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高危急性胸痛及ACS早期症状识别
- 格式:ppt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23
定义与流行病学1、定义急性胸痛是指在起病后24h内发生的非创伤性疼痛或其他胸部不适的感觉;在前部位于鼻基底和脐之间,在后部位于枕骨和第12椎体之间;包括刺痛、灼痛,以及压迫感、紧绷感或烧心。
可引起急性胸痛的疾病较多(表1),有相对无害的疾病,也有危机生命的综合征,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主动脉疾病、肺栓塞(PE)。
表1 引起胸痛的原因另外,急性胸痛综合征在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临床结局方面均存在重要的性别差异。
女性患者的ACS多由微血管疾病引起,且女性患者未充分诊断ACS的原因或为自发性冠状动脉剥离。
对于所有参与胸痛诊断、评估及治疗的医务人员(如全科医生、急诊医务人员、心脏专家)而言,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鉴别诊断,并区分心脏或主动脉源性的急性胸痛及非心源性胸痛尤为重要,如图1。
图1 急性胸痛的临床路径注:*若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诊断后不能及时(首次医疗接触120min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则建议无禁忌证的患者在出现症状后12h内进行溶栓治疗。
2、流行病学急性胸痛是患者入急诊室就诊的常见原因之一。
与胸痛相关的急诊就诊率为8-19人-年每年每千人,城市高于乡村,平均年龄为52-61岁,男性为49%-57%。
在临床实践中,约半数患者可出院,无需住院治疗。
83%的患者为非心脏原因并出院(48%为不明原因的胸痛,35%为其他非心脏原因)。
在入院患者中,平均25%(范围12.2%-59.1%)的患者被诊断为ACS。
另25%的患者因心绞痛(3.5%-6.6%)或其他非缺血性心脏病(10%-19%)而出院。
其余一半的住院患者最终被诊断为不明原因的胸痛(26%)或非心脏原因(27%)。
极少数患者(2%-3%)为血管急症和PE。
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最终诊断率为1.6%。
急性胸痛的临床评价快速确定需要住院进行急性治疗的小部分患者,以及可以安全出院的大部分良性疾病患者是急诊医师面临的重大挑战。
急诊高危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识别及处理原则尹扬光【摘要】@@ 急性胸痛是急诊内科最常见的病症,有资料显示,以急性胸痛为主诉的患者占急诊内科患者的20%~3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在急诊科因胸痛就诊的患者数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2].急性胸痛的临床表现各异,病情复杂多变,危险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别[1-3].【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0(039)016【总页数】4页(P2222-2225)【关键词】急性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识别;急诊处理【作者】尹扬光【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急诊科,重庆,4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1;R459.7急性胸痛是急诊内科最常见的病症,有资料显示,以急性胸痛为主诉的患者占急诊内科患者的20%~3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在急诊科因胸痛就诊的患者数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2]。
急性胸痛的临床表现各异,病情复杂多变,危险性存在着较大的差别[1-3]。
高危胸痛是指可能预示有严重的不良预后的胸痛,如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重症心肌炎、心包填塞和张力性气胸等高危疾病,其中以急性冠脉综合征所占比例最高,危险性最大[4-6]。
越是严重的疾病,其预后就越具有时间依赖性,即诊断越早,治疗越及时,预后越好,倘若误诊或漏诊就会导致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后果。
因此对急性胸痛患者给予快速鉴别诊断,同时对其危险性给予准确的评估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是目前急诊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7-8]。
1 急性胸痛的分类根据引起胸痛的原因可将急性胸痛分为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胸痛[9-12]。
急性胸痛患者中大多数属于心源性胸痛,而急性心源性胸痛患者中绝大多数属于高危胸痛,如ACS、重症心肌炎和合并有心包填塞的心包炎等[13-14]。
非心源性胸痛是指除心脏外的其他器官或组织结构在某些病理状态下可以引起的胸痛,此外还包括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