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结晶实验方案设计与装置研制
- 格式:pdf
- 大小:257.86 KB
- 文档页数:3
实验3 药物结晶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药物(以氯化钾为模型)结晶生产过程及工艺过程。
2.了解和掌握结晶器及附属设备的结构和操作方法。
3.掌握提高结晶产品纯度和产率的方法。
二、实验装置简介:1. 结晶器:玻璃结晶器2. 不锈钢恒温槽:400×350×3403. 真空泵4. 电动搅拌器5. 缓冲罐:直径 160 mm6. 玻璃过滤器1-加热器、 2-冷凝管、 3-热水泵、 4-玻璃结晶器、 5-搅拌桨、 6-加料口、7-搅拌电机、 8-温度计、 9-恒温槽、 10-玻璃储槽、 11-过滤介质、12-收集瓶、 13-真空表、 14-调节阀、 15-缓冲罐、 16-真空泵。
氯化钾在水中溶解度较大,而且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氯化钾溶解度增加较多因而可以采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产品。
为了改善晶体的粒度分布与平均粒度,利用控制冷却曲线进行结晶操作。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1.实验前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清洁情况。
(2)检查水电等公用设施是否良好。
(3)检查真空泵、真空表是否完好。
(4)向恒温槽内加入蒸馏水并检查加热系统是否完好。
2. 向结晶器内加入1.2升蒸馏水,启动总电源向恒温槽通电加热控制结晶器内温度为70℃左右。
3. 将500克固体氯化钾缓慢倒入结晶器中,搅拌均匀后观察是否氯化钾全部溶掉。
若全部溶化再加入少量的氯化钾,直至晶体全部溶解,制成饱和溶液。
4.氯化钾在结晶器中全部溶解后,稳定几分钟。
关闭恒温槽加热,向恒温槽通入冷却水,按照下图三所示曲线进行冷却结晶。
5.当结晶器内温度接近室温时将晶浆从结晶器内放出,然后经过滤、洗涤晶体产品,在干燥箱或离心机(用户自备)将晶体干燥或离心称重后计算收率。
6. 过滤后母液可以重复使用。
四、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实验装置是由玻璃制作,操作格外小心。
2.由于氯化钾结晶过程中溶液存在剩余过饱和度,到达结晶终点温度时,产品收率将低于理论值。
3.实验表明,冷却速率是影响晶体粒度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应设法控制冷却速率。
制药工艺结晶离心浓缩干燥(洁净区)工段设计【摘要】工程设计是人们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运用科技知识和方法对建设工程所需的技术、经济、资源、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论证,有目标地创造工程产品构思和计划的过程。
制药厂的设计主要包括设备选型和和生产能力及装置的功能、工厂布置和仓储、环境条件的划分和空调厂房的设计。
本设计主要是对某制药工艺结晶、离心、浓缩、干燥(洁净区)工段进行车间设计。
【关键词】结晶离心浓缩干燥洁净区药厂厂房设计引言药品是特殊的商品,因此产品质量和生产环境条件必须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并且在整个制药工程中加以控制。
有关药物的工程设计要求很严格,应分析不同药物车间的特点,研究某一类产品如何工程化设计的过程。
由于生产的过程不同,对不同车间洁净水平等的控制要求必须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使设计符合GMP的要求。
正文1.结晶结晶过程是固体物质以晶体状态从蒸汽、溶液或熔融物中析出的过程。
工业结晶技术作为高效的提纯、净化与控制固体特定物理形态的手段]。
溶液结晶的方法主要有冷却结晶法、蒸发结晶法、真空冷却结晶法、盐析结晶法、反应结晶法。
冷却结晶包括自然冷却、间壁换热冷却和直接接触冷却。
结晶的设备主要有搅拌罐式结晶器、强制循环蒸发结晶器、奥斯陆结晶器、DTB-结晶器、循环诱导结晶器、导流筒W形底结晶器等。
对于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混悬剂等剂型,应注意药物是否存在多晶型。
因为同一固体药物可因结晶条件、制备工艺不同而得到不同晶型的晶体。
由于药物晶型的不同,其物理化学性质也不同,直接影响药物的质量与药效,因此在新药申报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研究。
为此,本章在介绍晶体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重点阐述药物多晶型的产生与分类、多晶型的制备与鉴定方法、多晶型转变条件与控制、多晶型的理化性质变化、多晶型与药物制剂工艺、生物利用度的关系,为研究药物多晶型奠定理论与实验基础。
2.离心离心是利用不同物质之间的密度、形状和大小的差异,依靠惯性离心力的作用而实现物质分离的过程,主要用于液-固分离和液-液分离。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1、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2、苯乐来(扑炎痛)的合成3、对羟基苯乙酸的合成4、微胶囊的制备5、复方乙酰水杨酸片和复方碳酸氢钠片的制备6、茶叶成分的综合提取7、管式反应器合成邻硝基苯甲醚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一、 实验目的1、通过局部麻醉药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学习酯化、还原等单元反应;2、掌握利用水和二甲苯共沸脱水的原理进行羧酸的酯化操作;3、掌握水溶性大的盐类进行分离及精致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方法(一)对硝基苯甲酸-β-二乙胺基乙醇(俗称硝基卡因)的制备1、原料规格及配比表I:原料规格及配比原料名称规格用量摩尔数摩尔比20.0g 0.12 1对-硝基苯甲酸工业用,含量>96%,水分<1%CP,d25=0.88,bp.163℃14.7g 0.123 1.044β-二乙胺基乙醇150ml二甲苯CP,d36≈0.86,bp.136~144℃2、操作在装有温度计、分水器及回流冷凝器的500ml三口瓶中(附注1)(装置见3-3-1)投入对-硝基苯甲酸、β-二乙胺基乙醇、二甲苯及止爆剂,油溶加热至回流(注意控制温度,油溶温度约为180℃,内温约为145℃),共沸带水6小时(附注2)。
撤去油溶,稍冷,倒入250m l锥形瓶中,放置冷却,析出固体(附注3)。
将上清液用倾泻法倒入减压蒸馏瓶中,水泵减压蒸除二甲苯,残留物以3%盐酸140m l溶解。
并与锥形瓶中的固体合并,用布什漏斗过滤,除去未反应的对硝基苯甲酸(附注4),滤液(含硝基卡因)供下步还原反应使用。
附注:(1)羧酸和醇之间的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酯的量比较少(约65.2%),为使平衡向右移动,须向反应体系中不断加入反应原料或不断除去生成物。
本反应利用二甲苯和水形成共沸混合物的原理,将生成的水不断除去,从而打破平衡,使酯化反应趋于完全。
由于水的存在对反应产生不利的影响,故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应事先干燥。
常用的共沸脱水体系如表II所示:(2)考虑到教学实验的需要和可能,将分水反应时间定为6h,若延长反应时间,收率尚可提高;(3)也可不经放冷,直接蒸去二甲苯,但蒸馏至后期,固体增多,毛细管堵塞,操作不方便。
硫酸铜结晶的论文[最新]目录1 从微观角度分析结晶原理 ..................................................................... . (1)2 影响晶体形态的主要因素 ..................................................................... . (2)2.1 聚集速度与定向速度 ..................................................................... . (2)2.2 溶液的过饱和度 ..................................................................... .. (2)2.3 冷却...................................................................... . (3)2.4种晶...................................................................... .. (3)2.5 酸化...................................................................... ............................ 3 3 寒冷天气中实验的探索 ..................................................................... . (3)3.1 冷却高温的饱和硫酸铜溶液 (3)3.2 水浴法的难点...................................................................... .. (4)3.3 实验结果分析...................................................................... .............. 4 4 实验方案 ..................................................................... . (5)4.1 冷却低饱和溶液法...................................................................... . (5)4.1.1 实验原理 ..................................................................... (5)4.1.2 实验的仪器和试剂 (5)4.1.3 实验步骤 ..................................................................... (5)4.1.4 实验注意事项 ..................................................................... .. (5)4.2 水浴锅递度冷却法...................................................................... . (6)4.2.1 实验原理 ..................................................................... (6)4.2.2 实验的仪器和试剂 (6)4.2.3 实验步骤 ..................................................................... (6)4.2.4 实验注意事项 ..................................................................... ..... 7 5 实验的思索 ..................................................................... ............................ 7 参考文献: .................................................................... ................................ 7 致谢 ..................................................................... (7)硫酸铜结晶的制备陈观庆 05生物制药(3)班 2号指导老师陈法才 [摘要]为了在寒冷天气中获得比较透明的硫酸铜大晶体,对硫酸铜结晶实验各个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制药工程实验设计方案药物:阿司匹林系别:药学院班级:09级制药2班实验人员:黄显文、梁昕奕学号:、20214343.报告规格实验目的四、实验方法及步骤实验原理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实验仪器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实验一、阿司匹林的合成1、实验目的〔1〕掌握酯反响和重结晶的原理及根本操作。
〔2〕掌握阿司匹林的合成方法。
2、实验原理2.1 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最早阿司匹林的合成是在浓硫酸催化下,由水杨酸和乙酸酐作用而成,浓硫酸严重腐蚀设备、污染环境,且易发生副反响,已引起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为此,吕亚娟等采用微波辐射,磷酸催化合成了阿司匹林,适宜反响条件为:0.01 mol 水杨酸,0.02mol乙酸酐,2滴浓磷酸,在功率300W微波下辐射3.5min,阿司匹林产率达90%,反响速度和产率大大提高。
隆金桥等利用草酸催化合成了阿司匹林,当3.0g 水杨酸,6 mL乙酸酐,0.5g草酸为催化剂,80℃反响50min ,阿司匹林收率达91.5 %。
2.2 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水杨酸是较弱的有机酸,在碱作用下会形成酚氧负离子,是一种有利的亲核试剂,能进攻乙酰基的羰基碳,形成中问体而有利于阿司匹林的合成。
张国升等利用0.2 g固体氢氧化钾为催化剂,2.5g水杨酸,3 m L乙酸酐,60~65oC 反响20min ,阿司匹林产率达90%。
宋小平等使用碳酸钠为催化剂是,优化反响条件为:4.0 g 水杨酸,5.5 m L乙酸酐,0.1 g 无水碳酸钠,在60~65℃,反响30 min ,阿司匹林产率达91%。
2.3 无机氧化物及盐类催化合成阿司匹林肖新荣等利用微波辐射制备的活性二氧化锡和普通二氧化锡为催化剂分别合成了阿司匹林,当13.8 g水杨酸,20mL乙酸酐,1.0g二氧化锡,85℃反响45 min ,利用活性二氧化锡时产品产率达81.6 %比普通二氧化锡( 产率78.2%) 高,且二氧化锡无毒、无腐蚀、无污染、无氧化性,是一种较好的催化剂。
医药结晶工艺方法开发目录1 .序言 (1)2 .结晶工艺对药物晶型的影响 (1)3 .结晶工艺开发流程 (2)4 .结晶方式比较 (3)5 .结晶工艺优化 (4)6 .结晶产品的表征 (4)我国是医药生产大国,从化学药品产量来看,在医药制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大背景下,2018年1-12月全国化学品原药产量为282.3万吨,2023年化学药市场的销售额也将会占整个医药市场的49%。
在制药工业中,超过大半的药物以晶体形式存在,85%以上的生产过程中都含有结晶操作。
在原料药(AP1)的生产过程中,结晶是固体原料药最后的必经步骤,结晶过程使原料药具有特定的纯度、粒度及晶型,因此药物开发过程中的结晶工艺方法是一道很重要的工序。
2018年全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及增长情况2图12018年全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及增长情况(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3.结晶工艺对药物晶型的影响结晶是指物质以晶体状态从蒸汽、溶液或熔融物中析出的过程。
药物在结晶时,如果采用不同的溶剂和工艺,则药物分子在晶胞的排列数目、位置及点阵形式不一样,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
晶型的不同晶格导致了它们在溶解度、熔点、稳定性等物理化学性质上的表现都不相同。
对于结晶产品,一般从纯度、晶型、晶习、粒度分布、溶解速度等几个指标来判断结晶质量。
通过结晶技术来实现对药物晶体形态的控制,以达到提高药效和生物活性的目的。
固态性质对药物的影峭结晶度(不定量或半结・形态的存在)多晶型,溶剂化(水化).tt.3格缺陷Ii粒尺寸分布IS粒影态Ii触盘面结构有机和无机杂质.残余溶剂和分解产物手性分离位阳(激生物限制)度度和延及性*界点.东裂压力.压痕耍度.应力松弛.屈JR压力,YoaIIK模薜电荷分布物理化学6定性吸水性.溶解度曲线和溶解速率加工性能:博密度,凝索作用,流动/液流性,致密度Ii粒渗透性(如:颗粒吸附性)生物可用性(药物吸收性)药刑的机定位和均匀性毒性物理化学和异构稔定住研磨和压片慢能集瞿和流动怏能图2结晶过程的固态性质与药物特性的关系。
氯化钙的浓缩结晶方案氯化钙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农业等领域。
浓缩结晶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氯化钙的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氯化钙的浓缩结晶方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浓缩结晶的方法,获得高纯度的氯化钙。
二、实验原理氯化钙在水溶液中易于溶解,通过加热蒸发水溶液的水分,使溶液中氯化钙浓度逐渐增加,直至达到溶解度限度,产生结晶。
三、实验步骤1.将氯化钙固体溶解在适量的水溶液中,制备成质量浓度为10%的氯化钙溶液。
2.将氯化钙溶液放置在搅拌加热器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打开搅拌加热器的加热装置,用中低温加热,逐渐加热溶液。
4.观察溶液的温度,并定期记录温度变化。
5.当溶液温度达到80℃时,开始观察是否出现晶体。
6.如果溶液温度超过80℃但没有出现晶体,可以适当增加加热温度,注意控制加热温度,避免过高温度造成溶液状况不稳定。
7.当出现晶体时,停止加热,继续搅拌溶液至室温。
8.使用过滤器将生成的晶体过滤出来。
9.将过滤得到的晶体晾干,得到最终的氯化钙结晶物。
四、实验注意事项1.做实验时需戴上实验手套、实验口罩和护目镜,避免接触到氯化钙和有毒气体。
2.氯化钙溶液的浓度不能超过溶解度限度,否则无法获得结晶。
3.加热温度过高容易引起溶液剧烈沸腾,应注意安全。
4.在晾干过程中,需避免结晶物受到杂质的污染。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氯化钙结晶物。
实验中需要根据溶解度曲线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加热温度,在加热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超过溶解度限度。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氯化钙的浓缩结晶原理和方法。
浓缩结晶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氯化钙的方法,能够获得高纯度的氯化钙结晶物。
实验中需要注意安全,控制加热温度,避免超过溶解度限度。
这个实验方案可以应用于实际制备高纯度氯化钙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