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抽样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40
抽样计划培训教材第一章:抽样基础知识1.1 抽样的定义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选择代表性样本进行研究或测试的过程。
抽样计划是确保样本能够准确、可靠地代表总体的设计与实施。
在实际工作中,抽样计划通常是研究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 抽样的基本原则1) 代表性原则:样本应该能够准确地代表总体。
这需要根据总体的特点和研究目的来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
2) 随机性原则:抽样应该是随机的,即每个个体都有机会被选中,以减少抽样误差。
3) 目标性原则:抽样应该根据研究目的来设计,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抽样的类型1) 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中随机地选择样本,每个样本被选中的概率相等。
2) 分层抽样: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然后从每一层中随机地选择样本。
3) 系统抽样:按照一定的规则从总体中选择样本,如每隔一定的间隔选取一个样本。
4) 整群抽样:将总体按照一定的特征分成若干个群体,然后从这些群体中随机地选择样本。
1.4 抽样误差与样本量1) 抽样误差是由于样本不能完全准确地代表总体而产生的误差,通常通过置信区间来度量。
2) 样本量是影响抽样误差的重要因素,通常通过科学计算得出。
第二章:抽样计划的设计与实施2.1 确定研究目的1) 了解研究的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的范围和目标。
2) 确定所需要的数据类型和数量,包括目标总体的基本情况和特征。
2.2 选择抽样框架1) 按照研究的要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抽样框架,如人口普查、企业数据库等。
2) 确保抽样框架能够准确地代表总体,避免出现抽样偏差。
2.3 确定抽样方法1) 根据总体的特点和研究目的,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
2) 计算样本量,确定具体的抽样方案。
2.4 实施抽样计划1) 严格按照抽样计划的要求进行抽样,确保抽样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2) 记录抽样的过程和结果,及时处理抽样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章:抽样结果的分析与应用3.1 数据整理与处理1) 对抽样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抽样调查基本原理第一节有关基本概念一、总体总体也叫母体,它是所要认识对象的全体,是具有同一性质的许多单位的集合。
组成总体的每个个体叫做单位。
总体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如果总体中所包含个体的数目为有限多个,则该总体就是有限总体,反之是无限总体。
总体也可区分成汁量总体(由测量值组成的)与计数总体(由品质特征组成的)。
在抽样以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耙总体划分成若干个互不重叠并且能组合成总体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抽样单元,不论总体是否有限,总体中的抽样单元数一泄是有限的, 而且是已知的,因此说抽样调查的总体总是有限的。
抽样单元又有大小之分,一个大的抽样单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抽样单元,最小的抽样单元就是每一个个体。
如一项全国性的调查, 如果把省作为一级单元,则可以把县作为二级单元,乡作为三级单元,村作为四级单元等等。
又如在流动人口抽样中,可以以居委会作为抽样单元,而在家计调查中,则以户为抽样单元。
总体应具备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的特征。
在抽样调査中,通常将反映总体数呈:特征的综合指标称为总体参数。
常见的总体参数主要有:1•总体总与Y:例如全国人口数。
Y 二L y:=yi+y:+**.+y x2.总体均值Y :例如职工平均工资。
r =Y/N=z yi /N3•总体比率R:是总体中两个不同指标的总与或均值的比值。
如总收入与总支出之比。
R二Y/X二Y/X4.总体比例P:是总体中具有某种特性的单元数目所占比重。
如产品的合格率。
二、样本样本是由从总体中所抽选出来的若干个抽样单元组成的集合体。
抽样前,样本是一个n 维随机变量,属样本空间;抽样后,样本是一个n元数组,是样本空间的一个点。
样本是总体的缩影,是总体的代表。
抽样的效果好不好,依赖于样本对总体是否有充分的代表性。
样本的代表性愈强,用样本指标对总体全而特征的推断就愈精确,即推断的误差就愈小;反之,如果样本的代表性愈弱,推断的误差就愈大,推断结果就愈不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