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疯牛病”事件
- 格式:ppt
- 大小:394.00 KB
- 文档页数:27
疯牛病:错的真不是牛,而是资本食物主权按疯牛病,对人们而言,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首次被曝光,疯牛病导致了多次人类食品安全的危机。
疯牛病不仅引发牛群大量染病死亡,而且一旦人类食用患疯牛病牛肉、牛脊髓可能导致病毒传染人类,感染克-雅二氏病。
这一疾病会使患者脑部出现海绵状空洞,并出现脑功能退化、记忆丧失和精神错乱等症状,最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蒋高明老师的这篇文章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疯牛病的发病原因及由来,并且追溯了疯牛病从发现到肆虐的历史,他指出真正导致疯牛病危机的原因是资本导致肉牛养殖与饲养方式的变化——为了让牛生长得更快,牛被强制饲喂动物蛋白,动物蛋白中可能含有致病病毒,并且现代规模化密集养殖又导致一旦发病扩散极快。
因此,疯牛病真的肆虐的原因并非牛儿们不听话,而是消费主义以及资本的趋利性导致的恶果。
正文一向老老实实吃草的牛怎么会变疯?什么样的魔招让健康的牛变成疯牛?我们说人吃错药会变疯,那么动物呢?如果吃错了食物,吃了原本不应该吃的东西,会怎么样呢?牛原本是吃草的,但为了商业目的,为了多出肉,让牛长得更快,人们让它吃所谓的动物蛋白,包括吃同类的肉或下脚料(动物蛋白),就会得一种怪病——疯牛病。
这种因反刍动物被强制饲喂动物饲料,尤其“同类相食”造成的疾病,可传染到人类身上。
这并不是耸人听闻,而是在现代化养殖场里真实出现了,其典型代表就是“疯牛病”。
典型症状与发病原因疯牛病的学术用语为牛脑海绵状病,英文名称为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BSE)。
Bovine 原意为关于牛的,迟钝的,有笨拙的意思;Spongiform为海绵状脑病的意思。
牛脑海绵状病,俗称疯牛病,香港译为“疯牛症”,台湾译为“狂牛症”,日本译作“狂牛病”;中国大陆译成“疯牛病”。
无论是疯还是狂、这是一种严重的、足以使牛致命的、神经退化疾病。
后经科学发现,该疾病由朊病毒(prion)引起,并可通过喂食含有疾病的动物骨粉传播。
疯牛病简介1985年4月,医学家们在英国发现了一种新病,专家们对这一世界始发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10年来,这种病迅速蔓延,英国每年有成千上万头牛因患这种病导致神经错乱、痴呆,不久死亡。
编辑本段症状医学家们发现BSE的病程一般为14~90天,潜伏期长达4~6年。
这种病多发生在4岁左右的成年牛身上。
其症状不尽相同,多数病牛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变化,行为反常,烦躁不安,对声音和触摸,尤其是对头部触摸过分敏感,步态不稳,经常乱踢以至摔倒、抽搐。
发病初期无上述症状,后期出现强直性痉挛,粪便坚硬,两耳对称性活动困难,心搏缓慢(平均50次/分),呼吸频率增快,体重下降,极度消瘦,以至死亡。
经解剖发现,病牛中枢神经系统的脑灰质部分形成海绵状空泡,脑干灰质两侧呈对称性病变,神经纤维网有中等数量的不连续的卵形和球形空洞,神经细胞肿胀成气球状,细胞质变窄。
另外,还有明显的神经细胞变性及坏死。
编辑本段病原医学家研究证实,牛患BSE,是痒病传到牛身上所致。
痒病是绵羊所患的一种致命的慢性神经性机能病。
其实痒病的发生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
不过,医学界至今未能找到导致痒病的根源,因此,疯牛病的病原也就难以确定。
编辑本段流行病学[1]BSE于1986年最早发现于英国,随后由于英国BSE感染牛或肉骨粉的出口,将该病传给其他国家。
至2001年1月,已有英国、爱尔兰、葡萄牙、瑞士、法国、比利时、丹麦、德国、卢森堡、荷兰、西班牙、列支敦士登、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等15个国家发生过BSE。
阿曼、福克兰群岛等国家仅在进口牛中发生过BSE。
易感动物为牛科动物,包括家牛、非洲林羚、大羚羊以及瞪羚、白羚、金牛羚、弯月角羚和美欧野牛等。
易感性与品种、性别、遗传等因素无关。
发病以4~6岁牛多见,2岁以下的病牛罕见,6岁以上牛发病率明显减少。
奶牛因饲养时间比肉牛长,且肉骨粉用量大而发病率高。
家猫、虎、豹、狮等猫科动物也易感。
饲喂含染疫反刍动物肉骨粉的饲料可引发BSE。
资本导致的十大食物安全事件回顾连载之五:疯牛病(2)事件回顾与进展1985年4月,医学家们在英国工厂化饲养的牛身上发现了一种新病,专家们对这一世界始发病例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1986年,由于英国感染牛或肉骨粉出口,将怪病传给其他欧洲国家。
同年,科学家将上述疾病定名为“疯牛病”,但当时对感染机理不清楚。
1996年3月20日,英国首次声明食用“疯牛肉”,可能导致一种脑衰竭的绝症。
早先一直认为是对患牛遗体处理出现问题,使其混入健康牛饲料中,从而传播开来。
1960年代,英国曾大量进口骨头和动物遗体,用来做肥料或者喂养家畜。
英国政府的声明,立即造成欧、亚、非三洲众多国家恐慌,并全面停止英国牛肉及相关产品引进;在英国本土,660家麦当劳连锁店,也停止使用英国牛肉;欧盟各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日本和南非等30多个国家,相继宣布禁止进口英国牛肉。
疯牛病风波,严重损害了英国经济,使英国养牛业面临危机,不仅5亿多英镑的牛肉出口化为泡影,而且每年还要花费35亿英镑进口牛肉,从而扩大了英国的贸易赤字。
截止到1996年3月,英国已发生10起疯牛病症,其中8人死亡。
1997年,美国生物化学家斯坦利·普鲁辛纳(Stanley B.P Prusiner),发现了一种新型生物——朊病毒,可能是导致疯牛病的特殊病因。
在此之前,科学家对朊病毒给过不同的名称,如非寻常病毒、慢病毒、传染性大脑样变等。
它是一组至今不能查到任何核酸,对各种理化作用具有的很强抵抗力,传染性极强,分子量在2.7万~3万的蛋白质颗粒。
这就是说,朊病毒是一类没有核酸仅有蛋白质的新型病毒。
因此发现,普鲁辛纳获得1997年度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2000年10月,新一轮疯牛病危机在欧洲爆发。
欧盟推出一系列措施,试图消除人们的“恐牛症”,阻止危机进一步发展,然而效果甚微。
几个月过去了,危机不仅未见缓解,欧盟养牛业在危机中越陷越深,消费者对牛肉不敢问津。
欧洲大陆的幽灵——从疯牛病到口蹄疫2001年年初,口蹄疫呈暴虐之势席卷英国。
而法国、阿根廷和印度等国以及中东地区也发现了口蹄疫病例,使得整个世界都为之惶恐。
欧洲畜牧业真是流年不利,从1996年起瘟疫就没有断过,开始是英国的疯牛病,紧接着是荷兰的猪瘟。
猪瘟还没消停,比利时又闹起了肉奶蛋食品二恶英污染事件。
二恶英事件平息下去后,在英国已基本绝迹了的疯牛病又重新在欧洲大陆上蔓延开来。
到现在为止,15个欧盟成员国中,尚未发现疯牛病踪迹的国家只剩下3个了。
口蹄疫爆发对英国乃至欧洲的畜牧业无疑是雪上加霜。
那么,欧洲的畜牧业到底怎么了?口蹄疫极强的传染性使得治疗成本远大于病畜本身的价值,屠宰是惟一的选择由于患口蹄疫的病畜口蹄糜烂,其唾液及四蹄溃疡液有极强的感染性,可随鞋和车轮传播,因此,一旦发现口蹄疫的踪迹,不仅病畜将被宰杀,人员车辆也有被隔离的可能。
口蹄疫这种极强的传染性使得进行治疗的意义就不大了,因为治疗所引起延误导致的疫情蔓延的风险远远高于病畜自身的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病畜只能是发现一个宰杀一批,然后将畜尸全部焚烧。
英国已下令将发现有口蹄疫疫情周围3公里范围内的牲口全部宰杀掉。
据报道,英国一家农场发现了一例口蹄疫,有关部门下令将邻近一家养猪场的300多头猪全部宰杀掉,以防此疫蔓延。
真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欧洲集约化、工业化的畜牧生产方式使得瘟疫极易产生和蔓延欧洲土地有限,所以农牧业普遍采取高度集约化的生产方式。
天然放牧已被圈养取代。
牲畜饲养棚空间有限,但自有电气化甚至电脑化的人工环境保证其适当的温度、湿度和新鲜空气。
为了加速牲畜成长,牲口吃的都是工厂生产的饲料,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是经过专家精确计算的。
这种经营方式的优点是明显的:节约宝贵的土地、缩短成熟期,不仅肉质更鲜嫩,而且也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但这种生产方式的弱点也逐渐显示出来。
生产饲料的工厂在某个环节一旦出现问题,饲料受了污染,受害的将是一大批农场,受污染的是成千上万头牲口,面对疯牛病和口蹄疫这样高度传染的疾病更是如此。
话说疯牛病
严洁
【期刊名称】《生物学教学》
【年(卷),期】1996(000)011
【摘要】1996年3月20日英国政府宣布,牛海绵状脑病( 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nathy,BSE)和克罗茨费尔特—雅各布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
这项声明的宣布,意味着英国政府突然改变10年来的一贯立场,首次承认,疯牛病可能会传染给人类。
消息传出,全球震惊。
【总页数】2页(P3-4)
【作者】严洁
【作者单位】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990.2
【相关文献】
1.我国对有疯牛病国家的化妆品申报受理作出新规——关于对来自发生疯牛病国家或地区的化妆品申报受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J], 无
2.试论疯牛病在我国的预防问题——兼论疯牛病的预防与明胶生产及效益的关系[J], 彭必先; 陈丽娟
3.试论疯牛病在我国的预防问题 --兼论疯牛病的预防与明胶生产及效益的关系 [J], 彭必先; 陈丽娟
4.首例抗疯牛病转基因克隆牛在中国诞生——世界首例抗疯牛病转基因克隆牛诞生
[J],
5.疯牛病与人类疯牛病的流行及控制 [J], 吕元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危机在国际、国内反响越来越强烈。
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更是多事之秋,“苏丹红”、“红心蛋”、“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由于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的疯牛病、口蹄疫等动物性传染疾病以及大肠杆菌、二恶英污染,各国消费者对肉制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欧洲、北美、日本对动物性食品的安全以及兽药残留均高度重视。
1、英国疯牛病危机。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疯牛病爆发流行期,主要的发病国家如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疯牛病事件全球瞩目。
1996年3月20日,英国首次承认人吃了疯牛羊肉感染“克—雅氏病”。
2、瘦肉精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相继发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达1700多人,死亡1人。
据记者调查,添加瘦肉精是养猪多年来的潜规则,而监管部门似乎无力遏制。
2002年7月14日,遵义科新农牧研究所畜禽饲料保健厂生产的“元林牌”复合预混料55吨猪饲料被重庆质监部门查出每公斤含有0.14 mg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
经查:瘦肉精原料是江苏金坛人陈长松加工的,后又卖给了上海人朱伟,朱伟又转手倒卖给浙江杭州的吴胜、吴晓兄弟,吴胜、吴晓在地下加工点加工成瘦肉精饲料出售,遵义科新农牧研究所畜禽饲料保健厂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并使用了这种瘦肉精饲料,后在重庆市场销售时被发现。
遵义“瘦肉精”案,名列2002年全国10大破坏社会经济秩序案件第三位, 也是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当年督办的3起案件之一。
最终:吴胜、吴晓、朱伟分别被判处4年、3年零6个月以及3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共计41万元。
陈长松在逃。
2005年9月26日在上海进行的一次赛外飞行检查中,中国上海游泳队运动员周洁的尿样中被发现含有违禁“瘦肉精”,这是个别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养殖户暗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瘦肉精”喂养食用动物,周洁可能是食用了没有经过严格检疫检验的肉类致。
2006年8月14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一间小五金厂5名工人,因吃了瘦肉精超标1000倍的猪肝而引起中毒。
什么是疯牛病事件
案情回放 疯牛病医学上称为牛海绵状脑病,具有进行性、高致死性特点。
1985年4月,在英国出现首例疯牛病病牛后10多年,这种病迅速蔓延,波及到法国、爱尔兰、加拿大、丹麦、葡萄牙、瑞士、阿曼和德国等10多个国家,已发生近20万头疯牛病病牛,英国的病牛数占全球的90%以上。
这些国家中的大多数疯牛病是从英国传入的。
2001年9月22日,日本确认了亚洲首例疯牛病。
疯牛病流行后的10多年中,英国屠宰和销毁了近16万头牛,加之许多国家宣布禁止从英国进口牛肉制品,导致英国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这还不包括人群感染疯牛病带来的损失。
引起疯牛病的病原因子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叫做“Prion”的蛋白颗粒,中文叫做朊病毒或朊蛋白,暂且称之为“疯牛病因子”。
疯牛病因子既不是细菌和病毒,也不是寄生虫。
它可能是某种细胞蛋白质的结构发生变异的产物。
目前能够预防和杀灭感染性细菌、病毒、寄生虫的所有一般性措施都不能有效地消灭“疯牛病因子”。
疯牛病症状是:脾气改变,容易紧张、激怒;姿势和步态改变,难以站立,运动失调;产奶量下降,体重下降。
潜伏期长,一般2 ~ 8年。
症状出现后,进行性加重,一般2个星期到6个月疯牛死亡。
在英国发生疯牛病以后,该国人群中出现了一种叫做变异型克雅病,其英文缩写是vCJD,就是人患的疯牛病。
目前英国报道vCJD有151例,法国8例,意大利、爱尔兰、加拿大和美国各1例。
目前经过许多详细的研究认为,这些vCJD是由疯牛病因子传播给人类所引起的,传染来源很可能是吃了患疯牛病的牛肉及其制品,或是接触了疯牛病病牛所。
食品卫生安全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全球性问题。
欧盟作为世界上法制最完备、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先进、公民生活质量最高的地区之一, 曾屡屡遭受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冲击,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 欧盟是全球食品安全危机高发地区之一,疯牛病牛肉、李斯特杆菌肉制品、变质饮料和受污染巧克力等事件层出不穷, 严重暴露了欧盟食品安全政策的缺陷。
接连不断的食品安全危机首先要提的就是曾经震惊世界的疯牛病引发的病牛肉危机事件。
1986年, 英国就开始发生疯牛病。
1996年3月, 英国政府宣布新型克雅氏病患者与疯牛病有关, 整个英国乃至欧洲“谈牛色变”, 短短几个月中, 欧盟多个国家的牛肉销售量下降了70%。
20 01年,新一轮疯牛病相继在法国、德国、比利时、西班牙等国发生,欧盟各国的牛肉及其制品销售遭受重创, 35万工人失业, 政府为此承受每年上百亿欧元的经济损失。
疯牛病不仅影响了欧洲居民的食品安全和生活消费习惯, 还制造了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 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相继发现该病传染患者, 并不断出现死亡病例, 仅在英国就有1 20多人死于该病。
由于该病发病潜伏期较长, 有专家预测此后10~30年受此影响的死亡人数会成倍增长。
1999年, 比利时维克斯特饲料公司把被二恶英污染的饲料出售给上千家欧洲农场和家禽饲养公司, 造成欧盟生鲜肉类和肉类深加工产品的重大污染, 整个欧洲陷入极大恐慌之中, 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都禁止从欧盟进口肉类产品。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比利时150多名儿童因喝了受污染的二氧化碳灌装的可口可乐而出现严重不适症状, 卢森堡、荷兰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饮料, 三国政府下令撤下所有正在销售的可口可乐。
20 00年初, 法国古德雷食品公司生产的熟肉酱和猪舌中发现含有致命的李斯特杆菌, 危机涉及全国19个省,至少9人死亡,其中包括两名新生婴儿。
2001年9月,英国和爱尔兰等国相继爆发了口蹄疫, 危机持续了11个月, 欧盟国家肉类市场全面萎缩, 饲养户和商场损失惨重,消费者再次陷入恐慌中。
转基因之争的本质与来龙去脉——也谈转基因生物制品的安全问题时间:2011-08-20 来源:南方周末作者:颜旸浏览:639 原文:核心提示:人们争论的"转基因",其实包含有三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即"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生物"以及"转基因生物制品".在有关转基因的争论中,最常见也是最方便的话题就是"食品安全".这一旗帜争论双方都在高举。
转基因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科学问题了。
在很大程度上,它已经演变成一个经济利益问题,政治问题,或者信仰问题。
转基因食品安全不安全,关键要看转的是什么基因。
对食品安全起作用的是基因的产物,而不是基因本身。
在美国销售的食品中,直接含转基因有效成分(即转基因蛋白)的其实是少而又少的,甚至可以说没有。
2011年1月22日,德国柏林,超过1万人加入游行队伍,抗议转基因种子的使用。
在"食品安全"的大旗下,本来互不相干的农民、商人、环保人士等各色人等,携手掀起了反对转基因的新高潮,而且一浪接着一浪。
(CFP/图)"转基因"话题一争就是十几年,二十年,且似乎大有白热化的趋势。
有人一提起这个话题就上纲上线,据说已经到了事关民族生死、国家存亡的地步。
近日读《南方周末》刊登的《对转基因的无知与偏见》一文,笔者认为该文对问题还没有说透,故冒昧撰写此文,对话题的来龙去脉略加说明,对公众关心的"转基因安全"问题略作解释。
三种不同的东西人们争论的"转基因",其实包含有三种性质完全不同的东西,即"转基因技术"、"转基因生物"以及"转基因生物制品".转基因技术是对所有能将人工克隆的基因放进受体生物的基因组内,并使其在受体生物体内正常表达的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总称。
疯牛病之舌尖恐慌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5年第1期汇编秦改梅早在2001年,为了防止疯牛病传入我国,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已明令禁止进口和销售发生疯牛病的国家生产的牛肉食品。
2012年底,巴西成为疯牛病疫区,质检总局和农业部发布公告,明确规定,禁止直接或间接从巴西输入牛及其相关产品。
然而,2014年12月2日,在江苏省灌云县,这个小小的县城里竟然出现了来自巴西疯牛病疫区的牛肉,被查扣的问题牛肉高达300吨。
疯牛病阴影一直以来笼罩全球,这一重磅消息再次引起了国人对疯牛病的恐慌。
本期舌尖食话,小编就带大家一起解开有关疯牛病的种种疑惑。
01 疯牛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疯牛病学名为“牛海绵状脑病”(简称B S E),是一种发生在牛身上的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病牛脑组织呈海绵状病变,通常会在14~90天内死亡。
由于种类的不同,疯牛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在2~30年之间。
这种病大多发生在4岁左右的成年牛身上,其症状不尽相同,但多数病牛中枢神经系统都会出现变化,行为反常、烦躁不安、对声音和触摸尤其是头部触摸过分敏感,步态不稳,经常乱踢、摔倒、抽搐。
发病初期无上述症状,后期出现强直性痉挛、粪便坚硬、两耳对称性活动困难、心搏缓慢、呼吸频率增快、体重下降、极度消瘦等症状,直至死亡。
疯牛病在人类中表现为新型克雅氏症。
患上新型克雅氏症的人非常恐怖,往往惊惶失常,口里说着胡话,脑海里出现各种错乱和可怕的图景,连身体也失去平衡。
更为可怕的是,一旦患上这种病,患者根本不知道,潜伏期一般长达10年,一旦发病则离死期不远,几乎没有任何办法治疗。
根据英国医生在媒体上的介绍,克雅氏症是由两名科学家克罗伊菲尔和雅可布于1957年发现的。
当时,这两位科学家在非洲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一个原始部落里发现该部落流行着一种奇怪的感染病,却无法找到相关的细菌和病毒。
最后他们发现,这种病是该部落在祭奠死者时吃掉死者的尸体而感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