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感官评价 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1005.79 KB
- 文档页数:7
食品感官评定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食品感官分析是在食品理化分析的基础上集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的知识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2.食品感官分析是通过评价员的视觉、嗅觉、味觉、听觉、触觉(五种感觉)而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
常包括四种活动:组织、测量、分析、判断。
3.感觉阈值包括绝对阈和差别阈。
4.外部环境条件、参与试验的鉴评员、样品制备是食品感官评定的三大条件。
5.食品感官分析实验室由试验区和样品制备区两个基本部分组成。
6.样品制备要求:均一性、样品量、样品的温度、器皿。
7.感官评价组织类型:生产厂家组织、实验室组织、协作会议组织、地方性及全国性产品评优组织。
8.参加鉴定人员的感官灵敏性和稳定性严重影响最终结果的趋向性和有效性。
9.差别试验方法包括成对比较检验法、二—三点检验法、三点检验法、“A”—“非A”检验法、五中取二检验法。
10.食品常用物性检验仪器有质构仪、搅拌型测试仪(布拉本德粉质仪和淀粉粉力测试仪)、电子鼻、电子舌、感官机器人(食品味觉机器人和葡萄酒品评机器人)。
11.市场调查的对象包括所有的消费者,调查人数每次不少于400人,最好在1500~3000人,调查常采用排序试验、分类试验、成对比较试验等方法。
12.新产品的开发经过九个阶段:设想、研制、鉴评、消费者抽样检查、货架寿命研究、包装、生产、试销、商品化。
13.新产品开发的过程,通常包括两个鉴评小组,即实验室鉴评小组和消费者型。
14.感官分析评价员的类型有专家型、消费者型、无经验型、有经验型、训练型。
二、选择1.影响感觉的因素:疲劳现象、对比现象、变调现象、相乘作用、阻碍作用(给出一个例子,让你判断属于哪种现象,见课本P6)。
2.各种试验方法的模式和呈送顺序:(给你一个模式,让你选择属于哪种方法)(1)定向成对比较法:361 981 呈送方式:AB BA231 242(2)差别成对比较法:361 981 相同不同;呈送方式:AA BB BA AB231 242 相同不同(3)二—三点检验法:981(Ra)365 472 固定参照模式:RaBA RaAB256(Rb)713 508平衡参照模式:RaBA RaAB RbBA RbAB 3.排序检验法样品数一般小于6个,但样品数大于20个且不是比较样品间差别大小时也可选用此法。
食品感官检验技术复习题食品感官检验技术复习题一、选择题1. 食品感官检验是通过什么方式对食品进行评估?A. 使用仪器设备B. 通过人的感官C. 进行化学分析D. 完全依赖生产商提供的信息2. 食品感官检验的目的是什么?A. 确定食品的营养成分B. 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C. 评估食品的感官特性D. 检查食品的外观3. 下列哪种感官不属于食品感官检验中常用的感官?A. 视觉B. 嗅觉C. 味觉D. 触觉4. 食品感官检验中,对于食品的颜色评估,以下哪个描述是正确的?A. 食品的颜色只能通过仪器测定B. 食品的颜色可以直接观察C. 食品的颜色只能通过嗅觉感知D. 食品的颜色无法评估5. 下列哪个感官对于食品的质地评估非常重要?A. 视觉B. 嗅觉C. 口感D. 听觉二、判断题1. 食品感官检验只能通过仪器设备进行评估。
( )2. 嗅觉是食品感官检验中最重要的感官之一。
( )3. 食品的颜色评估可以直接通过观察进行。
( )4. 食品的质地评估只能通过嗅觉感知。
( )5. 听觉在食品感官检验中没有实际应用价值。
(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食品感官检验的步骤。
食品感官检验的步骤包括样品准备、感官评估、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首先,需要对食品样品进行准备,包括清洗、切割、烹饪等。
然后,通过人的感官对食品进行评估,包括视觉、嗅觉、味觉和口感等方面。
评估结束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使用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最后,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2. 食品感官检验中,为什么嗅觉是一个重要的感官?嗅觉是食品感官检验中的一个重要感官,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食品的气味和香味。
食物的气味往往与其口感和味道密切相关。
通过嗅觉,我们可以判断食品是否新鲜、是否存在异味或变质。
嗅觉还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不同食材的特点和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香气。
因此,嗅觉在食品感官检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请简要说明食品的颜色评估在感官检验中的重要性。
食品感官检验复习题(附答案)一、感官鉴评的基本术语1.感官特性:可由感觉器官感知的产品特性。
2.鉴评员:参与感官分析的人员。
分为初选鉴评员、优选鉴评员和专家等。
3.鉴评小组:参与感官分析的鉴评员组成的小组。
4.接受: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情愿消费某产品的行为。
5.可接受性:依据产品的感官特性,特定的个人或人们情愿消费某产品的状况。
6.厌恶:一种令人厌烦的感觉。
它使人躲避产生这种感觉的刺激。
7.可口性:能使消费者宠爱食用的食品的综合特性。
8.强度:感受到的感觉的大小或者引起这种感觉的刺激的大小。
9.感官适应:由于受到连续的和(或)重复刺激而使感觉器官的敏感性短暂的变更。
10.感觉疲惫: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应。
11.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2.协同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13.掩蔽:由于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而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对该刺激的感受发生变更。
14.刺激阈:引起感觉所须要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这时不须要识别出是一种什么样的刺激。
15.识别阈: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小值。
16.差别阈:对刺激的强度可感觉到差别的最小值。
17.甜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蔗糖)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8.酸味的:由某些酸性物质(例如柠檬酸、酒石酸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19.苦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奎宁、咖啡因等)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0.咸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氯化钠)的水溶液产生的一种基本味道。
21.碱味的:由某些物质(例如碳酸氢钠)在嘴里产生的复合感觉。
22.涩味的:某些物质(例如多酚类)产生的使皮肤或粘膜表面收敛的一种复合感觉。
23.风味:品尝过程中感受到的嗅觉、味觉和三叉神经特性的困难结合。
24.异样风味:非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风味(通常与产品的腐败变质相联系)。
食品感官评价题库味觉评价1. 请描述以下食物的味道特征:- 苹果- 香蕉- 海鲜- 巧克力- 柠檬2. 针对以下味道,请判断其强度:- 酸- 甜- 苦- 辣- 咸3. 请按照以下味道的喜好程度排序:- 甜- 酸- 苦- 辣- 咸4. 请尝试区分以下两种食物的味道差异:- 苹果和橙子- 牛奶和豆浆- 猪肉和鸡肉- 胡萝卜和黄瓜嗅觉评价1. 请描述以下食物的气味特征:- 咖啡- 爆米花- 柠檬- 大蒜- 红茶2. 请判断以下气味是否愉悦:- 花香- 香草- 木头- 海洋- 酱油3. 请在以下气味中选择您最喜欢的:- 花香- 水果香- 香草香- 肉香- 工业气味4. 请尝试区分以下两种食物的气味差异:- 橙子和柠檬- 咖啡和茶叶- 鱼和虾- 香草和樟脑外观评价1. 请描述以下食物的外观特征:- 西红柿- 西兰花- 草莓- 蘑菇- 香蕉2. 请判断以下外观是否符合食物的新鲜程度:- 肉类颜色- 蔬菜的色泽- 水果的光泽- 米饭的颗粒完整度- 鱼类的透明度3. 请在以下外观特征中选择您最关注的:- 颜色- 大小- 形状- 质地- 光泽度4. 请尝试区分以下两种食物的外观差异:- 香蕉和黄瓜- 番茄和红椒- 虾和螃蟹- 苹果和香蕉口感评价1. 请描述以下食物的口感特征:- 面包- 牛奶- 鸡肉- 蛋糕- 饼干2. 请判断以下口感是否满足您的喜好:- 软- 脆- 嫩- 坚果的质感- 饮料的口感(如冰镇感)3. 请在以下口感特征中选择您最喜欢的:- 柔软- 弹性- 清脆- 多汁- 融化4. 请尝试区分以下两种食物的口感差异:- 面包和蛋糕- 牛奶和豆浆- 牛肉和猪肉- 饺子馅和汤圆馅以上题库仅供参考和使用,您可以根据具体研究或实践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感官评价的结果将有助于提升食品的品质和消费者的体验,希望以上题库能为您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食品感官分析复习要点第一章1、食品感官分析:是在食品理化分析的基础上,集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的只是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食品感官分析在新产品研制、食品质量评价、市场预测、产品评优等方面都已获得广泛应用。
2、现代感官分析不单只是靠具有敏锐的感觉器官和长期经验累积的某一方面的专家的评价结构:①由专家担任评价员,只能是少数人,而且不易召集②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感觉敏感性、嗜好和评价标准,所以评价结果往往不相一致③人的感觉状态常受到生理(如疾病、生理周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④专家对评判对象的标准与普通消费者的看法常有较大差异⑤不同方面的专家会遇到感情倾向和利益冲突等问题的干扰。
3、现代感官分析两个方面:一是以人的感官测定物品的特性,二是以物品的特性来获知人的特性或感受。
4、食品感官分析四种活动:组织、测量、分析和结论。
①组织:包括评价员的组成、评价程序的建立、评价方法的设计和评价时的外部环境保障。
其目的在感官分析实验应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制备和处理样品,在规定的程序下进行实验,从而使各种偏见和外部因素对结果影响降到最低。
②测量:评价员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的行为反应、采集数据,在产品性质和人的感知之间建立一种联系,从而表达产品定性、定量关系。
③分析: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自评价员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它是感官分析过程的重要部分,可借助计算机和优良软件完成。
④结论:在基于数据、分析和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判断,包括所采用的方法、实验的局限性和可靠性。
5、理化分析无法代替感官分析:①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及感官分析方法简便、实用。
②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③用感官感知的产品性状,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
④还没有开发出能够完全替代感官分析的合理的理化分析方法。
⑤测试仪器一般价格昂贵,且仪器测试具有较强的专一性,仅限于有限指标的测试,很难获得感官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
⑥食品感官测试仪器设备尚处于发展阶段,其准确度,数据库等尚需不断完善和提高。
一、感觉阈值: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范围。
二、韦伯定律:差别阈值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三、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大小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刺激强度增加10倍,感觉强度增加1倍。
四、食品感官的基本规律1、适应现象: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感觉疲劳。
2、对比效应:当两个刺激物同时或连续存在于同一感受器时,一般把一个刺激比另一个刺激强的现象叫做对比现象,所产生的反应叫做对比效应。
3、协同效应和拮抗效应:协同效应是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他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的效应的叠加。
4、拮抗效应:指因一种刺激的存在而使另一种刺激强度减弱的现象,又称相抵效应。
5、掩蔽现象: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时,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该刺激的感觉发生改变的现象。
6、变调现象: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称为变调现象。
五、味觉的相互作用1、味觉的对比现象: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味道的呈味物质以适当的浓度调和在一起,其中一种呈味物质的味道更为突出的现象叫做味觉的对比现象。
2、味的消杀: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以适当的浓度混合后,使每种味觉都减弱的现象,叫做味的消杀。
3、味的转换:由于味器官接连受到2种不同味道的刺激而产生另一种味觉的现象叫做味的转换。
4、味的相乘作用: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呈味物质以适当浓度混合后,使其中一种味觉大大增强的现象,叫做味的相乘作用。
六、味的基本分类:四原味:甜、酸、咸、苦。
七、食品气味的形成:生物合成、直接酶作用、氧化作用、高温分解或发酵作用、添加香料、腐败变质八、嗅觉与味觉机理的不同之处1、嗅觉感受细胞与神经细胞整合成一体,即嗅觉细胞实质上就是一个神经细胞,前端为风味感受器,后端为神经递质传递和神经信号释放器,而味觉细胞就是一个独立的感受细胞,必须由一个神经细胞相连接。
2、感觉发生的基本条件:对于嗅觉而言,风味化合物必须是脂溶性的,而味觉则是水溶性的。
1绪论1感官评定是指这样一门学科,它用于揭示、测量、分析和说明食品或材料在被人的视、嗅和触等感觉器官所接受时的特性。
2感官评定I (分析型感官评定)(1)将人的感觉器官作为分析仪器来测定食品的感官品质,或鉴别物品之间的差异等。
(2)感官评定员需经过筛选/培训,测定样品的制备及评定环境需标准化(3)应用:质量检查、产品评优3感官评定II (偏好型感官评定)(1)考察消费者对食品的喜好(2)未经培训的消费者, 评定时的环境条件没有特殊要求(3)应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对试制品的评价,市场调查中使用的感官检查•实用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可靠•解决了一般理化分析所不能解决的复杂生理感受问题2感觉的基本知识1感觉的基本概念1,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感觉是人接触客观事物时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各种复杂心理的基础;人类产生感觉的过程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与客观事物特性相联系2,感觉的特征(1)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2)只有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生作用;(3)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官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4)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影响;(5)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3 感觉阈:感觉器官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感觉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的灵敏程度。
(1)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低于该下限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而高于该上限值的刺激则称为阈上刺激。
(2)阈上刺激和阈下刺激都不能产生相应的感觉。
绝对阈值的制定以50%的人能感受到为准。
(3)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称为刺激阈或察觉阈。
4, 差别阈: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差别阈不是一个恒定值–差别阈会随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5,Weber (韦伯)公式:K=△I/I, △I:差别阈;I:刺激量;K:常数,韦伯分数, 韦伯公式仅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在其它范围内K值不恒定。
食品感官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感觉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能,是外部世界通过机械能、辐射能或化学能刺激人体的受体部位后,在人体中产生的印象和反应。
2、感觉阈值存在一个浓度范围,低于该值某物质的气味和味道在任何实际情况下都不会被察觉,而高于该值任何具有真正嗅觉和味觉的个体都会很容易地察觉到该物质的存在,也就是辨别出物质存在的最低浓度。
3、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4、差别阈是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5、疲劳现象持续刺激感官条件下反应灵敏度降低的现象6、对比现象当两种刺激同时或先后作用于同一个感觉器官时,一种刺激的存在使另一个刺激强度发生变化的现象7、变调现象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8、相乘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同时施加时,感觉水平超出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9、阻碍现象某种刺激的存在阻碍了对另一种刺激的感觉10、分子流动性(Mm)是分子的旋转移动和平转移动性的总度量11、食品风味摄入口腔的食物使人的感觉器官,包括味觉、嗅觉、痛觉、触觉和温觉等所产生的感觉印象,即食物客观性使人产生的感觉印象的总和12、半固态食品兼具固体的弹性和流体的粘性也称粘弹性体。
13、食品质构是指眼睛,口中的粘膜及肌肉所感觉到的食品的性质,保护粗细,滑爽,颗粒感等。
14、差别试验只要求评价员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样品中是否存在感官差异(或偏爱其一)15、成对比较检验法以随机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评价员,要求评价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定整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一种检验方法称为成对比较检验法16、描述分析试验法评价员对产品的所有品质特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及描述评价,这种方法称为描述分析试验法。
17、食品感官嗜好是指人对食品感官属性的各别或全部形成的强烈的倾向性态度或行为。
二、判断题1、一般情况下,感觉疲劳产生越快,感官灵敏度恢复就越慢。
食品感官评价期末复习1. 名词解释20分2. 判断10分3. 填空20分4. 简答30分5. 综合20分1. 什么是食品感官评价?食品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而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的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
2. 食品感官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感官分析指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3. 现代感官评定分为分析性感官评定和嗜好型感官评定两种4. 分析型感官评定:以人的感官来测定物品的特性。
以人的感觉器官作为分析仪器来测定食品的感官品质。
感官评定员需经过筛选/培训,测定样品的制备及评定环境需标准化。
5. 嗜好型感官评定:以物品来获知人的特性。
考察消费者对食品的喜好。
未经培训的消费者,评定时的环境条件设有特殊要求。
6. 感官评价方法分为:差别检验,描述分析和情感检验。
方法名称差别检验核心问题检验类型品评员特征品评员经过筛选有时经过训练描述分析产品的某项感分析官特性如何品评员经过筛选经过训练或较高级训练情感检验喜爱哪种产品偏爱或对产品的喜好程度如何 7. 感官评价与理化分析之间的联系?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评定,原因如下: 1. 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评定方法简单、应用;2. 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3. 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4. 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5. 食品感官测试仪器设备尚处于发展阶段,价格昂贵,仅限于有限品评员不需筛选未经过训练产品之间是否分析存在差异指标的测试,很难获得感官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
8. 感官评价为了达到机器一样的结果,应注意哪些问题? 1. 实验要重复几次进行 2. 每次实验使用多个品评员 3. 对参评人员要进行筛选 4. 对感官评价人员要进行培训 9. 感官评价在食品中应用有哪几种? 1. 分级 2. 品质保障3. 确定感官品质与化学/物理性质之间的关系4. 产品开发5. 市场开拓 10.感官评价团队里指导员应具备哪些条件或特点或品质?1. 曾参加过感官评定工作,有相关的工作经验;2. 熟悉感官评定工作的有关标准与规定;3. 熟悉感官评定常用的方法和有关的数据分析,了解各试验方法的特点;4. 熟悉感官评定的产品;5. 熟悉评价员的筛选、管理和培训手段;6. 表达能力强; 11.感官评价员类型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消费者型:未经过评价训练的消费者。
感官评价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感官评价:简单讲:以人的感官感知并测定产品特性或性质的方法。
准确讲:食品感官评价(分析)就是利用人体对食品进行分析鉴别的方法,即利用人体五官的感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对食品的各项指标如色、香、味、质地等做出评判,并用数字或符号或文字进行试验数据记录,然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感官评价活动包括唤起,测量,分析,解释。
)2.分析型感官分析 : 把人的感觉器官作为一种测量分析仪器,来测定物品的质量特性或鉴别物品之间的差异等。
3.嗜好型感官分析 : 即根据消费者的嗜好程度评定食品特性的方法。
4.电子鼻和电子舌:即人工嗅觉和味觉系统-模拟人的嗅觉和味觉,得到的结果不是某种或几种成分的定性与定量结果,而得到的是样品中气味和滋味的整体信息和总体评价--也称“指纹”技术(电子鼻由气敏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和模式识别系统等组成;电子舌主要由传感器阵列和模式识别系统等组成。
)5.感觉的敏感性:是指人的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能力。
6.感觉阈;是指从刚好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范围,以及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7.绝对感觉阈:以使人的感官产生一种感觉的某种刺激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以引起人同种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为上限,那么上下限之间的刺激强度范围值。
8察觉阈值(感觉阈值下限或识别阈): 刚刚能引起明确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9.感觉阈值上限(极限阈值):刚好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10.差别阈值: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韦伯公式:差别阈与刺激量的比值为一常数。
费希纳定律:感觉的大小同刺激强度的对数成正比。
11.嗅觉疲劳:嗅觉长期作用于同一种气味刺激而产生的适应现象。
12. 相对气味强度:气味感觉随气味物质浓度降低而增强的特性。
13.范氏试验:一种气体物质不送入口中而在舌上被感觉出的技术。
14.标度:用于记录或标识评价人员对食品样品的感官体验与分析结果的方法。
食品感官评定名词解释:1. 感觉阈值:是指从刚能引起感觉至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
2. 掩蔽现象: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时,降低了其中某种刺激的强度或使该刺激的感觉发生改变的现象。
3.均一性:制备的样品除所要评价的特性外,其它特性应完全相同。
4.成对比较检验法:以随机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评价员,要求评价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定整个样品或者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一种评价方法。
5.描述性分析:是根据感官器官所能感知到的食品各项感官特征,用专业术语形成对产品的客观描述,是感官科学家常用的工具。
6.闪烁效应:当用一系列明暗交替的光线刺球时,就会产生闪烁感觉,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闪烁感觉消失,由连续的光感所代替。
7.滞留度:是指样品已经被吞下(或吐出)后,继续感觉到的特性特征。
填空题:(分析型感官检验、嗜好型感官检验)1.常用的感官检验方法分为3类:差别检验法、类别检验法和描述检验法。
2.实验室的微气候指实验区工作环境内的气象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换气速度和空气纯净度。
3.外部环境条件、参与试验的评价员、样品制备是食品感官评价试验得以顺利进行并获得理想结果的三个必备要素。
4.当先后两种刺激先后存在时,一种刺激对造成另一种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称为变调现象。
5.分型新感官实验把人的感觉作为测定仪器,测定食品的特性和差别的方法。
6.定量分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依赖于两个方面:一是评分尺度;二是所有评价员需经过完整的训练,以便在整个试验中对所有样品均以相似的方式使用评分尺度。
7.二----三点检验法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如果参评人员是受过培训的,他们对参照样品很熟悉的情况下,使用(固定参照模式);当参评人员对两种样品不熟悉,而他们又没有接受过培训时,使用(平衡参照模式)。
8.样品量对感官评价实验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感官评价人员在一次实验所能评价的(样品个数)及实验中提供给每个评价人员供分析用的(样品数量)。
⾷品感官评价技术复习资料⾷品感官评价技术复习资料1.区别是从两种或多种刺激中_________或_________的⾏为。
定性判别,定量区分2.⽪肤分布着冷点与温点,冷点和温点的末端感受体不相同,冷点感受体是,温点感受体是。
克劳泽⼩体、鲁菲尼⼩体3.筛选试验通常包括试验和试验。
基本识别,差异分辨4.⽓味物质在稀释后,⽓味感觉不但没有减弱反⽽增强的特性称为。
相对⽓味强度。
5._________是感知到的可鉴别的感官刺激的最⼩值。
识别阈6.敏感性降低的感官适应反映的现象被称为_________。
感官疲劳7.感官鉴评⼈员进⾏训练可以起到作⽤之⼀是:提⾼和稳定感官鉴评⼈员的。
感官灵敏度四、简答题1.什么是等距标度?答:有相等单位但⽆绝对零点的标度。
相等的单位是指相同的数字间隔代表了相同的感官知觉差别。
等距标度可以度量对象强度之间差异的⼤⼩,但不能⽐较对象强度之间的⽐率。
2.什么是⽐率标度?答:既有绝对零点⼜有相等单位的标度。
⽐率标度不但可以度量对象强度之间的绝对差异,⼜可度量对象强度之间的⽐率。
这是⼀种最精确的标度。
3.什么是定量描述和感官剖⾯检验?答:⽤可以再现的⽅式评价产品感官特性的⼀种检验⽅法或理论分析的⽅法。
这种评价是使⽤以前由简单描述检验确定的词汇中选择的词。
4.韦伯定律的含义和应⽤范围是什么?答:差别阈值随刺激量的变化⽽变化,并表现出⼀定的规律性,即差别阈与刺激量的⽐值是个常数:K=△Ⅰ/ Ⅰ(其中△Ⅰ为差别阈;Ⅰ为刺激量;K为韦伯常数)。
该定律的使⽤范围为中等强度的刺激5.感觉有那些特征?答:1)⼀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种刺激;2)只有刺激量在⼀定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作⽤;3)感官会产⽣疲劳(适应)现象;4)⼼理作⽤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影响;5)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6.感觉是如何产⽣的?答:感觉的产⽣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收集信息:内外环境的刺激直接作⽤于感觉器官;2)转换:即把进⼊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3)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脑⽪层,并在复杂的神经⽹络的传递过程中,被加⼯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强度的感觉。
食品的质量标准目前,感官检验仍是食品质量检验的重要指标。
食品的基本属性第一章绪论1.1 感官检验的起源、发展和定义1.2 用人作为仪器1.3 感官检验的基础和一般任务1.4 学习食品感官检验的重要意义1.1.2 感官评价的定义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的方法。
该定义已被各类专业组织中感官评价委员会所接受和认可,如食品技术专家协会和美国检验和材料学会等。
•“唤起”:感官评价提出了应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制备和处理样品以使偏见因素最小这一原则。
•“测量”:感官评价是一门定量的科学,通过采集数据,在产品性质和人的感知之间建立起合理的、特定的联系。
•“分析”:适当的数据分析是感官检验的重要部分。
•“解释”:感官评价练习是一项必要的实验。
在实验中,数据和统计信息是在解释假设、背景知识、结论的含义和应采取措施的过程中惟一有用的内容。
1.1.3三类感官评价方法•区别检验法:产品之间是否存在差别•描述分析法:产品的某项感官特性如何•情感试验:喜爱哪种产品或对产品的喜爱程度如何?1.2 用人作为仪器一个具有高超品尝能力的人,其重要性不亚于画家的眼睛和音乐家的耳朵。
1.2.1 人作为仪器的特点•简单、迅速、费用低。
•食品感官分析结果不易量化。
•不稳定性,感官分析误差难以消除。
•人容易受到干扰,影响因素多。
•感官分析不能精确地确定食品的生物学价值,有时也不能确定引起某种感觉的真正原因。
尽管日常产品质量检测可通过理化测量来实现,但一些质量属性只能通过使用感官评价来获得,特别是食品产品的气味和味觉。
1.4 学习食品感官检验的重要意义•仪器分析比感官分析复杂、缓慢、费用高;•仪器分析的样品处理过程复杂;•食品中某些化学成分往往是浓度很低的复杂混合物尚不能测定仪器分析或灵敏度不够;•食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特性之间的关系还未全搞清;•消费者是用感官而不是用分析仪器来判食品质量好坏的。
一、名词解释感官评定:食品的感官检验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各种质量特征的“感觉”,如:视觉、味觉、嗅觉、听觉等;用语言、文字、符号或数据进行记录,再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地、口感等各项指标做出评价的方法。
三点检验法:同时提供三个编码样品其中有两个是相同的要求鉴评员挑选出其中单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五中取二检验法:同时提供五个以随机顺序排列的样品,其中两个是一种类型,另外三个是一种类型,要求鉴评员将这些样品按类型分成两组的一种检验方法.成对比较检验法:把数个样品中的任何两个分别组成一组,要求鉴评员对其中任意一组的两个样品进行评价,最后把所有组的结果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数个样品的相对评价结果的检验方法。
评估检验法:由鉴评员在一个或多个指标基础上,对一个或多个样品进行分类、排序的方法。
简单的描述检验法:要求鉴评员对构成样品的特征的各个指标进行定性描述,尽量完整的描述出样品品质的检验方法。
定量描述和感官剖面检验法:要求鉴评员尽量完整的对形成样品感官特性的各个指标强度进行评价的检验方法。
二点检验法:以随机的顺序同时出示两个样品给鉴评员,要求鉴评员对这两个样品进行比较,判别整个样品或某些特征强度顺序的检验方法。
成对比较检验法:把数个样品中的任何两个分别组成一组,要求鉴评员对其中任意一组的两个样品进行评价,最后把所有组的结果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数个样品的相对评价结果的检验方法。
拮抗效应:两种或多种刺激的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低于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效应的叠加。
A-非A检验法:鉴评员学会了识别样品A 以后,再将一系列样品提供给鉴评员。
这些样品有A 和非A ,要求鉴评员指出那些是A 和非A 的检验方法。
四、问答题1、感官评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理化分析能否在短时间内取代感官分析?答:分析型感官评定和偏好型感官评定。
理化分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代分析型感官分析,其原因如下:(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如感官分析方法简单、应用;(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3)用感官可以感知,但其理化性能尚不明了;(4)还没有开发出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绪论1、感官评价的应用: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产品开发、风味营销、消费嗜好2、感官评价的概念: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产品通过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
第一章 食品感官评价的基础1、感觉、感官的定义及特点。
感觉: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刺激感官后,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特点:①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但不局限于此;②感觉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③感觉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④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感官:即感觉器官,由感觉细胞或一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获得刺激后,能将这些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
特点:①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②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③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④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官的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⑤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⑥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互相影响。
2、感觉的类型:物理变化引起的感觉:视、听、触化学变化引起的感觉:味、嗅3、感觉阈。
感觉阈值:指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是通过许多次试验得出的。
绝对阈值: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差别阈值: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阈下刺激: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下限,低于下限的刺激为阈下刺激。
阈上刺激: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的上限,高于上限的刺激为阈上刺激。
4、Weber 定律:(刺激强度)(差别阈值)韦伯分数)I I K ∆=( 5、感觉疲劳(适应现象)。
现象: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敏感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原因:各种感官在同一种刺激施加一段时间后,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疲劳;结果: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
6、心理作用对感觉的影响。
对比增强:当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
对比减弱:当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减弱的现象。
协同效应:又叫相乘效应,是两种或多种刺激综合效应,它导致感觉水平超过预期的每种刺激各自的效应的叠加。
变调现象: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
7、味觉的特点:①味觉与嗅觉关系密切:鼻子不灵,舌头也不管用;②有味物质在口腔内刺激强度随时间而降低,即味觉适应;③味觉的相互作用:味的对比、消杀、转换、相乘作用;④影响味觉的因素较多:感受时间、温度、呈味物质的水溶性、介质、身体状况。
8、基本味觉及其代表性的物质:H引起,如盐酸、氨基酸、柠檬酸等;酸:由甜:主要由蔗糖、葡萄糖等引起;苦:由奎宁、咖啡因等引起;咸:主要是由NaCl引起;(鲜:由海藻中的谷氨酸钠(MSG)、鱼和肉中的肌苷酸二钠(IMP)、蘑菇中的鸟苷酸二钠(GMP)等引起;)9、温度对味觉的影响规律:最能刺激味觉的温度在10~40℃,30℃最为敏感。
酸:最佳35~50℃,17~42℃阈值变化不大;甜:最佳35~50℃,17~37℃阈值↓,越过37℃阈值↑;苦:最佳10℃,17~42℃阈值↑;咸:最佳18~35℃,17~42℃阈值↑;10、嗅觉的特点:①极高的敏感性;②容易疲劳;③嗅觉会相互作用。
11、生理状态对味觉的影响:①疾病的影响:身体患病或异常时,会导致失味、味觉迟钝或变味。
从某种意义讲:味觉的敏感性取决于身体的需求状况;②饥饿和睡眠的影响:饥饿会提高味觉的敏感性,缺乏睡眠对咸味和甜味阈值影响不大但能明显提高酸味的阈值;③年龄:年龄超过60岁对四种基本味敏感性显著降低。
12、嗅技术和香识别的含义。
嗅技术:适当用力收缩鼻孔吸气或煽动鼻翼做急促呼吸自下而上吸入被嗅物质,从而引起嗅觉增强的过程。
香识别:将样品送入口中并用劲吸气,气体成分通过鼻后部到达嗅味区的过程。
13、感官相互影响的特点:①感官强度是叠加的;②感官对口味和风味的综合感受随其不同的组合而变化;③化学刺激对风味有影响;14、感觉与人的生理机能的关系:感觉和人的生理机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当人的生理机能发生变化时,感觉会出现许多不正常的情况。
①身体患病时,会导致失味、味觉迟钝或变味,会对苦味更为敏感;②眼睛近视时,对光的感觉会更加强烈;③体内营养物质缺乏会造成对某些味道的喜好发生变化;④感冒时嗅觉变得不灵敏。
第二章食品感官评价的条件1、影响食品感官评价的主客观条件:①样品的制备;②外部环境条件;③参与试验的评价员。
2、评价员有何特点?对参加感官评价的评价员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评价员类型有哪些?评价员特点:①需要具备感知食品感官质量特性和次序的能力和特征表述上的能力;②以人作为仪器,各评价员敏感性不一样,人易受到干扰,波动性较大。
评价员的基本要求:①试验要重复多次,降低误差;②每次试验使用多位参评者,一般在20~50位之间;③要对参评人员进行筛选;④对感官分析人员要进行培训。
评价员类型:专家型、消费者型、无经验型、有经验型、训练型3、专家型的评价员应具备哪些条件?①需要积累多年工作经验和感观分析经历;②在特性感觉上具有一定天赋;③在特征表述上具有突出的能力。
4、了解评价员的途径或方法有哪些?问卷调查和面谈5、评价员培训的目的是什么?向候选评价员提供感观分析基本技术与基本方法及有关产品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觉察、识别和描述感官刺激的能力,使最终产生的评价员小组能作为特殊的“分析仪器”产生可靠的评价结果。
6、评价员考核的内容:①正确性:考察每个候选评价员是否能够正确地评价样品,如正确区别、分类、排序和评分;②稳定性:考察每个候选评价员对同一组样品先后评价的再现度;③一致性:考察各候选评价员之间是否掌握统一标准做出一致的评价。
7、感官评价实验室的功能分区:检验区、集体工作区、准备区和办公、辅助区域8、感官评价实验室设计的原则:条件可控、减少外界干扰9、感官评价实验室内环境控制的要求:①微气候:温度和湿度:21℃,湿度65%。
②空气流通与洁净:空气清新,应保证与室外足够的空气流通,同时室内的家具、材料、用具也要避免产生气味。
③光线与照明:一般试验室光照度为200~400lx的,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结合,白色灯光,光线尽量垂直,不闪烁。
④噪音与振动:感官品评试验要求品评人员平心静气状态,试验室应远离噪声与振动源;避开大楼门厅、楼梯、走廊等;品评试验时更应保持安静。
10、感官评价实验样品制备的要求:①均一性:制备样品各项特性均应完全一致;②适宜的样品量;③恒定和适当样品温度;④器皿:特征一致、无味洗涤剂洗涤、储藏柜无味。
11、组织或主持一个感官评价实验的步骤:①确定评价方法;②准备主控表;③随即编码样品容器并准备样品;④准备评分表;⑤将样品呈送给评价员进行评价;⑥将评分表解码;⑦统计结果;⑧数据分析;⑨得出结论。
第三章差别检验1、感官评价方法的分类:按应用的目的分为:嗜好型和分析型;按方法的性质分为:差别检验、情感检验以及描述性检验。
2、举例说明差别检验的应用:差别检验:确定两个样品之间是否有可觉察的差别。
如:检验两个乳糖含量不同牛奶样品,人们是否能觉察这种差别。
3、三点检验、二-三点检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工作表(主控表)、评分表、结果统计及分析方法等(参照书)。
三点检验:三点检验法是同时提供三个样品,其中二个是相同的,要求评价员区别出有差别的一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二-三点检验:二-三点检验同时提供三个样品,其中一个标明“对照”,要求评价员从其他两个样品中选出与“对照”相同的一个样品的检验方法。
第四章情感检验1、标度的概念及其主要类型:标度:将人的感觉、态度或喜好等用特定的数字表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类型:名义标度、序级标度、等距标度、比率标度2、类项标度的基本原理与主要形式:基本原理:提供一组不连续的反应选项,表示感官强度的升高或偏爱程度的增加,评价员根据感觉到的强度或对样品的偏爱程度选择相应选项。
主要形式:整数标度、语言类标度、15点方格标度、相对于参照的类项标度、整体差异类项标度、对儿童的快感标度等。
3、考虑标度方法时应考虑的问题:①标度方法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来区分样品;②考虑端点效应;③考虑给评价员的参照标准、描述语言和物理强度标准;④感官特征的定义要适当、明确;⑤在分析之前应考虑数据的转换是否符合统计的原理。
4、排序检验法的基本方法及结果分析方法:排序检验法:指比较三种以上样品某特性的强度或偏好程度,排出顺序并计算其显著性的方法。
Friedman检验:①计算样品秩次和:将评价结果转换为秩次,如将排列第一转换为1、第二为2等;②计算统计量F值:)1(3)1(1212+-+=∑=tbRtbtFtjj每种样品的秩次和。
样品数;评价员数;:::jRtb③结果分析:计算出F值后,根据实验设计查附表5中临界值,如果F值大于或等于临界值,则可判断样品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反之则不能。
第五章描述性分析检验法1、描述性分析的类型:简单描述法和定量描述法2、描述性分析的主要内容:①外观色泽,嗅闻气味特征;②品尝后口中的风味特征(味觉、嗅觉及冷、热等知觉和余味);③产品的组织特性及质地特性(硬度、凝结度、黏度、附着度、弹性、破裂度、咀嚼度等);④产品的几何特性(颗粒、形态、平滑感、层状感、丝状感、粗粒感、反映水、油含量的油感、湿润感等特性)。
3、风味剖面图及其画法:对产品风味的整体印象用词汇和数字进行描述并以形象的图表示出来的方法。
4、从事描述性分析的评价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① 具备人体感知食品品质特性和次序的能力② 具备描述食品品质特性专有名词的定义及其在食品中的实际含义的理解能力 ③ 具备对总体印象或总体风味强度和总体差异分析能力5、评分检验法的基本方法及结果分析方法:概念:要求评价员将样品的品质特性以特定标度的形式来进行评价的基本方法。
结果分析:(方差分析)1)讲评价结果转换为评分;2)平方和的计算:矫正数ab T C 2= 评价员数。
样品数;样品得分总和;:::b a T ● 总平方和: C x SS bj ij a i T -=∑∑==121; ● 样品平方和:C T b SS a i i A -=∑=121 ; ● 误差平方和:A T SS SS SS -=e ;3)自由度计算:● 总自由度:;1-=ab df T● 样品自由度:;1-=a df A● 误差自由度:A T e df df df -= 。
4)方差的计算:● 样品方差:AA A df SS MS = ● 误差方差:ee e df SS MS = 5)F 值:eA MS MS F = 查附表6,大于等于所计算的F 值可判断无明显差异,反之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