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统计初步
- 格式:doc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10
八年级统计初步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将了解什么是统计,以及统计的初步应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将掌握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度,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统计的定义和应用收集数据的方法整理数据的方法,如制作统计表和条形图分析数据的方法,如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应用各种统计方法。
重点:统计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投影仪用于展示PPT黑板用于列举重点和难点教学软件:Excel或类似的电子表格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展示教学视频:关于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实际操作视频教学方法:讲授法:讲授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实际操作并深入理解统计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统计应用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导入:“你们平时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很多数据,你们知道这些数据是怎么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吗?”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统计,了解如何处理数据。
”讲授新课(30分钟)定义统计:“统计就是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呈现的一门科学。
”介绍收集数据的方法,如调查、试验等。
介绍整理数据的方法,如制作统计表、条形图等。
分析数据,如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展示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
巩固练习(15分钟)分小组,每组给定一个实际情境,让学生讨论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
每组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全班一起评价和讨论。
归纳小结(5分钟)总结统计的应用和重要性。
强调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布置作业(5分钟)设计一个小型调查,收集家庭或学校的数据,然后整理和分析。
写一篇短文,描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下节课将进行课堂测试,测试内容为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师自我反思(课后)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部分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困难。
统计初步认识教案教案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计划。
一个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教案的定义、作用及编写要点等方面进行初步的认识。
教案的定义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的一种用来指导教学的计划文稿。
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
教案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的作用教案具有以下几个作用:1.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有条理地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它能够指导教师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顺序、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教学目标。
2.导向学生学习: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可以引导学生按照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学习。
它能够通过明确的教学步骤和学习要点,指导学生学习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3.评价教学效果:教案还可以作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
教师可以通过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方式,评估教学活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便对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编写教案的要点编写一个好的教案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明确教学目标:教案的编写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明确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
教学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可测量,以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清楚地了解教学的预期结果。
2.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知识结构,确定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点,排除冗余和重复的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层次性。
3.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案中的教学方法应该丰富多样,灵活运用。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4.合理安排教学过程:教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初步认识》教案详解近年来,统计学已经成为重要的学科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统计数据不断地出现。
因此,在小学教育中也加入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以加强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和认知。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统计初步认识》教案就是其中之一。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1.了解数据的来源和分类方式2.掌握常见的数据处理方式,如调查、统计、分析等3.能够根据所给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有效的结论二、教学内容1.数据的概念和分类数据是指各种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所得到的结果的集合,可以分为定性数据和定量数据。
定性数据是指具有某种属性的数据,如性别、职业、颜色、形状等。
定量数据则是指具有数值的数据,如身高、体重、价格、时间等。
2.数据的处理方式(1)调查调查是指通过数据收集的方式获取所需数据的过程,包括目标、对象、方法、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2)统计统计是指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汇总,计算出各种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3)分析分析是指根据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得到有意义的结论。
三、课堂教学流程1.导入教师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所听到或看到的某一数据,如球场观众数量、运动员成绩等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概念和来源。
2.讲解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数据的分类方式和处理方式,如调查、统计、分析等。
3.活动学生通过设计问题、编写问卷等方式,在班级中实践调查的内容,了解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方法。
4.练习教师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计算,掌握常见的统计学指标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标准差等的计算方法。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方法,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本课的感受和收获。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一些新颖有趣的话题,捕捉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参与。
2.实践法通过设计问题、编写问卷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调查和统计的基本方法。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二章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学习目标1.知识点:了解统计数据的来源;理解统计调查的分类;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特点、适用条件;学会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熟悉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了解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理解统计数据的汇总和显示;掌握品质分布数列的概念、数量分布数列(变量数列)的概念和频数和频率的概念;了解统计表的结构和编制规则。
2.能力点:能够进行简单、小型的统计调查汇总的操作,掌握统计数据方法,能够根据所给资料编制品质(属性)数列和变量数列,并能够进行图形描述。
本章结构图一、我国常用的调查组织方式二、统计调查方案三、统计资料收集的具体操作方法四、统计整理五、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第一节统计调查教学目标;1.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2.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3.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4.统计调查方案5.统计资料收集的方法6. 企业事业单位统计资料的收集7. 统计调查误差教学重难点:1.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2.我国常用的几种调查组织方式3. 统计调查方案4.统计调查误差教学方法:知识讲解法、举例分析法、学生自学和引导法课时安排:2课时讲授新课:一、统计调查的概念与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调查对象收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通过具体的统计调查,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内在联系的原始统计资料。
统计调查担负着为整个统计工作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统计调查中,对统计资料的采集必须做到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统计认识社会的作用,甚至还会导致错误的结论,造成严重的结果。
(二)统计调查的种类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认识活动的基础,决定着统计认识过程及其结果的成败。
因此统计调查必须达到两个基本要求:准确性和及时性,以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
统计调查的准确性、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第二章统计调查一、本章学习要点(一)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调查对象搜集原始资料(这些资料就是各个体的标志表现)的活动过程,也包括搜集次级资料。
统计调查是对总体认识的起点,是统计整理与分析的前提。
统计调查必须达到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三个基本要求。
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总体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通常就是普查。
非全面调查则是对研究对象总体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主要是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等几种调查方法。
统计调查按调查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科学推算。
统计调查按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统计调查按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通讯法和网上调查等几种。
(二)统计调查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制定调查方案。
统计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时间和地点、调查方式方法、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等内容。
(三)问卷是依统计研究目的和要求,按照一定的理论假设设计出来的,由一系列问题、项目、备选答案及说明所组成的、向被调查者搜集资料的一种工具,在市场调查、社会调查和民意测验中被广泛采用。
问卷按是否由被调查者自填可分为自填式问卷与代填式问卷两种,前者由被调查者自己填答,后者由调查者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来填写。
问卷一般由引言和注释、被调查者基本情况、问题和答案、结语四个部分组成。
问题设计是问卷设计的关键。
根据所搜集资料的内容不同,问题可分为事实性问题、意见性问题和解释性问题;根据回答的方式不同,问题可以分为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问题设计的原则有: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太多;必须是被调查者有能力回答的;避免直接提禁忌的或敏感性的问题;不能有诱导性或倾向性;内容要具体单一;用语要标准规范易懂;排列要讲究逻辑性等等。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简答题1.统计调查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或上级部门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统一的保送时间,自下而上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
普查:是为了获得某种现象的总体资料,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重点调查:是一种为了解现象的基本情况而组织的非全面调查。
是从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借以从数量上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或有典型意义的单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反映被研究现象的特征和发展变化一般规律的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性原则,从所研究现象的总体中抽选出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从数量上对总体进行推断的一种调查方式。
2.一份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哪些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3)拟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的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5)选择确定调查的方式方法;(6)制定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计划。
3.简述三种非全面调查,它们有什么区别?抽样调查:指从调查对象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用这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科学方法。
重点调查:是一种为了解现象的基本情况而组织的非全面调查。
是从所要调查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借以从数量上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和任务,在对调查对象进行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或有典型意义的单位,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反映被研究现象的特征和发展变化一般规律的调查方式。
区别:(1)单位的选取方法不同,抽样单位是随机抽取的,重点单位是客观存在的,典型单位是有意识选取的(2)调查目的不同,抽样调查的目的是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推断总体数量特征,重点调查的目的是从数量上说明总体的基本情况,典型调查的目的是反映被研究现象的特征和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高中统计初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方法;2. 学会使用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等统计图表;3. 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集中量数以及方差、标准差等离散程度的计算和应用;4.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能进行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统计学方法处理实际问题,收集和整理数据;2. 独立绘制并解释统计图表,从图表中提取信息;3. 运用统计量对数据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推断和决策;4. 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简单概率计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敏感性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数据的兴趣;2.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3.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和方法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旨在通过统计学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他们对统计学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统计学基本概念:数据、变量、总体、样本、参数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直接调查、间接调查、数据录入、数据清洗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3. 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茎叶图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统计图表的绘制与解读4. 集中量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集中量数及其应用5. 离散程度: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离散程度的度量6. 概率初步:概率的定义、概率的计算、条件概率、独立事件等;- 教材章节:第六章 概率初步教学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安排,每部分内容均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实际应用。
第二章统计初步2.1.1 简单随机抽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的一般步骤;2、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现实生活或其他学科中提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统计问题;(2)在解决统计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统计问题的提出,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认识数学的重要性。
4、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抽签法及随机数法的步骤,并能灵活应用相关知识从总体中抽取样本。
教学设想:假设你作为一名食品卫生工作人员,要对某食品店内的一批小包装饼干进行卫生达标检验,你准备怎样做?显然,你只能从中抽取一定数量的饼干作为检验的样本。
(为什么?)那么,应当怎样获取样本呢?【探究新知】一、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就把这种抽样方法叫做简单随机抽样,这样抽取的样本,叫做简单随机样本。
【说明】简单随机抽样必须具备下列特点:(1)简单随机抽样要求被抽取的样本的总体个数N是有限的。
(2)简单随机样本数n小于等于样本总体的个数N。
(3)简单随机样本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的。
(4)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不放回的抽样。
(5)简单随机抽样的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均为n/N。
思考?下列抽样的方式是否属于简单随机抽样?为什么?(1)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
(2)箱子里共有100个零件,从中选出10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在抽样操作中,从中任意取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
二、抽签法和随机数法1、抽签法的定义。
一般地,抽签法就是把总体中的N个个体编号,把号码写在号签上,将号签放在一个容器中,搅拌均匀后,每次从中抽取一个号签,连续抽取n次,就得到一个容量为n的样本。
【说明】抽签法的一般步骤:(1)将总体的个体编号。
(2)连续抽签获取样本号码。
思考?你认为抽签法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当总体中的个体数很多时,用抽签法方便吗?2、随机数法的定义:利用随机数表、随机数骰子或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进行抽样,叫随机数表法,这里仅介绍随机数表法。
怎样利用随机数表产生样本呢?下面通过例子来说明,假设我们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500克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现从800袋牛奶中抽取60袋进行检验,利用随机数表抽取样本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第一步,先将800袋牛奶编号,可以编为000,001, (799)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例如选出第8行第7列的数7(为了便于说明,下面摘取了附表1的第6行至第10行)。
16 22 77 94 39 49 54 43 54 82 17 37 93 23 7884 42 17 53 31 57 24 55 06 88 77 04 74 47 6763 01 63 78 59 16 95 55 67 19 98 10 50 71 7533 21 12 34 29 78 64 56 07 82 52 42 07 44 3857 60 86 32 44 09 47 27 96 54 49 17 46 09 6287 35 20 96 43 84 26 34 91 6421 76 33 50 25 83 92 12 06 7612 86 73 58 07 44 39 52 38 7915 51 00 13 42 99 66 02 79 5490 52 84 77 27 08 02 73 43 28第三步,从选定的数7开始向右读(读数的方向也可以是向左、向上、向下等),得到一个三位数785,由于785<799,说明号码785在总体内,将它取出;继续向右读,得到916,由于916>799,将它去掉,按照这种方法继续向右读,又取出567,199,507,…,依次下去,直到样本的60个号码全部取出,这样我们就得到一个容量为60的样本。
【说明】随机数表法的步骤:(1)将总体的个体编号。
(2)在随机数表中选择开始数字。
(3)读数获取样本号码。
【例题精析】例1:人们打桥牌时,将洗好的扑克牌随机确定一张为起始牌,这时按次序搬牌时,对任何一家来说,都是从52张牌中抽取13张牌,问这种抽样方法是否是简单随机抽样?[分析] 简单随机抽样的实质是逐个地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而这里只是随机确定了起始张,其他各张牌虽然是逐张起牌,但是各张在谁手里已被确定,所以不是简单随机抽样。
例2:某车间工人加工一种轴100件,为了了解这种轴的直径,要从中抽取10件轴在同一条件下测量,如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分析] 简单随机抽样一般采用两种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表法。
解法1:(抽签法)将100件轴编号为1,2,…,100,并做好大小、形状相同的号签,分别写上这100个数,将这些号签放在一起,进行均匀搅拌,接着连续抽取10个号签,然后测量这个10个号签对应的轴的直径。
解法2:(随机数表法)将100件轴编号为00,01,…99,在随机数表中选定一个起始位置,如取第21行第1个数开始,选取10个为68,34,30,13,70,55,74,77,40,44,这10件即为所要抽取的样本。
【课堂练习】P【课堂小结】1、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有两种选取个体的方法:放回和不放回,我们在抽样调查中用的是不放回抽样,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2、抽签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缺点是当总体的容量非常大时,费时、费力,又不方便,如果标号的签搅拌得不均匀,会导致抽样不公平,随机数表法的优点与抽签法相同,缺点上当总体容量较大时,仍然不是很方便,但是比抽签法公平,因此这两种方法只适合总体容量较少的抽样类型。
3、简单随机抽样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都相等,均为n/N,但是这里一定要将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第n次每个个体入样的可能性、特定的个体在第n次被抽到的可能性这三种情况区分开业,避免在解题中出现错误。
【评价设计】1、为了了解全校240名学生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40名学生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总体是240 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C、样本是40名学生D、样本容量是402、为了正确所加工一批零件的长度,抽测了其中200个零件的长度,在这个问题中,200个零件的长度是()A、总体B、个体是每一个学生C、总体的一个样本D、样本容量3、一个总体中共有200个个体,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则某一特定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是。
4、从3名男生、2名女生中随机抽取2人,检查数学成绩,则抽到的均为女生的可能性是。
2.1.2 系统抽样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2)掌握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3)正确理解系统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究,归纳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理解分类讨论的数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对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现实世界和数学知识的联系。
4、重点与难点:正确理解系统抽样的概念,能够灵活应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解决统计问题。
教学设想:【创设情境】:某学校为了了解高一年级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打算从高一年级5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进行调查,除了用简单随机抽样获取样本外,你能否设计其他抽取样本的方法?【探究新知】一、系统抽样的定义:一般地,要从容量为N的总体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的方法叫做系统抽样。
【说明】由系统抽样的定义可知系统抽样有以下特证:(1)当总体容量N较大时,采用系统抽样。
(2)将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指的是将总体分段,分段的间隔要求相等,因此,系统抽样又称等N].距抽样,这时间隔一般为k=[n(3)预先制定的规则指的是:在第1段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一个起始编号,在此编号的基础上加上分段间隔的整倍数即为抽样编号。
思考?(1)你能举几个系统抽样的例子吗?(2)下列抽样中不是系统抽样的是()A、从标有1~15号的15号的15个小球中任选3个作为样本,按从小号到大号排序,随机确定起点i,以后为i+5, i+10(超过15则从1再数起)号入样B工厂生产的产品,用传关带将产品送入包装车间前,检验人员从传送带上每隔五分钟抽一件产品检验C、搞某一市场调查,规定在商场门口随机抽一个人进行询问,直到调查到事先规定的调查人数为止D、电影院调查观众的某一指标,通知每排(每排人数相等)座位号为14的观众留下来座谈点拨:(2)c不是系统抽样,因为事先不知道总体,抽样方法不能保证每个个体按事先规定的概率入样。
二、系统抽样的一般步骤。
(1)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总体中的N 个个编号。
(2)将整体按编号进行分段,确定分段间隔k(k ∈N,L ≤k).(3)在第一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起始个体的编号L (L ∈N,L ≤k )。
(4)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起始编号L 加上间隔k 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L+K ,再加上K 得到第3个个体编号L+2K ,这样继续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
【说明】从系统抽样的步骤可以看出,系统抽样是把一个问题划分成若干部分分块解决,从而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体现了数学转化思想。
【例题精析】例1、某校高中三年级的295名学生已经编号为1,2,……,295,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按1:5的比例抽取一个样本,用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取,并写出过程。
[分析]按1:5分段,每段5人,共分59段,每段抽取一人,关键是确定第1段的编号。
解:按照1:5的比例,应该抽取的样本容量为295÷5=59,我们把259名同学分成59组,每组5人,第一组是编号为1~5的5名学生,第2组是编号为6~10的5名学生,依次下去,59组是编号为291~295的5名学生。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第一组5名学生中抽出一名学生,不妨设编号为k(1≤k ≤5),那么抽取的学生编号为k+5L(L=0,1,2,……,58),得到59个个体作为样本,如当k=3时的样本编号为3,8,13,……,288,293。
例2、从忆编号为1~50的50枚最新研制的某种型号的导弹中随机抽取5枚来进行发射实验,若采用每部分选取的号码间隔一样的系统抽样方法,则所选取5枚导弹的编号可能是A .5,10,15,20,25B 、3,13,23,33,43C .1,2,3,4,5D 、2,4,6,16,32[分析]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至的导弹编号应该k,k+d,k+2d,k+3d,k+4d,其中d=50/5=10,k 是1到10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得到的数,因此只有选项B 满足要求,故选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