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四项的临床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2
『什么是CRP和超敏CRP?』C反应蛋白是1930年在一些急性病患者的血清中发现,是环状五球体蛋白,由5个相同的单体以非共价键构成,是炎性淋巴因子白介素-6、白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刺激肝脏上皮细胞合成的。
因为它能和肺炎链球菌的荚膜C多糖起沉淀反应而得名。
超敏C反应蛋白是使用高敏感的检测方法,即检测方法具有检测到≤0.3mg/L的CRP的能力.『CRP和哪些疾病有关呢?』1.感染的诊断和鉴别:由于CRP在感染发生后6~8h即开始升高,24~48h 达到高峰,高峰值可达正常的数百倍,在感染消除后其含量急骤下降,一周内可恢复正常。
而CRP在病毒感染时无显著升高,这为疾病早期感染类型的鉴别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
2.确定抗生素的疗效:CRP在确定抗生素的疗效方面也发挥了作用。
3.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低水平的CRP(0.1~10mg/L)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心血管炎症病变的生物标志物。
这个水平的C反应蛋白又被称为较高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个体的CRP基础水平和未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
CRP可能是比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更有效的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指标,可以增加血脂检查、代谢综合症和Framingham危险评分的预后价值。
4.监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病死率方面:有报道称CRP是独立于年龄、体重指数、血浆白蛋白、CD4淋巴细胞和HIV-1 RNA之外的预测因子,病死的危险性与CRP升高的程度相关,根据CRP升高程度的不同危险性可增加3.4 ~13.6倍。
5.病情的监测:CRP炎性疾病发作6h含量即迅速升高,持续时间与病程相当,一旦疾病恢复,CRP含量迅速下降,对临床有一个先驱的预报作用。
若CRP持续升高或再度回升,提示必须予以重视。
6.新生儿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有研究显示hs-CRP在早期新生儿,尤其有异常分娩史者进行常规检测,并观察动态变化,对新生儿疾病的早期诊断、判定疗效有重要意义。
老年高血压患者尿常规检测中四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杨蓬勃
【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07(9)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尿蛋白指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分级与不同病程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挑选老年高血压患者184例,根据2004年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分级标准进行分级,按照患病时间进行分组,分别测定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E),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浓度,分析预测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结果在1级及A 组高血压患者中,尿β2-MG检测高于正常值的比率最高(P<0.05),随着血压级别增加,病程延长,上述4项指标每级均较前一级和每组均较前一组显著增高(P<0.05).在3级及C组患者中,才有BUN,CRE的显著变化.结论血尿β2-MG,mALB,NAG 是反映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较早期指标,对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和部位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总页数】3页(P76-78)
【作者】杨蓬勃
【作者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检验科,北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老年高血压患者尿常规检测中四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J], 曾作兵;魏伟华;张锦鹏
2.尿常规四项指标对诊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分析 [J], 王晓云
3.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 [J], 潘学万; 杨娟
4.尿检四项指标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诊断价值探讨 [J], 谯兴强
5.老年高血压患者应用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的价值探讨 [J], 熊京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高血压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老年人群中患有高血压的比例相对较高,而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控制,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诊断中一项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状况等。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尿常规检验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四项指标包括尿蛋白、尿胆红素、尿潜血和尿白细胞。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肾功能、泌尿系统的状况以及炎症反应的程度。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对尿常规检验中常用的四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尿常规检验及其中的四项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尿常规检验是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功能的重要方法,常用四项指标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和尿胆红素。
本文旨在分析这四项指标在老年高血压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临床意义,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这四项指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老年高血压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2. 正文2.1 高血压的定义及危害高血压是指静脉压、动脉压或动脉脉压持续增高的一种疾病。
通常情况下,成人静脉血压大于140/90mmHg被认定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威胁着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
高血压会直接影响心脏、脑血管、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损害等多种严重并发症。
老年高血压患者尿检中四项指标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研究尿检中常用的四项指标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意义。
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间我院病房收治的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临床病例收集,并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级研究,按高血压的等级以及高血压病史分析患者住院期间的尿检结果,对患者尿蛋白定量(UTP)、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以及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UTP、尿β2-mG、尿mALB、NAG的水平较正常值有明显的上升,而且这种上升的趋势随着血压的升高以及病史的增长呈现明显的增加(P<0.05)。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均有一定程度的肾功能损伤情况,UTP、尿β2-mG、尿mALB、NAG可作为早期诊断老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尿检临床意义【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186-01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亦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
特别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比例更是居高不下,高血压病成为了中老年人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
临床上高血压病引起的并发症极多,高血压性肾病就是其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以往医务人员对高血压性肾损伤的认识程度不够,认为高血压的治疗就是降压为主,忽略了其早期并发症诊治。
本研究对9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临床病例收集,并对患者进行分组分级研究,阐述 UTP、尿β2-mG、尿mALB、NAG在诊断早期高血压性肾病方面的重要性。
具体数据公布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92例老年高血压病例均来自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间收治的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44人,女性患者48人。
年龄60至79岁不等,平均年龄71.1±2.3岁。
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尿常规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通过检查尿液中的各种成分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尿常规检验可以提供重要的辅助诊断信息,帮助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判断和诊断。
尿常规检验中常用的四项指标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酸和尿素氮,这些指标可以为医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诊断患者的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一、尿蛋白尿蛋白是尿液中的一种蛋白质成分,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含有少量蛋白质,但是过多的尿蛋白可能是肾脏功能异常的表现。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尿蛋白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肾脏损伤或肾功能不全的情况。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的高血压会对肾脏造成一定的损害,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使蛋白质从血液中滤入尿液中,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尿蛋白检测对于判断肾脏功能是否受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二、尿糖尿糖是指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正常情况下尿液中不应含有葡萄糖。
高血压患者如果伴有糖尿病,尿糖的检测结果将呈阳性。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如果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会对身体的各个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包括心血管系统和肾脏。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尿糖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糖尿病合并症,进行相关的治疗干预,从而避免病情加重、发展为肾病、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
三、尿酸尿酸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一种废物,正常情况下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如果尿酸排泄不畅,会导致尿酸积聚在体内,形成尿酸结晶,引发痛风等疾病。
高血压患者中痛风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代谢的减缓,身体对尿酸的排泄能力降低,更容易患上痛风。
尿酸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尿酸排泄不畅的情况,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痛风等疾病的发生。
四、尿素氮尿素氮是指尿液中尿素的含量,它是肝脏代谢产生的一种废物,正常情况下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尿素氮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肝脏功能和蛋白质代谢情况,并间接反映出患者的肾功能情况。
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尤其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高血压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管理,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如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将重点讨论这四项常用指标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及时的诊断依据,帮助患者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内容结束】2. 正文2.1 尿蛋白定性检查尿蛋白定性检查是尿常规检验中常用的一项指标,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在老年人群中,尿蛋白的异常增高往往是肾脏功能异常的表现,而高血压患者往往也会伴随肾脏损害。
通过尿蛋白定性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肾脏损伤,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在进行尿蛋白定性检查时,医生会收集患者的早晨中段尿样进行检测。
检查结果通常以“-”、“+”、“++”、“+++”等来表示尿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其中“-”表示阴性,即未检测到蛋白质,而“+”、“++”、“+++”则分别表示轻度、中度和重度蛋白尿。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尿蛋白定性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及时评估肾脏功能,监测病情变化,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尿蛋白定性检查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医生和患者重视。
2.2 尿比重检查尿比重检查是尿常规检验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评估肾脏的浓缩功能。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尿比重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肾脏功能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脱水等情况。
正常情况下,尿比重在1.005-1.030之间。
如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尿比重低于1.005,可能表明肾脏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这提示肾脏可能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尿比重高于1.030可能表明患者存在脱水的情况,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以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
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尿比重异常也可能与患者的药物使用或疾病有关,需要医生进一步分析和诊断。
高血压四项是哪四项引言:高血压,即血压持续升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为了早期发现和及时控制高血压,医学界提出了“高血压四项”作为高血压筛查和评估的重要指标。
那么,高血压四项具体指的是哪四项呢?本文将详细介绍高血压四项,并分别阐述其背景、定义、意义、检测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概述:高血压四项是指血压、血脂、血糖和尿酸四个指标,它们是评估人体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参数。
这四项指标的异常与高血压及其相关并发症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血压的诊断、分级和治疗监测。
正文:一、血压1.背景: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通常由收缩压和舒张压两个值来表示。
2.定义:收缩压是指心脏收缩时血压达到的最高值,舒张压是指心脏舒张时血压达到的最低值。
3.意义:血压的升高会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血管损伤等,是高血压的核心指标。
4.检测方法:通常使用血压计进行测量,可通过自测或就诊医院进行监测。
5.注意事项:在测量血压时应注意坐姿正确、放松身心、避免剧烈活动等干扰因素。
二、血脂1.背景: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质类物质,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2.定义: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和合成激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甘油三酯则是能量储备的来源之一。
3.意义:血脂异常(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是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因素之一。
4.检测方法:通过抽取静脉血进行生化分析,包括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
5.注意事项:血脂检测前需空腹,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饮酒等影响结果的因素。
三、血糖1.背景: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是机体能量供应的重要指标。
2.定义:血糖含量的升高主要与胰岛素的分泌或作用异常有关,可导致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3.意义:高血糖不仅是糖尿病的表现,还与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4.检测方法:通过抽取静脉或指尖血进行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亦称血管收缩素、血管张力素,是一种寡肽类激素,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管紧张素能引起血管收缩,升高血压;促进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Aldosterone)。
它也具有很强的致渴作用。
血管紧张素的前体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血清球蛋白:血管紧张素原。
血管紧张素最早于20世纪30年代末由美国印第安纳和阿根廷的研究人员分别独立分离,并被分别命名为Angiotonin和Hypertensin,后来被美国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和瑞士巴塞尔的汽巴实验室(Ciba Laboratories)描述并合成。
因失血引起循环血量减少或肾疾病导致肾血流量减少等,可促进肾小球旁器的球旁细胞分泌肾素(一种酸性蛋白酶),进入血液后,使血中由肝生成的血管紧张素原(属α球蛋白)水解为血管紧张素Ⅰ(10肽),它随血液流经肺循环时,受肺所含的转化酶作用,被水解为8肽的血管紧张素Ⅱ,部分血管紧张素Ⅱ受血浆和组织液中血管紧张素酶A的作用,被水解为7肽的血管紧张素Ⅲ。
血管紧张素Ⅰ能刺激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直接收缩血管的作用不明显;血管紧张素Ⅱ能使全身小动脉收缩而升高血压,此外,还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醛固酮作用于肾小管,起保钠、保水、排钾作用,从而引起血量增多,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Ⅲ的缩血管作用较弱,只有血管紧张素Ⅱ的1/5,但促进醛固酮分泌的作用却强于血管紧张素Ⅱ。
正常情况下,由于肾素分泌很少,血中血管紧张素也少,对血压调节不起明显作用。
但当大失血时,由于动脉血压显著下降使肾血流量减少,血管紧张素生成增多,对防止血压过度下降而使血压回升却起重要作用。
肾血管长期痉挛或狭窄的患者,因肾血流量减少,血管紧张素生成增多可导致肾性高血压。
此外,血管升压素可引起血管强烈收缩,但在正常情况下不参与血压调节。
当机体处于失血等情况而使循环血量减少时,该激素在血中浓度将显著升高,对保持循环血量和维持动脉血压起一定作用。
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摘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辅助手段。
通过对尿常规检验中常用的四项指标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这四项指标包括尿蛋白、尿比重、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
这些指标的变化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尿常规检验的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尿常规检验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在治疗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尿常规检验中常用的四项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其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患者、尿常规检验、四项指标、临床诊断、变化、诊断意义、应用、治疗监测、重要性、可靠依据、临床意义。
1. 引言1.1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1. 年龄偏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多数为60岁以上的长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和功能逐渐下降,易导致高血压发生。
2. 合并疾病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这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
3. 病情发展缓慢:老年高血压发展相对缓慢,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或混淆,容易引起并发症。
4. 药物反应性强:老年人通常伴有多重疾病,多种药物交叉使用,易导致药物相互影响或副作用增加。
5. 定义标准不同:老年人的高血压定义标准不同于成年人,需要考虑生理老化和相关合并症的影响。
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合并症情况以及药物反应性,以便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1.2 尿常规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尿常规检验是一种简单、快捷、低成本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对尿液中的多项指标进行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尿常规检验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包括高血压病。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尿常规检验可以提供关于肾功能、代谢状况和体液平衡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有助于评估其全面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