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正六棱柱的三视图画出其正轴
- 格式:ppt
- 大小:199.00 KB
- 文档页数:6
绘制六棱柱的三视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六棱柱,理解六棱柱三视图的投影特征。
能力目标(1)能绘制六棱柱的三视图,会标注六棱柱尺寸。
情感目标(1)通过演示法与多媒体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手段演示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方法讲授与课堂演示、举例相结合,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任务一:认识正六棱柱【任务要求】:认识清楚正六棱柱的面目特征定义:顶面和底面为正六边形的直棱柱,称为正六棱柱。
问题:正六棱柱有哪几个面组成?各有什么特征?顶面侧面底面特征:顶面、底面是两个全等且互相平行的正六边形。
——特征面任务二:分析正六棱柱的三视图并绘制【任务要求】:1.分析正六棱柱的八个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位置及投影特性;2.从三视图中找出正六棱柱上八个面的投影;3.按照给定的尺寸正确地画出正六棱柱的三视图。
小组讨论:按照给定的尺寸绘制出正六棱柱的三视图绘图步骤1:图纸布局(注意:图纸布局要合理、美观)绘图步骤2:作图(注意:严格遵循绘图的“三等”关系)任务三:正六棱柱表面上点的投影【任务要求】:想象出点在空间的位置,找准点在三视图中的位置注意:给定面上点的可见性问题及其标注课堂小结一、认识正六棱柱正六棱柱中各组成表面的特征二、分析正六棱柱的三视图并绘制分析正六棱柱各组成面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位置及投影;绘制注意点:(1)图纸布局要合理;(2)一般从最反映形体特征的视图画起;(3)严格遵循作图的“三等”关系。
三、正六棱柱表面上点的投影(1)可见点;(2)不可见点。
情境二:物体的三视图一、任务引入二、任务分析三、相关知识(一)正投影法1.投影法和投影投射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平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称为投影法。
根据投影法所得到的图形,称为投影(投影图)。
工程上用物体的投影表示空间物体。
2.投影法的分类根据投射线的类型(平行或汇交),投影法分为中心投影法和平行投影法两种。
1)中心投影法投射线汇交一点的投影法称为中心投影法,用中心投影法得到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投影特性:物体的中心投影不能反映其真实形状和大小, 因此,机械图样中不采用中心投影法。
2)平行投影法当投射中心沿一不平行于投影面的方向移到无穷远时,各投射线互相平行,这种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法称为平行投影法。
平行投影法又分为两种:(1)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的平行投影法称为斜投影法,用斜投影法得到的投影称为斜投影(斜投影图)。
(2)用正投影法得到的投影称为正投影(正投影图)。
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距离无关。
工程图样多数采用正投影法绘制。
平行垂直倾斜1.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其投影反映实形;与投影面平行的直线,其投影反映实长。
投影的这种性质称为实形性。
2.与投影面垂直的平面,其投影成为一直线;与投影面垂直的直线,其投影成为一点。
投影的这种性质称为积聚性。
3.与投影面倾斜的平面,其投影成为缩小的类似形;与投影面倾斜的直线,其投影仍为直线,但比实长短。
投影的这种性质称为类似形。
四、任务实施(一)三棱柱的正投影图的形成空间物体有长、宽、高三个方向,一般把物体左右之间的距离称为长,前后之间的距离称为宽,上下之间的距离称为高。
画图步骤任务2 绘制物体的三视图一、任务引入一个视图只能表达物体一个面的形状,但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全部形状,如物体顶面和侧面的形状则无法反映。
必须用多面投影。
完成三棱柱的三面投影图——三视图。
二、任务分析物体向三个投影面投射,分别得到三个视图。
三个投影面分别在什么位置?如何将空间的三个视图表达在一个平面上?Y三、任务实施(一)三视图的形成用正投影法所绘制的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结合作业复习直线和平面投影变换的作图方法和步骤。
二、引入新课题机器上的零件,不论形状多么复杂,都可以看作是由基本几何体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的。
基本几何体——表面规则而单一的几何体。
按其表面性质,可以分为平面立体和曲面立体两类。
1、平面立体——立体表面全部由平面所围成的立体,如棱柱和棱锥等。
(出示模型给学生看)。
2、曲面立体——立体表面全部由曲面或曲面和平面所围成的立体,如圆柱、圆锥、圆球等。
(出示模型给学生看)。
曲面立体也称为回转体。
三、教学内容(一)平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1.棱柱棱柱由两个底面和棱面组成,棱面与棱面的交线称为棱线,棱线互相平行。
棱线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称为正棱柱。
本节仅讨论正棱柱的投影。
(1)棱柱的投影以正六棱柱为例。
如图3-1(a)所示为一正六棱柱,由上、下两个底面(正六边形)和六个棱面(长方形)组成。
设将其放置成上、下底面与水平投影面平行,并有两个棱面平行于正投影面面。
上、下两底面均为水平面,它们的水平投影重合并反映实形,正面及侧面投影积聚为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
六个棱面中的前、后两个为正平面,它们的正面投影反映实形,水平投影及侧面投影积聚为一直线。
其他四个棱面均为铅垂面,其水平投影均积聚为直线,正面投影和侧面投影均为类似形。
(a)立体图(b)投影图图3-1正六棱柱的投影及表面上的点边画图边讲解作图方法与步骤。
总结正棱柱的投影特征:当棱柱的底面平行某一个投影面时,则棱柱在该投影面上投影的外轮廓为与其底面全等的正多边形,而另外两个投影则由若干个相邻的矩形线框所组成。
(2)棱柱表面上点的投影方法:利用点所在的面的积聚性法。
(因为正棱柱的各个面均为特殊位置面,均具有积聚性。
)平面立体表面上取点实际就是在平面上取点。
首先应确定点位于立体的哪个平面上,并分析该平面的投影特性,然后再根据点的投影规律求得。
举例:如图3-1(b)所示,已知棱柱表面上点M的正面投影m′,求作它的其他两面投影m、m″。
项目:绘制正六棱柱的三视图一、教学设计思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在自主学习和“行动导向教学法”思想指导下,根据职业学校数控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理解力弱,动手能力强的生源现状,结合就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识图能力的要求,我采用明确任务、创设情景、观察分析、兴趣激励、合作探究、实践操作、评估总结、项目拓展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先感性后理性,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通过体会成功,提高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学习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和谐氛围,为今后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机械识图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它是研究如何运用正投影基本原理,绘制和识图机械图样的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看图、绘图和空间想象能力。
本项目选自浙江省教育厅职成教教研室组编的《机械识图》项目三中的任务四。
本教材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编写,这部分内容是点、线、面等几何元素的投影特性在实际几何体中的运用,是培养学生对几何体三视图的绘制,以及尺寸的标注,为后续复杂几何体三视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岗位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和技能目标:(1)巩固点、线、面的投影特征;(2)能绘制正六棱柱的三视图;(3)会标注正六棱柱的尺寸。
2、能力目标:(1)通过对正六棱柱的模型的制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的立体感;(2)通过上课互相交流、自我评价与总结,培养学生互相协作,观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自我反思及适应社会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创设情景正六棱柱模型的制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2)通过对正六棱柱三视图的绘制,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乐趣;(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工作仔细、认真的良好工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