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奎那的一些经济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3
试论阿奎那公平价格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维度及其现时代意
义
段德智
【期刊名称】《经济思想史评论》
【年(卷),期】2007(000)001
【摘要】托马斯·阿奎那的公平价格学说是中世纪经济思想史中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结合本文具体深入地研究他的这一学说无论对于我们重新认识中世纪经济思想史,还是更好地开展今天的经济学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阿奎那的“正义论”入手,比较深入地探讨了阿奎那公平价格学说的理论基础;进而紧密结合本文从阿奎那价格学说的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依次对阿奎那的“同等性原则”、“效用价值论”和“成本价值论”以及在“拒恶”中“行善”、在消除“不正义”和“不公平”现象中实现“正义”和“公平”的“辩证的实践观”进行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的探讨和阐述;最后,对阿奎那的这一学说的历史启示和现时代意义做出扼要的说明.
【总页数】18页(P78-95)
【作者】段德智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宗教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试论阿奎那灵魂学说中的信仰与理性 [J], 陈建国;徐弢
2.试论阿奎那公平价格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维度及其现时代意义 [J], 段德智
3.试论托马斯·阿奎那的意向性学说 [J], 徐弢
4.试论阿奎那存在论的变革性质和现时代意义——评董尚文《阿奎那存在论研究》[J], 段德智
5.试论阿奎那公平价格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维度及其现时代意义 [J], 段德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1224-1274)处于被史学家们称为“黑暗”时代的西欧中世纪。
当时的西欧拥有独特的政权与教权并存的权力体系,政权与教权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
在阿奎那基督教哲学推出之前,奥古斯丁教父哲学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同时也出现了亚里士多德主义哲学,在这些思潮的冲击下,基督教神学的权威产生了危机。
当时的基督教徒对此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当然,阿奎那也不例外。
因阿奎那在巴黎大学学习期间曾拜阿尔伯特为师,并有幸协助阿尔伯特注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这也为他后来采用亚里士多德学说改造经院哲学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托马斯还抛弃了过去柏拉图哲学的先验论理论,承认感性经验,肯定理性认识,借助客观世界,给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以新的解释和新的论证,并成功地利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论证了天主教教义。
因此,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的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和支持。
后来,他的思想成就同样也受到了教廷的重视,教皇亚历山大四世把他召回意大利,任罗马教廷神学顾问,成为教皇的重要决策者和教廷神学哲学理论的发布者。
二、主要思想主张(一)神学主要思想在神学思想方面,托马斯.阿奎那提出了著名的五路论证法,他从证明上帝存在的五种方法开始,解释推导出了作为万物第一因的上帝的本质。
1.不动的推动者之论证:他认为,世界上每一运动的物体都需另一物体推动,而此物体又需另一物来推动。
按照这样的推论,周而复始的推演下去,我们肯定会找到一个最终的推动者,托马斯阿奎那说,这就是上帝。
2.最终因的论证:托马斯称,世界万物都有起因,但必有一最终因。
据此推断,宇宙中任何物质的存在一定有某种原因,如果按照因果产生的先后顺序一直推倒下去,我们也必然会找到一个最初的原因,阿奎那认为这个最初的原因就是上帝。
3.自身必然性的论证: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存在和不存在两种可能性。
因此就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在某一个时间,世间万物均不存在,但现实是后来产生了事物,那么就是说,最初必有一物,其存在的必然性是自身所具有的,并给予了其他事物存在的可能性,这即是上帝。
色诺芬在《经济论》中首次提出“经济”一词(1)著作:《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经济论》、《雅典的收入》(2)主要经济思想:a)重农思想。
色诺芬重视农业的发展,他认为只有农业发展,奴隶制的经济才能发展。
农业是希腊自由民的最好的职业。
认为农业是最愉快和最有益健康的经济部门;自由民不应该从事其他“粗俗的技艺”,这对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和以后法国重农学派都有影响。
也体现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思想。
b)关于价值和货币的思想。
色诺芬知道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用。
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色诺芬注意到货币有着不同的作用。
货币可以成为财富的积累手段,他描绘人们对白银是不厌其多,人们之所以喜欢储藏白银是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
这里已经触及到了货币的流通手段和储藏职能。
c)关于财富的看法。
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只有卖掉才是财富,即使卖掉得到货币,如果不会使用货币,货币也不是这个人的财富。
使用价值即是财富,农业是财富的源泉。
他强调农业是财富最重要的来源,除此之外,开采白银,从事商贸活动,出租房屋、土地、船只和奴隶等,也可以增加财富。
不过他较为轻视手工业生产。
d)社会分工思想。
《经济论》中提到了社会分工问题。
他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
社会分工能使产品制作更加精美。
e)如何增加国家的收入思想。
主要体现在《雅典的收入》中,他从国家角度考察了增加收入的问题。
吸引外来外国来雅典侨居;主张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5世纪到4世纪,希腊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和政治学家,大思想家苏格拉底的学生。
柏拉图在经济思想史的大的贡献是关于社会分工的描述及关于理想国的概念。
柏拉图的有关经济学的著作有《理想国》和《法律篇》。
理想国特点:把国家分三个阶层:①哲学家阶层即统治阶层②保卫国家的战士③自由民⑶认为私有财产和家庭是社会矛盾和分歧的根本渊源柏拉图的经济思想:1.对于分工的看法。
经济学说史简答题论述题经济学说史简答题、论述题第一章1、详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中。
(一)经济论,总的看来,色诺芬拥戴自然经济,反对雅典所实行的发展商业和货币经济的方针。
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建议,确认了奴隶主的经济任务,主张把奴隶主的家庭经济管理建为为一门专门学问。
色诺芬在这本书中最早采用了“经济”一词,其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就是家庭经济。
(二)雅典的收入,约写作于公元前355年,论述了雅典不依靠加重盟邦负担而自谋增加收入的方法。
(1)他探讨国家财政问题,其中涵盖对货币问题的看法。
他已跌破货币的流通手段和储藏手段的职能,表示了两者之间的联系。
(3)他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4)他认识到物品存有采用和互换两种功能,但他从自然经济角度对待财富和互换的,这也充分反映在他对农业和分工的观点上:在一切技艺中他最重视农业,认为“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农业的兴衰影响着其他技艺。
他确实劳动分工的必要,指出一个人不可能将通晓一切技艺,专门从事一种技艺的人能工作得更好。
(5)他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问题。
他认为,雅典不论在气候、土地、资源、地理位置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条件。
(6)主张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他指出雅典具有对外贸易的得天独厚条件,主张授与商人特权、健全法院制度、创建基金等。
(7)他还主张大力开发和管理银矿,在开矿方面重视奴隶劳动,建议国家购买和拥有奴隶,并把奴隶出租给平民。
他特别强调国家要想征集到充裕的收入,必须保有和平的环境。
(三)《论税收》是色诺芬晚年的作品。
它主要讨论了如何改进雅典的税收制度的问题,主张要在不增加税收的前提下维持雅典的财政平衡。
2、详述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及其特点。
阿奎那的经济思想反映在其著作《神学大全》里,主要论及封建农奴制、公平价格、货币、商业、利息等问题。
(一)阿奎那主要的经济思想1.阿奎那主要依据“自然法”的观念来论证封建农奴制度的合理性。
作者: 黄忠晶
作者机构: 江南大学法政学院,江苏无锡214063
出版物刊名: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36-38页
主题词: 社会经济思想;阿奎那;公有制;财产制度;私有制度;高利贷;贸易
摘要:托马斯·阿奎那站在神学家和神权政治代言人的立场上,讨论了若干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
在财产制度上,他既肯定公有制,也承认私有财产的合理性,并试图调和两者的矛盾。
在贸易和高利贷问题上,阿奎那既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在道德上谴责贸易和高利贷,同时又对其思想作了修正,在某种程度上肯定了贸易、高利贷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阿奎那的社会经济思想,代表了当时西方教会和基督教国家的利益。
中世纪经济学的先驱中世纪经济学可以说是经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些先驱者,他们对经济学的思想和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几位中世纪经济学的先驱,包括托马斯·阿奎那、亨利·德·布兰切和萨尔曼·伊本·胡Id等人。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是13世纪的一位重要的中世纪经济学家和哲学家。
他在其作品《神秘学》中提出了一种以基督教伦理为基础的经济理论。
阿奎那认为,经济活动应该以道德和公正为导向,个体与社会之间应有平衡的关系。
他强调了正义与经济之间的紧密关系,认为正义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和目标。
阿奎那还对个人财产权进行了探讨,认为财产权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一定限制的。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亨利·德·布兰切(Henri de Bracton)是14世纪的一位法律学者,也是一位具有经济学思想的先驱。
他的主要作品《英国法务》是中世纪欧洲最为重要的法律著作之一,在里面他对财产权、契约和商业行为等经济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布兰切提出了供需理论,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取决于商品的供给和需求。
他还对契约和合同法进行了探讨,认为一种公正和诚实的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萨尔曼·伊本·胡Id(Salman Ibn Hudayyil)是12世纪的一个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作品《经济学》被认为是中世纪阿拉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著作之一。
胡Id对商业活动和市场经济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创见性的观点。
他强调了市场竞争的重要性,认为它可以促进效率和创新。
胡Id还对金融和货币理论进行了研究,他的思想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这些中世纪经济学的先驱者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思想和理论为后来的经济学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他们关注正义、道德和公正,强调市场竞争的重要性,对财产权和契约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阿奎那与奥利斯姆关于货币学说在阿奎那看来,一种物品的公平价格就是它的所值或价值,按照高于该物品之所值卖出或低于该物品之所值买进,都是不公平的和不合法的。
按照他的说法,公平价格不是由某人指定或偏好的价格,而是在没有欺诈和垄断的情况下通过市场形成的价格。
这实际是说,公平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阿奎那强调,商品交易的公正原则不仅要考虑到物品的均等,而且要考虑到利益的均等。
后一种观点引出,公平价格不是绝对固定的,要取决于某种评价。
阿奎那把公平价格说成是一个主观的范畴,并把它与巩固封建等级秩序相联系。
他认为,人们从物品所得到的利益的大小,取决于它们对人的效用,如果卖者放弃该商品所蒙受的损失很大(相对于买者),则该商品可以合法地按照高于其自身的价值来出卖;反之,卖者就不应该多要价钱。
这种观点使他被认为是效用价值论的先驱。
另一方面,阿奎那强调,价格必须保证卖主有相当于其等级地位的生活条件。
因此,同一种商品由各个等级按照不同的价格出售是公平的。
阿奎那对货币和利息的观点反映了宗教教规和教会世俗利益之间的一种妥协。
阿奎那首先肯定放债取息是一种不公正行为,但又根据罗马法提出两种。
论托马斯·阿奎那伦理思想分析(一)【论文摘要】托马斯·阿奎那伦理学说以上帝为至善,吸引推动着人们去追求他。
本文首先分析了阿奎那伦理思想的总体框架,即而通过对与至善相关的几个关系如个体与其他事物、个体与整体等深入地探讨了阿奎那伦理思想的内涵。
【论文关键词】阿奎那伦理学总体框架至善随着对外交流的开展,我国学界对中世纪思想进行了新发掘整理。
其中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伦理思想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兴趣。
本文也来谈一下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阿奎那伦理思想总体框架托马斯·阿奎那伦理思想实际上是在基督教的基础上改造了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使之和奥古斯丁的神学结合在一起。
阿奎那使用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从形而上学、知识论与心理学甚至到宇宙论以及伦理学见解的角度进行思考,大体上都遵循着亚里士多德的模式,但是在对精神上更基本根源的探索方面,阿奎那所遵照的是基督教哲学的原则,或者更准确的说是用基督信仰的正统神学来加深与拓展亚里士多德思想,使其哲学原理可以帮助清楚解说中世纪神学与信仰的问题。
托马斯·阿奎那从神性出发认为人的本质是形式和质料的结合,因而具有肉体和精神的统一,人除了具有理性认识能力以外,还有自我保存、生长欲求和意志活动的能力。
而人的行为活动具有趋善避恶的自然倾向。
人的一切德性都是人本性的表现,人的德性有实践神性、理智神性和神学德性的区分,前两者的结合能使人达到本性的完善,获得审慎、节制、勇敢和公正的美德,但要达到至善还必须要有神学的德性。
人可借助于理性认识来追求俗世的幸福,但这种幸福是短暂的低层次的,只有依靠上帝的恩典,对上帝的信仰才能最终达到直观上帝获得至善。
阿奎那从灵魂不死的观点出发认可提倡来世的幸福,认为尘世生活的幸福并非最高幸福、至善,其实至善是对上帝的静观,获得至善可以使人的灵魂得救。
阿奎那认为伦理实际上是人们为通向达到上帝而采取的途径方式,从而也就赋予伦理道德以工具性的特征。
浅谈阿奎那的一些经济思想
关键词:阿奎那公平价格正义
经济分析只是从希腊人开始,此后,直到欧洲经院学派和圣托马斯·阿奎那,世界上才有经济思想的重现,这中间没有经济思想。
——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由熊彼特的这段话便可以看出阿奎那之于欧中中世纪的经济学说史上的特殊地位,像很多古时的先贤一样,他包括经济学在内的许多领域都建树颇丰。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约1224—1274年),欧洲中世纪最著名的经院哲学家和神学家,堪称是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
他的学说充满了理性和辩证的思考,他用“自然法”来证明教会权威与封建制度,同时又对贸易和商业抱有同情,著作里充满了两重性和折中主义的影子。
他的代表作《神学大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教会认为是神学和法律的权威。
直到今天由他的学说而来的“托马斯主义”在天主教世界里仍有很大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试着讨论他的以公平价格理论为代表的经济理论。
一、关于公正和公平价格
13世纪欧洲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社会出现一些难以解答的经济问题。
阿奎那根据宗教教义与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相关学说,主张处理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应当遵循正义,即分配的正义与交换的正义。
并结合马格努等人的公平价格学说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公平价格理论。
总而言之,阿奎那的公平价格理论和经济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广义“正义论”的基础之上的。
如他所说:“所谓正义就是对从他那里获得的任何物品给予一种公平价格”。
在《神学大全》的问题七十七中,阿奎那讨论了“关于在买和卖中的欺骗恶行”,阐述了许多关于公平价格重要的观点。
在该问题的第一条:“一个人是否可以合法的按照高于物品所值的价格出卖该物品”中,阿奎那以圣经和古罗马法律为依据,辩证的阐述了这一问题。
一方面从罗马法和人性的角度对于这种行为给予了一定的认可,另一方面又认为这种行为与圣经的教义相违背。
在他看来,商品交换的首要基础是“物物均等”,即“那种为了双方的共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买卖关系,不应当使一方较另一方更难于负担,因此他们之间的契约应当是以物品的均等为基础的。
”同时,他也肯定了略微增加或减少些价
钱,只要“不至于破坏的那种公正原则”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问题七十七中的第二条中(出售的物品有缺陷是否使得销售行为成为非法的),阿奎那一方面从现实出发,论证了某些情况下这一行为是可以被接受的;另一方面又对这种所谓“缺陷”进行具体分类讨论。
在这一节中,他提出了“可售物品的价格并不是以他们的自然等级为依据,而是以他们对人的有用性为依据的”。
这一论点也被后世认为是首开的效用价值论的先河。
在问题的第三条“卖者是否有义务声明所售物品的缺陷”中,阿奎那似乎着重从心理和人性的角度来阐述这一问题,例如“一个人做任何妨碍他自己行动的事情,似乎都是很愚蠢的”。
在问题的第四条关于商品交换中价格问题的论述中,阿奎那把商品交换分为满足生活需要的和为了获利的,对第一种交换他是赞赏的,对第二种则是批判的,认为那是有点不光荣的。
无论如何,阿奎那对当时的商业活动还是做出了有条件的肯定论断。
总而言之,阿奎那的同等性原则和商品的效用价值理论在人类思想史上可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方面,阿奎那试图走出古代那种总是把公平价格问题囿于政治学和伦理学的传统,试图从经济学的立场来思考经济现象,提出了朴素的效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把交换的正义放在“物物等值”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在他的同等性和效用价值论的讨论中,似乎透露出了更多自由与平等的思想,他的多为物物同等原则,实质上可以任务是在强调进行物品交换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在分析问题的时候也更多的从人性和社会现实的角度考虑问题。
二、关于利息及其他一些经济问题的思想
阿奎那对于利息的问题的也颇有见解,《神学大全》中的问题七十八“关于在放债中所犯的高利剥削罪恶”就是在谈论利息的问题。
在这一问题的谈论中,阿奎那仍然沿用他的经典论证方式,即把圣经和先哲的观点作为论据,同时结合现实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对贷出的金钱收取高利是否有罪”这一问题的论述中,我认为阿奎那在总体上是在为这种因贷款而收取一定利息的行为进行某种辩护,虽然他也认为这种行为似乎是不正义的。
在这一问题的后面的讨论中,他还为放贷者索取报偿进行了某些辩护。
提出“一个人有时会囿于贷出金钱而蒙受损失”,因而可以提出某些补偿的要求。
同时他还根据“用益权”的理论将物品分为消费物和代替物,在阿奎那看来,货币属于消费物,因而收取利息是不合理的。
对于利息问题的讨论中,充分体现了阿奎那的经济思想的两面性和辩证的观点。
总体上而言,他从封建正统理论的角度出发,反对大多数的通过放贷收取利息的行为,但基
于当时商业活动日益繁荣的现实和先贤们的一些观点,他也为一些有偿的放贷的行为做了辩护。
同时他也认为以高利贷的形式借款的人是没有罪的,“那个借入高利贷的人并不是给了高利贷者以放高利贷的机会,而是为了得到一笔贷款”。
对于所有权的问题提出有建设性的见解。
他把财富分成两种,即自然财富和人为财富。
认为自然经济是一国幸福的基础,金银财富作为人为财富,不应成为国家和个人追求的目标。
个人拥有的财富只要与其身份相称,就算实现了分配的公正。
他一方面以亚里士多德的笔调歌颂了私有财产的优越性,阿奎那认为,私有财产制度是一种有效率的制度;财产的所有权属于私人,但使用权属于众人,所有权者对财产起监护作用,有责任通过慈善等途径将财产转移他人使用;获得财产权的条件为占有和劳动。
另一方面又主张将财产的所有权和私有权分开,代表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同时作为一个宗教学者,他的产权理论实质上也是在试图调和当时日渐突出的教会与世俗间的矛盾,为教会的一般世俗经济活动做辩护。
总体上来看,阿奎那的带有宗教色彩的于公平价格学说及其他一些经济社会理论还是有其进步意义和启示作用的。
在研究的范围上,阿奎那力图把他的经济学说放在涵盖政治关系,法律制度,道德伦理关系的百科全书是的“正义论”中,系统的对经济生活进行考察。
另一方面,阿奎那在公平价格的研究中,似乎透露出了某种以人为经济“主体”的思想。
他明确提出持有用于交换的物品的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人规定为正义、公平或公平价格的“主体”而将用于交换的“外在物品”视为公平或公平价格的“质料”。
同时,他在阐述问题是的辩证思维的方式和逻辑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参考文献:
《早起经济思想——亚当斯密以前的经济文献选集》(美) A.E.门罗编
《试论阿奎那公平价格学说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维度及其现时代意义》段德智
《阿奎那》安东尼·肯尼(黄勇译)
《经济学说史教程(第二版)》陈孟熙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