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抽样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03 MB
- 文档页数:52
单项选择題1. 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A. 计算和控制误差B. 了解总体单位情况C .用样本来推断总体 D.对调查单位作深入的研究2. 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人 A.随意原则 B. 可比性原则C .准确性原则 D. 随机氐则3. 无偏性是指( A.抽样指标等于总体指标B. 样本平均数的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C .样本平均数等于总体平均数D.样本成数等于总协成数4. 一致性是指当样本的单位数充分大时,抽样指标( )。
A.小于总体指标B.等于总体指标C .大于总体指标D.充分靠近总体指标5. 有效性是指作为优良估计量的方差与其他估计量的方差相比,有( )A.前者小于后者B.前者大于后者C.两者相等D.两者不等6. 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A.抽样误差 B.登记误差C .代表性误差 D. 系统性误差7. 对两个工厂工人平均工资进行不重复的随机抽样调查,抽查的工人人数一样, 但第二个厂工人数比第一个厂工人数整整多一倍。
抽样平均误差( 人A.第一工厂大B. 第二个工厂大C .两工厂一样大 D.无法做出结论8. 在同样情况下,不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与重复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相比, 是( )。
A.两者相等B.两者不等C .前者小于后者 D.前者大于后者。
9. 反映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抽样的可能范围的指标是(第八章 抽样推断两工厂工人工资方差相同,A.抽样平均误差B. 抽样误差系数C.概率度D. 抽样极限逞差.10. 在进行纯随机重复抽样时,为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25%则抽样单位数应()。
A.增加25%B. 增加78%C. 增加1.78%D. 减少25%11. 在其它同等的条件下,若抽选5%的样本,则重复抽样的平均误差为不重复抽样平均误差的()倍。
A. 1.03B. 1.05 C . 0.97 D. 95%12. 在总体方差一定的情况下,下列条件中抽样平均误差最小的是(A.抽样单位数为20B. 抽样单位数为40C.抽样单位数为90D.抽样单位数为100 13.通常所说的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人A.小于10B. 不大于10C.小于30D. 不小于3014. 抽样成数指标P值越接近1,则抽样成数平均误差值()A. 越大B越小C越接近0.5 D越接近115. 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为0.9545,优等生比重的极限抽样误差为()。
二、在细节测试中使用统计抽样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流程和步骤完全一样、只是在确定样本规模、选取样本和推断总体的具体方法上有所差别。
注册会计师在细节测试中使用的统计抽样方法主要包括传统变量抽样和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以下简称PPS抽样)。
两种统计抽样方法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确定样本规模和推断总体两个方而。
(一)传统变量抽样传统变量抽样在确定样本规模时需要量化可接受的抽样风险、可容忍错报、预计总体错报等影响因素,并代入专门的统计公式中计算所需的样本数量。
根据推断总体的方法不同,传统变量抽样又可以分为三种具体的方法:均值估计抽样、差额估计抽样和比率估计抽样。
1.均值估计抽样。
均值估计抽样是指通过抽样审査确定样本的平均值,再根据样本平均值推断总体的平均值和总值的一种变量抽样方法。
使用这种方法时,注册会计师先计算样本中所有项目审定金额的平均值,然后用这个样本平均值乘以总体规模,得出总体金额的估计值。
总体估计金额和总体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就是推断的总体错报.例如,注册会计师从总体规模为1000、账面金额为1 000 000元的存货项目中选择了200个项目作为样本。
在确定了正确的采购价格并重新计算了价格与数量的乘积之后,注册会计师将200个样本项目的审定金额加总后除以200,确定样本项目的平均审定金额为980元。
然后计算估计的存货余额为980 000元(980×1 000)。
推断的总体错报就是20 000元(1 000 000-980 000)。
2.差额估计抽样。
差额估计抽样是以样本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平均差额来估计总体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平均差额,然后再以这个平均差额乘以总体规模,从而求出总体的实际金额与账面金额的差额(即总体错报)的一种方法。
差额估计抽样的计算公式如下:]推断的总体错报=平均错报×总体规模使用这种方法时,注册会计师先计算样本项目的平均错报,然后根据这个样本平均错报椎断总体。
例如,注册会计师从总体规模为1 000个的存货项目中选取了200个项目进行检査。
【考点8.4】审计抽样在实质性细节测试中的应用I.测试目标掌握审计抽样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达到能力等级(2级)II.考点精讲一、在细节测试中使用非统计抽样方法(一)样本设计阶段在细节测试中进行审计抽样,可能使用统计抽样,也可能使用非统计抽样。
两种抽样方法的基本流程和主要步骤相同,但在部分环节所用的具体方法有所差别。
实施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在样本设计阶段必须完成的工作包括四个环节:明确测试目标、定义总体、定义抽样单元,以及界定错报。
1.明确测试目标在细节测试中,抽样通常用来为有关财务报表金额的一项或多项认定(如应收账款的存在性)提供特定水平的合理保证。
因而细节测试旨在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相关认定进行测试,尤其是对存在或发生、计价认定的测试。
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的目标就是确定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重大错报。
通过在账户余额中选取项目进行测试,注册会计师可以检查出那些虚构项目、余额中不应包含的项目(分类错误的项目)以及评估错误的项目。
2.定义总体(1)考虑总体的适当性和完整性。
注册会计师应确信抽样总体适合于特定的审计目标。
例如,注册会计师如果对已记录的项目进行抽样,就无法发现由于某些项目被隐瞒而导致的金额低估。
为发现这类低估错报,注册会计师应从包含被隐瞒项目的来源选取样本。
例如,注册会计师可能对随后的现金支付进行抽样,以测试由隐瞒采购所导致的应付账款账面金额低估;或者对装运单据进行抽样,以发现由已装运但未确认为销售的交易所导致的低估销售收入问题。
2)识別单个重大项目(超过可容忍错报应该单独测试的项目)和极不重要的项目。
在细节测试中计划抽样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判断某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中是否存在及存在哪些应该单独测试而不能放在抽样总体中的项目。
某一项目可能由于存在特別风险或者金额较大而应被视为单个重大项目。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单个重大项目逐一实施检查,以将抽样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单个重大项目包括那些潜在错报可能超过可容忍错报的所有单个项目,以及异常的余额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