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4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灿烂的宋元文化的第二课。
侧重介绍北宋时期的史学成就及文学艺术成就。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通过多种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学了一学期的历史,基本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境,通过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图片资料音响材料等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增长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宋元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司马光对工作的执著和严谨的精神。
四、重点和难点1、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元曲”2、难点:本课头绪多,应突出重点,繁简适度。
五、教学准备搜集历史典故和著名词人作品。
六、教学方法采用提问法、答疑法、讨论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导入,提问:你听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他后来有什么成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4课宋元时期的文化。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发人深省的史学意境悠远的词曲风格多样的艺术板块一:发人深省的史学(一)司马光:课件展示司马光名人档案。
教师补充:编年体是以年、月、日等时间顺序编写,就像我们的历史课本编写体例一样。
《资治通鉴》是一部继《史记》以后我国著名的史学巨著。
师:为什么在北宋时期出现这一部巨著呢?师:北宋在与少数民族长期的冲突中,多数处于劣势。
加之北宋国内出现的一系列财政困难,促使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历史,通过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供当朝统治者引以借鉴。
这是《资治通鉴》问世的根本原因。
师:你们还知道司马光的哪些小故事呢?生:讲述司马光的“警枕”的故事。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学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等的相关知识。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宋代文学美在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
重难点:
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难点: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看待文化现象
教学过程
宋元时期,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的局面。
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把我国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推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元时期社会科学的殿堂,去领略古代文人的风采。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在中国古代史学界有两位著名的史学家,并称为“二司马”,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引导学生回忆司马迁和《史记》的有关知识)。
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历时19年时间,主持编写了一部多达294卷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比较一下《资治通鉴》和《史记》在编写体例、内容、记述的历史阶段方面有什么异同?《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而《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鉴于司马光和司马迁都对我国古代史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后人把他们并称为“二司马”。
二、宋词和优秀词人
宋代史学成就巨大,文坛更是百花齐放。
宋代文学的最大成就是词。
词到了宋代获得极大的发展,成为中国文坛上一课璀璨的明珠,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词人和词作。
根据词作风格的不同,宋词主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类。
1.豪放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
(简介苏轼生平)。
苏轼拓展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
他着力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开创了一派豪放风格。
到了南宋,辛弃疾又把苏轼豪放的风格进一步发扬光大。
2.辛弃疾发扬豪放派风格
(简介辛弃疾生平)。
辛弃疾是南宋的抗金将领,他在作品中经常表达对祖国山河分裂的悲痛和渴望收复中原失地的雄心。
因此,他的词大多写得慷慨激昂、气势雄壮,继承和发展了苏轼豪放的词风,在思想和艺术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
3.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她的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读起来有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后来,由于金兵南下,国破夫亡,对她打击很大。
她的后期词作往往充满了忧伤之情以及对中原故土的怀念。
宋代优秀词人、词作很多,而元朝文坛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元曲。
三、元曲和关汉卿
1.元曲
2.关汉卿和《窦娥冤》
关汉卿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剧作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剧本,流传至今的有十多种,悲剧《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通过窦娥的悲惨遭遇,借窦娥之口喊出:“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愤怒地鞭挞封建黑暗势力对百姓的欺压,表达了对备受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
五代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绘画艺术有了新的发展。
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城市经济繁荣的景象。
这幅画全长5米多,共画了各式人物800多个,整幅画把人物、街市、村野、车船等安排得错落有致,勾画得栩栩如生,真实表现了当时东京城的繁荣局面,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是我国美术上不朽的佳作。
张择端之所以能够创作出传世的精品,除了他画技高超,善于观察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东京城那样繁荣的景象,张择端能创作出这样真实、精美的作品吗?所以说,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两宋绘画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绘画这样的文艺作品又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基础练习
1.北宋时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是()
A.司马迁B.司马炎C.司马睿D.司马光
2.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A.小说B.诗C.词D.散文
3.《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城市商业繁荣的景象,这个城市指的是()
A.唐都长安B.北宋都城东京
C.元朝大都D.南宋都城临安
4.作品被誉为“神品”的画家是()
A.赵孟B.张择端C.吴道子D.顾恺之5.辛弃疾生活在()
A.北宋时期B.南宋时期
C.两宋之交D.元朝时期
6.宋朝著名的书法“宋四家”不包括()
A.苏轼B.蔡襄C.黄庭坚D.赵孟
7.下列作品,属于苏轼的代表是()
A.《清明上河图》B.《资治通鉴》
C.《念奴娇·赤壁怀古》D.《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思维拓展
8.著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A.编年体通史B.纪传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D.编年体断代史
9.下列关于宋词表述,不确切的是()
A.是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B.是一种新体诗歌,汉朝时已出现
C.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D.经过五代到两宋,获得极大发展
10.《资治通鉴》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的历史是()
A.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历史
B.秦汉时期历史
C.从战国到五代的1300多年的历史
D.两宋时期的历史
11.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突出体现在()
①年画②风俗画③写意画④山水画⑤人物画⑥花鸟画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12.下列对宋元时期艺术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且日益增多②元朝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③宋朝绘画以人物画为主要内容④宋元时期,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⑤宋朝著名画家有米芾、黄庭坚等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⑤
13.宋元时期出现较高艺术成就的主要条件是()
A.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B.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D.隋唐时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材料分析
14.图1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观察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辛弃疾的词有何特点?现代人诗词里有如此风格的吗?试举例。
(2)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词的含义是什么?他为什么能写出如此内容的词?
图1 图2
15.读图2材料,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什么风格?
(2)词中的“周郎”是谁?词中为何把周郎和赤壁联系在一起?
课堂小结:
1、宋词:人物、作品、风格
2、元曲:人物、作品、风格
3、绘画和书法
4、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B 6.D 7.C
8.解析:此题是肯定选择题,重在考查对历史概念的思考与理解,解答时应对“通史”“断代史”“纪传体”“编年体”这几个概念区别开来。
“通史”指的是自古通到今的历史;“断代史”指的是一朝一代的历史;“纪传体”,“纪”指的皇帝传记,编年编写;“传”指的将相和知名人物的传记,按照这种体裁写的历史叫纪传体。
它是以人物为中心,便于记载历史人物的活动,但无法照顾时间顺序和事件的相互联系;“编年体”是以年、月、日顺序记载历史的一种体裁。
其优点是将史事和时间紧密结合,给人以明确的时间概念,易明了史事发生、发展的前后次序及具体因果关系。
明确以上概念,联系《资治通鉴》是以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因此它是一种“编年体通史”巨著,答案是A。
答案:A
9.B 10.C 11.D 12.C
13.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选择题,重在考查分析理解运用知识能力,以及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审题应从艺术成就入手,关键词语是“主要条件”,从四个选项分析可知:艺术成就属于文化范畴,而一定的文化现象是由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即文化是社会的反映。
题干中谈“较高艺术成就”,那么它肯定是由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而A、B、C、D四个选项中,只B项涉及的是生产力发展状况,无疑B是本题正确答案。
而A、C、D 只是条件之一,决非主要条件,应排除。
答案:B
14.(1)辛弃疾是将苏轼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现代诗词中毛泽东的诗词就具备风格豪放,气魄宏伟。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和《水调歌头·游泳》等,就是这种风格的作品。
(2)辛弃疾的两句词的意思是,酒醉也不忘收复失地,灯下看着宝剑;睡梦中又听到当年抗金营寨中的号角声。
因为作者生活在南宋,他亲身经历了声势浩大的抗金斗争,所以他歌颂当年义军的英勇善战。
坚定的抗金意志,始终贯穿在他一生的作品里。
15.(1)这首诗描绘了雄浑壮观的景物,表达了豪放的感情,本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对后世影响很大。
(2)词中周郎指的是三国时吴国将领周瑜,因为周瑜曾在赤壁与曹操大战,结果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大败曹军。
制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