学说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它认为自然
界各种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木、火、土、金、水5类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五行学说运用于中医领域,主要是阐述人体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其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辨证施护。
(二)五行的基本内容
1.五行的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2.五行归类
3.五行的生克乘侮
(1)相生:五行之间互相滋生、互相促进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的相生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2)相克: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之为五行的相克关系。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相乘: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相克。
五行之间相乘的顺序与相克的顺序是一致的,只是相克是正常现象,相乘为异常现象。
(4)相侮: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克。
五行中相侮的规律以反克推之,即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1.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按五行学说的分类方法,将人体的五脏归属于五行,并以五行抽象的特点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2.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关系五行学说以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说明各脏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
3.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中医学运用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理论,来说明人体在病理情况下,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疾病之间的相互传变。
4.用于诊断、治疗与护理
(1)用于诊断:五行学说把五脏与五色、五味等以五行分类归属联系起来,作为诊断疾病的理论基础。
(2)用于治疗与护理:运用五行生克乘侮关系可以推断和概括疾病的传变规律,并能确定预防性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阴阳
2.中医五行学说
3.相生
4.相克
5.相乘
6.相侮
二、填空题
1.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互根互用、和相互转化。
2.按照五行归类,黄色属,北方属。
3.疾病按五行相生关系传变,如肾病及肝,称为;按相克关系传变,肝病传脾,称为。
三、单选题
1.“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是属于()
A、阴阳对立
B、阴阳互根
C、阴阳消长
D、阴阳转化
E、阴阳平衡
2.五行中木的特性,古人形容概括为()
A、曲直
B、炎上
C、从革
D、润下
E、稼穑
3.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心之“母”是()
A、心
B、肺
C、脾
D、肾
E、肝
4.下列用阴阳学说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不属于阴的是()
A、五脏
B、六腑
C、津液
D、血
E、腹部
5.治疗肺气虚的咳喘用健脾的方法称为()
A、滋水涵木法
B、益火暖土法
C、培土生金法
D、佐金平木法
E、泻南补北法
四、简答题
1.简述五行的特性。
2.简述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阴阳: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既可以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用以分析一个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中医五行学说:是以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来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及其与外在环境的相互联系,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种中医学独特理论和方法。
3.相生:五行之间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
4.相克:五行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5.相乘: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相克。
6.相侮:五行中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克。
二、填空题
1.对立制约,消长平衡
2.土,水
3.母病及子,木乘土
三、单选题
1.D 2.A 3.E 4.B 5.C
四、简答题
1.简述五行的特性。
答: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2.简述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答:(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2)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3)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4)指导疾病诊断
(5)确立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原则
(6)指导养生防病要保持体内阴阳协调,必须适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