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杏花岭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4.37 KB
- 文档页数:1
采用ELISA法对艾滋病受检对象进行初筛的结果观察作者:刘英姿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20期【摘要】目的:对采用ELISA法对艾滋病受检对象进行初筛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方法:对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接受艾滋病筛查的体检者采取ELISA法进行检查,并对检测结果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共搜集检测标本5168份,其中初筛结果呈阳性者20例,阳性率为0.39%;经实验室进一步检查发现阴性标本6份,并经分析得到检测过程中所用试剂、标本状况以及操作等均会对检查结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结论:采取ELISA法对艾滋病受检对象进行初筛时,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尽量使用质量可靠的试剂与合格的标本,并注意操作,降低假阳性率。
【关键词】 ELISA法;艾滋病;初筛; HIV抗体;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20-0070-02HIV主要通过性、血液、母婴进行传播。
由于艾滋病在临床上治愈、预防接种的希望十分渺茫,并且仅能够展开对症治疗,因此对HIV展开实验室检测为预防艾滋病的一个重要措施。
目前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抗-HIV在国际上的应用十分的广泛,为对艾滋病进行初筛的一种优良方法,目前在实验室中常用的检测方法按照原理可分成间接ELISA法与竞争ELISA法两种,其中以间接ELISA法的应用率最高[1]。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采用ELISA法对艾滋病受检对象进行初筛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探讨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的目的,对5168份艾滋病初筛标本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汇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剂仪器:ST-36W型洗衣板机;ST-360型酶标仪; Thermo可调式移液器;DK-600A型水浴恒温箱。
试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诊断试剂盒。
检测标本为本地区艾滋病自愿咨询者。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情况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AIDS)检测情况及结果。
方法:以2016年1月—2017年11月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AIDS检测的11080例检查人员为研究对象,统计检测阳性率,回顾性分析阳性患者一般资料。
结果:11080例患者中,AIDS阳性43例,检出率0.39%。
阳性患者中,男性构成比(88.37%)明显高于女性(11.63%),患者年龄集中于26~55岁(84.62%),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多见于工农人群,既往非婚性接触史和接受商业性服务者构成比较高。
结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HIV检测是AIDS防治工作的切入点,检测期间由医务人员主动向患者提供HIV检测咨询是干预HIV感染高危行为、加强AIDS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8-0371-02艾滋病(AIDS)学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1]。
近年,AIDS传播广泛,已在多国流行,国内数据统计AIDS患者总数已超过百万,加强AIDS防治工作已经势在必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防控疾病伤害、创造健康环境、促进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构,是防治AIDS的主要责任体之一[2]。
文章现以近年于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AIDS的受检人员为例,对AIDS诊断情况进行分析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6年1月—2017年11月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受AIDS检测的11080例检查人员为研究对象,全部受检者均自愿接受检测,排除既往明确HIV感染病例。
入选受检者中,男10441例,女639例,年龄17~72岁,平均年龄(37.3±8.9)岁。
1.2 方法疾病预防控制中心AIDS检测均采用医务人员主动提供HIV检测咨询(PICT)的服务策略,检测遵循3C原则,即知情同意、咨询和保密。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摘要]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不仅有利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还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支持,改变危险行为,作为艾滋病预防和关怀项目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因此受到重视。
自2004年凭祥市实行免费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以来,目前市级医疗卫生单位中已建立了3个免费VCT服务点,但是存在利用率低下,高危人群覆盖面不足,医疗机构开展较少,各个VCT点的工作开展极不平衡等问题,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未能主动开展VCT服务工作,导致VCT拓展的局限性。
影响VCT服务开展和利用的因素包括服务质量、服务可及性、服务对象的认知水平及社会和家庭的支持等。
为推进VCT服务的开展,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VCT门诊的规范化管理机制,同时做好督导和评估工作,强化咨询员的能力培养和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多种途径和多种渠道广泛宣传相关知识,消除社会歧视,营造社会支持环境。
艾滋病已经给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已成为全球许多国家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指人们通过咨询,在充分知情和完全保密的情况下,自愿选择是否接受HIV抗体检测、改变危险行为及获得相关服务的过程[1,2]。
一般包括检测前、检测后咨询、支持性咨询以及相关的治疗、关怀等转介服务。
VCT是艾滋病预防与关怀工作的切入点和枢纽,也是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积极倡导的预防艾滋病的重要公共卫生策略之一[3]。
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通过VCT能尽早发现潜在的HIV感染者,而且可促使受检者减少危险行为[4~6]。
因此,就广西凭祥市艾滋病防治中开展VCT的服务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艾滋病流行现状中国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的评估结果显示,截止至2009 年底,估计中国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4万人,其中,AIDS患者10.5万人,估计2009年新发HIV感染者4.8万人。
VCT患者HIV、HCV和梅毒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分析VCT患者的HIV、HCV与梅毒检测结果。
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本中心性艾科VCT门诊进行HIV检测、HCV检测及梅毒检测的患者共627例,依照患者年龄分为三组。
其中Ⅰ组年龄小于等于20岁,共197例;Ⅱ组年龄介于21岁与30岁之间,共175例;Ⅲ组年龄介于30岁致40岁之间,共151例。
Ⅳ组患者年龄介于40岁至50岁之间,共104例。
对四组患者采用ELISA检测,对HIV初筛检测呈阳性进行艾滋病验证检测。
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检验。
结果男性患者血清抗HIV检测与血清抗梅毒检测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血清抗HCV检测的阳性比例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年龄患者血清HIV、HCV、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患者集中于20岁至30岁与30岁至40岁两个年龄区段。
而低于20岁与超过40岁的年龄区段人数略少。
结论艾滋病与性病的防治应重点针对青壮年。
但也不能忽视少年与老年。
关键词:自愿咨询检查;性病;艾滋病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是在自愿与保密的基础上开展的关于艾滋病的相关机构的统称。
VCT具有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优势。
逐渐成为艾滋病检测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1]。
本次研究针以VCT为研究视角,研究其检测效果,为艾滋病防治提供数据支持,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年于本中心性艾科VCT门诊进行HIV检测、HCV检测及梅毒检测的患者共627例。
其中男性548例,年龄:17岁至68岁,平均:32.21±2.34岁;女性79例,年龄17岁至44岁,平均:27.62±1.72岁。
患者性别与年龄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开始前已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同意参与研究决定书。
研究开始前已提交本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经审查认定符合医学伦理标准。
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情况及效果分析作者:刘佳国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8年第05期【摘要】目的: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的情况以及检测的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PITC(医疗工作者主动实施艾滋病检测咨询)策略期间血检人员10000例为实验组,所选时间为2012年1月-2018年1月,同时选取检测人员15000例为对照组,其自愿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对2组HIV检测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实验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人员的HIV检测率(85.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检测率(66.50%),P【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3--01IV首次发现时间为1983年,HIV感染的几率在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相关调查研究显示,HIV感染例数已经在3400万以上。
目前,临床仍然缺乏艾滋病的根治方法,因此,加强艾滋病的有效预防十分必要。
我国在输血患者、孕妇等中实施艾滋病检测,但是其疾病检测率较低[1]。
实际卫生组织发布PITC(医疗工作者主动实施艾滋病检测咨询)指南,其鼓励在医疗机构中,将艾滋病的检测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提高艾滋病的检出率,更好对艾滋病的传播进行控制[2]。
本文主要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的情况以及检测的效果进行分析,如下文: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选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施PITC(医疗工作者主动实施艾滋病检测咨询)策略期间血检人员10000例为实验组,所选时间为2012年1月-2018年1月,同时选取检测人员15000例为对照组,其自愿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对2组HIV检测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
将6个月内接受HIV检测有明确结果者、不同意参与本次研究者、明确HIV感染者排除。
本次研究已被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检验人员均可积极对本次研究配合,2组检验人员基本资料之间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艾滋病高危人群防治干预效果评价目的:探讨艾滋病高危人群防治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山西太原万柏林区400名艾滋病高危人群,采取发放宣传册、播放光盘、现场讲课等方式对其进行综合防治干预,比较干预前后这400名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以及安全性行为的形成情况。
结果:干预后400服务工作者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各项预防艾滋病安全行为形成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
结论:对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综合防治干预后可显著提高其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改变高危行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遏制艾滋病等性病流行意义重大。
标签: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艾滋病是当今社会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危害性不仅局限于艾滋病病人本身,还可经高危人群传播至一般人群,形成艾滋病的传播与扩散[1]。
据中国疾病防控中心报道,艾滋病在中国正逐步蔓延。
目前,对于艾滋病尚缺乏有效的预防疫苗及特异治疗药物。
故近年来,各地区性病防治机构采取开展性病高危人群行为干预的方式来减少性病发病人数,遏制性病的传播流行[2-3]。
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也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可有效遏制性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本研究对山西太原万柏林区400名艾滋病高危人群进行行为防治干预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山西太原万柏林区400名名艾滋病高危人群作为调查对象,所有高危人群均为不同类型的休闲娱乐场所的女性性服务工作者。
年龄18~54岁,平均(27.7±5.6)岁。
1.2 方法1.2.1 调查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400名性服务工作者作为调查对象。
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
调查员以不记名调查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一对一问卷或访谈形式調查。
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安全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知识,求医行为等。
调查员在问卷填写前征得调查对象的同意,若同意调查应提供真实情况,调查员承诺严格保密。
DOI :10.19522/ki.1671⁃5098.2020.06.022基金项目:山西省卫生计生委科研课题(2018GW6)作者单位:030001太原,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科(原琛利、孟、张飞、解雁茹、郭晓黎、刘潇湘、聂晓勇);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王芳)·调查研究·2011—2018年山西省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原琛利王芳孟张飞解雁茹郭晓黎刘潇湘聂晓勇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syndrome ,AIDS ,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感染而引起的一种高致死率的慢性传染病,其持续和广泛全球流行已成为当今全球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1]。
山西在1995年报告发现首例HIV/AIDS ,截至2018年12月底,累计报告HIV/AIDS 病例数11008例,累计报告死亡数2502例,现存活管理HIV/AIDS 8506例。
本研究通过对山西2011—2018年HIV/AIDS 病例报告数进行分析,了解近年来山西省AIDS 疫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优化AIDS 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AIDS 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2011—2018年新报告的HIV/AIDS ,现住址为山西省,排除查无此人。
1.2统计学处理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2011—2018年新报告HIV/AIDS 病例的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一般人口学特征及其他等。
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 依s 表示;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构成比和率。
2结果2.1疫情概况山西省2011—2018年共报告HIV/AIDS 8664例,各年新报告病例数分别为584、679、790、1009、1217、1288、1541和1556例,报告数逐年增加,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5.03%;累计报告1574例死亡病例,2015年后死亡病例报告逐年上升,2015—2018年死亡病例分别为199、216、249和305例。
843例AIDS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资料,更好地发挥VCT在AIDS防治工作中的作用;通过初筛血清HIV抗体,了解咨询者中HIV阳性检出率,同时动态观察HIV感染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为科学治疗AIDS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利用SPSS15.0软件分析求询者的个人资料;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求询者血清中HIV抗体,阳性者用蛋白印迹法(WB)确认,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及时检测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
结果:三年间,有843例自愿提供个人信息并检测了血清HIV-抗体。
共检出27例HIV-抗体阳性者,阳性率为3.2%,有AIDS症状者6例,CD+4小于200个/ul者5例。
结论:VCT已成为高危人群获取关于AIDS防治的准确信息的可靠渠道。
同时也是HIV感染者检测细胞免疫功能和病程进展最便利的求诊途径。
关键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免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已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1],可导致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是AIDS防治的有效策略之一[2]。
VCT具体指求询者通过保密性咨询对AIDS检测做出自主选择的过程。
我院在2008年1月~2010年12月间VCT室共接待求询者(包括电话咨询)889例,其843例自愿检测了HIV抗体,同时填充了个人信息记录,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资料:我院VCT及皮肤性病门诊提供的843例求询者的个人信息及血清。
(2)试剂:北京金豪HIV(1+2)-Ab检测试剂盒,北京万泰HCV-Ab检测试剂盒,上海科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检测试剂盒,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艾滋病化验报告单患者信息•姓名:[患者姓名]•性别:[患者性别]•年龄:[患者年龄]•住院号:[住院号]•检验日期:[检验日期]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认艾滋病毒感染指标1.HIV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结果:阳性–方法:免疫层析法CD4+淋巴细胞计数•结果:CD4+淋巴细胞计数•方法:流式细胞术病毒载量检测•结果:[病毒载量]•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解读及建议根据患者的艾滋病毒感染指标检测结果,确认患者已经感染艾滋病毒。
CD4+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反映了患者当前的病情。
CD4+淋巴细胞计数是评估患者免疫力的重要指标。
低于200个/μL的CD4+淋巴细胞计数表明患者的免疫系统已经严重受损,存在较高的免疫抑制风险。
病毒载量是衡量患者体内病毒复制水平的指标。
病毒载量越高,代表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活动越活跃,对免疫系统的破坏也越严重。
基于检测结果,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寻求艾滋病治疗方案。
治疗艾滋病的目标是抑制病毒复制,提高CD4+淋巴细胞计数,从而恢复免疫系统功能。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是目前艾滋病管理的标准治疗方法,通常包括多种抗病毒药物的联合使用。
此外,为了减少艾滋病的传播,患者还应采取预防措施,如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共用注射器等。
注意事项1.本报告只用于临床诊断参考,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制定。
2.若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解读检验结果,请咨询您的医生。
以上为患者的艾滋病化验报告单,结果显示患者已经感染了艾滋病毒。
及时就医并跟随医生的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同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在面对这一严重疾病时,患者应该积极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心态,与医生密切沟通,共同制定适合自己的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