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疯牛病
- 格式:ppt
- 大小:605.00 KB
- 文档页数:30
牛为什么会得疯牛病原因是什么疯牛病是一种致命的疾病,由感染性朊蛋白引起的,对于疯牛病听说也是听到挺多的,但是牛的疯牛病的具体原因你了解吗?知道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牛得疯牛病的原因,希望你会喜欢!牛得疯牛病的原因疯牛病的病因是朊病毒,朊病毒是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是在人体内存在的。
而且这种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有a(阿尔法)和b(贝塔)两种构型,正常构型是a构型,但是一旦出现b构型的蛋白质,就会触发其他a构型蛋白质转变成b构型蛋白质。
b构型蛋白质是无生物功能的,会产生淀粉样的病变就是疯牛病了。
疯牛病名为“牛海绵状脑病。
是一种发生在牛身上的渐进性、致死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症状与羊瘙痒症类似,俗称“疯牛病”,属于人和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中的一种。
其组织病理学特征是病牛脑组织神经元空泡化,形成清晰的孔,在显微镜下呈海绵状,所以称为海绵状脑病。
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为可传递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中常见类型。
1920年Creutzfeldt首报告1例酷似多发性硬化的剖检病例。
192l~1923年Jakob报告5例相类似症例。
1923年Spielmayer将其命名为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
1929年称之为早老性皮质纹状体变性。
1940年称其为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
本病多在中年以后发病,以进行性痴呆、肌阵挛、锥体束或锥体外系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数月至1年死亡。
病理上以大脑海绵状变性、神经细胞脱落、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为主要改变。
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国。
人类感染疯牛病的因素1、食用感染了疯牛病的牛肉及其制品也会导致感染,特别是从脊椎剔下的肉(一般德国牛肉香肠都是用这种肉制成);2、某些化妆品除了使用植物原料之外,也有使用动物原料的成分,所以化妆品也有可能含有疯牛病病毒(化妆品所使用的牛羊器官或组织成分有:胎盘素、羊水、胶原蛋白、脑糖);3、而有一些科学家认为“疯牛病”在人类变异成“克-雅氏病”的病因,不是因为吃了感染疯牛病的牛肉,而是环境污染直接造成的。
1疯牛病疯牛病(M ad Cow Disease)即牛海绵状脑病(BSE)是发生在牛身上的危害牛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多数病牛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行为表现反常,烦躁不安,对声音和触摸,尤其是对头部触摸过分敏感,常表现出攻击行为。
病牛步态不稳,经常乱踢,以至摔倒、抽搐。
发病初期并无上述症状,后期出现强直性痉挛、粪便坚硬、2耳对称性协调困难、心跳缓慢(平均50次/分钟)、呼吸频率增快、体重下降、极度消瘦,最后死亡。
病牛脑部解剖发现,病牛中枢神经系统脑灰质部分呈海绵状不连续空泡状,脑干灰质两侧呈对称性病变,神经纤维网中有中等数量的不连续的卵形和球形空洞,神经细胞肿胀成气球状,细胞质变窄,另外,还有明显的神经细胞变性及坏死。
1987年英国农渔食品管理局实验室在患病牛的脑组织样本匀浆中找到了类似羊瘙痒症(Scrapie)的病原体并将该疾病命名为牛脑部海绵化病,即著名的疯牛病。
2发病原因1987年底疯牛病已经广泛的出现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各地的牛群中。
在排除了一系列可能导致疯牛病的原因之后,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奶牛饲料———肉骨粉(MBM),1988年之前反刍动物如羊、牛等的内脏、骨等曾被广泛的用做奶牛饲料的原料以补充奶牛对蛋白质的大量需求,英国饲养绵羊的数量比较大,并且患Scrapic的羊比较多,可达0.2%,这就注定了大量患瘙痒症的病羊会进入饲料加工厂,为Scrapic在牛、羊中的交叉感染埋下了隐患。
20世纪70~80年代,M BM的生产工艺由C、H化合物溶剂提取的批次法转变为美国式的连续处理法以降低成本,新技术的处理温度比原来的方法更低,以至于并不能将致病因子完全杀死,新方法处理后的M BM 中的脂肪含量由之前的5%上升到12%,而脂肪的存在为致病因子提供了有效的保护,研究人员认为正是由于这2个因素,使得本就强韧的疯牛病致病因子安然度过了处理程序,继续活跃。
1988年7月英国政府颁布了“全面禁用反刍动物炼制蛋白质充当反刍动物的饲料”的禁令,以控制由M BM引起的疯牛病的广泛传播。
疯牛病的来龙去脉一、何谓疯牛病疯牛病的正式学名叫“牛海绵状脑病”,是一种慢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1986年英国首先发现并报道。
类似的疾病也发生在人和其他动物,在人类有克-雅氏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 CJD)、库鲁病(kuru)、Gerstmann-Straussler-Scheinker 综合征(GSS)、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 FFI)及幼儿海绵状脑病(alpers disease);在动物有羊瘙痒病(scrapie)、传染性水貂脑病(TME)、猫科海绵状脑病及麋鹿慢性衰弱病。
疯牛病能否传染给人类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1996年3月,英国卫生部、农渔食品部和有关专家顾问委员会向英国政府汇报人类新型克-雅氏病可能与疯牛病的传染有关。
这消息一公布,就成了全世界新闻报道的焦点,许多国家都禁止从英国进口牛肉及其制品。
暴发疯牛病的原因是,在英国和欧美许多国家的一些饲料加工厂,把羊等动物的内脏和骨头加工成动物饲料,估计有些牛饲料来源于患有羊瘙痒病的羊内脏。
英国有较多的羊瘙痒病,该病是一种在绵羊和山羊发生的自然感染性神经变性病,潜伏期长,起初不易察觉。
动物发病是以经常刮擦栅栏的瘙痒动作开始,故名羊瘙痒病。
病羊逐渐出现震颤和运动失调,多在发病6周至6个月内死亡。
羊瘙痒病致病因子已在实验室内传染给多种实验动物,如小鼠和仓鼠。
牛食用含羊瘙痒病因子的饲料,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患疯牛病,其他一些动物食用这些饲料也会患类似的病。
因此,科学家认为疯牛病很可能是通过食用带有羊瘙痒病的饲料而获得。
羊瘙痒病在欧洲已有260年历史,饲料加工厂在欧洲也有较长的历史,为什么以前没有疯牛病的发生呢?原因可能与饲料加工厂的生产程序有关。
1981年前后,由于经济原因,英国动物饲料加工业改变了加工方法,取消了两个可以破坏致病因子的关键步骤:一是取消使用有机溶剂;二是取消了长时间的高温蒸气消毒。
农业危机管理:疯牛病农业危机管理:疯牛病引言:疯牛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简称BSE),是一种致命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能够影响牛类和其他哺乳动物。
这种疾病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在英国被发现,之后迅速在欧洲和其他地区扩散。
疯牛病对农业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农业危机管理成为各国政府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一、疯牛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疯牛病的病因是一类称为朊病毒的异常蛋白质的传播。
这些异常蛋白质会在牛类的脑组织中积累,造成脑部组织变性,最终导致神经功能障碍。
疯牛病主要通过食用受感染的牛肉或饲料传播,也可以通过母牛传给犊牛。
二、疯牛病的影响和农业危机管理1. 经济影响:疯牛病的爆发严重影响了全球牛肉贸易。
由于担心感染,许多国家禁止或限制了牛肉的进口,导致供应链受阻,牛肉价格骤降。
养牛户无法销售肉牛,生产链条崩溃,各个环节的农业从业者面临巨大压力。
2. 公众健康安全:疯牛病可通过食用受污染的牛肉传播给人类,引发类似人畜共患病的变种克雅病(Variant Creutzfeldt-Jakob Disease,vCJD),这是一种致命的神经系统疾病。
公众对于牛肉安全性的担忧导致消费者的恐慌,从而使得整个牛肉市场受到冲击。
三、农业危机管理的应对策略1. 监测和检测:建立完善的动物疾病监测和检测系统,及时发现疯牛病的疫情,有助于减少病情扩散的风险。
通过加强动物检疫和产品检测,可以确保感染源的识别和尽早隔离。
2. 疫苗和治疗研发:加强科研力量,推动疫苗和治疗方法的研发。
一旦有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问世,可以有效降低疯牛病造成的损害和风险。
3. 危机公关和信息传播: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及时透明地向公众传达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信息,减少公众的恐慌和误解。
政府可以通过与媒体合作,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强对疯牛病的科普和防控意识。
4. 国际合作:面对疯牛病这种全球性的农业危机,各国政府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享信息和经验。
疯牛病研究报告1. 引言疯牛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疯牛病的原因、传播途径、症状以及针对该病的研究进展。
2. 原因疯牛病的原因是一种称为特殊传染体(prion)的异常蛋白质的积累。
这种异常蛋白质会导致牛脑组织中的细胞死亡,最终导致神经系统功能的丧失。
而这些异常蛋白质的形成与牛食用了含有感染疯牛病的牛骨髓、神经组织等动物源性蛋白质有关。
3. 传播途径疯牛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
其中,一种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通过食用感染疯牛病的动物源性蛋白质。
此外,疯牛病也可以通过牛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或者通过环境中的感染源传播。
4. 症状疯牛病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的几年内才出现。
初期症状包括行为异常、肌肉震颤、步态不稳等。
随着疾病的进展,牛会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如行走困难、无法站立等。
最终,患牛会因神经系统功能衰竭而死亡。
5. 预防与控制为了预防和控制疯牛病的传播,许多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禁止使用含有动物源性蛋白质的饲料,特别是牛骨髓和神经组织;•加强兽医监控,发现疾病病例后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加强屠宰场和食品加工厂的卫生管理,确保牛肉及其制品的安全。
6. 研究进展在疯牛病的研究方面,科学家们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
他们发现,通过改变动物饲养方式、筛选抗病毒基因等手段,可以降低疯牛病的发病率。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努力寻找治疗疯牛病的方法,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
7. 结论疯牛病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对牛群的健康和人类的食品安全都构成了威胁。
预防和控制疯牛病的传播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加强兽医监控、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以及加强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努力。
希望未来能够找到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保障人类和牛群的健康与安全。
注意: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得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向相关专业机构咨询。
什么是疯牛病?疯牛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以牛群为传播对象,通常由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而引起。
如今,疯牛病在全世界都有爆发,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因此,针对该病的深入解析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下内容:一、疯牛病的病因1、病原机理疯牛病是由各类病毒,例如疯牛病病毒、牛病毒状囊体病毒、风疹病毒等,以及细菌、介体传播而引起的。
这类病原体不仅可直接侵袭细胞,而且还可影响抗体系统,导致牛群机体出现免疫抑制状态,使其容易患病。
2、传播疯牛病主要通过飞沫等气溶胶传播病毒,它会进入动物的呼吸系统,或从腹泻症状扩散导致全身感染,使其机体无力抗衡。
此外,也可能通过食物、水和牲畜的分泌物等的传播病毒,导致疯牛病的发生。
二、疯牛病的临床表现1、症状疯牛病一般表现为兽医明显观察到的症状,主要包括:眩晕、头晕、进食不欲、反胃、烦躁、肢体震颤、瞳孔散大、出汗、痴呆、呼吸困难、高烧、精神恍惚等。
2、病理改变剖检动物时能发现脑膜脑侧及脑实质病变,脑实质错乱,内脏革膜出血,肝内有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出血点等。
三、认证诊断1、临床检查除了查牛群的体征外,还可以通过血液检查、心电图测量、心电图检查等临床检查方法,对动物血液和心电图特征进行观察,寻找导致疯牛病发生的病原体。
2、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可以从样品中发现疯牛病病毒或细菌等,以及针对该病的抗体的存在,如特异性IgG或IgM抗体,或可以显示转录和表达病毒的基因片段。
四、治疗方案1、起效快的用药针对疯牛病的治疗,一般常用的药物有链霉素、甲硝唑、酮康唑等,这些药物具有快速杀菌作用,可以有效消除病原体,有效缓解牛群发热、症状等,并确保动物安康。
2、病症控制关于疯牛病的病症控制方法有:增强营养支持,增设空气消毒,控制环境温度,给予病媒生物疫苗,建立动物记录系统以便及早发现疑似疯牛病的动物等。
五、预防措施动物的检疫措施主要具体表现在疫苗接种和检疫防治措施方面。
疫苗接种是强化动物的免疫力,从而保证动物的健康,防止疯牛病的发生。
疯牛病疯牛病 ("mad cow" disease) 学名为“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 BSE) ,是一种发生在牛身上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症状与羊瘙痒症类似,俗称“疯牛病”。
病牛脑组织呈海绵状病变,并出现步态不稳、平衡失调、搔痒、烦燥不安等症状,通常在14至90天内死亡。
由于种类的不同,疯牛病的潜伏期长短不同,一般在2到30年之间。
疯牛病最早被认为是牛的一种新神经系统疾病发现于1984年至1985年。
当时,英国的农场发现有牛患上了这种神经系统疾病,并具有传染性。
英国维桥国家兽医中心实验室的兽医专家对病牛的大脑进行解剖时,发现病牛脑组织呈海绵状变性。
根据病理变化,1986年11月这种神经系统的疾病被定名为牛海绵状脑病。
医学界对疯牛病的病因、发病机理、流行方式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也尚未发现有效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但专家们普遍认为,疯牛病起源于羊痒病,是给牛喂了含有羊痒病因子的反刍动物蛋白饲料所致。
以前许多国家普遍通过喂食肉骨粉提供牲畜蛋白质,病牛的下水和尸体被加工成饲料,牲畜食用后有可能造成动物之间交叉传染。
疯牛病的第二大传播途径是受孕母牛传染给后代。
另外,英国专家还称,病牛粪便很可能是传染疯牛病的第三条途径。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疯牛病暴发流行期,主要的发病国家如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有大量的牛患病并被宰杀,发生疯牛病国家的牛肉及牛肉制品的出口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相继对尚未发生疯牛病的国家提出了警告,要求根据本国情况制定并实施相应的保护和预防措施。
尽管欧洲各国纷纷采取预防措施,但是到了1989年,疯牛病还是攻破了英国的近邻爱尔兰的大门。
瑞士和法国1990年也各自发现了第一例疯牛病。
到1997年11月,葡萄牙、丹麦、德国、荷兰、比利时也相继出现疯牛病。
1998年疯牛病又跨出了欧洲,来到南美洲的厄瓜多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