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实验设计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46.50 KB
- 文档页数:2
化学老师工作中需求的有机化学实验教案摘要:有机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本篇教案旨在设计一系列有机化学实验,既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考虑到实验的安全性和教学效果。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质分析,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实验内容1.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鉴定本部分选择了几个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合成实验,如酯的合成、酮的合成等。
学生需要学习合成的方法和条件,并根据物质性质进行鉴定和分析。
2.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测试本部分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进行测试,如酸碱性测试、红外光谱分析等,帮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
3.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机理研究本部分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反应机理的探究,让学生了解反应机理和机制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准备所需的实验器材和药品b. 检查实验室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c. 进行实验前的知识预习和讨论2. 实验操作a.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b. 注意安全措施和实验条件c.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3. 实验后处理a. 清洁实验器材和工作台b.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c. 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讨论和交流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时要佩戴安全眼镜和实验手套2. 注意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和保存3.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火源和化学药品的防火性质4. 所有废弃物和残余物要按照规定进行处理五、实验评价与展望通过本次有机化学实验,学生们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和实验操作技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讨论。
未来可以考虑扩大实验的种类和难度,提高实验的探究性和创新性。
结论:有机化学实验教案的设计应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验安全性。
通过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性质测试和反应机理研究,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检验——一种安全简便的学生分组实验改进方案说课文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选修五《有机化学》第51页[实验3-1],装置图如图1。
图1 教材中乙烯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检验装置图二、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制取乙烯并验证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发现传统学生分组实验的不足,引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探究、验证、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改进实验方案的设计来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增强中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低碳环保的意识。
三、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学生应了解乙烯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和性质检验方法,在传统学生分组实验中发现以下不足:1.作为催化剂的浓硫酸危险,且不易回收;2.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乙醇炭化使溶液变黑、圆底烧瓶内壁发黑,学生和老师难以清洗;3.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与乙醇的炭化产物反应产生SO2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会干扰乙烯的性质检验,故实验中还需用到氢氧化钠溶液除杂;4.溴和四氯化碳有毒[1]且易挥发,对实验人员身体造成直接伤害等。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引发学生思考、分组探究并结合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合理改进方案,弥补以上不足。
四、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一)探究并筛选安全、高效的催化剂替代浓硫酸,以保证学生分组实验的安全性、可操作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
(二)要求实验安全性较高、毒性低、低碳环保、实验装置简单化、实验材料易获取等。
(三)引导学生分组团队合作、思考探究,并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五、实验原理和实验设计思路(一)实验原理(二)实验设计思路1.经师生共同查阅资料,发现磷酸、氧化铝等都可作为该反应的催化剂,经实验比对后发现氧化铝效果更好,且无副产物乙醚产生。
利用铝制易拉罐制取表面有氧化铝的铝片和铝丝,不仅安全、易回收,还可反复使用,而且它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易收集。
图2 收集的废旧铝制易拉罐及制作好的铝片和铝丝2.为控制乙醇的汽化速度,采用棉花蘸取乙醇,酒精灯微热。
有机化学教课方案【篇一:人教版有机化学教课方案】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 1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依照和原则。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学习,领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课要点 :认识常有的官能团;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教课难点 : 认识常有的官能团,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教课过程【引入】经过高一的学习,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先有机物是指有活力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获得的,直到1828 年,德国科学家维勒有时发现由典型的无机化合物氰酸铵经过加热能够直接转变成动植物排泄物——尿素的实验事实,从而使有机物的观点遇到了冲击,引出了现代有机物的观点——世界上绝大部分含碳的化合物。
有机物自己有着特定的化学构成和构造,致使了其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上的特别性。
研究有机物的构成、构造、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叫有机化学。
我们先来认识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师:有机物从构造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依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应有机物特征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链状化合物(如 ch3 -ch2 - ch2 - ch2 -ch3 )有机化合物)环状化合物)【板书】二、按官能团分类【随堂练习】按官能团的不一样能够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你能指出以下有机物的类型吗?【小结】本节课我们要掌握的要点就是认识常有的官能团,能按官能团对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构造特色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掌握有机物的成键特色,同分异构现象。
2、掌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练习,培育思想的有序性、逻辑性、谨慎性。
教课要点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特色;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有机化合物地合成编写: 二中新校 赵逢东课标解读知识再现1. 有机合成路线地设计<1>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地一般程序2.碳骨架地构建<1> 碳链增长地途径a. 卤代烃与NaCN 、炔钠、苯地取代R —X + NaCN △ R —CN + H 2O + H +△CH 3C CH + Na 液氨 CH 3CH 2X + CH 3C CNaCH —CH 3b. 醛酮与HCN 、格氏试剂加成OHR + HCN R —CH —CN + H 2O + H + R + R 1MgI H +/H 2O CH 3— Cl—CHO—CHO△c. 羟醛缩合 CH 3CHO + CH 3CHO OH - CH 3—CH —CH 2CHO △OH<2> 减短碳链a. 烯烃、炔烃地氧化RR-CH=CH 2KMnO4/H+KMnO4/H+ R 1b. 羧酸或其盐脱羧CH 3COONa + NaOH3. 官能团地引入与转化<1> 引入碳碳双键,通过加成、消去、羟醛缩合等a CH 3CH 2CH 2OH 浓H 2SO 4 170℃b CH CH + HCl 催化剂OH c CH 3CH 2Br NaOH/C 2H 5OH d HCHO + CH 3CHO OH -CH 2-CH 2CHO △<2> 引入卤原子,通过取代、加成反应等a CH 4+ Cl 2光 + Br 2Feb CH 3—CH=CH 2 + Cl 2催化剂c CH 3CH 2H +△ d CH 3CH 2CH=CH 2 + Cl 2500-600℃<3> 引入羟基,通过加成、取代反应等a CH 2=CH 2 + H 2O 催化剂△b CH 3CH 2Cl + H 2O NaOHc CH 3CHO + H 2Ni<4> 引入羰基或醛基,通过醇或烯烃地氧化等a CH 3CH 2OH + O 2C u △b CH 3CHCH 3 + O 2Cu △CH 3 OHc CH 3—C=CH —CH 3KMnO 4/H +<5> 引入羧基,通过氧化、取代反应等a CH 3CHO + O 2催化剂b CH 3CHO + C u (O H )2△c KMnO 4/H +d CH 3COOCH 2— + H 2O H +e CH 3CH 2Br + NaCN △ CH 3CH 2CN + H 2O + H +典题解悟:CH=CH-R—CH 3 △知识点一碳骨架地构建例1. 以丙酮.甲醇为原料,以氢氰酸.硫酸为主要试剂合成a—甲基丙烯酸甲酯.O解析:目标分子地结构简式为 CH2=C—C—OCH3,它是由a—甲基丙烯酸CH3(CH2=C—COOH )和甲醇(CH3OH)经酯化反应而得,因此,要得到目标分子,CH3 O主要是考虑将原料分子丙酮(CH3—C—CH3)转化为a—甲基丙烯酸,比较丙酮与 a—甲基丙烯酸地结构可以看出:丙酮比a—甲基丙烯酸少一个碳原子,且碳氧双键转化为碳碳双键,能满足这个要求地反应是丙酮与氢氰酸加成反应,CH3 CH3产物CH3—C—CN 经水解得到 CH3—C—COOH ,然后在浓硫酸作用下,脱去一OH OH分子水,从而得到目标产物.答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O OH(1)CH3—C—CH3 + HCN NaOH CH3—C—CNCH3CH3 CH3(2)CH3—C—CN + 2H2O + H+水解 CH3—C—COOH + NH4+OH OHCH3(3)CH3—C—COOH 浓硫酸△ CH2=C—COOH + H2OOH CH3O(4)CH2=C—COOH + CH3OH 浓硫酸△CH2=C—C—OCH3 + H2OCH3 CH3例2. 乙烯是有机化工生产中最重要地基础原料,请以乙烯和天然气为有机原料,任选无机材料,合成1,3—丙二醇,(1,3—丙二醇地结构简式为 HO—CH2—CH2—CH2—OH)写出有关反应地化学方程式.解析:目标产物分子中有一个三碳原子链,而原料乙烯分子中只有2个碳原子,自己要增加一个碳原子,方法很多:乙醛与HCN加成.氯乙烷与NaCN反应、乙醛与甲醛发生羟醛缩合等.由于前二者涉及到后续反应中氰基转化地问题,比较麻烦,而目标产物多元醇跟羟醛缩合产物比较接近,可以尝试羟醛缩合.答案:① 2CH2=CH2 + O2催化剂 2CH3CHO②CH4 + Cl2光照CH3Cl + HCl③CH3Cl + H2O NaOH△CH3—OH + HCl④ 2CH3OH + O2催化剂,△2 HCHO + 2 H2O⑤ H2C=O + H—CH2CHO HO—CH2—CH2CHO⑥ HO—CH2CH2CHO + H2Ni,△ HO—CH2CH2CH2—OH知识点二:官能团地引入与转化例 3.乙酸苯甲酯对花香和果香地香韵具有提升作用,故常用于化妆品工业和食品工业.乙酸苯甲酯可以用下面地设计方案合成.A Cl2,光照 B(C7H7Cl)稀碱溶液 C CH3COOH,稀H2SO4△①②③D 2OOCCH4(1)写出A ,C地结构简式;A:,C:.(2)D有很多同分异构体,含有酯基和一取代苯结构地同分异构体有五个.其中三个结构简式是:COOCH2CH3—CH2—CH2CH2请写出另外两个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①②解析:本题可采用逆推地方法确定A、C 地结构.由D(乙酸苯甲酯)可推得C为苯甲醇,—可由B分解得到,故B应为—CH A为甲苯.(2)由酯地结构特点和书写规则,适当移动酯基地位置可得到:答案:(1)A::—CH2(2)—3和—CH2知识点三.有机合成例4 502瞬间强力胶是日常生活中常用地黏合剂,它是由a —氰基丙烯酸乙酯 (CH 2=C —COOC 2H 5)聚合后地产物中加入适当地填料加工制成地,请设计a —氰基丙 CN 烯酸乙酯地合成路线.解析:利用逆推法,由a —氰基丙烯酸乙酯地结构分析,其中含有明显地三个官能团“碳碳双键”,“—CN ”,“—COO —”.从如何形成官能团地角度考虑,a —氰基丙烯酸乙酯可以由乙醇和a —氰基丙烯酸(CH 2=C —COOH )经酯化而成,然后,在推断 CN合成a —氰基丙烯酸地原料,合成它地方法有多种,其一可由丙烯酸经卤代后,再与氢氰酸取代.答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1)CH 2=CH —COOH + Br 2 催化剂 CH 2=C —COOH + HBr Br (2)CH 2=C —COOH + HCN CH 2=C —COOH + HBrBr CN(3)CH 2=C —COOH + C 2H 5OH CH 2=C —COOC 2H 5 + H 2O CN CN 夯实基础:1. 以苯为原料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制得地有机物是( )A 溴苯B 苯磺酸C TNTD 环己烷E 苯酚2. 将A 与Na OH 溶液共热后通足量CO 2B 溶解,加热通足量SO 2C 与稀硫酸共热后加入足量Na OHD 与稀硫酸共热后加入足量NaHC O 3O O3. 链状高分子化合物 [ C —C —O —CH 2—CH 2—O ]n 可由有机化工原料R 和其他有机试剂通过加成、水解、氧化、缩聚反应得到则R 是( ) A 1—丁烯 B 2—丁烯 C 1,3—丁二烯 D 乙烯ONO 2 ONO 2ONO 24.由CH 3CH= CH 2合成CH 2—CH —CH 2时,需要经过下列那几步反应( )A 加成→取代→取代→取代B 取代→加成→取代→取代C 取代→取代→加成→取代D 取代→取代→取代→加成5.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制得C 4H 10O(甲) 浓硫酸△C 4H 8(乙) Br 2,溶剂CCl 4C 4H 8Br 2(丙),丙地结构简式不可能是 ( )A CH 3CH 2CHBrCH 2Br B CH 3CH (CH 2Br )2 C CH 3CHBrCHBrCH 3 D (CH 3)2CBrCH 2Br COONa 转变成 OOCCH 3 COONa 地正确方法是( ) OH △6 某有机物甲经氧化后得乙(C2H3O2Cl),而甲经水解可得丙,1mol丙和2mol乙反应可得一种烃氯酯(C6H8O4Cl2),由此推断甲地结构简式为:()A CH2Cl—CH2OHB HCOOCH2ClC CH2ClCHOD CH2—CH2OH OHB HCl C7 有机物A可发生如下变化:A(C6H12O2)D Cu△E已知C、E 都不发生银镜反应,则AA 1种B 2种C 3种D 4种8 下列反应中,不可能在有机化合物分子里引入—COOH地是()A 醛催化氧化B 卤代烃水解C 腈酸性条件下水解D 酮催化氧化9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几种生产乙苯地方法中,原子经济性最好地是()Cl —C2H5 + HCl5OH —C2H5 + H5=CH2—C2H5D —CH3—CH=CH2 + HBr—2—C2H510 已知苯磺酸在稀酸中可以水解而除去磺酸根3H + H2O稀酸 150℃ + 4又知苯酚与浓硫酸已发生取代反应2SO4△ OH——SO3BrSO3H现以苯、水、溴、浓硫酸及碱为原料,合成,写出有关各步反应地方程式.11 香豆素分子式为 C9H6O2 ,分子中除有一个苯环外,还有一个六元环,已知有机物AO O(C7H6O2)可以发生银镜反应,由A 和乙酸酐 CH3—C—O—C CH3在一定条件下经下图一系 O O OH O O列反应制得C7H6O2(A)+CH3C—C—CH3一定条件—CH2—C—O—C—CH3反应(1)OH+H2O(H+)CHCOOH + C9H10O4(B) △C9H8O3(C)-H2O C9H6O2 ( D )3反应(2)消去反应△(1)写出A,B,C,D地结构简式A B C D(2)1属于反应,2属于反应.12 从环己烷可制备1,4—环己二醇地二醋酸酯,下面是有关地8步反应(其中所有无机产物均已不见光 B ④⑤Br —⑥ C ⑦ D ⑧ CH 3COO ——OOCCH 3 其中有3醋酸,醋酸酐反应,2步属于消去反应,3步属于加成反应.反应 ① 、 和属于取代反应,其中③、和 属于加成反应,化合物结构简式为B C .④所用试剂和条件13 已知 ①O 3—C=C — —C=O+O=C —②Zn/H 2O现有以下转换关系:①O 3H 2①O 3O OC 8H 16(A ) 仅一种产物(B ) CD CH 3—C —CH 3+H —C —H ②Zn/H 2O Ni /△②Zn/H 2O(1)写出A 地结构简式(2)完成下列变化地化学方程式:B CC DD 形成高分子化合物:14 某酯A 地化学式为C 6H 8O 4Cl 2,与有机物A ,B ,C ,D 地变化关系如下图:C 2H Cu (OH )2E Cu ,O 2C 6H 8O 4Cl 2(A △1molA 经水解生成根据上述变化关系填空:① 写出物质地结构简式:ABC D②B 地水解产物经醇化可得F (C 2H 4O 3),两个F 分子发生酯化反应可有两种不同地有机产物,写出这两种产物地结构简式 , .③F 可以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写出该反应地化学方程式.—Br15 已知C H 3 [O —C —C] nC 3H 7Br NaOH 溶液△A Cu/O2B ①与HCN 加成H 2O/H +CO 浓硫酸 D C 4H 6O 2引发剂△浓硫酸△ ①写出B ,C ,D 地结构简式:BCD②写出下列转化地方程式:C D :B C : E F : 16(1)现有一化合物A ,是由B ,C ,两种物质通过羟醛缩合反应生成地,是根据A 地结构写出B ,C 地结构简式 AB C(2)已知CH 3CH 2Br+Mg 乙醚 CH 3CH 2MgBr ,可得格氏试剂,它可与羰基发生加成反应,其中“-MgBr ”部分加到羰基氧上,可得产物经水解可得醇,今欲通过上述反应合成CH 3—CHOH —CH 2—CH 3时,选用地试剂和 或和.17 本节利用所学地羟醛缩合反应以乙烯为初始反应物和必要地无机试剂制备正丁醇(CH 3CH 2CH 2CH 2OH ),写出各步反应地化学方程式.18 以乙烯为原料合成CH 3CH 2OOC —CH 2CH 2COOCH 2CH 3(无机试剂可自选),试写合成路线19 以1-溴丙烷为初始反应物(无机试剂自选)合成4-甲基-2-戊炔,写出各步反应地化学方程式.20 写出合成下列物质各步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CH 3 CH 3(1)由 CH 3—C —CH 2Cl 合成CH 3—CH —CH 3C H 3 CH 3CH 2OH E CH 3-C-CH 2-CHO C H 3CH 3O(2)由CH 2=CH 2合成 [ O —CH —C ] n CH 3能力提高:1 已知卤代烃与镁可反应生成格氏试剂,如:R—X + Mg R —MgX,利用格氏试剂与羰基化合物(醛、酮)等地反应可以用来合成醇类. R R 如:>C=O + R —MgX >CR —OMgX ;—C —OMgX+H 2O —C —OH + Mg(OH)X 据以上信息,以苯、溴、乙烯为主要原料,首先合成CH —CH 3OH然后由此合成CH2 已知:① 同一碳原子上有两个双键(如C=C=C 和C=C=O )地化合物不稳定;② 2R —X Na R —R (X 表示卤素原子),水解聚马来酸酐(代号HPMA )普通用于锅炉用水作阻垢剂,按下图所示步骤可以从不饱和烃A 合成HPMAA ①B Na ②C (C 4H 6) Br 2③D ④E 水解⑤ CH 2—CH 2—CH 2—CH 2 OH OH⑥ F Br 2⑦G ⑧H 分子内脱水⑨ I 加聚反应⑩ J [(C 4H 2O 3)n ]水解 HPMA①写出下列物质地结构简式:A D② 反应③属于 反应,反应⑦属于 反应(填反应类型)③ 写出反应⑨地化学方程式C3 环己烯可以通过丁二烯与乙烯发生环化加成反应得到:CH 2=CH —CH=CH 2 + CH 2=CH 2实验证明,下列反应物分子地环外双键比环内双键更容易被氧化:—CHO某些醇类可以通过发生如下反应引入碳碳双键:C 2H 5OH 浓硫酸170℃CH 2=CH 2 + H 2O现仅以丁二烯为有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按下列途径合成甲基环己烷:丁二烯—CH 3C 7H 14O(1)A 地结构简式是 B 地结构简式是(2)写出下列反应地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④ 反应类型⑤ 反应类型4 已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脱氢反应:CH 3 CH 3CH 3CH —COOR -H 2,催化剂 CH 2=C COOR ,再以丙烯为原料,经下列各步反应,合成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E ,请按下图各步反应:CH 3—CH=CH 2H 2、CO 高压 A O 2 催化剂 B CH 3OH 浓硫酸、△ C 催化脱氢D (甲基丙烯酸甲酯) 加聚反应E (高分子化合物)写出各物质地结构简式:A 、B 、C 、D 、E 、5、以 HO 为原料制取 ,其他无机试剂自行选用,试设计出有 ––Br|BrBr –– OH |机合成路线,并写出有关地化学反应方程式.O O OH O6、已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R—C—H + R1 —C—OH R—CH—O—C—R1又知:醇、氨都有似水性,酯可以水解,也可以氨解或醇解.维纶可以由石油产品乙烯为起始原料进行合成,主要步骤如下:D+CH3OHCH2=CH2O2 A +CH3COOH -H2O B 加聚 C E +HCHO 缩聚 G 维纶+NH3F[ CH—CH2—CH—CH2 ]nO— CH2—O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C地结构简式:A、C、(2)写出C转化为E地两种途径地化学方程式.①C+CH3OH D+E ② C+NH3 E+F高考聚焦1.(2006年全国)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标产物地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之比.在下列制备环氧乙烷地反应中,原子利用率最高地是2.(2005年全国)2,4,5 三氯苯酚和氯乙酸反应可制造除草剂2,4,5 三氯苯氧乙酸.某生产该除草剂地工厂曾在一次事故中泄漏出一种有毒地二恶英,简称TCDD.有关物质地结构式如下:请写出:(1)生成2,4,5 三氯苯氧乙酸反应地化学方程式(2)由2,4,5 三氯苯酚生成TCDD反应地化学方程式3.(2005上海)某有机物J(C19H20O4)不溶于水,毒性低,与聚氯乙烯、聚乙烯等树脂具有良好相容性,是塑料工业主要增塑剂,可以用下列方法合成之:已知:合成路线:上述流程中:(ⅰ)反应 A→B仅发生中和反应,(ⅱ)F与浓溴水混合不产生白色沉淀.(1)指出反应类型:反应②反应④.(2)写出结构简式:Y F.(3)写出B+E→J地化学方程式.(4)写出E地属于芳香烃衍生物地同分异构体地结构简式:、、.4.(03年全国)(1)1mol丙酮(CH3COOH)在镍催化剂作用下加1mol氢气转变成乳酸,乳酸地结构简式是.(2)与乳酸具有相同官能团地乳酸地同分异构体A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失水生成B,由A生成B地化学反应方程式是.(3)B地甲酯可以聚合,聚合物地结构简式是.5.(06年上海)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芳炔类大环化合物地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具有不同分子结构和几何形状地这一类物质在高科技领域有着十分广泛地应用前景.合成芳炔类大环地一种方法是以苯乙炔(CH≡C-)为基本原料,经过反应得到一系列地芳炔类大环化合物,其结构为:(1)上述系列中第1种物质地分子式为.(2)已知上述系列第1至第4种物质地分子直径在1~100nm之间,分别将它们溶解于有机溶刑中,形成地分散系为.(3)以苯乙炔为基本原料,经过一定反应而得到最终产物.假设反应过程中原料无损失,理论上消耗苯乙炔与所得芳炔类大环化合物地质量比为.(4)在实验中,制备上述系列化合物地原料苯乙炔可用苯乙烯(CH2=CH-)为起始物质,通过加成、消去反应制得.写出由苯乙烯制取苯乙炔地化学方程式(所需地无机试剂自选)6. (03年上海)已知两个羧基之间在浓硫酸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酸酐,如:+H2O某酯类化合物A是广泛使用地塑料增塑剂.A在酸性条件下能够生成B、C、D.(1)CH3COOOH称为过氧乙酸,写出它地一种用途.(2)写出B+E→CH3COOOH+H2O地化学方程式.(3)写出F可能地结构简式.(4)写出A地结构简式.(5)1摩尔C分别和足量地金属Na、NaOH反应,消耗Na与NaOH物质地量之比是.(6)写出D跟氢溴酸(用溴化钠和浓硫酸地混合物)加热反应地化学方程式:.7.(05江苏)6-羰基庚酸是合成某些高分子材料和药物地重要中间体.某实验室以溴代甲基环己烷为原料合成6-羰基庚酸.请用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出最合理地合成方案(注明反应条件)提示:①合成过程中无机试剂任选,②如有需要,可以利用试卷中出现过地信息,③合成反应流程图表示方法示例如下:夯实双基答案:1.CE2.A3.D4.B5.B6. A7.B8.BD9.D2Fe -Br + HBr -Br + H 2溶液△ -OH + HBr2SO 4△ -SO 3H + 2 H 2OSO 3HSO2 HO - -SO 3H +SO 3 Br SOHO SO 3H + 2 H 2O 稀酸 150℃ -2SO 4Br11. (1) A -CH -COOH C -CH=CHD - O C=O(2) 1. 加成 2.取代(水解)12. ⑥⑦; ⑤⑧; B -- -醇溶液\加热 -Cl13.①CH 3CH -CH=CH -CH -CH 3②B C ; CH 3CHCHO + H 2催化剂△ CH 3CHCH 2OH CH 33 CH 33 CH 3 CH 3CH 3C D; CH 3CHCH 2OH 浓硫酸△ CH 3C=CH 2 + H 2O [ C -CH 2 ]n CH 314. (1) A.CH 2COOCH 2CH 2OOCCH 2Cl B. CH 2COOH C. HO -CH 2CH 2OH D.CH 2CH 2OHO(2) HOCH 2COOCH 2COOH CH 2 CO -C -CH 2-OOO(3) n HOCH2-COOH 引发剂 [ OCH2-C ]n + n H2OO CH3 CH315①B CH3—C—CH3 C HO—C—COOH D CH2=C—COOHOH CH3②CH3—C—COOH 浓硫酸△ CH2=C—COOH + H2OCH3O OHB C CH3—C—CH3 + HClO CH3—C—CH3CH3OHCH3—C—CN + 2 H2O + H+ CH3—C—COOH + NH4+CH3COOCH2CH3E F:[ CH2 C ]nCH3O16(1) CH3 C CH3 CH2CHO (2)CH3MgBrCH3CH2CHO或CH3CHO,CH3CH2MgBr17 2CH2=CH2+O2催化剂△ 2CH3CHOOH OH2CH3CHO CH3CH—CH2CHO CH3CH—2CHO △ CH3CH=CH—CHO+H2OCH3CH=CHCHO + 2H2催化剂△ CH3CH2CH2CH2OHHCl CH3CH2Cl NaOH水溶液 CH3CH2OH18 CH2=CH2 Cl2CH2ClCH2Cl NaClO△CH2—CH2H2O/H+HOOC—CH2CH2—COOH CN CN浓H2SO4△CHCH2OOCCH2CH2COOCH2CH3319 CH3CH2CH2Br NaOH醇溶液△CH3CH=CH2+HBrBrCH3CH=CH2+HBrCH3CH—CH3BrCH3CH=CH2+HBr CH3CH—CH2BrBrCH3CH—CH2Br NaOH醇溶液△CH3C≡CH+2HBr2CH3C≡CH+2Na2CH3C≡CNa+H2↑CH3 CH320 (1) CH3C—CH2CL+H2O NaOH溶液△ CH3C—CH2OH+HCl CH3 CH32 (CH3)3CCH2OH+O2Cu△ 2(CH3)3CCHO+2H2O2 (CH3)3CCHO+O2催化剂△ 2 (CH3)3CCOOH(CH3)3CCOOH + NaOH(CH3)3CCOONa + H2O(CH3)3CCOONa + NaOH△(CH3)3CH(2) 2CH2=CH2+O2催化剂△2CH3CHOOHCH3CHO+HCNCH3CH—CNOH OHCH3CH—CN + 2H2O + H+CH3—CH—COOH + NH4+Rn CH3CHCOOH引发剂 [ O—CH—C ] n+nH2OCH3能力提高答案—Br + HBrO2CH2=CH2+O2催化剂2CH3—C—HOCH3—C—H + MgBr CH—CH3OMgCH3 + H2OCH—CH3 +Mg(OH)BrOMgBr OHO(2) 2—CH3 + O2催化剂2—C—CH3 + 2H—3 + ——C3OMgBr OH—C O—+ Mg(OH)BrCH3 CH3OH CH2—2SO—+ H2O32 (1) CH≡CH BrCH2—CH=CH—CH2Br (2) 加成、取代O O HC = CH(3) HO—C—CH=CH—C—OH △ O=C C=O + H2OO3 (1) A —CHO(2)④—浓H2SO4 =CH2 + H2⑤催化剂—CH3加成4 A CH3—CH—CHO B CH3—CH—COOH C CH3CH—COOCH3CH3 CH3 CH3COOCH3D CH2=C—COOCH3E [ CH2—C ]nCH3 CH35 合成路线:HO——NaOH CO2浓溴水 BrHO——△—O—2+ H2O —OH + NaHCO—2Br——B r↓ + 3HBr6 (1) A CH3CHO B [ CH2—CH ]nOOCOH3(2) ① [ CH2—CH ] n + nCH3 + nCH3COOCH3OOCCH 3 OHO② [ CH 2—CH ]n + WNH 3 [ CH 2—CH ] n + nCH 3—C —NH 2 OOCCH 3 OH高考聚焦答案:1.C 2.( 1)(2)3. (1)取代酯化(2) (3)+−−→−催化剂+NaCl (4)4.(1)(2)HOCH 2CH 2COOH −−→−∆+,H CH 2=CHCOOH +H 2O (3) 5. (1)C 24H 12(2)胶体(3)51︰50(4)-CH =CH 2+Br 2→-CHBr -CH 2Br-CHBr -CH 2Br +2NaOH-C ≡CH +2NaBr +2H 2O(分二步完成也给分)6.(1)杀菌消毒(2)CH 3--OH +H 2O 2→CH 3--O -OH +H 2O (3)(4)(5)4︰3(6)CH 3CH 2CH 2CH 2OH +HBr CH 3CH 2CH 2CH 2Br +H 2O。
《有机化学》实验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养。
2.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
3.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和鉴定等。
2.实验仪器的使用:介绍实验室常用的有机化学实验仪器,如试管、烧杯、蒸馏器等,并演示其正确使用方法。
3.实验操作步骤: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如加热、冷却、搅拌等,并演示其正确操作方法。
4.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准确记录,包括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等。
5.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通过讲解和示例,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演示实验仪器的使用:现场演示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讲解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并进行示范操作。
5.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准确记录,强调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6.实验设计与实验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7.总结与反思:总结实验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反思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四、教学评价1.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评估其掌握程度。
2.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记录的规范性: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评估其准确性和规范性。
3.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方面的表现,包括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的深度等。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包括碳骨架、官能团、同分异构体等;2. 掌握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如按碳架结构、官能团性质等分类;3.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分类问题。
二、作业内容1. 选择一个你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如乙酸、乙醇、葡萄糖等),分析其碳骨架结构和官能团性质,并根据其性质推测其可能的应用领域。
2. 根据官能团性质,自己设计一种有机化合物并将其归类到相应的类别中(如脂肪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卤代物等)。
说明你的分类依据和该化合物的可能应用领域。
3. 阅读教材或其他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机化合物分类的方法和技巧,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4. 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完成一份关于你所选择的有机化合物分类的报告,包括其碳骨架结构和官能团性质、分类依据、可能的应用领域等。
报告字数不少于XX字。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代写;2. 报告应按照要求格式书写,内容完整、条理清晰;3.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逾期不候。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报告质量、问题回答准确性等;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以教师为主导。
五、作业反馈1. 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学生应及时向老师请教,寻求帮助;2.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反馈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堂课的作业,学生应能:1. 准确理解和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特点和分类;2. 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有机化合物知识解决问题;3. 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 碳酸钙B. 甲烷C. 氯化钠D. 氢氧化钠(2)有机化合物都具有可燃性,这是因为()A. 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碳燃烧放出大量的热B. 有机物都是液体或气体C. 有机物中的碳原子连接方式不同于无机物中的碳原子连接方式2. 简答题:请列举有机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并说明其特点。
《有机化学的发展与应用》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能够: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包括重要的里程碑和关键人物。
2、掌握有机化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医药、材料、农业等。
3、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4、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认识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二、作业内容(一)基础知识回顾1、请简述有机化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列举有机化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并简要说明其贡献。
(二)应用领域探究1、医药领域(1)选择一种常见的有机药物(如阿司匹林),阐述其化学结构、合成方法以及药理作用。
(2)探讨有机化学在药物研发中的重要性和面临的挑战。
2、材料领域(1)介绍一种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如聚碳酸酯),包括其性能、应用和制备方法。
(2)分析有机材料在改善生活质量和推动科技进步方面的作用。
3、农业领域(1)讲述一种有机农药(如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特点、作用机制和环境影响。
(2)讨论有机化学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三)案例分析1、选择一个有机化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案例(如石油化工中的乙烯生产),详细分析其工艺流程、涉及的有机化学反应以及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研究一个有机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案例(如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解释其原理和效果。
(四)拓展阅读与思考1、阅读一篇关于有机化学最新研究进展的科普文章,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思考有机化学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展望。
三、作业形式1、书面报告要求学生将上述作业内容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呈现,格式规范,语言清晰准确,字数不少于 1500 字。
2、课堂展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时间控制在 1015 分钟。
四、作业评估1、内容完整性(40%)检查学生是否涵盖了作业要求的各个方面,内容是否完整、准确。
2、分析深度(30%)评估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是否深入,能否结合所学知识和相关资料进行有逻辑的阐述。
有机实验研究报告引言有机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中的核心内容,通过实验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加深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实验操作的技能。
本实验旨在研究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其结构和性质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探索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某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2.通过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测试,确定该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分析并讨论该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乙醇和丙酮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某有机化合物A。
其合成反应方程式如下:乙醇 + 丙酮 -> A + H2O反应过程中,乙醇对应酯化反应中的醇,丙酮对应酯化反应中的酯,A为目标化合物。
酯化反应是一种酯的形成反应,水分子是其副产物。
合成得到该有机化合物A后,通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设备和试剂。
2.在室温条件下,将乙醇和丙酮按一定的摩尔比例混合。
3.加入适量的硫酸作为催化剂,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混合液。
4.将混合液反应在加热器中,加热至沸腾。
5.反应进行30分钟后,关闭加热器,让反应液自然冷却到室温。
6.将反应液通过吸滤器进行过滤,收集固体产物。
7.使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对产物进行测试分析。
8.根据测试结果,确定该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过程中顺利完成了有机化合物A的合成,并成功获得了产物。
经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的测试,得到了有关该有机化合物A的一些结构信息。
通过红外吸收峰的分析,确定了有机化合物A中的官能团,进一步印证了合成反应的成功。
核磁共振光谱的结果显示化合物A中的化学位移和耦合常数,提供了进一步表征化合物结构和校正结果的依据。
质谱分析结果提供了该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并在质谱图上观察到其分子离子峰。
综合实验结果和仪器分析,得出了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为某某结构,证明实验合成的目标达到预期。
结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有机化合物A,并通过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光谱和质谱等分析方法,确定了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为某某结构。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精选7篇),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计划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学实验是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学教学的重要基础又是学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
更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方法。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掌握一些常用的实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我校学实验教学工作特制定计划如下一、目的要求明确实验内容制定合理的实验目标。
本学期主要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并在实验中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二、实施措施1、按照本学期新课标的要求有计划地备齐备好所有的实验课程使演示实验、分组探究实验的开出率均达100%。
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认真组织精心辅导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并积极组织并指导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2、优实验教学结构探索实验课教学有模式。
优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既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科学要领和规律是怎样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又能培养学生的一定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所以尽可能适当地增加课堂演示实验的次数。
教师除了在新授课演示实验在复习课可适当怍为个别学生再次演示。
这有利于较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提倡自制教具与改进教具改装不合理的装置。
适当吸收学生参加自制教具的活动这样不仅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还可以节约经费。
把教师演示改为边讲边实验请部分学生参加演示其他同学观察并给予评论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机化学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有机化学合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仪器:反应瓶、醇、酸、碱、搅拌棒、减压蒸馏器等。
实验原理:有机化学合成是指通过有机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构建出所需要的目标有机分子的过程。
通常会涉及到反应条件的选择、反应物的摩尔比和反应机理等方面。
实验步骤:
1. 将反应瓶置于实验台上,加入适量醇作为反应溶剂;
2. 依次加入所需的酸、碱等试剂,注意控制投加速度;
3. 使用搅拌棒搅拌混合物,使各试剂均匀混合;
4. 放入减压蒸馏器进行反应,控制温度和反应时间;
5. 反应结束后,进行产品的分离和提纯。
实验结果:经过反应得到了目标有机产物,通过NMR、IR等技术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数据显示产物结构正确,纯度较高。
实验讨论:本次合成反应中,反应条件的选择、摩尔比的控制以及反应机理的理解对合成产率和产物结构都有重要影响。
在今后的实验中,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操作技术,提高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有机化学合成实验,掌握了合成方法和技术,
增强了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理解,为今后的有机合成研究打下了基础。
结语:有机化学合成实验是化学专业学生必备的基础实验之一,通
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有机化学的原理和方法,提升实验
操作能力和科研素养。
愿每一位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都能牢记实验中
的经验教训,不断进步,追求科学的完美。
最新有机化学实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合成一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加深对有机反应机理的理解,并熟悉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本次实验选择合成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这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有机溶剂和合成中间体。
反应通过乙醇(ethanol)和醋酸(acetic acid)在酸性催化剂(如浓硫酸)的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
反应方程式如下:CH3COOH + C2H5OH → CH3COOC2H5 + H2O实验材料与仪器:1. 乙醇(C2H5OH)2. 醋酸(CH3COOH)3. 浓硫酸(H2SO4)4. 饱和食盐水(NaCl溶液)5. 无水硫酸钠(Na2SO4)6. 滴定管、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冷凝管、加热套、磁力搅拌器、真空旋转蒸发仪实验步骤:1. 在通风橱内,将50毫升乙醇和25毫升醋酸加入圆底烧瓶中。
2. 缓慢滴加5毫升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并装上冷凝管和磁力搅拌器。
3. 使用加热套缓慢加热混合液至回流状态,维持反应1-2小时。
4. 反应完成后,让反应混合物自然冷却至室温。
5. 将反应混合物转移到分液漏斗中,加入饱和食盐水和无水硫酸钠,静置分层。
6. 打开分液漏斗的开关,放出下层液体,收集上层有机相。
7. 将收集的有机相转移到旋转蒸发仪中,旋转蒸发去除溶剂,得到乙酸乙酯产物。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闻气味,确认产物为乙酸乙酯。
产物的收率约为70%,通过核磁共振(NMR)和红外光谱(IR)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产物的结构。
实验讨论:本次实验中,酯化反应的收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反应时间、温度、催化剂的用量等。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反应条件,以提高产物的纯度和收率。
同时,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的化学品造成伤害。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合成了乙酸乙酯,并对有机化学中的酯化反应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对于提高实验效率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融合OBE理念和BOPPPS教学模式的本科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探究——以《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实验为例融合OBE理念和BOPPPS教学模式的本科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探究——以《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实验为例摘要: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重要的实践环节,对于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实验,探索融合OBE理念和BOPPPS教学模式的本科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以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引言有机化学是化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专业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实验技术的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和创新能力。
因此,融合OBE理念和BOPPPS教学模式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案设计成为改革的方向。
二、OBE理念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培养,强调将教学目标明确化。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实验目标,例如学生应该能够熟练进行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并能够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同时,通过合理设计的实验内容和实验任务,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通过实践中的错误和挑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BOPPPS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BOPPPS教学模式(Big Idea, Outcomes, Pre-assessment, Participatory Learning, Performance, and Self-assessment)强调将学生置于主动参与和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BOPPPS教学模式,设计预习环节、小组讨论环节、实验操作环节和评估与反思环节。
有机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熟悉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反应物的称量、溶解、加热、冷却、过滤、洗涤、干燥等。
2.掌握有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制备方法。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有机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碳原子与其他原子(如氢、氧、氮、卤素等)之间的共价键的形成和断裂。
这些反应通常需要催化剂、加热、光照等条件。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产物的形成和物理性质的变化来推断化学反应的进行。
三、实验内容1.实验一:醇的氧化实验目的:通过氧化醇制备醛或酮。
实验原理:醇在氧化剂的作用下,可以氧化成醛或酮。
常用的氧化剂有酸性高锰酸钾、酸性铬酸钾等。
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醇。
(2)将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氧化剂。
(3)加热反应混合物,观察反应物的变化。
(4)冷却反应混合物,观察产物的形成。
2.实验二:酯化反应实验目的:通过酯化反应制备酯。
实验原理:酸和醇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发生酯化反应,酯。
常用的催化剂有浓硫酸、磷酸等。
实验步骤:(1)称取适量的酸和醇。
(2)将酸和醇加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催化剂。
(3)加热反应混合物,观察反应物的变化。
(4)冷却反应混合物,观察产物的形成。
四、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2.实验前,要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及时记录实验现象。
4.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室的整洁。
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讨论等内容。
2.实验报告要求文字表述清晰,数据准确,图表规范。
3.实验报告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4.实验报告要按时提交,不得抄袭。
六、实验评价1.实验操作(30%):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安全性。
有机化学实验艺术高中教案
课程等级:高中
课程时长: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流程和原理
2.掌握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1.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的使用
3.不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鉴定实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教师简要介绍有机化学实验的概念和重要性
2.学生观看有机化学实验的视频教程,了解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巧
3.教师演示常用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搅拌、加热、过滤等
4.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练习,如制备简单的有机物或进行有机物的鉴定实验第二课时:
1.教师向学生介绍不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实验步骤
2.学生分组进行有机合成实验,根据给定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4.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实验结果,并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掌握程度
2.评价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3.评定学生在实验中展示的创造力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教学资源:
1.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和视频教程
2.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设备
3.实验操作指导书和实验方案
教学反思:
有机化学实验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热情和探索欲望。
通过设立实验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应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实验一对甲氧基肉桂酸的合成张玲玲6130601012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分析化学一、目的1.掌握丙二酸常用合成方法2.熟悉各种基本操作二、原理三、实验装置四、步骤及现象五、数据记录对甲氧基肉桂酸的实际质量:9.3g 理论质量:18.3g 产率:9.3/18.3=50.82% 对甲基肉桂酸的熔点:160.2-178.5六、思考题(1)丙二酸二乙酯与茴香醛反应也可制备对甲氧基肉桂酸,且丙二酸二乙酯的价格较丙二酸低,但工厂仍然优选丙二酸为原料,试用有机化学反应基本原理解释之。
答:该反应是丙二酸的α—H进攻茴香醛的醛基,生成羟基后脱水消除成碳碳双键。
由于丙二酸二乙酯中两个乙基具有诱导效应,使得亚甲基上的氢不及丙二酸上亚甲基的氢的活性大,即丙二酸亚甲基上的氢更容易进攻羰基上的氧。
(2)如果体系中不加入哌啶,该反应也能够进行,但是反应速度稍慢,试用有机化学基本原理解释并用反应机理式表示哌啶在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答:哌啶分子提供氢原子的能力较强,可通过提供氢来引发反应,使反应速度加快。
哌啶环上的氮原子有一对未共用电子对处于sp2杂化轨道上,因它不参与共轭而能与H+结合,所以具有弱碱性,易夺取丙二酸中间碳上的氢离子而形成碳负离子,碳负离子再去进攻茴香醛羰基上的碳正离子。
而哌啶是六氢吡啶,不含有双键,性质与脂肪族仲胺相似,N上也存在一对未共用电子对,再综合烃基的给电子效应,碱性增强,夺取质子的能力增强,所以,加入哌啶后可明显加速反应。
七、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对甲氧基肉桂酸的合成方法。
并进一步巩固了冷凝回流、常压蒸馏等基本操作。
在查找实验文献的过程中也学习了如何去筛选有用信息等技能。
实验二对甲氧基苯丙酸合成张玲玲6130601012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分析化学一、目的3.掌握加氢是基本方法与步骤4.熟悉各种基本操作二、原理三、实验装置四、步骤及现象实验步骤实验现象五、数据记录与处理作时间与吸氢体积的曲线:时间--X 轴,体积--Y 轴20406080100120V /m lT/min六、思考题(1)对甲氧基肉桂酸加氢还原为对甲氧基苯丙酸后,虽然分子量有所增加,但是其熔点却降低了大约70℃,试用有机化学基本原理解释之。
基本有机化学实验步骤与技巧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
在有机化学实验中,掌握基本实验步骤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基本有机化学实验步骤与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有机化学实验。
首先,进行有机化学实验前,我们需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首先要确保实验室环境的安全,佩戴实验室必须的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其次要检查实验仪器和试剂的完好性,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台面的清洁整洁,保持实验操作的整洁和规范。
其次,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时,需要注意实验步骤的严谨性。
首先要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量试剂,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其次要掌握好实验步骤的顺序和操作方法,严格按照实验手册的要求进行实验操作。
在进行各种反应时,要注意控制反应的时间和温度,以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并获得预期的结果。
此外,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还需要掌握一些实验技巧。
例如,在进行液体的搅拌和混合时,要适当掌握搅拌的速度和时间,以避免气泡的产生和反应物的溅出。
在进行沉淀的分离时,可以利用过滤的方法将固体沉淀与溶液分离。
在进行真空干燥时,要注意控制好真空泵的压力和温度,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总而言之,基本有机化学实验步骤与技巧是进行有机化学研究和教学的基础。
掌握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步骤的严谨性和实验技巧的掌握,可以有效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数据的准确性。
希望大家在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时,能够认真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实验能力和水平。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鉴定,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进一步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并培养实验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验原理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的化合物的学科。
有机化学实验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纯化、鉴定结构和测定性质等实验内容。
实验方法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选取合适的有机化合物合成方案,并核算相应的反应物的质量;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2.开始实验:按照实验方案,依次将反应物按照约定的量比加入反应容器中,进行反应。
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观察反应前后颜色和形态等变化。
3.反应结束后,进行产物的分离纯化。
通常采用溶剂重结晶、溶剂蒸馏或柱层析等方法。
4.鉴定产物的结构: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技术手段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5.测定产物的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和折射率等物理性质。
实验步骤1.合成目标化合物A:按照实验方案,将反应物B、C依次加入反应容器中,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反应,反应时间为X小时。
2.分离纯化:将反应混合物经过重结晶/蒸馏/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得到目标产物A。
3.鉴定结构:使用红外光谱仪对目标产物A进行红外光谱分析,以确定其中的官能团和键的性质。
使用质谱仪对目标产物A进行质谱分析,以确定其分子量。
使用核磁共振仪对目标产物A进行核磁共振谱分析,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4.测定性质:测定目标产物A的熔点、沸点、密度和折射率等物理性质。
实验结果和讨论合成产物A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的分析,确定了合成产物A的结构为……合成产物A的性质测定了合成产物A的熔点为……,沸点为……,密度为……,折射率为……。
反应过程中的问题与改进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的问题。
改进方法是……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进一步掌握了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提高了实验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化学实验设计方案化学实验设计方案题目(十篇)化学试验设计方案化学试验设计方案题目篇一二、试验目标:让学生经过独立自主的制作临时装片、切片、涂片的方法来感知细胞的形态和构造,从而使学生对细胞到达必需的熟悉,为以后的教学作下铺垫。
制作临时装片的胜利,对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兴趣和生物科学素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这样熬炼了学生的动手本领,也培育了学生的自我动脑思索的本领。
三、试验方法及步骤:(一)试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解剖针、毛笔、滴管、擦镜纸;清水、碘酒溶液;西红柿、空心莲子草、洋葱;创可贴(切片时可能会有人受伤)(二)试验步骤:1、临时装片的制作⑴预备擦用擦镜纸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洁净改善:将干净的纱布改为擦镜纸,擦拭玻片时要留意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夹住玻片的两端,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衬垫上干净的纱布后,夹在玻片两面,同时擦拭,以防将玻片损坏,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心滴1-2滴清水改善:在制片时至少滴2滴清水,这样加盖玻片时,盖玻片下的空间中水较充盈,气泡就少,细胞的活性也较好取用刀片在洋葱外表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撕取外表皮问题:由于叶表皮皱缩、学生不娴熟等,导致撕下的表皮薄膜过厚,在显微镜视野中难以找到幻想的观看对象,致使试验效果较差。
改善:首先将洋葱鳞片叶切成宽1.0-1.5cm的纵向窄条,再用刀片将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划成小块(切忌划透),然后用镊子夹住宅划表皮的边缘,将其轻轻取下(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易与叶肉分别,操作简便)即可。
这一改善降低了试验操作难度,提高了制片质量。
放把撕取的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并展平⑵盖盖玻片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看的材料上⑶染色染:将玻片倾斜10度左右,从高的一侧滴入碘液,让其自我流入玻片。
问题:染色时书中要求是把1-2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一【实验名称】:有机化合物的鉴别。
二【实验目的】:(1)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中典型官能团的组要化学性质。
(2)学会利用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特征反应性质来鉴别化合物,及鉴别的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实验技能、设计、查阅资料的能力。
三【仪器和试剂】:仪器:大试管小试管酒精灯试管夹试管架玻璃棒烧杯等。
试剂:A组:松节油(主要成分α-蒎烯和β-蒎烯)、环己烷、苯甲基氯。
B组:甘油、仲丁醇、叔丁醇、水杨酸。
C组:乙醇、乙醛、丙酮、乙酰乙酸乙酯。
Fehling或Tollens试剂、溴水(Br2/Cl4溶液)、FeCl3溶液、浓I2液NaOH
溶液、2,4-二硝基苯肼、碳酸钠溶液、KMnO4/H+溶液、Lucas试剂、CuSO4
溶液、NaOH溶液、AgNO3/C2H5OH溶液、蒸馏水、水合茚三酮溶液、亚
硝酸。
四【实验原理】:1.根据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特征性质,即化合物的官能团决定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如有气泡、沉淀产生及颜色的变化等。
根据化合物官能团直接相连
的碳原子的类型,以及官能团的连接位置(即其它官能团的影响),导致与
试剂作用的程度有所异同。
2.醇的性质醇的性质组要表现在羟基上。
而羟基的活泼性与其直接相连接
的碳原子的类型不同而异,因此反应的实验现象也就不同。
3.醛和酮的化学性质二者分子内都含有相同官能团羰基,因此性质上就有
许多相似之处,都可在羰基上发生亲核加成和烃基上a-活泼氢卤代反应。
但
由于醛-羰基直接与氢相连。
4. 有的有机化合物有特殊的气味,但多数有机物有毒,因此一般不用闻气味
的方法来鉴别有机化合物。
如松节油有刺激性味,乙醛有性气味,苯甲醛有
杏仁香味,乙醇有酒味,环己烷有汽油味等。
五【实验内容】:
请分别设计一个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案。
A组:松节油(主要成分α-蒎烯和β-蒎烯)、环己烷、苯甲基氯。
B组:甘油、仲丁醇、叔丁醇、水杨酸。
C组:乙醇、乙醛、丙酮、乙酰乙酸乙酯。
B组鉴别方案
各取5滴
各取5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