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马·阿奎那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托马斯阿奎那的著作托马斯阿奎那(ThomasAquinas,1225年-1274年)是中世纪欧洲最杰出的神学家和哲学家之一,也是天主教教父之一。
他的著作对于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哲学、神学、教育和政治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托马斯阿奎那的著作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
一、主要著作托马斯阿奎那的主要著作有《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ae)、《政治学》(De Regno)、《自然神学》(Summa Contra Gentiles)等。
其中,《神学大全》被认为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也是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哲学和神学著作之一。
这部著作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上帝、道德和基督教的教义。
它的主要思想是通过理性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和基督教的教义,强调人类的自由意志和道德责任。
《政治学》则是托马斯阿奎那对于政治哲学的探讨,他认为政治权力来自于上帝,政治制度应该是合法的和合理的。
《自然神学》则是对于非基督教徒的论证,通过理性来证明上帝的存在和基本的道德原则。
二、思想特点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特点可以概括为“合理性、自由意志和神秘主义”。
他认为信仰和理性是相辅相成的,人类的理性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推理来认识上帝的存在和基本的道德原则。
同时,他也认为人类有自由意志,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行为,这种自由意志是上帝赋予的。
此外,托马斯阿奎那也强调神秘主义,认为人类无法完全理解上帝的奥秘和神圣之处,必须通过信仰和敬畏来感受上帝的存在和力量。
三、影响和评价托马斯阿奎那的著作对于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哲学、神学、教育和政治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被广泛传播和接受,成为天主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哲学思想也对于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自由意志、道德和政治哲学的探讨。
同时,他也对于中世纪的教育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提倡通过理性和信仰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强调人类的自由和责任。
总的来说,托马斯阿奎那的著作是中世纪欧洲最重要的哲学和神学著作之一,他的思想对于中世纪欧洲和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托马斯阿奎纳(神学观)托马斯·阿奎纳(神学观)目录一、生平1、早年生涯2、事业3、去世和封圣二、哲学1、知识论2、神迹3、类比4、伦理学三、神学1、上帝的本质2、三位一体的本质3、耶稣基督的本质4、人类生命的目标四、现代的影响托马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
死后也被封为天使博士(天使圣师)或全能博士。
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
他所撰写的最知名著作是《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
天主教教会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33位教会圣师之一。
一、生平托马斯·阿奎纳生于意大利的洛卡塞卡堡,该城堡是阿奎那家庭的领地。
阿奎纳家族是伦巴底望族,与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都保持着密切关系。
阿奎纳年轻的时候就是巴黎大学的神学教授,是中世纪最有名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
他的《神学大全》被认为是神学和法律部的权威。
托马斯5岁时被父母送到著名的卡西诺修道院当修童,父母希望把他培养成修道院长。
1239年被革除教籍的弗里德利克二世派兵占领并关闭了卡西诺修道院,托马斯进入那不勒斯大学学习。
在这里接触到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自然哲学与逻辑学著作,并于1244年加入多米尼克会。
修会计划把他送到波洛尼亚的总堂深造,但在半路被他的兄弟劫回家囚禁。
1245年他摆脱家庭控制,被修会送到巴黎的圣雅克修道院学习,直到1248年。
大阿尔伯特在科隆开设大学馆时,他才随之来到科隆继续学习。
在大阿尔伯特的推荐下,1252年秋托马斯进入巴黎大学神学院学习,1256年春完成学业。
学校没有授予托钵僧侣神学硕士的先例,由于教皇亲自出面干预,托马斯才获得学位。
从此托马斯正式开始了教学生涯。
托马斯的著作卷帙浩繁,总字数在1500万字以上,其中包含着较多哲学观点的著作有:《箴言书注》、《论存在与本质》、《论自然原理》、《论真理》、《波埃修<论三位一体>注》,代表作为《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
简述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思想——读《阿奎那政治
著作选》
托马斯阿奎那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
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他所建立的系统的、完整的神学体系对基督教神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一些,他本人也被基督教奉为圣人,有“神学界之王”的美称。
阿奎那在政治学的发展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托马斯看来,由个人组成的城邦的职能就是保护整体的利益,并维护各个不同构成部分之间的秩序和统一,也就是说城邦高于其部分的总和,城邦的整体目的高于其成员的特殊利益的总和。
公共利益要求这一体系中有一个统治的部分,他把国家的建立与治理、城市的规划、城堡的建造等看作是据神意创造和统治世界的,所以统治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一种职务或者说是一种职责。
统治者与最底层的臣民一样,其行为之所以是正当的,完全是因为他对公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他行使的权力应在所需的限度内。
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理论研究中世纪神学的人都知道,托马斯·阿奎那在其著作《神学大全》中关于对上帝存在的证明,被称为目的论证明和宇宙论证明。
宇宙论证明是为目的论服务来证明上帝的存在,而证明上帝存在是为他的神学目的论确立坚实的理论基础。
所以,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是神学目的论。
而讨论其神学目的论更深层次的意义则是透视其神学目的论,挖掘其人学目的论的思想。
01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理论在经典著作《神学大全》中,托马斯·阿奎那这样论述:“关于上帝存在,可以有五种证明方法。
第一种很明了的方法就是从运动出发的方法:因为在这个世界里,有些小物在运动,这是确切无疑的,可被感性知觉所确定。
”在阿奎那看来,但凡是运动的事物都是由另一物推动的,因为要么就是存在着被推动的可能性,否则无物能在被推动下运动。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都是运动着的,因为运动都是将事物从可能性变为现实,但是,若非经过某个现实存在,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变是不可能实现的。
举例可知,用火点燃木柴,就是在用现实存在的热将可能的热转化成现实的,对木柴来说,火是推动这个运动过程的某种现实存在。
在同一种运动关系中,同一事物是不能既是可能又是现实,只能在不同的关系下才能发生转变,就像上面的例子中火的热,不可能同时是可能的冷,又是可能的热。
因此,不能将某一事物在一种关系条件中即被认定为推动者,又被认定为被推动,更不能认定为自动。
由此,得出结论为凡是运动的事物必定是被另一物推动的。
即是,当我们说某物被动时,就是在认定它被他物所推动。
但是,如果一直这样循环推论,就必然会追溯到第一推动者那里,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不被其他事物推动的,众所周知,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阿奎那在运动关系中推论出了第一推动者上帝的存在。
阿奎那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这样论证道:“第二种方法是从有效因概念出发的方法。
在感性可感知的事物里,存在一种会产生效果的原因秩序。
托马斯·阿奎那的法律伦理思想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是一位著名的拉丁美洲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是中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
他的法律伦理思想主要基于他的天主教信仰,他认为法律是从上帝那里来的,因此它是基于神圣的原则的。
阿奎那认为,法律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正义和保护人权。
他认为,人类有责任遵守法律,因为这是对上帝的敬畏。
他还认为,人们应该在做出决策时考虑法律的影响,并努力使自己的行为与法律保持一致。
阿奎那也认为,法律应该公平地适用于所有人,并且不应该受到人为的干扰。
他认为,政府有责任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执行,并保护公民免受不公正的待遇。
总的来说,阿奎那的法律伦理思想强调了法律的神圣性、正义性和公平性,并认为人们有责任遵守法律,并为了保护人权而努力维护法律的尊严。
阿奎那还提出了一些关于法律来源的思想。
他认为,法律有三种来源:天赋法、人类法和神圣法。
天赋法是指人类先天就具有的法律原则,这些原则是由上帝创造的,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
天赋法包括道德准则和法律原则,如不杀人、不偷盗等。
人类法是指人类创造的法律,这些法律是为了解决人类社会中的具体问题而制定的。
人类法可以是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类型的法律。
神圣法是指圣经中记载的神圣法律,包括《圣经》中的律法和《圣经》外的教会法。
这些法律是由上帝提供的,是人类遵守的最高法律。
阿奎那认为,这三种法律是相互补充的,都应该得到尊重和遵守。
他认为,人类法应该受到天赋法和神圣法的启发,应该遵循这两种法律的原则。
另外,阿奎那还提出了关于法律适用的思想。
他认为,法律应该适用于所有人,但是有时候法律不能适用于某些情况。
这时,阿奎那认为,法律的适用应该受到公正的限制。
他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可能会因为某些原因而失效。
这种情况下,阿奎那认为,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修改或替换这些失效的法律。
阿奎那认为,法律可能会因为以下几种原因而失效:法律过时:法律可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过时,失去适用的价值。
第10卷第3期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10 No.3 2009年6月Journal of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Jun.2009托马斯·阿奎那政治思想的内核:民主、自由和法治张治忠(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政法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摘要: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经院哲学家、神学家,是神学政治论的集大成者。
他从维护封建秩序和教会权威出发,通过调和各派观点而构筑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神学体系,其政治思想包含于神学体系之内。
全面考察阿奎那的政治思想,就会发现民主、自由、法治思想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与现代内核,即人民有抵抗暴政的权利,法律和权力来自于人民,人民应当参与政治;思想自由、信仰自由和精神自由;国家有实施法治的必要。
关键词:托马斯·阿奎那;政治思想;民主;自由;法治中图分类号:D0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013(2009)03-0079-04Democracy • Freedom • Rule of law——The Modern Inner Core of Thomas Aquinas’ political ThoughtsZHANG Zhi-zhong(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chool,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Changsha 410004,China)Abstract: Thomas Aquinas is the greatest academic philosopher and the theologist in Middle Ages of Europe,and he is the greatest man in generalization of political theory of theology. He set out from defending the feudal order and the authority of the church,and he constructed a theological system including all sides through compromising standpoints of each school. His theological system included his political thought. Observing and studying Aquinas’ political thought overall,one will find that democracy,freedom and rule of law are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his political thought,and are the modern inner core of Aquinas’ political thoughts.Specifically speaking, Aquinas pointed out that people have the right to resist tyranny, and that law and power come from people,and that people should participate in politics;and proposed the freedom of thought,the freedom of faith and the freedom of spirit;And expressed one country has a need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le of law.Key words: Thomas Aquinas;political theory;democracy;freedom;rule of law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是欧洲中世纪最伟大的经院哲学家、神学家,是神学政治论的集大成者。
Thomas Aquinas 多马·阿奎那(1225~74):十三世纪最伟大的经院神学家,其神学与哲学的造诣堪称一时无两。
阿奎那是那不勒斯阿奎诺伯爵的儿子,年轻的时候便加入道明会(Dominicans),成为新的托僧;他的父母极力反对此事,希望他像其他人一样,成为本笃修道会(Benedictine)士。
道明会强调两件事∶回到圣经,和加强学术修为,因为他们的使命是讲道和听告解。
院方不久就派阿奎那去巴黎大学读书;他以教学度其余生,先后在巴黎(1256~12859,然后1269~1272)、罗马、那不勒斯,和维泰博(Viterbo)。
十三世纪最重要的问题,是他们重新发现了亚里斯多德(Aristotle)的作品。
亚里斯多德所描述的世界,远比当时西方所认识的丰富;但若按阿拉伯人所诠释的亚里斯多德,他是反基督教的,就如说他主张这个世界是永恒的,而在万人之上是有一个理性体。
有些神学家便因此而完全拒绝亚里斯多德;另有些人则毫无保留地接受他,主张哲学的真理并不需要常跟神学真理看齐。
相比之下,阿奎那对亚里斯多德的接纳就持平得多,他一方面欢迎亚里斯多德正确的地方,另一方面又有系统地更正他认为是不足及错误的地方。
既然一切真理皆源自神,因此真理是只有一;原则上说,信心与理性(Faith and Reason)之间是没有冲突的。
当阿奎那发现有矛盾的地方,他就归咎于人错误的理解,并指明出来。
至于世界的永恒,阿奎那指出人的理性并不能证实世界是永恒的,但它有一个起头,又有一结局这事实,却是启示(Revelation)告诉我们的。
说到个人的不朽(Immortality),阿奎那把亚里斯多德的心理学深化了许多,指出人(参人类学,Anthropology)怎样由单一的实质构成,此实质包括了形与体,其形是不属物质的,因此是永恒的。
在这基础上,他指出万人共有同一个灵魂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正是亚伟若斯(Averroes)及其门生所解释的亚里斯多德之理论。
同一时间,阿奎那亦把传统西方基督教所解释的人类学加以改变;传统所解释的,大体上是跟随奥古斯丁(Augustine)的路线,有二元论的倾向。
因为阿奎那采取了亚里斯多德的方法与原理来重组神学,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创新者,亦有人为此而反对他。
像其他经院神学家,阿奎那也是以写伦巴都之《四部语录》(Lombard, Sentences)的注释开始其学术生涯。
因为有人反对他在巴黎的修道院,他讲道的执照迟迟未能发出,直到教宗介入,他才领到执照。
他一生之中从没停过向学生讲解圣经,其中有些讲义是以释经书的形式留传;其中着名的像「引起争议」的《论真理》、《论神的能力》、《论邪恶》、《论灵体》和《论灵魂》(On Truth, On the Power of God, On Evil, On Spiritual Creatures, On the Soul);它们都是大学课程的讲义,也是争论的结果。
再者,阿奎那亦曾为波伊丢斯(Boethius)及狄尼修(Dionysian)的作品写过注释,叫做《论神圣名字》(On the Divine Names)。
作为一个注释者,阿奎那最重要的作品,包括了为亚里斯多德的主要作品写注释,包括与逻辑有关的《物理学》、《论灵魂》、《形上学》和《伦理学》(Physics, On the Soul,Metaphysics, Ethics)。
不过阿奎那名垂千古的两部作品,却是《论公教信仰的真理》(Summa contra Gentiles),和《神学总论》(Summa Theologica)。
后者原是写给初信者的神学总纲,结果成了分开三部分的神学巨着∶第一部是神(God)论,及万物是怎样从神而来;第二部讨论人怎样回归神,先是讨论一般的道德问题,然后是仔细地处理善与恶;第三部分讨论道成肉身(Incarnation)与圣礼(Sacrament)。
阿奎那只完成了第三部分的一半,就停笔不写,几个月后便与世长辞。
据亚里斯多德所了解的科学,哲学最高一部分是神学,且认为某些物质是始动者(first mover)。
阿奎那一方面接受这种神学,也采用其中一些理论,就如神存在的证据,但他强调在哲学家的神学之外,我们也是需要神圣的神学。
神圣的神学是建立在启示上,透过它,人才比较有把握认识自己的命运,这是不能由理性推论出来的。
还有,它亦显出所启示的真理是人的理性能够明白的,因为这些真理都是人得救恩(Salvation)所必须的;但假如我们倚靠理性推论,恐怕就只有少数人能把握了;就算是这少数人,也要经过漫长的研究过程,其结果还会混杂不少错误的思想在其中。
对阿奎那来说,神圣神学是一种与众不同的科学,因为其他一切学问都是本于人的理性,它
却是本于神已经启示的。
阿奎那在他的神学内处理了许多问题,但都是从启示的角度来讨论。
因为神圣神学是本于神圣的知识而来,这种知识是不会错的,因此神圣神学就比建基于人智的科学更准确。
但因为人了解神圣事物的能力有限,故此有些道理会引起一些疑惑,但问题是出在人,不是道理本身。
既然神学的基础是在启示,因此这种科学最强的证据就是权威(Authority),这却是其他科学最弱的一环。
阿奎那认为人不可能证明信仰的条款(参信经,Creeds),它们只是这种科学的原则,但人却可以回答由误解而产生的异议。
人不应以理性作相信的基础,但它对了解自己信仰的原委却是好的(参信心与理性)。
在讨论问题的时候,阿奎那不断引用教义及古代哲学家的作品,亦采用保罗的方法,以诗人作他的模范,因此,哲学家最好的论证指出,是有一个始动者,一个足够的因等,而在每一论证之结尾,阿奎那都会说,这就是人人所了解的上帝。
当然,神不仅是一个始动者,由此,阿奎那便指出神是独一、美善、无限、永恒和三位一体(Trinity)的。
同样地,论到人(Man)的结局,阿奎那接受古代哲学家的看法,认为人的目标是快乐,但这目标只能体现于天堂,是只能见于蒙神赐福的人身上,是神的异象(Vision of God)。
人在今生只能经历不完全的快乐,这正是哲学家所能了解的。
在讨论律法(Law)的问题上,阿奎那认为人心内有一自然律,人能参与神的律法,这是人能制定律法的依据。
他认为十诫就是这一种神的律法,也是自然律的内容。
对阿奎那来说,自然界(Nature)是源自神,因此是善的,但因着罪(Sin)的缘故,人需要神的帮助,才能重得自然的善,和回归到神那里去。
就在阿奎那离世五十年内,道明会承认阿奎那是他们修道院的博士【编按∶指其在教义上的领导地位,非学术头衔】。
自十五世纪开始,研究他思想的中心,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参多马主义和新多马主义,Thomism and Neo-Thomism),今天他仍然是中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