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D的成功投资_案例分析商务指南频道债券_案例_ARD.doc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3
债券市场赋能实体经济的例子
债券市场是一个重要的融资渠道,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多样化的融资工具。
通过
债券发行,企业和政府可以获得所需的资金来支持其发展和运营。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政府债券的发行。
政府债券可以帮助政府筹集资金,以支持
国家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债券通常具有较低的风险,并具有较长的期限,这使得投资者可以获得稳定的回报。
政府债券的发行可以为国家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以满足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需求。
另一个例子是企业债券的发行。
企业债券是一种企业向投资者借款的工具,用
于扩大业务、投资新项目或偿还现有债务。
企业债券通常具有较高的收益率,以吸引投资者。
通过发行债券,企业可以获得所需的资金,并且不会削弱其股东权益,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增长。
此外,债券市场还有其他形式的债券,例如地方政府债券、金融机构债券等。
这些债券的发行可以帮助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债券市场的发展不仅仅对实体经济有益,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投资
选择。
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预期选择适合自己的债券产品,从中获得稳定的回报。
综上所述,债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为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的融资渠道。
政府债
券和企业债券的发行为政府和企业筹集所需的资金,推动经济发展。
债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将有助于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美国风险投资案例(概览)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美国风险投资培育了信息技术产业中许多着名的高科技公司,包括DEC公司、苹果电脑(Apple)、英特尔(Intel)、雅虎(Yahoo)等,这些公司在创业之初全都默默无闻,后来一跃而成为全球瞩目的佼佼者。
下面是几个比较典型的风险投资案例:1957年ARD公司对美国数据设备公司(DEC)投资不到7万美元,得到了公司77%的股份。
14年后这些股票的市值高达亿美元,增长了5000多倍。
苹果电脑的创办人Steve Jobs在70年代初,与几位同事到Xerox 加州总部参观,看到图象化荧幕操作电脑的雏型後感到非常震撼,决定根据所见到的创造一个属於自己的革命性电脑,结果他们于1976年成功地在车库里设计了苹果电脑(一种新型微机)。
但当时他与拍档仅有1300美元现金,根本无法进行大量生产。
风险投资家马克库拉看中电脑的发展将主宰人类未来生活,便毅然投资万美元帮助他们创建了苹果公司。
苹果电脑推出市面后大受欢迎,短短5年,苹果公司就成了美国500家大企业之一,公司上市后,马克库拉的股份价值亿美元。
雅虎创办人杨致远,在1993年与斯坦福大学一名研究生合创雅虎。
三年后在纽约股票市场上市,每股股价由13美元飙升到33美元,个人身价高达亿美元。
杨致远表示,人人都说美国机会多,没想到机会就降临得这麽偶然,而风险投资就是帮助他抓紧这个机会。
原来,场致远在1995年上半年,便开始与风险投资公司接触,希望令公司得到更理想的发展。
他明白硅谷是一个风险投资的乐园,在那里平均每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故此当时微软、美国在线(AOL)等想收购雅虎,都遭他拒绝。
结果,他终于找到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而公司也得以成功上市。
在生物技术领域,美国1976年创办的基因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就在其创业期得到风险投资家期旺森的支持。
到1993年美国销售额前10位的生物技术药品中,有5种是该公司开发的,其销售额占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的21%。
成功的投资案例详细分析情况成功的投资案例分析篇1:日本海外农业投资一、日本通过发展政府间合作关系以及农工商合资企业获益日本与南美国家的关系由来已久,二战之前就有大量移民在巴西落户。
侨民社群的存在,可以说是日本政府发展对巴关系的先导。
《日本-巴西农业发展合作框架协定》就是两国经贸关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据此协定,日本政府通过海外协力机构和民营银行,从两个方面连续四期向巴西荒漠开发项目提供援助:其一,为土壤改良、水利建设和电气化子项目提供资金;其二,在荒漠地区开展日本-巴西农业技术与环境监测合作研究。
这一援助项目大约延续了近30年,为日本商贸企业进入巴西农业作了长期铺垫。
2006年,日本的Mitsui Co.(三井物产)与美国的CHS(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和巴西的PMG贸易公司联合,成立了一家名叫Multigrain的合资公司。
这其中, 日本和美国的公司分别控股39.35%,在董事会中各占4个名额;巴西的公司控股21.3%,在董事会中占2个名额。
合资公司Multigrain的本部设在英国,在巴西的业务包括农产品生产、仓储、加工、出口和销售,共雇用员工1600人。
Multigrain的农场分布在3个州,占地将近12万公顷。
农场平均规模为12000公顷,水、电、路基础设施齐备,采用卫星遥感田间监测技术。
农场的种植业产品,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糖料和小麦。
Multigrain的农产品加工和出口业务设施,由东到西横跨巴西中部8个州,其中包括:23处仓储集散地,5个牛仔布纺织厂,一个配方肥料生产厂,一条专用铁路,4处专供大豆出口的港口及设施,还有1处小麦出口港。
据巴西媒体透露的消息,Multigrain公司还将把业务拓展到生物能源领域,以甘蔗为原料,生产和出售乙醇。
Multigrain的销售对象,是全世界的买家,并非局限于日本。
本间正义教授强调,这个公司的经营活动纯属商业行为,即使是对日本的业务也是如此。
针对日本市场的需求,Multigrain专门生产和销售非转基因大豆和肉鸡。
美国风险投资案例(概览)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美国风险投资培育了信息技术产业中许多著名的高科技公司,包括DEC公司、苹果电脑(Apple)、英特尔(Intel)、雅虎(Yahoo)等,这些公司在创业之初全都默默无闻,后来一跃而成为全球瞩目的佼佼者。
下面是几个比较典型的风险投资案例:1957年ARD公司对美国数据设备公司(DEC)投资不到7万美元,得到了公司77%的股份。
14年后这些股票的市值高达3.55亿美元,增长了5000多倍。
苹果电脑的创办人SteveJobs在70年代初,与几位同事到Xerox加州总部参观,看到图象化荧幕操作电脑的雏型後感到非常震撼,决定根据所见到的创造一个属於自己的革命性电脑,结果他们于1976年成功地在车库里设计了苹果电脑(一种新型微机)。
但当时他与拍档仅有1300美元现金,根本无法进行大量生产。
风险投资家马克库拉看中电脑的发展将主宰人类未来生活,便毅然投资9.1万美元帮助他们创建了苹果公司。
苹果电脑推出市面后大受欢迎,短短5年,苹果公司就成了美国500家大企业之一,公司上市后,马克库拉的股份价值1.54亿美元。
雅虎创办人杨致远,在1993年与斯坦福大学一名研究生合创雅虎。
三年后在纽约股票市场上市,每股股价由13美元飙升到33美元,个人身价高达1.32亿美元。
杨致远表示,人人都说美国机会多,没想到机会就降临得这麽偶然,而风险投资就是帮助他抓紧这个机会。
原来,场致远在1995年上半年,便开始与风险投资公司接触,希望令公司得到更理想的发展。
他明白硅谷是一个风险投资的乐园,在那里平均每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故此当时微软、美国在线(AOL)等想收购雅虎,都遭他拒绝。
结果,他终于找到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而公司也得以成功上市。
在生物技术领域,美国1976年创办的基因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就在其创业期得到风险投资家期旺森的支持。
到1993年美国销售额前10位的生物技术药品中,有5种是该公司开发的,其销售额占生物技术药品销售额的21%。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资本投资大,投资回收期长是房地产企业的特点。
这也证实房地产企业是资本密集型企业。
内部资金的使用不是长期的解决方案,外部融资为王。
真正限制房地产企业长期健康发展的问题是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有限。
永续债的独特性在于降低资产负债率和改善资本结构的优势,这也是房地产公司的要求。
本文探讨永续债并简要概括永续债定义特征及种类,永续债规模期限和发行人分析,对比永续债融资、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的区别进行分析,以恒大集团为例深入分析其财务状况、融资情况、发行动机(融资动机)和永续债融资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从融资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这三个方面剖析企业在发行永续债券前存在的现象及问题和发行永续债后产生的经济效果,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也希望能帮助其他房地产企业理解和正确使用永续债,并在利用永续债的同时注意自身的风险。
以及对国家相关部门为永续债理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永续债融资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财务状况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市场应该尽快接近国际市场。
尽管永续债在国际上已经成熟,但它们才刚刚在中国开始。
永续债的应用为企业带来发展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和风险,也成为了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重要形式。
房地产行业的兴起中,永续债的重要性不可估量,这就要说起永续债能够维持企业运转、使负债率下降的同时还能美化财务报表。
其中,恒大集团是最典型的,永续债的使用是很完美的。
根据恒大集团财务报表显示,2018 年恒大集团已经提前完成了任务,净负债率也降低到了 1.3【1】。
由于现行的政府政策、房地产市场暂时性饱和以及银行贷款收紧等原因,房地产行业出现了资金不足,更有甚者发生了资金链断裂的现象。
为了摆脱困境,主要的房地产企业已将注意力转向了金融市场,“永续债”已成为房地产企业的最佳融资方式【2】。
为了能够让永续债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本文将探讨永续债能否确认为权益工具的相关会计问题,以恒大地产2013年-2018年的年度财务报表作为研究对象,并分析其发行永续债的动机、优点、缺点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为永续债的良好发展提供借鉴和引导的作用。
债券的估值案例债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融工具,可以被用来筹集资金、融资和进行投资。
债券的估值对于投资者和发行者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的案例来探讨债券的估值过程,并解释估值的重要性。
假设我们有一家公司,名为ABC公司,发行了一笔价值1000美元的债券,票面利率为5%,到期日为5年。
我们需要计算这笔债券的现值,并了解它的市场价格。
债券的估值通常涉及到几个重要的因素,包括票面利率、到期日、市场利率以及债券的信用风险。
债券的现值可以通过折现现金流的方法来计算。
在这个案例中,假设市场利率为4%,我们可以使用以下的公式来计算这笔债券的现值:债券现值 = C1/(1+r)^1 + C2/(1+r)^2 + ... + Cn/(1+r)^n + M/(1+r)^nC代表债券每年的利息支付,M代表债券到期时的本金。
r代表市场利率,n代表到期年限。
假设该债券每年支付50美元的利息,到期时支付1000美元本金。
带入市场利率为4%,到期年限为5年,我们可以计算得到该债券的现值。
债券现值 = 50/(1+0.04)^1 + 50/(1+0.04)^2 + 50/(1+0.04)^3 + 50/(1+0.04)^4 + 50/(1+0.04)^5 + 1000/(1+0.04)^5通过计算,我们得到该债券的现值为:债券现值 = 50/1.04 + 50/1.04^2 + 50/1.04^3 + 50/1.04^4 + 50/1.04^5 + 1000/1.04^5 = 937.28根据计算,我们可以发现这笔债券的现值为937.28美元。
而实际上,如果市场利率上升,该债券现值将下降,反之亦然。
估值的重要性在于,在市场上买入或出售债券时,投资者需要考虑到市场利率的变化对债券价格的影响。
除了市场利率的影响,债券的信用风险也会影响到债券的估值。
如果债券的发行者信用评级下降,债券的估值也会随之下降。
反之亦然。
美国风险投资案例概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美国风险投资案例(概览)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美国风险投资培育了信息技术产业中许多着名的高科技公司,包括DEC公司、苹果电脑(Apple)、英特尔(Intel)、雅虎(Yahoo)等,这些公司在创业之初全都默默无闻,后来一跃而成为全球瞩目的佼佼者。
下面是几个比较典型的风险投资案例:1957年ARD公司对美国数据设备公司(DEC)投资不到7万美元,得到了公司77%的股份。
14年后这些股票的市值高达亿美元,增长了5000多倍。
苹果电脑的创办人Steve Jobs在70年代初,与几位同事到Xerox加州总部参观,看到图象化荧幕操作电脑的雏型後感到非常震撼,决定根据所见到的创造一个属於自己的革命性电脑,结果他们于1976年成功地在车库里设计了苹果电脑(一种新型微机)。
但当时他与拍档仅有1300美元现金,根本无法进行大量生产。
风险投资家马克库拉看中电脑的发展将主宰人类未来生活,便毅然投资万美元帮助他们创建了苹果公司。
苹果电脑推出市面后大受欢迎,短短5年,苹果公司就成了美国500家大企业之一,公司上市后,马克库拉的股份价值亿美元。
雅虎创办人杨致远,在1993年与斯坦福大学一名研究生合创雅虎。
三年后在纽约股票市场上市,每股股价由13美元飙升到33美元,个人身价高达亿美元。
杨致远表示,人人都说美国机会多,没想到机会就降临得这麽偶然,而风险投资就是帮助他抓紧这个机会。
原来,场致远在1995年上半年,便开始与风险投资公司接触,希望令公司得到更理想的发展。
他明白硅谷是一个风险投资的乐园,在那里平均每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故此当时微软、美国在线(AOL)等想收购雅虎,都遭他拒绝。
结果,他终于找到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而公司也得以成功上市。
在生物技术领域,美国1976年创办的基因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就在其创业期得到风险投资家期旺森的支持。
华为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案例第一部分引言2010年5月,华为宣布以200万美元收购美国三叶系统公司(3Leaf Systems)。
3Leaf创立于2004年6月,是美国一家专业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小型科技型企业,其解决方案在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但华为宣布收购3Leaf的交易随后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国家安全为由建议双方终止交易,但华为最初拒绝接受这一建议,仅一周后即2011年2月19日,华为迫于压力正式宣布放弃收购3Leaf公司。
面对媒体和公众的疑问,2011年2月25日,华为美国副董事长破天荒的在官方网站的首页上发表了长达2000字的公开信,让公众得以了解此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裹着“神秘"面纱的华为公司的基本情况。
虽然华为可以克服北极圈的寒冷、攀登珠穆朗玛的高峰、穿越无人的沙漠,拥有对前沿技术的机敏嗅觉,但却始终无法在美国白宫旁边建立属于自己的办公室。
各类媒体评论华为相关海外投资失败的原因的时候,都有意无意的提到了华为政府和军方的背景、当地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而西方国家都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华为在当地的投资。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认为:华为种种的海外投资困境,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华为缺少企业社会责任所导致的!本文意图以观察的角度来剖析华为国际化战略下企业社会责任形象转型和业务拓展中的挣扎与困难,并结合国内外海外投资案例经验的介绍,来阐述中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营造体系建设的迫切性与重要性.第二部分企业背景1987年,作为中国裁军转业下海大军中的一员,一位建筑专业毕业的南下追梦者——任正非,在深圳南油新村一个居民楼里和几个合伙人成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从代理销售电信设备开始起步,到1992年开始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再到2002年执行全球化战略。
短短20年华为已发展成为了中国最大、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跻身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员工总数达146,000人。
投资策略的成功案例分析与启示投资是一门艺术,对于投资者来说,选择一种成功的投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在金融市场波动剧烈的背景下,投资策略的选择和执行对于投资者的资产增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成功的投资案例,总结出一些启示,以帮助投资者制定更有效的投资策略。
案例一: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策略沃伦·巴菲特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投资人之一,他的成功投资策略被广泛传颂。
巴菲特主张价值投资,即根据公司的内在价值来决定买入股票的时机。
他的投资决策基于对公司的深入研究和理解,追求长期增值而非短期利益。
这种策略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功。
从巴菲特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1. 寻找具备内在价值的资产:巴菲特擅长发现具有竞争优势和稳定盈利能力的公司,并投资其中。
这要求投资者对公司进行全面的基本面研究,以找到真正具有内在价值的资产。
2. 长期投资计划:巴菲特强调长期投资的重要性。
成功的投资需要稳定的心态和对未来的信心。
投资者应该从长期角度考虑,避免短视行为对投资收益造成干扰。
案例二:彼得·林奇的成长股投资策略彼得·林奇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基金经理,他的成长股投资策略也备受赞誉。
林奇主张寻找具有成长潜力的公司,并在它们成长期间投资。
他认为,寻找成长潜力的公司能够带来更高的回报。
从林奇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1. 挖掘行业领军者:林奇擅长发现成长潜力的行业领军者,并加大投资。
在行业中,领军者通常具有更好的创新和增长能力,投资者可以通过追踪领军者的发展来获得更高的回报。
2. 重视财务数据和商业模式:林奇对公司的财务数据和商业模式非常重视。
他在投资之前会进行深入的财务分析,并对公司的商业模式有清晰的了解。
投资者应该学会分析财务数据,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并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仔细评估。
案例三:约翰·波格尔的指数基金投资策略约翰·波格尔是指数基金投资策略的倡导者之一。
上帝的杰作亚当(ARD)与夏娃(DEC)数字设备公司的发展历史,又是一部白手起家的奋斗史。
当年两位才华横溢但却一文不名的年轻工程师,为了借美国计算机工业风起云涌的大潮来开拓自己的事业,不得不“骗”来了7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凭着卓越的技术和敏锐的眼光,他俩使这7万美元增值到今天的130亿美元。
从生产具有人机对话功能的小型机到制造“原始设备”,再到推出通话性极强的VAX系列计算机。
数字设备公司把自己的产品逐渐渗透到世界计算机市场的各个角落。
在美国风险投资的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可以说就是1957年ARD 对数字设备公司(DEC)的投资,当年7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到1971年已增值为3.55亿美元,增加了5000多倍。
DEC的成功为七八十年代的风险投资企业树立了榜样。
即在所有投资的公司中,至少要有一家压倒一切的超级明星。
美国风险投资家以及从事风险投资研究的学者普遍认为,风险投资业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1946年美国研究开发公司(ARD)的成立。
它是第一家公开交易的、封闭型的投资公司,并由职业金融家管理。
ARD主要为那些新成立的和快速增长中的公司提供权益性融资。
在20世纪40年代初,新企业进行长期融资存在困难。
由于新兴企业规模小、各方面不成熟而很难从银行或其他机构投资者那里借到钱。
但是这些新企业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又意义重大。
ARD在这时应运而生,正如ARD的创始人之一弗·弗朗得斯(Ralph Flamders)所言:“美国的企业、美国的就业和居民的财富作为一个整体,在自由企业制度下不可能得到无限的保障,除非在经济结构中不断有健康的婴儿出生。
我们经济的安全不可能依靠那些老牌的大企业的扩张得到保障。
我们需要从下而来的新的力量、能量和能力。
我们需要把信托基金中的一部分和那些正在寻找支持的新主意结合起来。
”弗朗得斯放宽对信托基金的限制及投资新企业的观点,受到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乔治斯·多里奥特的支持。
面对当时小企业和新兴企业所面临的困境,他们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他们希望能建立一个私人机构来吸引机构投资者,而不用像其他人提出的方案那样从政府那里获得帮助。
ARD的成功投资_案例分析_商务指南频道债券_案例_ARD_投资1957年夏天,肯?奥尔森和哈兰?安德森,这两位刚离开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工程师,决定创办一家计算机公司,需要10万美元创业投资,他们想找美国研究与发展中心(ARD)作为投资。
投资要求短时间内创利ARD是美国第一家职业风险投资企业,总裁是一位法国人G.多里奥特,他曾帮助创建了150家公司。
奥尔森和安德森根据图书馆中的管理教科书草拟了经营方案,然后写信给多里奥特,建议创办一家计算机公司,并制定了一份非常精炼的计划,只有4页。
但ARD要求更详细的计划,奥尔森和安德森重新制订了一个为期四年的经营计划。
ARD还向他们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不要用“计算机”这个名字(奥尔森答应不搞计算机,而是生产刷电路组件,并将公司名字从“数字计算机公司”改为“数字设备公司”);第二,保证有5%以上的利润(奥尔林和安德森保证有10%的利润);第三,保证在短时间内创利(奥尔森说:“我们第一年就创利。
”)。
ARD为奥尔森和安德森提供7万美元创业资本,另外还答应提供3万美元的贷款(几年以后又提供30万美元作为贷款)。
用这点钱来经营计算机,实在是杯水车薪。
为小投资让出大股份ARD对DEC拥有70%的股份。
ARD公司的一贯作法是“2/3归投资所有,1/3归企业家”。
后来的商业教科书评价这个分成法“不一般”,奥尔森和安德森为了这么一小笔投资让出了这么大比例的股份。
DEC的创始股共1000股,其中ARD拥有700股,占70%,奥尔森和安德森共有200股,占20%。
后来他们俩人间也清楚地进行了划分:奥尔森的股份为ADR的20%,安德森的股份为ARD 的8%。
其余100股,准备留给一位具有丰富商务负责人始终没物色到,这100股没人承受,ARD就用7/9的分股法替代原来的7/10分股法,这样,ARD拥有DEC77%的股份。
ARD向安德森、奥尔森的投资是风险投资,是向这两个人投资,而不是常规的商业投资。
美国风险投资经验及启示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美国风险投资经验及启示作者:西南科技大学财经学院戴国强来源:经济体制改革一、引言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风险投资是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投资。
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财团就将资金投资于铁路、钢铁和石油等工业领域,这些投资活动成为风险投资的雏形。
现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则始于1946年,美国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行长Palph E.Flanders和哈佛商学院教授Georges.Dorirt共同创建了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American Research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ARD)。
该公司的宗旨是:组织资金,支持波士顿周边众多的科学家将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消费者所能接受的市场产品。
ARD 公司的诞生是美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从此,风险投资步入制度化与专业化的发展轨道。
在以后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美国风险投资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的兴起,70年代的低谷与调整,80年代的复兴和90年代的规范与蓬勃发展几个阶段。
美国风险投资不仅造就出了英特尔和微软等高科技巨人,而且促进了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持续繁荣。
截止1999年,美国拥有1237只风险投资基金,管理的风险资本总量达到1345亿美元,占全球风险投资额的70%左右。
毫无疑问,美国是当今世界风险投资最发达、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因此,全面而深刻地总结美国风险投资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对于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美国风险投资的成功经验1.雄厚的科技实力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风险投资自始至终都与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美国是世界上头号科技大国,美国历届政府都认为:美国的持续进步有赖于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科学技术是美国经济永葆青春的源泉。
美国风险投资案例概览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美国风险投资案例(概览)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美国风险投资培育了信息技术产业中许多着名的高科技公司,包括DEC公司、苹果电脑(Apple)、英特尔(Intel)、雅虎(Yahoo)等,这些公司在创业之初全都默默无闻,后来一跃而成为全球瞩目的佼佼者。
下面是几个比较典型的风险投资案例:1957年ARD公司对美国数据设备公司(DEC)投资不到7万美元,得到了公司77%的股份。
14年后这些股票的市值高达亿美元,增长了5000多倍。
苹果电脑的创办人Steve Jobs在70年代初,与几位同事到Xerox加州总部参观,看到图象化荧幕操作电脑的雏型後感到非常震撼,决定根据所见到的创造一个属於自己的革命性电脑,结果他们于1976年成功地在车库里设计了苹果电脑(一种新型微机)。
但当时他与拍档仅有1300美元现金,根本无法进行大量生产。
风险投资家马克库拉看中电脑的发展将主宰人类未来生活,便毅然投资万美元帮助他们创建了苹果公司。
苹果电脑推出市面后大受欢迎,短短5年,苹果公司就成了美国500家大企业之一,公司上市后,马克库拉的股份价值亿美元。
雅虎创办人杨致远,在1993年与斯坦福大学一名研究生合创雅虎。
三年后在纽约股票市场上市,每股股价由13美元飙升到33美元,个人身价高达亿美元。
杨致远表示,人人都说美国机会多,没想到机会就降临得这麽偶然,而风险投资就是帮助他抓紧这个机会。
原来,场致远在1995年上半年,便开始与风险投资公司接触,希望令公司得到更理想的发展。
他明白硅谷是一个风险投资的乐园,在那里平均每天就有一家公司上市,故此当时微软、美国在线(AOL)等想收购雅虎,都遭他拒绝。
结果,他终于找到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而公司也得以成功上市。
在生物技术领域,美国1976年创办的基因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就在其创业期得到风险投资家期旺森的支持。
债券发行的成功案例揭秘行业巨头的融资策略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债券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企业和政府机构之间的资本运作中。
然而,要成功发行债券并吸引市场投资者的关注,需要债券发行人制定巧妙的融资策略。
本文将通过揭秘某些行业巨头的融资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债券发行的成功案例。
一、债券业务概述在揭秘行业巨头的融资策略之前,首先需要对债券业务进行概述。
债券是企业或政府发行的一种债务工具,即债券发行人向债券持有人承诺在特定期限内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并偿还债券本金。
债券可以分为公司债券、政府债券以及金融债券等不同类型,各种类型的债券在市场上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模。
二、行业巨头的融资策略分析1. 发行人的选择:行业巨头往往选择信誉良好、市场认可度高的投资银行担任债券承销商,以提升债券的发行质量和市场认可度。
此外,他们也会选择在债券市场上广受欢迎的债券评级机构为债券进行评级,以增加债券的市场流动性。
2. 发行规模和期限的确定:行业巨头通常会根据自身的资金需求、市场流动性和投资者需求等因素,合理确定债券的发行规模和期限。
一方面,发行规模需要满足公司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债券的期限应与资金使用周期相匹配。
3. 债券定价和利率设定:行业巨头会借助市场情况、行业竞争和公司信用等因素,谨慎地确定债券的发行价格和利率。
定价过高可能导致投资者不愿购买债券,而定价过低则可能导致公司融资收益不足。
4. 优惠条款的设计:为了吸引投资者,行业巨头可能会增加一些优惠条款,如提高债券利息率、设立提前偿还或提前赎回债券的权利等。
这些优惠条款能够提高债券的吸引力,增加投资者的购买意愿。
5. 发行计划和路演:在债券发行过程中,行业巨头会制定详细的发行计划,并安排路演活动向潜在投资者介绍债券发行的背景、企业经营情况以及发行利益等信息。
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沟通,能够提升市场对债券发行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三、成功案例分析以某大型石油公司的债券发行为例,该公司于2019年成功发行了一款总额达到10亿美元的公司债券。
成功融资案例分析森泰诺亚餐饮趸船项目,位于南滨路海棠溪码头,系重庆森泰诺亚饮食文化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人民币组建的集旅游观景休闲、餐饮、KTV娱乐、高端商务会议于一体的餐饮文化项目。
该船舶总共长80.32米,宽26米,高31.5米,满载吃水4米,满载排水量4773吨,共7层,总面积14000平方米,分为餐饮,娱乐,旅游休闲,高端商务会所四个区域,其中餐饮部分设有36个豪华包间,多功能厅可容纳700人同时用餐,娱乐部分设有KTV大小包房25间。
高端商务会所面积20xx平方,旅游休闲部分1500平方米。
是重庆两江四岸所有餐饮趸船档次最高的项目,是同洪崖洞相互映衬的又一景观。
项目亮点:1、聘请重庆迪航船舶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进行了主体设计,聘请重庆华凯装饰有限公司进行装修设计,还专门聘请了重庆港航船舶技术公司对建造船舶的全工程进行监理,保证了森泰诺亚餐饮趸船舒适、豪华、适用的整体效果。
2、该船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所有废水、废气、废渣全部按照要求进行专门处理,参照历年最高洪峰水位,增设锚机电控设备三台,以确保趸船安全经营,对火灾,洪水,爆炸等不可预计因素按1.5亿元人民币校准进行了财产投保,另外对场所进出人员进行了公众险,项目风控能力有绝对保障。
3、该船技术要求和标准均严格按照港航,海事,消防,环保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规定审查,手续规范齐全。
并由海事部门牵头多次组织专家会议论证,决策。
4、配合党和政府提倡的节俭不浪费观念,改变传统的点菜方式,推出定值配菜方式,让不同消费档次的顾客享受到价格公道,品种多样,色香味美的餐饮服务,确保回头率。
5、在保证高端硬件服务基础上,全力抓好软件服务质量的提升,让高中低端的顾客均能享受到超星级服务,让森泰诺亚的软硬件服务誉满全市,成为行业标杆。
ARD的成功投资_案例分析_商务指南频道债券_案例_ARD_投
资
1957年夏天,肯?奥尔森和哈兰?安德森,这两位刚离开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的工程师,决定创办一家计算机公司,需要10万美元创业投资,他们想找美国研究与发展中心(ARD)作为投资。
投资要求短时间内创利
ARD是美国第一家职业风险投资企业,总裁是一位法国人G.多里奥特,他曾帮助创建了150家公司。
奥尔森和安德森根据图书馆中的管理教科书草拟了经营方案,然后写信给多里奥特,建议创办一家计算机公司,并制定了一份非常精炼的计划,只有4页。
但ARD要求更详细的计划,奥尔森和安德森重新制订了一个为期四年的经营计划。
ARD还向他们提出了三个建议:第一,不要用“计算机”这个名字(奥尔森答应不搞计算机,而是生产刷电路组件,并将公司名字从“数字计算机公司”改为“数字设备公司”);第二,保证有5%以上的利润(奥尔林和安德森保证有10%的利润);第三,保证在短时间内创利(奥尔森说:“我们第一年就创利。
”)。
ARD为奥尔森和安德森提供7万美元创业资本,另外还答应提供3万美元的贷款(几年以后又提供30万美
元作为贷款)。
用这点钱来经营计算机,实在是杯水车薪。
为小投资让出大股份
ARD对DEC拥有70%的股份。
ARD公司的一贯作法是“2/3归投资所有,1/3归企业家”。
后来的商业教科书评价这个分成法“不一般”,奥尔森和安德森为了这么一小笔投资让出了这么大比例的股份。
DEC的创始股共1000股,其中ARD拥有700股,占70%,奥尔森和安德森共有200股,占20%。
后来他们俩人间也清楚地进行了划分:奥尔森的股份为ADR的20%,安德森的股份为ARD 的8%。
其余100股,准备留给一位具有丰富商务负责人始终没物色到,这100股没人承受,ARD就用7/9的分股法替代原来的7/10分股法,这样,ARD拥有DEC77%的股份。
ARD向安德森、奥尔森的投资是风险投资,是向这两个人投资,而不是常规的商业投资。
ARD在投资时,要求奥尔森和安德森不搞计算机,因此,他们在公司成立时,把厂名由数字计算机公司改为DEC(数字设备公司),后ARD允许他们研制计算机,DEC才开始在计算机方面发展。
ARD的总裁多里奥特,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DEC,只要DEC需要他,他就会站出来,成为奥尔森和安德森的坚强后盾。
ARD的成员占了DEC董事会的大多数席位。
诞生第二年即有盈利
DEC公司于1957年诞生,1958年初,即运出了第一批产品??数字实验室和数字系统组件,第一年的销售额为9.4万美元,公司获得了一点盈利,尽管很少。
1962年,是DEC公司的第五个财政年度,公司的销售额是650万美元,净利润为80万美元;1963年,DEC创利120万美元;1964年销售额上升为1100万美元,但利润下降为90万美元。
DEC公司处于发展中,资金紧张,支出大于收入,1963年6月,DEC公司需要一笔现金,向ARD公司贷款30万美元,分三年还清。
1966年,安德森决定退出DEC公司。
1965年,DEC公司的销售收入为1500万美元,1966年增长到2300万美元。
诞生近十年后上市
1966年8月16日,DEC公司公开招股上市,价格为每股22美元,ARD公司拥有175万股,占公司股份总额的65%,价值3850万美元,增值达550倍,奥尔森拥有35万股,占13%,价值770万美元;安德森拥有14万股,上市后即可转让,价值30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