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 格式:ppt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23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容易褒贬用错的成语(一)褒错用贬[拭目以待] 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神机妙算] 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名不虚传] 指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凤毛麟角] 比喻稀少而珍贵的人或事物。
[洋洋大观] 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沁人心脾] 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别有天地] 形容风景等引人入胜。
[别出机杼] 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不落俗套,有所创新。
[有口无心] 嘴上爱说,心里不存什么。
多指话虽不好听,却并无恶意。
[惨淡经营] 指苦费心力经营。
[来日方长] 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二)贬错用褒[满城风雨] 比喻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无所不为] 指什么坏事都干。
[长此以往] 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
[趋之若鹜] 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
[半斤八两] 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等量齐观] 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改头换面] 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
[明目张胆] 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明哲保身] 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忘乎所以] 指因过度兴奋或得意而忘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高谈阔论] 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始作俑者] 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好高骛远] 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巧舌如簧]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如丧考妣] 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形容非常伤心和着急。
1/ 2。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
[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美轮美奂] 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相敬如宾] 现多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破镜重圆] 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
[琴瑟和谐] 比喻夫妇感情非常好。
[举案齐眉] 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青梅竹马] 现多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
[筚路蓝缕] 形容创业的艰苦。
[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用于遭受不好的东西。
[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极多。
[耳提面命] 形容恳切地教导。
[三令五申]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络绎不绝] 形容人马、车船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挥洒自如] 形容书写作画运笔自如,挥舞刀剑、运用工具得心应手,不受拘束。
也用来形容写文章流畅洒脱。
[不可磨灭] 指功业、事迹或道理永远不会消失。
[人老珠黄] 指妇女年老失去青春容颜,像珠子年代久了会变黄,不如新珠子值钱一样。
[日理万机] 每天处理大量要务,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
[巧夺天工] 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崭露头角] 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
1/ 1。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隋燕一、考点阐释“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
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三考试形式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选B项。
B项书写全部正确。
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
(沆瀣一气)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3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3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突围系列专题13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13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阿房宫赋》:“,,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2.通过阿房宫的兴毁提示秦王历史教训,文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赤壁赋》形容洞箫声“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
”这都是通过音乐引起想像,运用一系列比喻描写听者的感受。
5.苏轼《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
易错成语勤温习1.“书山有路勤为径”,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不能高山仰止。
(“高山仰止”意为像仰望高山那样,对伟大人物表示仰望和崇敬。
其中的“止”是助词,无义;“仰止”即仰望、向往。
而人们又很容易将“止”当作停止来理解。
)2.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语出法国寓言《猴子和猫》,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有捞到好处。
第五章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1.(2008·全国Ⅰ,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答案 B2.(2008·全国Ⅱ,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儿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答案 C3.(2008·宁夏·海南,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鸽子能利用地球磁场来导向,相映成趣....的是,研究人员新近发现一种细菌也能感应地球磁场,这种细菌在磁场中的行动方向就像是一个罗盘针。
B.热情的张阿姨听说小王是自己女儿的朋友,便拉着小王的手全神贯注....地跟她拉起了家常,一直聊到深夜,害得小王都没赶上末班车。
C.专家指出,只要采取“绿色生活方式”,使家里的每件物品都物尽其用....,就可将家庭产生的垃圾量降低25%,化学洗涤用品的使用量减少三分之二。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重点点难梳理熟语是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
熟语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用一般的构成法来分析;从意义上讲文约意丰,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
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一般由四字构成。
成语的使用考查难度大,多涉及学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万人空巷”、“首当其冲”、“洗心革面”、“想入非非”等。
高考对成语使用的考查常表现在以下易错点上:望文生义、偏解语素、错解色彩、错连对象、词义重复等。
了解这些,可针对性地复习、辨析。
谚语谚语也叫“俚语”、“俗语”,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简练通俗,意思完整。
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谚语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①交友处世类,如“君子之交淡如水”;②劝学类,如“活到老,学到老”;③军事类,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④民俗类,如“入庙拜佛,入乡随俗”;⑤卫生健康类,如“两头净,不生病”;⑥道德情操类,如“人穷志不短”;⑦行为规范类,如“一失足成千古恨”;⑧世态人情类,如“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⑨善恶美丑类,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⑩自然气象类,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歇后语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
“引子”在表义上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①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②谐音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老虎驾车——谁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