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熟语的运用详解
- 格式:ppt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24
“成语、熟语地运用”答案解析.答案.老太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灵便.本句中“老态龙钟”与“声音”不搭配.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地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解之缘:缘:缘分.不能分开地缘分.指亲密地关系或深厚地感情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答案.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能地精巧.也说神工鬼斧.剑拔弩张: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江郎才尽: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诗文无佳句.泛指才思枯竭.本句语境并非说才华.根深蒂固:蒂:瓜、果和茎、枝相连地部分;固:牢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答案.空穴来风:穴:孔、洞;来:招致.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谣言地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地.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b5E2R。
不忍卒读: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本句语境是说水平差.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地人;齐:看齐.见到德才兼备地人就要向他看齐..答案.临渊羡鱼:渊:深潭;羡:希望得到.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与本语境不合争.p1Ean。
洞若观火:洞:透彻.形容看得清楚明白.上行下效:效:仿效,跟着学.上面地或上辈人怎么做,下面地或下辈人就学着怎么干.多指不好地事.不可磨灭: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地记忆中..答案.差强人意:差:程度副词,稍微,尚,略;强:振奋.原指还能振奋人地意志,现在表示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不名一文: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语境不合.异想天开:异:奇异;天开:指想法离奇不切实际.振聋发聩:聩:天生耳聋,引申为不明事理.声音很大,使耳聋地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地人..答案.举足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寅吃卯粮:这一年吃了下一年地粮.比喻入不敷出,预先支用了未来地收入..答案.因为:表原因,这里应改为“为了”,表目地.又:表示再一次.这里和“最后”矛盾,去掉.而:赘余,删掉..答案“既”不能和“更”搭配,从这个句子地内容上理解,两句应该是并列关系,适合地关联词应该是“既……又……”.DXDiT。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隋燕一、考点阐释“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
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三考试形式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选B项。
B项书写全部正确。
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
(沆瀣一气)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正确使用熟语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珠圆玉润:润:细腻光滑。
像珠子一样圆,像玉石一样光润。
比喻歌声婉转优美,或诗文流畅明快。
不名一文:形容极端贫穷,一个钱也没有。
不足为训:意思是指对事情不以为意,认为不值得仿效。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
不经之谈:意思是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
不经指不正经。
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爽:差错的意思。
吊民伐罪:吊:慰问;伐:讨伐。
在古代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凭吊死去之人讨伐有罪之人。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
常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
也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进退维谷:意思是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
形容处境艰难,进退两难。
人莫予毒:指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
还可以指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危言危行:意思是说正直之言,行正直之事。
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
形容风调雨顺。
醍醐灌顶:拼音是tíhúguàn dǐng,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也形容清凉舒适。
电光石火:现多形容事物像闪电和石火一样一瞬间就消逝。
流金铄石:能使金石熔化,形容天气炎热。
朝歌夜弦:原义是早晚弹唱。
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出自唐·杜牧《阿房宫赋》晨钟暮鼓:意思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可以用来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
重足而立:读音是chóng zúér lì,意思是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
形容非常恐惧。
登高自卑:出自《礼记·中庸》:“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
”讲述了做事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耳提面命:意思是对着耳朵告诉,表示教诲的殷勤恳切。
多指(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恳切地教导。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熟语是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
熟语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用一般的构成法来分析;从意义上讲文约意丰,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
(1)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一般由四字构成。
成语的使用考查难度大,多涉及学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万人空巷”、“首当其冲”、“洗心革面”、“想入非非”等。
高考对成语使用的考查常表现在以下易错点上:望文生义、偏解语素、错解色彩、错连对象、词义重复等。
了解这些,可针对性地复习、辨析。
(2)谚语谚语也叫“俚语”、“俗语”,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简练通俗,意思完整。
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谚语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①交友处世类,如“君子之交淡如水”;②劝学类,如“活到老,学到老”;③军事类,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④民俗类,如“入庙拜佛,入乡随俗”;⑤卫生健康类,如“两头净,不生病”;⑥道德情操类,如“人穷志不短”;⑦行为规范类,如“一失足成千古恨”;⑧世态人情类,如“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⑨善恶美丑类,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⑩自然气象类,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歇后语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
“引子”在表义上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①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②谐音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老虎驾车——谁赶(敢)”。
简述成语熟语运用的“六忌”“正确使用熟语”是自2004年以来高考考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多年来,高考对于熟语的考查多为成语辨析,并且每年都有一题,分值为3分,以选择的形式出现。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此类试题,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释:1忌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往往是约定俗成的,每个成语都有其词典意义,就是在词典中表述的成语的含义,这种含义是在其构成成分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
若对词典意义弄不清,辨析时就容易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如:(1)例句: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解析:“危言危行”指正直的言论、正直的行动,易曲解为危险的言论、危险的行动。
(2)例句: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许多创作素材。
解析:“下里巴人” 泛指通俗的文艺作品,而不是指人。
类似成语还有明日黄花(比喻过时的事物)、如坐春风(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细大不捐(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东西都不丢掉)、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容易误假为真)、目无全牛(形容对事物所有组成关系了如指掌,处理起来及其准确熟练)、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形容文思敏捷下笔成章)、身无长物(形容生活贫困)、不足为训(不足以当作典范或者法则)、天荒地老(形容时间极为久远)、为之侧目(形容畏惧而又愤恨)等等。
2忌张冠李戴成语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相关的特定对象,若不注意,极易张冠李戴,辨析时弄出笑话。
如:(1)例句:博物馆里保存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解析:“美轮美奂”多指建筑物的高大华美。
(2)例句:古人中不乏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解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很多,此处用来形容人数众多,显然不合适。
这类成语还有: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蔚为大观(汇成盛大的景象给人美不胜收的观感)、始作俑者(第一个做坏事的人)、崭露头角(指青少年初显露优异的才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