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兼容传导骚扰电压测定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_20110609
- 格式:ppt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30
传导骚扰抗扰度(CS)1.传导骚扰抗扰度1.1传导骚扰抗扰度概述本标准主要介绍国际标准IEC61000-4-6:2006,对应国家标准GB/T17626.6: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的试验方法。
1.2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目的和应用场合本标准所涉及的主要骚扰源是来自9kHz~80MHz频率范围内射频发射机产生的电磁场。
该电磁场会作用于电气、电子设备的电源线、通信线和接口电缆等连接线路上,这些连接引线的长度则可能与干扰频率的几个波长相当,因此,这些引线就变成被动天线,接受外界电磁场的感应,引线电缆就可以通过传导方式耦合外界干扰到设备内部(最终以射频电压和电流所形成的近场电磁骚扰到设备内部)对设备产生干扰。
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所以,本标准的目的主要是建立一个评估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性能的公共参考,为有关产品的专业技术委员会或用户和制造商提供一个基本参考。
2传导骚扰抗扰度常见术语2.1人工手模拟正常工作条件下,手持式电气设备和地之间的人体阻抗的电网络2.2辅助设备为受试设备正常运行提供所需信号的设备和检验受试设备性能的设备。
2.3注入钳u 电流钳由被注入信号的电缆构成的二次绕组实现的电流变换器。
u 电磁钳由电容和电感耦合相组合的注入装置。
2.4共模阻抗在某一端口上共模电压和共模电流之比。
2.5耦合系数在耦合装置的受试设备端口所获得的开路电压(电动势)与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上的开路电压的比值2.6耦合网络以规定的阻抗从一电路到另一电路传输能量的电路。
2.7去耦网络防止施加给受试设备的测量信号影响不被测量的其他装置、设备或系统的电路。
2.8电压驻波比沿线最大电压和邻近最小电压幅度之比。
3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等级u 在9kHz~150k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不要求测量。
u 在150kHz~80MHz频率范围内,对来自射频发射机的电磁场所引起的感应骚扰的抗扰度试验应根据设备和电缆最终安装时所处电磁环境按下面表格选择相应的试验等级。
第三部分电磁兼容实验一开关电源传导型EMI测试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在交流电源线上、由被测设备产生的干扰信号。
2、通过实验掌握频谱分析仪的使用方法、掌握电源阻抗稳定网络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3、设计EMI电源滤波器,并通过改变滤波器结构、电路参数等,测量开关电源传导干扰,记录并分析频谱分析仪上所测试的波形变化情况。
4、通过实验掌握传导型EMI测试的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
三、实验原理图13电力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电磁污染问题。
电磁干扰( EMI) 发射源不仅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还对电网及其邻近的电气设备等产生影响。
传导发射测量的对象是输入电源线、互连线和控制线。
干扰类型可能是连续波干扰电压、连续波干扰电流和尖峰干扰信号。
典型的核心测量设备是频谱分析仪,它能够快速地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扫描。
EMC 标准都是在频率域中规定的,如果干扰是周期性信号,则用傅里叶级数进行变换,这时的频谱是离散的,即只在有限的频率点上有能量。
对于非周期性的干扰信号,用傅里叶变换将信号从时域变到频域,得到频谱,这时频谱是连续的。
因为周期信号有限的能量分布在有限的频率上,因此能量更集中,干扰作用更强。
在使用频谱分析仪时,首先应注意的是,由于频谱分析仪是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进行扫频,因此对于作用时间很短的瞬时干扰不敏感,如静电放电和雷电干扰。
这时应采用测量接收机进行测量。
其次,频谱分析仪的精度和扫描范围有关,扫描范围越窄,测量精度越高。
这时,如果输入信号过大,容易发生过载现象,使测量结果失真或损坏仪器。
另外,频谱分析仪的灵敏度还和中频带宽有关,减小中频带宽能够提高灵敏度,但是会增加扫描时间。
实验步骤1、将突破抑制器接上频谱的RF端。
2、将LISN接至突破抑制器上。
3、被测设备放在离地面80cm高的实验台上,被测电源线通过电源阻抗稳定网络接到电网上。
4、将频谱的解析度(RBW)开至9K。
5、将刻度从dBm改成dBμV。
EMC测试指导书编写人员:杨继明工号:0807252M修订记录目录(报告完成后请更新)1概述 (5)1.1 试件名称、型号、版本及工作电压和电流 (5)1.2 测试性质 (5)1.3 采用标准、采用依据及测试项目列表 (5)1.4 辅助设备列表 (6)1.5 测试人员、参试人员 (6)1.6 测试部门、地点、时间 (6)2受试设备配置 (6)2.1 实物配置框图 (6)2.2 工作状态 (7)2.3 测试组网 (7)2.4 结构描述 (7)2.5 单板配置 (7)2.6 接口及接口电缆配置 (7)2.7 抗扰度说明 (8)2.7.1 监控信息 (8)2.7.2 抗扰度判据 (8)3总结和评价 (8)3.1 测试充分性评价 (8)3.2 测试差异说明 (8)3.3 测试项目通过清单 (9)3.4 问题及相关对策 (9)3.4.1 问题描述 (9)3.4.2 对策描述 (10)4测试内容 (10)4.1 电磁骚扰测试 (10)4.1.1 测试任务1——辐射骚扰测试(RE) (10)4.1.2 测试任务2—传导骚扰测试(CE) (13)4.1.3 测试任务3——谐波电流骚扰测试(Harmonic) (16)4.1.4 测试任务4 ——电压波动与闪烁测试(Fluctuations and flicker) (17)4.2 电磁抗扰度测试 (18)4.2.1 测试任务1——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测试(RS) (18)4.2.2 测试任务2——传导骚扰抗扰度测试(CS) (19)4.2.3 测试任务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EFT/B) (21)4.2.4 测试任务4——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ESD) (22)4.2.5 测试任务5——电压跌落、短时中断与电压缓变抗扰度测试(DIP/interruption 〕 (24)4.2.6 测试任务6——浪涌抗扰度测试(SURGE) (25)4.2.7 测试任务7——工频磁场抗扰度测试(PMS) (29)附录一:相关测试仪器信息 (32)附录二:测试仪器不确定度: (34)附录三:骚扰测试曲线和数据: (35)附录四:测试布置照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导骚扰测试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摘要:一、前言1.背景介绍2.目的与意义二、传导骚扰测试概述1.传导骚扰测试的定义2.传导骚扰测试的标准3.传导骚扰测试的方法三、传导骚扰测试能力验证作业流程1.准备工作a.设备与工具b.人员培训c.测试环境搭建2.测试过程a.测试对象选择b.测试方案制定c.测试实施d.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3.测试报告撰写a.报告内容b.报告格式四、传导骚扰测试能力验证作业注意事项1.安全事项2.操作规范3.结果准确性保障五、总结1.作业成果评价2.作业改进方向正文:一、前言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电磁兼容性(EMC)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传导骚扰测试作为EMC 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评估电子产品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电磁干扰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导书旨在规范传导骚扰测试能力验证作业流程,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传导骚扰测试概述1.传导骚扰测试的定义传导骚扰测试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施加一定的干扰信号,检测受试设备在规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辐射抗扰度,以评估其在实际使用环境中对电磁干扰的抗扰性能。
2.传导骚扰测试的标准传导骚扰测试应遵循我国相关电磁兼容性标准,如GB/T 17626 系列标准等。
3.传导骚扰测试的方法传导骚扰测试主要包括辐射骚扰测试和传导骚扰测试。
其中,辐射骚扰测试主要通过天线法、探头法等方法进行;传导骚扰测试主要通过传导法进行。
三、传导骚扰测试能力验证作业流程1.准备工作a.设备与工具:确保测试设备、工具的精度和可靠性,如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示波器等。
b.人员培训:对参与测试的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确保测试过程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c.测试环境搭建:确保测试环境的安静、无干扰,避免测试结果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2.测试过程a.测试对象选择:根据测试需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受试设备。
b.测试方案制定:根据受试设备的性能指标和测试标准,制定具体的测试方案。
c.测试实施:按照测试方案进行测试,记录测试过程的数据。
电磁兼容与防护技术作业指导书第1章电磁兼容基础理论 (4)1.1 电磁兼容概述 (4)1.1.1 电磁兼容概念 (4)1.1.2 电磁兼容发展历程 (5)1.1.3 基本术语 (5)1.1.4 电磁兼容性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5)1.2 电磁场理论 (5)1.2.1 电磁场基本方程 (5)1.2.2 边界条件 (5)1.2.3 波动方程 (5)1.2.4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5)1.3 电磁兼容性分析与评价 (5)1.3.1 电磁干扰源识别 (5)1.3.2 电磁干扰传播途径分析 (6)1.3.3 电磁兼容功能评价 (6)1.3.4 防护措施 (6)第2章电磁干扰源及其特性 (6)2.1 自然干扰源 (6)2.1.1 静电放电: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物体间的摩擦容易产生静电,当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放电现象,产生电磁干扰。
(6)2.1.2 雷电:雷电是一种强烈的电磁干扰源,其产生的电磁场强度可达到数千伏/米,对电子设备造成严重威胁。
(6)2.1.3 地球磁场变化:地球磁场的变化会导致电磁场的变化,对电磁敏感设备产生干扰。
(6)2.1.4 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如太阳黑子、耀斑等)会产生高能粒子流,影响地球的电离层,进而影响电磁波的传播。
(6)2.2 人为干扰源 (6)2.2.1 电力系统: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变电站、开关设备等都会产生电磁干扰。
62.2.2 通信系统:无线通信、广播、雷达等设备在发射信号时,会产生电磁干扰。
(6)2.2.3 工业设备:电机、变压器、高频焊接机等工业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强的电磁场。
(6)2.2.4 交通工具:汽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发动机、点火系统等部件也会产生电磁干扰。
(7)2.3 干扰源特性分析 (7)2.3.1 频率特性:不同干扰源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包括连续频谱、离散频谱和宽带频谱等。
(7)2.3.2 空间特性:干扰源的空间特性表现为电磁波的传播距离、传播方向以及干扰范围的差异。
连续骚扰电压试验不确定度评定连续骚扰电压试验不确定度评定1 目的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确保正确的量值传递。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中心实验室连续骚扰电压试验检测结果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3 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3.1测量方法根据GB4343.1《电磁兼容家用电器、电动工具和类似器具的要求第一部分:发射》的测试方法,用EMI测试系统进行测试,单独测量一次即为所需数值。
3.2数学模型V=V r式中:V—被检测样品某频率点的准峰值V r—被检测样品某频率点实测的准峰值3.3标准不确定度A类评定测量电暖器NC7U在200kHz的频率点上的准峰值,每次测量完毕,测试系统和样品回复到初次状态,关闭电源,拆除全部连接电缆,以保证每次测量结果保持独立,最佳估计是6次独立测量的结果,并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实验标准偏差,测试数据见下表:实际检测中只进行一次试验,则测量重复性导致的测量不确定度为: 单次测量:V 1=s=0.39dB 3.4 标准不确定度B 类评定:3.4.1接收机测量引起的不确定分量:由设备说明书得出a 2=1dB ,矩形分布,则:220.58V a dB ===3.4.2接收机脉冲响应特性引起的不确定分量:由设备说明书得出a 3=1.5dB, 矩形分布,则:33 1.5/0.87V a dB ===3.4.3接收机脉冲重复频率响应引起的不确定分量:由设备说明书得出a 4=1.5dB, 矩形分布,则:44/ 1.50.87V a dB ===3.4.4人工电源网络的电压分压系数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由设备说明书得出a 5=0.5dB, 正态分布K=2,则:55/20.5/20.25V a dB ===3.4.5人工电源网络的阻抗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由设备说明书得出a 6=0.9dB, 三角形分布,则:660.90.37V a dB ===3.4.6人工电源网络的接收机端口与接收机之间失配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由设备说明书得出a 7=0.26dB, U 型分布,则:770.21V a dB ===3.4.7端口匹配特性(150kHz~30MHz ),接收机精度校准中已包含端口匹配影响,已包含在接收机误差中;屏蔽室恒温恒湿恒压,可保障较低的电磁背景噪音,环境的影响,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