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观察与想象作文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5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教学目标】1.能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的特征的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作为创编童话故事的主角,大胆想象它的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习作中的不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一、情景导入1.出示动物图片:母鸡、蚂蚁、老鹰、蜗牛。
2.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3.母鸡会下蛋,但它飞不高。
蚂蚁的个头比较小,身体是细长的,头部较大,长有一对复眼,一对触角。
老鹰的上嘴弯曲,脚强健有力,趾有锐利的爪,翼大善飞,勇猛善战。
蜗牛有甲壳,形状像小螺,颜色多样化,头有两对触角,爬行速度非常慢。
二、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感知想象。
1.同学们,你们看看,今天谁来了?(出示课文中的四幅图)2.仔细观察这几幅插图,你发现了什么?3.指名交流,发现这些小动物的不同之处。
预设:生1:第一幅图中的母鸡,飞得比树还要高。
生2:第二幅图中的蚂蚁,长得比树还要高大。
生3:第三幅图中的老鹰,在悬崖边,不敢飞,很害怕的样子。
生4:第四幅图中的蜗牛,跑得飞快。
4.过渡: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多么不可思议的四幅图,赶快去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吧。
5.生自由朗读习作要求,思考本次习作的要求。
6.引导学生交流你知道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写什么吗?预设生1:这次习作的主角是动物,可以是书上出示的动物,也可以自己选一种小动物。
生2:这次习作的小动物,都失去了它们原来的主要特征,和我们平时见到的小动物是完全相反的。
生3:这次习作是要写这些特殊的动物身上发生的奇异的事情,所以需要我们展开想象。
写出来的事情要能突出小动物“变异”后的特征来。
7.小结,同学们,你们分析得十分到位。
确实,这次习作要求我们以这些不可思议的动物为主角,创编童话故事。
大家看过、听过这么多的童话故事,你们发现童话故事都有哪些特点呢?(二)明确习作要求。
三年级作文教学设计(优秀11篇)小学三年级作文教案篇一教学要求:1.学习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用词要准确,语言要通顺,表达要具体。
3.听取别人建议,尝试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1.抓住一个想法写清楚。
2.尝试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
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和解决办法,就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二、事例引导。
请同学们读一读生活中的小事例。
(课件出示事例一)1.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一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2.汇报。
(课件出示事例二)3.自由读,小组交流。
事例二提出了什么想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4.汇报。
5.你觉得这两个事例写得怎么样?评价一下。
三、畅谈想法。
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或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想法?1.小组内交流。
2.小组选派说得好的代表发言。
3.全班进行评价交流。
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四、写出想法。
从自己的发现或同学列举的现象中选择一个写一写。
课件出示温馨提示:1.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2.注意用词要准确,语言要有条理。
3.写后读一读,自己尝试修改一下。
五、作文交流。
请完成的同学读一读自己的作文,集体评议。
第七单元习作指导我有一个想法写作思路:1.审阅题目:本题要求我们写关于生活中的想法。
2.选定内容:自己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否需要改进呢?把你的想法写出来,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3.表达方式:叙述。
4.表现手法:首尾呼应,开篇点题。
5.结构顺序:在写作文时,首先提出问题,把你的想法写清楚,然后写对这种想法的改进办法或建议。
下水文:我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关于房子建设的想法。
①我觉得现在自己住的小区里,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就是没有一个像邮箱一样的收取快递的箱子,如果有这样的箱子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很实用的一个设计。
②因为白天的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家里都没有人在,快递员只好把快递送到物业保管。
习作8《.这样想象真有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的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能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的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课前准备:课前学生学唱儿歌《颠倒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儿歌导入,激发“趣”1.学唱《颠倒歌》中,儿歌中出现了哪些动物,它们变得有什么不一样了?.2这些动物完全改变了自己的特性。
这样想象一定会发生许多奇特有趣的故事。
(板书:这样想象真有趣)[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喜听乐唱的童谣导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对比想象,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话中去。
]二、创设情境,想象“趣”1.有一只小蜗牛叫鲍勃,它非常想改变自己,大家猜猜它想变成什么样?2.观看视频,这个动画片的主人公是谁?它发生了什么故事?你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想问它吗?你来想象一下。
3.在我们的生活中蜗牛原本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图片蜗牛,就像一首儿歌里唱的“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4.我们现在这样想象,小蜗牛能健步如飞了,它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会发生哪些奇异有趣的事情呢?(板书:生活的变化奇异的事情)师提炼如觅食、出行、伙伴,困难、帮助、游戏等。
学生静思想象,选一个或几个关键词小组交流互说,全班交流。
5. 小蜗牛变快后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呀,同学们的这样想象可真有趣。
咱们这个动画片的名字就叫《极速蜗牛》,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看一看。
[设计意图:展示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选材,训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三、例文引路,发现“趣”1.有一个学生也写了一个故事,名字叫《没有脖子的长颈鹿》。
从题目你知道故事的主角是谁?它有什么新特征?2. 出示片段, 读一读,没有脖子的长颈鹿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比一比,两个片段哪个更有趣?读出你觉得很有趣的地方,说说怎么有趣。
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学目标】1.把自己观察的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出来,语言流畅,内容具体。
2.让学生学会细致地观察,有条理地写下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
3.能够主动地关注生活,乐于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并虚心接受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重点】把自己观察的印象最深的写具体,写出观察中的新发现。
【教学难点】观察时注意事物的变化。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描写事物:语言简洁、准确、通俗抓住特征厘清顺序描写场景:场景发生的时间地点氛围特点人物神态、言行【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习作指导课到底应该怎样上,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老师们都在探索,我也一直在尝试。
本节课,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从观察、描写、布局谋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学生们学到了一些写作知识,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小学写作教学往往会从简单的记叙文开始,生活中每天都发生很多故事,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发现。
教师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用丰富的表情、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将学生们引领到我们所创设的故事情境当中去,再让学生们去回想并感受他们新的发现,继而把它写出来。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可以说美是无处不在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拥有一双慧眼,发现美,传递美,做学生们的榜样。
缺少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很难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缺少对生活的爱和热情也难以对写作产生多大的兴趣和热情,所以,用心去感染我们的学生们吧,这是一条捷径。
不足之处:内容的讲解过于繁多,对于三年级上册的学生来说,过于繁杂。
最好选择其中的一类(如描写事物)来学习、分析、写作。
小学作文讲座:观察与想象(看、听、闻、尝、触)设计理念:一、作文是一种语文能力。
能力的形成需要训练,更需要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对三年级刚起步的学生而言,写作是一门全新课程,一切都需从启蒙开始。
将本节课的教学定位于观察与想象,因为这是构成写作能力的最基本因素,也是学生最易感知,最熟悉,最形象直观的生活,因此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作文是一种思维方式。
用书面语言反映自己的思想,这是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所谓“语言是思维的外衣”,透过语言,我们看到的是思维的本质。
因此,训练学生写作,必须从思维训练入手,而“观察与想象”是思维构成的重要内容。
作文的能力不仅仅是人们常说的“词语的堆砌与积累”那么单一。
华丽的语句以及新颖的构思固然不可少,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独特思想。
思想来源于对事物的细致观察与分析,深入思考与领会,因此学会“观察”方法,养成“想象”习惯,对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学习观察静物的方法。
(看、听、闻、尝、触)二、在观察中学会想象,初步懂得描绘事物的艺术手法。
(诗化、美化、意象化)三、养成观察与想象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题外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今天老师给这堂课也取了个名字。
(板书:胡海)“胡”指的是“胡说八道胡思乱想”,“海”,指的是海阔天空。
这个名字的含义是:海阔天空地想,海阔天空地聊。
既然是聊,那我们就要选择一个话题,就从“吃”开始吧。
二、互动交流,轻松入题。
1、(教师出示食物灯片),喜欢吗?2、(教师出示运动类灯片),喜欢吗?3、(教师出示书报灯片),喜欢吗?4、(教师出示“作文”二字灯片),喜欢作文吗?喜欢的同学站起来,说说你们对作文的真实感受。
(出示语言训练:我爱作文,就像_____爱_____。
)教师总结:同学们,看来大家都写作还挺感兴趣,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可另一半是什么呢?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是这样说的:要想写出好文章,对生活一定要有细致的观察力,对事物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活动分析这是一次想象作文,鼓励学生根据提示,选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并说明一个道理,旨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初步培养求异思维能力。
本次写童话故事与三年级上册写童话要求有所不同,着重引导学生根据所提示的情境,打开思路,大胆从动物特征相反的方向想象,努力把夸张、奇特的故事情节写清楚,表现出想象的“有趣”,对学生的创编要求又有所提高,既要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但又不能过于脱离实际。
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第一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读文、看图并思考“这些动物原来有什么特征,失去原来的主要特征后会发生什么”,再进一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想象动物们的变化和由此引发的奇异故事,并将自己认为“有趣”和“奇异”的内容写出来。
教学目标1.能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特征变化带来的生活变化,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2.能用学过的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说出自己的奇思妙想,想象大胆、丰富、奇特,并能简洁、清楚地表达。
2.引导学生想象小动物失去原来的主要特征后,生活产生的变化或发生的奇异的事情,构思创作有趣的故事。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一、单元回顾,导入正题1.引导学生回顾单元内容。
导语: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有趣的故事,大家能够联系课文说说它们有趣在什么地方吗?2.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归纳童话故事的特点。
(情节奇异,幻想色彩,手法多样,结局意外。
)童话故事的有趣之处在于其想象、虚构的色彩浓厚,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结局常常会出乎意料。
3.教师过渡,导入正题。
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童话故事的小作者,运用自己奇异的想象,编一个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然后来比一比,看看谁的想象更加奇异有趣。
二、明确要求,指导创编1.出示母鸡、蚂蚁、老鹰、蜗牛图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知,简单交流对几种动物主要特点的了解。
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教学目标】1.能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编写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2.能根据要求与同学互评习作。
3.能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1.根据要求,通过大胆想象,编写有趣的童话故事。
2.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能选择一种动物作为主角,大胆想象它特征变化带来的奇特经历,编写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
【教学过程】一、联系课文,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同学们,有趣的故事大家都喜欢听,不管是那个急性子的顾客还是那个慢性子的裁缝,不管是那个怕“漏”的老虎还是那个怕“漏”的贼,都给我们带来了开心的笑声。
今天我们发挥想象,也来编写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过一把小童话作家的瘾,大家说怎么样?出示课件1:教师板书课题:这样想象真有趣(设计意图:以课文内容导入,不但链接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打开思路,大胆想象,畅所欲言。
1.过渡:大胆想象是写好童话的方法之一,在落笔之前,我们要打开思路,大胆想象,相互交流,畅所欲言。
教师板书:打开思路大胆想象力求有趣2.出示课件2: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者课本中的插图,我们一起来交流几个问题。
问题一:插图中画了哪几种动物?预设:插图中画了母鸡、蚂蚁、老鹰、蜗牛等四种动物。
问题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动物分别具有怎样的特征?预设:在现实生活中,母鸡虽然长着翅膀,却不能飞上天;蚂蚁的体型非常小,人类在它们面前堪称巨人;老鹰是一种凶猛的飞禽,它肌肉强健、视力敏锐、嘴巴弯曲尖利、鹰爪像一把钩子;蜗牛背着重重的壳,走起路来磨磨唧唧、慢慢腾腾。
问题三: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动物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预设1:在现实生活中,母鸡生活在人类为它们建造的鸡窝里。
它们吃着现成的食物,白天就在鸡窝里悠闲的散步,晚上就卧在干草中休息。
它们成年以后,几乎每天都会下蛋,回馈人类对它的喂养。
预设2:在现实生活中,蚂蚁的个头儿非常小,它们在地下的土中筑巢,过着群居的生活。
习作二:《看图画,写一写》课型:习作【教学目标】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1.能按一定的顺观察图画,准确把握图意,合理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能根据意见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学生进行一次放风筝的体验活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1.教师导入:清明前后,晴空碧净,鸟语花香,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放飞风筝,在我国已有2500年的历史了。
从古到今,放风筝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项文娱活动。
你看,古人将放风筝的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多媒体出示古诗《村居》)预设:生齐读古诗。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有没有什么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3.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名说一说放风筝带来的乐趣。
4.出示习作话题:看图话,写一写教师过渡: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一群小朋友也在放风筝。
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他们的心情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放风筝的文章。
同学们都放过风筝,一定有体会,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
相机板书(看图画,写一写)(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活动导入新课,让学生将学习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主题,观察图画1.教师提要求:看图写话首先要认真观察,看是写的前提,画面上有什么不要错过一个地方,同学们说一说,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预设:各式各样的风筝,蓝天、白云,绿油油的草地,放风筝的小朋友还有大人。
2.面对这样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我们有没有观察的好方法呀?老师今天就介绍一种观察的方法:整体—局部—整体。
相机板书(整体局部整体)观察图画首先要对图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观察相机板书(时间天气人物干什么)3.试着用上面的整体观察法,说说图画的内容。
预设:今天星期六,阳光明媚,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人们来到郊外的一片空地上放风筝。
走进作文系列讲座之一
观察与想象
设计理念:
一、作文是一种语文能力。
能力的形成需要训练,更需要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对三年级刚起步的学生而言,写作是一门全新课程,一切都需从启蒙开始。
将本节课的教学定位于观察与想象,因为这是构成写作能力的最基本因素,也是学生最易感知,最熟悉,最形象直观的生活,因此也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作文是一种思维方式。
用书面语言反映自己的思想,这是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所谓“语言是思维的外衣”,透过语言,我们看到的是思维的本质。
因此,训练学生写作,必须从思维训练入手,而“观察与想象”是思维构成的重要内容。
作文的能力不仅仅是人们常说的“词语的堆砌与积累”那么单一。
华丽的语句以及新颖的构思固然不可少,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独特思想。
思想来源于对事物的细致观察与分析,深入思考与领会,因此学会“观察”方法,养成“想象”习惯,对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学目标:
一、学习观察静物的方法。
(看、听、闻、尝、触)
二、在观察中学会想象,初步懂得描绘事物的艺术手法。
(诗化、美化、意象化)
三、养成观察与想象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题外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今天老师给这堂课也取了个名字。
(板书:胡海)“胡”指的是“胡说八道”“胡思乱想”,“海”,指的是海阔天空。
这个名字的含义是:海阔天空地想,海阔天空地聊。
既然是聊,那我们就要选择一个话题,就从“吃”开始吧。
二、互动交流,轻松入题。
1、(教师出示食物灯片),喜欢吗?
2、(教师出示运动类灯片),喜欢吗?
3、(教师出示书报灯片),喜欢吗?
4、(教师出示“作文”二字灯片),喜欢作文吗?喜欢的同学站起来,说说你们对作文的真实感受。
(出示语言训练:我爱作文,就像_____爱_____。
)
教师总结:同学们,看来大家都写作还挺感兴趣,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可另一半是什么呢?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是这样说的:要想写出好文章,对生活一定要有细致的观察力,对事物要有丰富的想象力。
(以灯片出示)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心理特征,以“胡说八道”“胡思乱想”为切入口,以“好吃、好玩”的图片为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引入学习主题.。
避开“作文”二字,创设轻松氛围,解除心理压力,为整节课的学习营造和谐与宽松的心理环境。
三、出示苹果,学习观察方法
※看__________观察苹果的颜色、大小、形状
1、什么是观察呢?简单说,观察就是看。
这是什么?(出示实物苹果),我们一起来观察它的颜色、形状、大小。
你观察到什么?(圆溜溜、像孩子的脸、红肜肜、……)
※闻_________ 感知苹果的气味.(用鼻闻,用心闻)
2、除了看,我们还可以闻一闻!(教师做出闻的样子.)我们大家都来闻闻看!(将苹果放在学生鼻子边)告诉老师,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清香,香甜,淡淡的,一阵阵的,飘飘的,一缕缕的,浓浓的……)
3、在生活中,你闻过这样的气味吗?(引导学生联想到洗发水,香皂,纸巾、香水、……)之后,教师出示《秋天的雨》中的句子:秋天的雨,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
4、老师再接着闻一闻.(呀,我闻到了阳光留在苹果上的芬芳,还闻到了泥土的清香.)同学们,你们再闻闻,一定还能闻出更多的气味。
(启发学生从苹果中闻出秋天的气息,闻出春雨、苹果花、果园、丰收、………)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在闻气味的时候,可以用鼻闻,还可以用心闻,只要我们用心,才能闻出蕴藏得深深的诗意.)
5、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出什么方法来观察苹果呢?
〖设计意图〗出示具体的事物,从简单的观察方法----“看”为起点,引导学生用鼻闻,继而用心闻,旨在告诉学生,眼睛只能发现事物的美,心灵可以感受事物的美。
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每一个细小的事物里都包含着广阔的世界,都蕴藏着丰富的感受。
这样去观察,事物就会变得鲜活而充满生命力。
在这基础上,启发学生通过其它的感官来观察苹果。
※听________感受苹果的声音。
(用耳听、用心听)
6、学生用耳感知:嗡嗡声、咚咚声……
7、学生联系课堂环境用心感知:苹果的笑声,苹果的歌声,苹果的对话声………
8、在此基础上,教师创设不同情境丰富感知:将苹果切开让学生感知;将苹果从空中摔下让学生感知;将一大一小两苹果放在一起让学生感知;将一大堆苹果放在一
起让学生感知……(苹果的哭泣声,苹果的痛苦声,苹果的争吵声,苹果的活动声,苹果的家庭生活等……
9、听听教室里的物体,你听到了什么?(风扇、书桌、红旗、鲜花……)
〖设计意图〗万事万物都有生命,花鸟虫鱼,山川大地,他们一定也有自己的语言和声音,只有懂得用心倾听的人才能更丰富地感知世界。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写作高手,就必须学会用心观察。
※尝________用嘴尝,用心尝(尝出千滋百味)
10、切开苹果,分成小块,让每个孩子都静心尝一尝,提醒学生细细地、慢慢地品尝,用心去感受。
学生汇报:香甜、清脆、果汁流入心田……
11、教师出示图片,显示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对苹果滋味的感受:
沙漠旅行者尝:解渴充饥,精神抖擞,力量大增,充满活力与生命。
贫困饥饿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与活力,感到幸福与甜蜜。
年轻的妈妈:像喝了蜜一样甜,笑容更灿烂,容貌更美丽.
生病的人:脸色更红润……
11、教师将学生的感受连成一段诗,以灯片出示:
我是一个小小的,红艳艳的苹果
我把微笑,挂在孩子的脸上,
我把甜蜜,送进妈妈的心窝。
我给饥饿的人们充饥,
我给沙漠的行者解渴。
我使失去阳光的病人恢复健康,
我使健康的人更加愉快的生活。
触________用手抚摸感知(冷热、软硬、粗细、粗糙、光滑……) 12、学生在触摸的基础上,感知苹果的光滑、硬度,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图片的观察,感知大自然的变化。
(白云、蓝天、飘雪、晨光、草地、柳枝、河水……)
分项感知:白云:软软的,像棉花; 飘雪:冰冰的,像蝴蝶;
朝阳:暖暖的,像火球; 柳枝:柔柔的,像细发;
河水:清清的,像镜子; 草地:厚厚的,像地毯……
整体感知:辽阔的世界,宁静的世界;温暖的世界,冰天雪地的世界.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将感知连成一首诗:
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世界,
天地变得高大辽阔。
这是一个冰天雪地的世界,
雪花似精灵般舞动。
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世界,
万物生长柳绿桃红。
这是一个宁静诗意的世界,
水天一色霞光万道。
教师总结:用多种感官感知世界,世界会焕然一新,更富有诗意,更让人惊喜的人,我们也可以从天然中得到许多天然的诗.
〖教学意图〗以上两个教学环节,通过诗歌的现场创作,学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真实是写作的灵魂与生命。
”文章不是做出来的,是想出来的,是看出来的,是实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