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食品感官评定方法(分析或描述性检验篇)
- 格式:ppt
- 大小:415.50 KB
- 文档页数:49
1.食品感官评定利用人体自身感觉的刺激反应即感受,如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用符号或文字做实验记录的数据,对食品的各项感官指标,如色香味形等做出评判已获得客观真实地数据,并利用数理统计手段,分析得到的数据对食品的感官质量进行综合评定的方法2.食品感官评定的意义1.是人类,动物择食的最基本方法2.是食品市场调查,产品研发,品质控制,品质评价的重要手段3.可及时,准确的鉴别出异常食品,便于及时处理4.由于灵敏度高,方法简便实用,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5.是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的补充手段3.食品感官评定作用4.食品感官评定特点1.技术特点:通过人的主观感觉,精确测量人对食品各种感官特性的反应,并把可能存在的各种偏见降低到最低2.活动特点组织:评价员的组成,评价程序的简历,评价方法的设计,评价是环境条件的控制,目的是使评定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制备和处理样品,在规定的程序下进行试验,使各种偏见和外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降到最低测定:根据感觉采集数据,在产品的性质和人的感知之间建立联系分析:对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论:在分析基础上进行合理判断,得出结论5.感觉概念感觉就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的印象和反应6.感觉阈概念感官对所能接受刺激变化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该范围内最微小变化产生感觉的灵敏程度7.感觉疲劳概念是经常发生在感官上的一种现象,各种感官在同一种刺激施加一段时间后均会发生程度不同的疲劳,疲劳现象发生在器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心的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疲劳的结果,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8.影响感觉的因素1.感觉疲劳2.心理现象对比现象:对比增强现象:当两个刺激同时或相继存在时,把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在感觉这两个刺激的过程中,两个刺激量都未发生变化,而感觉上的变化,只能归于这两种刺激同时或先后存在对人心理上产生的影响,对比增强现象分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两种对比减弱现象:与对比增强现象相反,若一种刺激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刺激,则将这种现象称为对比减弱现象相乘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同时施加时,感觉水平超出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变调现象: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变化的现象阻碍作用:当某种刺激的存在阻碍了对另一种刺激的感觉时,称为阻碍作用3.年龄因素4.生理因素5.温度因素、6.心理因素9.范式实验概念:一种气体物质不送入口中而在舌上被感觉出的技术方法:首先,用手捏住鼻孔,通过张口呼吸,然后把一个盛有气味物质的小瓶放在张开口旁,迅速地吸入一口气并立即拿走小瓶,闭口,放开鼻孔,使气流通过鼻孔流出,从而在舌上感觉到该物质10.四种基本味11.我国味的分类12.影响味觉的因素13.样品制备区的要求、1.环境条件良好的通风性能,防止制备过程中样品的气味传入试验区样品制备区应与试验区相邻感官,鉴评人员入试验区时不能,通过样品制备区样品制备区内所使用的器皿,用具和设施都应无气味适合的上,下水2.常用设施和用具样品制备区应配备必要的加热保温设施以保证样品能适当处理和按要求维持在规定温度下,样品制备区还应配备贮藏设施,能存放样品,试验器皿和用具,根据需要还可以配备一定的厨房用具和办公用具14. 样品制备的要求1.均一性:就是指制备的样品除所要评价的特性外,其他特性应完全相同2.样品量:感官鉴评人员,实际能够鉴评的样品数取决于下列几个因素1.感官鉴评人员的预期值:这主要指参加感官鉴评人员,事先对试验了解的程度和面的信息对所进行试验难易程度的预估2.感官评定人员的主观因素:对试验重要性的认识,对实验的兴趣,理解,分辨未知样品特性和特性差别的能力3.样品特性:样品特性强度越高,能够正常鉴评的样品数越少,强烈的气味或味道会明显减少可鉴评的样品数3.精确定量:样品总量,分量都要精确定量4.严格操作:制备的时间,温度,搅拌速率等制备条件要严格控制15. 感官评价员分类专家型,消费者型,无经验型,有经验型,训练型16. 筛选中应注意的问题1.最好使用与正式试验相类似的实验材料2.要根据各次的实验结果随时调整实验的难度3.参加筛选的人数应多些4.多次筛选强烈的气味或味道会明显减少可鉴评的样品数17. 标度种类名义标度:对事件的赋值仅作标记,不反应序列特征。
食品感官评定中描述性检验和定量定性消费者测试【摘要】感官评定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差别试验(Difference Test)、阈值试验(Threshold Test)、分析或描述试验(Analysis or Description Test)和消费者试验(Consumer Test).描述性检验是所有感官分析方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运用描述性检验,可以得到有关食品感官特征的最详细的资料,可用于鉴别配方和加工方式的变化,寻找所有感官品质中对消费者喜好和接受性影响最显著的因素。
消费者试验是由顾客根据各人的爱好对食品进行评判。
生产食品的最终目的是使食品被消费者接受和喜爱。
消费者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态度。
主要用于市场调查、向社会介绍新产品、进行预测等。
由于消费者一般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个人的爱好、偏食习惯、感官敏感性等情况都不一致,故要求试验形式尽可能简单、明了、易行。
使得广大消费者乐于接受,而且要保证本文主要介绍了描述性分析的主要程序和实验方法、产品主要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员语言规范化培训、品质剖析试验表的设计、试验的组织开展和品质剖析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定量消费者测试之实验室测试评分法、定量消费者测试之集中地点测试评分法、定量消费者测试之家用测试评分法、定性消费者测试之问卷调查等等。
关键词:1. 描述性检验1.1简介描述试验是对样品与标准样品之间进行比较,给出较为准确的描述。
描述试验要求试验人员对食品的质量指标用合理、清楚的文字作准确的描述。
描述试验有颜色和外表描述、风味描述、质构描述和定量描述。
其主要用途有: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鉴别产品间的差别;质量控制;为仪器检验提供感官数据;提供产品特性的永久记录;监测产品在贮藏期间的变化等。
描述性检验是所有感官分析方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运用描述性检验,可以得到有关食品感官特征的最详细的资料,用于鉴别配方和加工方式的变化且能精确分析一系列不同产品感官之间具体差异、贮藏条件及获得它们化学性质和感官特征之间相关性,以提高产品质量,寻找所有感官品质中对消费者喜好和接受性影响最显著的因素。
食品感官评定绪论1.食品感官评定是食品分析的一种。
食品分析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对食品以下几方面的需要:安全、高质量、有营养、有益健康、美味可口2.对食品营养成分分析(一般成分的分析)食品中污染物的分析食品分析食品辅助材料及添加剂的分析感官评定3.感官评定的定义传统的感官分析(感觉测试):利用一些敏感的感觉器官和长年经验积累的某一方面专家担任评价和判别工作(香肠颜色和味道评价、烟丝质量优劣的划分、茶和香味比较)弊端:导致可信度低--- 主观的、无统计意义现代感官评定(感官测试):是测量、分析和解释人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对物料特性所引起反映的一门科学包括: (1) 以人的感官测定物的特性(2) 从物料来获知人的特性4.食品感官评定的定义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和一定的方法在一定的条件下对食品的色泽、气味、风味、组织状态、硬度等质量特性进行检验与评价。
克服以前缺点,在评价员的选择、实验环境的布置、实验方法的评定、结果处理等方面不在依赖经验和权威,而是依靠科学,是心理学、生理学、食品科学和统计学的统一,最终的结论是评价小组中评价员结果的综合,并不看重个人的结论如何。
--- 客观的、有统计意义、结果可重复注:食品感官评定、食品感官分析、食品感官鉴定、食品感官检验、食品感官评价5.食品感官评定的发展简史引入统计学、心理学、生理学、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历史6.科学的膳食标准+精美的食谱≠可接受的食物7.食品感官评定的意义现代感官评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食品、机械、电子、纺织、印刷、化工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肉的色泽、香味、酒的勾兑到评价、彩电的色彩、电风扇的噪音、布的手感等。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首推食品行业,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感官评定日益引起食品界人士的重视。
8.食品感官评定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新产品开发:对新产品的感官特性、可接受性进行评估。
质量控制:分析比较操作人员、设备、原辅料、工艺、环境及时间对食品感官质量的影响程度,为制定原辅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感官质量标准及其相应的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等提供依据。
绪论1、食品感官评价是利用人体感官对食品进行分析鉴别的方法,即利用人体五官的感觉---味觉、嗅觉、视觉、听觉和触觉,对食品的各项指标如色、香、味、硬度等做出评判,并用符号或文字做试验记录的数据,然后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2、食品感官评定学是在食品理化分析的基础上,集心理学、生理学、统计学的知识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3食品感官评价的意义和应用?意义:建立在心理物理学及统计分析基础上,研究感官对食物刺激的响应规律,利用它的对食品感官品质进行科学品评、评价,作为食品科学和食品工业的一种独特的研究工具及质量检测手段。
应用:建立在心理物理学及统计分析基础上,研究感官对食物刺激的响应规律,利用它的对食品感官品质进行科学品评、评价,作为食品科学和食品工业的一种独特的研究工具及质量检测手段。
1、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形成各种复杂心理的基础。
2、感官:由感觉细胞或一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细胞组成,这些细胞获得刺激后,能将这些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
比如:人的五官3、感觉的分类,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二、感觉的度量1、感觉阈: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
感觉阈分为下列两种:绝对阈和差别阈。
1、绝对阈:指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2、差别阈: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差别阈不是一个恒定值,它会随一些因素而变化。
3、阈值:存在一个浓度范围,低于该值某物质的气味和味道在任何实际情况下都不会察觉到,高于该值任何具有真正嗅觉和味觉的个体会很容易地察觉到该物质的存在。
辨别出物质存在的最低浓度。
4感官的特征:1对周围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敏感。
2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3只有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生作用。
4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官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
食品感官评定中描述性检验和定量定性消费者测试【摘要】感官评定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差别试验(Difference Test)、阈值试验(Threshold Test)、分析或描述试验(Analysis or Description Test)和消费者试验(Consumer Test).描述性检验是所有感官分析方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运用描述性检验,可以得到有关食品感官特征的最详细的资料,可用于鉴别配方和加工方式的变化,寻找所有感官品质中对消费者喜好和接受性影响最显著的因素。
消费者试验是由顾客根据各人的爱好对食品进行评判。
生产食品的最终目的是使食品被消费者接受和喜爱。
消费者试验的目的是确定广大消费者对食品的态度。
主要用于市场调查、向社会介绍新产品、进行预测等。
由于消费者一般都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个人的爱好、偏食习惯、感官敏感性等情况都不一致,故要求试验形式尽可能简单、明了、易行。
使得广大消费者乐于接受,而且要保证本文主要介绍了描述性分析的主要程序和实验方法、产品主要评价指标的确定、评价员语言规范化培训、品质剖析试验表的设计、试验的组织开展和品质剖析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定量消费者测试之实验室测试评分法、定量消费者测试之集中地点测试评分法、定量消费者测试之家用测试评分法、定性消费者测试之问卷调查等等。
关键词:1.描述性检验1.1简介描述试验是对样品与标准样品之间进行比较,给出较为准确的描述。
描述试验要求试验人员对食品的质量指标用合理、清楚的文字作准确的描述。
描述试验有颜色和外表描述、风味描述、质构描述和定量描述。
其主要用途有: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鉴别产品间的差别;质量控制;为仪器检验提供感官数据;提供产品特性的永久记录;监测产品在贮藏期间的变化等。
描述性检验是所有感官分析方法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运用描述性检验,可以得到有关食品感官特征的最详细的资料,用于鉴别配方和加工方式的变化且能精确分析一系列不同产品感官之间具体差异、贮藏条件及获得它们化学性质和感官特征之间相关性,以提高产品质量,寻找所有感官品质中对消费者喜好和接受性影响最显著的因素。
食品感官评价的主要方法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学生:摘要:简单说明食品感官评价的意义、概念和基本方法,主要对部分新型感官评价方法和分析方法进行介绍,以石榴果酒和肉制品为例说明食品感官评价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关键词:食品感官评价所谓,民以食为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而食品品质的分析和评价却离不开感官评价这一方法。
时代进步,高科技发展,仪器测量和化学检验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可是却很难取代感官评价的地位。
不仅仅是因为在商业竞争中,十分具体的、数字化的东西十分容易被复制,更重要的是人的口味的复杂性、个人偏爱性等等,所以食品感官评价在整个食品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一、食品感官评价的概念食品感官评价作为一门技术最早应用于食品的评比上,例如评酒、食品质量评优等等,即使是科技发达的现在,仍然还有着评酒师的职业。
感官评价这是出现在20世纪初,至今已应用于食品新产品的开发、市场调查、消费群体的偏好、工艺及原材料的改变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等等方面。
感官评价即以人的感官感知测定产品性质或调查嗜好程度,这一方法称为感官评价法或感官鉴评法。
食品感官评价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和解释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和听觉等感受到的食品及其材料的特性所引起的反应的一种科学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包括三个类别:第一类是区别产品是否在某一方面不同;第二类是描述产品在特定的感官特性方面如何不同,是对产品感官性质感知强度量化的检验方法;第三类是情感,是对产品的喜爱程度的量化方法。
二、食品感官评价的主要方法(一)差别检验差别检验是对比较的产品的总体感官差异或特定感官性质差异进行评价和分析,适用容易混淆的刺激、产品或者产品的感官性质的分析。
差别检验可以分为两大类:总体差别检验和性质差别检验。
总体差别检验是不对产品的感官性质进行限制,没有方向性,方法主要有三点检验、二-三点检验、五中选二检验、“A”-“非A”检验、简单差别检验、相似性检验和与对照差异检验等方法。
描述性分析定义应用描述性分析发展史 基本原理评价员表现描述性分析方法定义描述性检验是食品感官领域中测定食品质量特征的主要方法,也是最复杂、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要求经过训练的评价员对食品的各个感官属性进行定性描述和定量检测。
1)检测(区分);2)产品的感官属性描述(定性);3)以上感官属性的强度值(定量);由5-20名经培训的评价员完成感官评定和描述性分析感官评定喜好度检验分析型检验差别检验描述性检验风味剖面喜好度检验质构剖面自由选择剖面蛛网图分析定量描述性分析(QDA)描述性分析应用描述性分析方法主要是用来获得食品、饮料等的外观、气味、风味和质构的细节特征描述、个人护理用品的质感、织布的手感等等,即各类产品的感官特征。
定义目标产品的感官特性和为新产品开发提供理想产品特性的依据追踪产品的感官特性在货架期内的变化将产品的感官属性与仪器分析的理化特性结合分析•颜色•质构•风味在进行消费者测试之前,结合产品的感官属性,来设计问卷及更有效地理解消费者测试数据;描述性分析发展史第一个正式地、系统地描述性分析过程被称为:风味剖面分析1949年,由Cairncross和Sjostrom建立的在风味剖面分析之前,一些不系统地、不正式地描述性分析方法包括:•早期的化学家常使用他们的嗅觉去定义一些化学物质的感官特性•专业闻香师等长期建立和使用描述词。
红酒、茶、咖啡等其他传统行业的专家长期使用描述性语言去定义他们的产品而普通消费者,每天都在使用不正式的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中的里程碑:●定量描述性分析(QDA)1974年H. Stone, J.Sidel等人建立1970s US和UK的酿酒●啤酒风味轮的建立1970s US和UK的酿酒科学家专家决定红酒品质好坏到描述性分析1960s-1970s,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Amerine戴维斯分校&加州红酒行业A.Noble描述性分析基本原理描述性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或组成:•描述性语言 = 定性方面•强度标尺 = 定量方面大部分描述性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筛选评价员及基础培训•建立属性术语•建立属性的定义及参照样•形成评分表(属性的顺序、评价过程和标度)•培训评价员(小组培训、个人培训)•考核评价员•产品描述性分析(产品的实际评价)建立属性术语描述性术语:产品中可识别的感官属性,也被称为:感官特征、描述性词汇、描述词、属性、描述性专业术语等描述性术语初建来源:•词汇库•文献•评价员自己形成术语建立:•实验人员向评价员提供一系列有代表性的产品(从待评价的产品中挑选)•评价员对这些产品进行描述(主要集中在能区分样品的属性上)术语建立方法:•筛选频率较高的属性(外观、气味、风味、基本味及质构),保留频次 > 30% •合并有充分定义的属性;更换或删除较难理解的属性•确定初步描述词描述性术语确定的规则:•客观的•独有的(无重复)•易理解的•可被译成其他语言•其参照样易准备风味或香气轮的建立:•威士忌行业(UK)•酿造行业(UK和US)•红酒行业(US)强度评分标尺:•有些方法让评价员按照自己的方式使用标尺,只要能区分产品及与其他评价员保持一致即可);•其他方法校准评价员使用标尺的方式完全一样,即需大量培训,对于指定样品给出相同的分值概念一致化:评价员对于属性术语的理解是一致的:•认真定义术语及其评价方式•针对大部分属性,准备参照样/标样定义及评价方式:•弹性:样品第一次压缩后能够再恢复的程度;对于粽子,可用手指压缩一次能够回复的程度;•粘性:米粒对嘴唇的黏附程度;•咀嚼性:样品在吞咽前所需咀嚼的次数;•残留固形物含量:吞咽后口腔残留的松散的颗粒物含量。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1 感官分析的定义 (1)2 食品感官分析的方法 (1)2.1 按应用目的可分的类型 (1)2.2 按性质可分的类型 (2)2.2.1 差异识别试验 (2)2.2.2 差异标度和分类试验 (3)2.2.3 描述分析试验 (3)3食品感官评价的发展史 (3)3.1 1940年代前的初步发展 (3)3.2 1940-1970年代的起飞发展 (4)3.3 1980年代以后的蓬勃发展 (4)4 感官评定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5)4.1 国内现状 (5)4.2 国外现状 (5)5 感官评价在执行过程中的影响 (6)6 食品感官评价的作用 (6)7 感官评价的重要性 (7)7.1 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性 (7)7.2 感官评价在食品研发中的重要性 (7)7.3 感官评价在食品工业质量控制中的重要性 (8)8 感官评定的发展趋势 (8)9 结语 (8)参考文献 (9)食品感官评定技术概述摘要:简要介绍了感官评定的定义、分析方法及在食品工业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感官评定;食品工业;应用感官评定在食品工业中已经应用多年,但只是在某些环节偶尔使用,对于如何系统科学地应用没有清晰概念。
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水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人们对食品的需求不再单单只是为了生存,而是对食品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1]。
食品质量的优劣最直接地表现在它的感官性状上,通过感官指标来鉴别食品的良莠和真伪,不仅简便易行,而且灵敏度高,直观而实用,它可以及时准确地判定出食品有无异常现象的发生,还能够检验出其他检验手段无法判断的特殊性污染或食品感官性状的微量变化,某些项目的检测灵敏度甚至超过仪器分析方法。
如鉴别进口白兰地、葡萄酒等酒类的真伪。
感官分析方法直观、手段简便、实用性强,目前已被各国检验机构普遍承认和采用[2]。
1 感官分析的定义感官分析是利用科学客观的方法,借助人类的感觉器官( 听觉、嗅觉、味觉、视觉)对食品的感官性质进行评定、换起、测定、分析、解释,并结合心理、生理、物理、化学及统计学等学科,对食品进行定性、定量的测量与分析,了解人们对这些产品的感受或喜欢程度,并测知产品本身质量的特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