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血压四项标本采集及临床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68.50 KB
- 文档页数:38
老年高血压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的应用价值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增加。
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老年人群中患有高血压的比例相对较高,而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控制,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诊断中一项简便易行的检查手段,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肾脏功能、泌尿系统状况等。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尿常规检验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四项指标包括尿蛋白、尿胆红素、尿潜血和尿白细胞。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的肾功能、泌尿系统的状况以及炎症反应的程度。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对尿常规检验中常用的四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尿常规检验及其中的四项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1.2 研究目的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会给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尿常规检验是检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功能的重要方法,常用四项指标包括尿蛋白、尿糖、尿酮体和尿胆红素。
本文旨在分析这四项指标在老年高血压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临床意义,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这四项指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老年高血压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2. 正文2.1 高血压的定义及危害高血压是指静脉压、动脉压或动脉脉压持续增高的一种疾病。
通常情况下,成人静脉血压大于140/90mmHg被认定为高血压。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威胁着大多数老年人的健康。
高血压会直接影响心脏、脑血管、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导致心脏病、脑卒中、肾功能损害等多种严重并发症。
高血压采血注意事项及规范1、立卧位实验:平卧过夜,清晨卧位采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保持立位走动4小时,再次采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我们建议的流程:a、住院病人:卧位:平卧过夜(入睡不要晚于午夜),次日早晨7:00~9:00取卧位,采集静脉血8-10ml。
立位:在患者直立位或步行1小时后,如身体虚弱可靠墙(不可以坐)采集静脉血8-10ml。
b、门诊病人:先采立位血,后采卧位血。
立位:直立位或步行1小时后,如身体虚弱可靠墙(不可以坐),平静后采集静脉血8-10ml。
卧位:平卧1小时后,采集静脉血8-10ml。
注意:立卧位采血完成后请立即送检。
血管紧张素II在2小时内添加抑制剂对检测结果影响不大。
(1)正常钠盐饮食(2) 至少停用影响ARR 药物4 周以上: 包括螺内酯、依普利酮、阿米洛利及氨苯喋啶; 排钾性利尿剂; 来源于甘草的产品( 如甘草类糖果,嚼用烟草) 。
如果上述ARR 检测结果无法诊断,高血压患者应切换为不影响ARR 的药物,如维拉帕米缓释剂、肼苯哒嗪( 合用维拉帕米缓释剂,避免反射性心动过速) 、哌唑嗪、多沙唑嗪、特拉唑嗪等。
停用可能影响检测的降压药物至少1周以上: 包括β肾上腺素能阻断剂、中枢α2激动剂( 如可乐定和α甲基多巴) 、非甾体类抗炎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肾素抑制剂、二氢吡啶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3) 确认口服避孕药和激素替代疗法( HRT) 状态。
含雌激素的药物可降低直接肾素浓度( DRC) ,如果测定的是DRC 而不是PRA,则会导致ARR 假阳性。
建议改用其他有效的避孕方法,停口服避孕药。
肾素,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检测注意事项样本处理:肾素,醛固酮和血管紧张素Ⅱ分为立位标本和卧位标本,样本需要是EDTA血浆,抽血时可以抽两管,一管直接离心即可检测肾素和醛固酮;另一份抽血后加入酶抑制剂(若是2ml全血就加入20ul酶抑制剂,若是5ml全血就加入50ul酶抑制剂)然后离心检测血管紧张素Ⅱ。
抽血化验检查的目的:测定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血糖,尿酸,尿素氮等)2采集血清标本:测定血清酶,脂类,电解质和肝功能等;采集培养标本:查找血液中的病原体。
动脉血标本:常做血液气体分析临床意义:1.血糖【正常值】【临床意义】对于胰岛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等分泌缺乏或过多有鉴别意义,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糖尿病治疗效果有一定意义2.二氧化碳结合力【正常值】24-32mmol/L【临床意义】对于判断代谢性或呼吸性酸中毒,碱中毒有一定意义3.尿素氮〔BUN〕【正常值】mmol/L【临床意义】判断肾功能。
增高可见于各种原因的肾功能损害;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减低。
肌酐【正常值】44-135umol/L.【临床意义】对急慢性肾炎的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尿酸【正常值】150-440umol/L.【临床意义】临床多见于痛风,急性及慢性肾炎,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钾【正常值】mmol/L.。
钠【正常值】135-147mmol/L。
氯【正常值】95-108mmol/L【临床意义】判定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钙【正常值】mmol/L【临床意义】判断甲状旁腺机能,维生素D缺乏症,骨肿瘤,多发骨髓瘤有意义。
8总蛋白【正常值】60-80g/L。
白蛋白【正常值】35-55g/L【临床意义】可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一半情况;对肝肾损害,多发性骨髓瘤等有一定诊断,鉴别诊断意义。
9血清总胆红素【正常值】umol/L。
血清直接胆红素【正常值】umol/L【临床意义】诊断鉴别诊断黄疸类型有重要意义。
心血管疾病,中毒时升高。
10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8-40U/L【临床意义】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变化的观察有重要意义11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5-40U/L【临床意义】急性心肌堵塞时升高,肝病及其他脏器炎症时也常增高。
12r-谷氨酰转移酶或转酞酶〔r—GT〕【正常值】8-53U/L【临床意义】肝胆系统病变特别是肝癌时明显增高。
肌酸磷酸激酶〔CK〕【正常值】25-195U/L【临床意义】骨骼肌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心肌堵塞时显著升高。
血脂四项的临床意义血脂四项主要包括了:总胆固醇(英文缩写:TC)、甘油三酯(英文缩写: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英文缩写:LDL-C);TC参考值:2.84~5.20mmol/L,TG参考值:0.56~1.70mmol/L,HDL-C参考值:1.00~1.55mmol/L,LDL-C参考值:2.1~3.1mmol/L;具体参考数值还需要根据各医院检验科具体规定。
血脂四项最好空腹检查,避免影响检查结果。
虽然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非空腹检查,但是血脂四项一般都是成套一起采血检查,所以建议清晨空腹采血检查;还有就是,检查前24小时内不要饮酒,避免影响甘油三酯水平;还有就是,看血脂报告单时还应考虑患者是否有受到服用某些药物的影响,如降血脂药、避孕药、噻嗪类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某些降压药、降糖药、胰岛素及其他激素类制剂等影响。
总胆固醇TCTC是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有胆固醇的总和,分为酯化型胆固醇(又称胆固醇酯,CE)和游离型胆固醇(FC),其中CE约占60%~70%,FC约占30%~40%,健康个体或个体之间两种类型的比例保持稳定。
FC在卵磷脂胆固醇酯酰转移酶(LCAT)的作用下形成CE。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中胆固醇含量最高,其次是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乳糜微粒最低。
胆固醇是合成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胆汁酸及维生素D等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血清浓度可作为脂代谢的指标。
TC增高:多见于脂肪肝、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严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当长期进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缺少运动、脑力劳动、精神紧张,及遗传因素等都可是TC增高;TC降低:多见于肝硬化、急性肝坏死、溶血性贫血、甲亢、恶性贫血等疾病。
甘油三酯TGTG构成脂肪组织,参与TC、CE合成及血栓形成。
由于其甘油骨架上分别结合了3分子脂肪酸、2分子脂肪酸或1分子脂肪酸,所以分别成为甘油三酯、甘油二酯和甘油一酯。
高血压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病程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B组、C组。
所有患者进行统一尿常规检验。
比较三组不同病程患者尿常规检测结果。
结果:C组各项指标均高于B组、A组,B组高于A组(P<0.05)。
结论:尿常规检验中常用的四项指标与高血压患者的病程存在密切关系,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高血压;尿常规检验;四项指标高血压是指人体动脉血压长期处于高于正常范围的状态。
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被称为高血压病。
高血压通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因为大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它会逐渐损害心脏、血管、肾脏和其他重要器官,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脏病、中风)和肾脏疾病的风险[1]。
长期高血压还可能导致视网膜病变、血管瘤、动脉瘤等并发症。
因此,此项疾病的检测与早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尿常规检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检验方法,用于评估尿液中的生理和病理特征。
目前,国内此方向研究较少。
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102例高血压患者开展实验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根据不同病程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A组、B组、C组。
其中A组34例,病程2-10年,男20例,女14例,年龄50-79岁,平均(60.18±3.68)岁;B组34例,病程11-20年,男19例,女15例,年龄51-78岁,平均(60.17±3.25)岁;C组34例,病程>20年,男21例,女13例,年龄51-77岁,平均(60.23±3.42)岁。
三组患者可比P>0.05。
所有患者进行统一检查指导,内容如下:(1)清洁外阴和尿道口:女性患者在采集尿液样本之前,使用肥皂水清洗外阴位置,然后用清水冲洗。
高血压五项组合实验室检测抽血推荐流程涵盖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的立卧位实验和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节律试验 步骤一、早上五点采集两管卧位血(紫帽5ml ,特殊蓝帽4ml ),此标本可做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的卧位试验。
EDTA 管(肾素、醛固酮)酶抑制剂管(血管紧张素Ⅱ) 步骤二、叮嘱病人直立位或步行2小时(可靠墙,不可以坐),7:00-9:00采集两管立位血(紫帽5ml,特殊蓝帽4ml ),同时也可做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节律试验(上午7-9点)。
EDTA 管(肾素、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 酶抑制剂管(血管紧张素Ⅱ)步骤三、下午3:30-4:30采集一管静脉血(紫帽5ml),此标本为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节律试验(下午3—5点)。
EDTA 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步骤四、临床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午夜(或入睡后3-5小时)再次采集一管静脉血(紫帽5ml),为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节律试验(午夜)。
EDTA 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注意:①所有立卧位必须在上午抽血.建议空腹,低盐饮食,输液前抽完.②节律试验应严格遵守抽血时间。
③无法直立行走的患者可选择步骤二和三进行卧位采血.④请在条码上写清抽血时的体位及抽血时间! 5 12 7 12 312 12 立卧位试验 王×× 男 特殊/分子××病区高血压组合 王×× 男 特殊/分子××病区 激素节律试验 王×× 男 特殊/分子 ××病区 激素节律试验王×× 男 特殊/分子 ××病区 护士抽血流程。
高血压患者八项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7-12-25T13:22:38.3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2期作者:刘雪峰[导读] 不容忽视的就是FIB,它在八项检测中起着非常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减少血栓的发生。
朝阳市喀左县中医院辽宁朝阳 122300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八项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应用情况。
方法:采用随机的方式,选择在医院的患者181例,男104例,女77例,那么选择患有源发性高血压病例是82,继发性高血压病例是99,年龄段在46-76岁之间的,都可以视为高血压病,在治疗之前,检测了血压的平均值是22.8/14.7kpa,那么正常的体检人员30例作为正常的一个参照组,他们的年龄段在48-70岁之间。
FIB用比浊法来检测,CHO、TG、HCT、HDLC、LDLC、APOAI、APOB用日立生化分析仪测定,HCT用离心法则。
结果:在对高血压患者八项检测指标中,FIB、CHO TG、LDLC、APOB与参照组相比较的话,会显得高一些,HDLC、APOAI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经过统计学数据处理统计来看,性别不同,则与参照组相比较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差异还是比较大的,参照组的数据是p<0.01,但是男女双方除去HCT和FIB符合参照组标准外,其余的检测项目并没有很大的变化。
结论:通过上述数据研究之后,发现了在高血压患者当中,男女的FIB都是比较高的,这与参照组有很大的差别,参照组正常的范围是p<0.01,FIB对凝固人体身上的血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人体内的FIB增多的时候,体内的很多血管细胞可以激发凝固血液系统,会产生很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在FIB变高的时候,量多的时候,体内的血栓会越大,当纤维蛋白多聚体会因为纤溶系统活动性能降低而形成凝固,因此,就很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
由此看来,FIB偏高是导致血栓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女人在这个阶段的时候时常处于绝经期,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会比男人高一些,尤其中年妇女患病的概率会很高。
尿常规检验中常用四项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摘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尿常规检验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辅助手段。
通过对尿常规检验中常用的四项指标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这四项指标包括尿蛋白、尿比重、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
这些指标的变化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尿常规检验的结果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
尿常规检验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在治疗监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尿常规检验中常用的四项指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其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在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患者、尿常规检验、四项指标、临床诊断、变化、诊断意义、应用、治疗监测、重要性、可靠依据、临床意义。
1. 引言1.1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特点1. 年龄偏大:老年高血压患者多数为60岁以上的长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的弹性和功能逐渐下降,易导致高血压发生。
2. 合并疾病多: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冠心病等,这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
3. 病情发展缓慢:老年高血压发展相对缓慢,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或混淆,容易引起并发症。
4. 药物反应性强:老年人通常伴有多重疾病,多种药物交叉使用,易导致药物相互影响或副作用增加。
5. 定义标准不同:老年人的高血压定义标准不同于成年人,需要考虑生理老化和相关合并症的影响。
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诊断时,需要综合考虑他们的年龄特点、合并症情况以及药物反应性,以便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1.2 尿常规检验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性尿常规检验是一种简单、快捷、低成本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对尿液中的多项指标进行检测,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尿常规检验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和监测,包括高血压病。
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而言,尿常规检验可以提供关于肾功能、代谢状况和体液平衡等方面的重要信息,有助于评估其全面的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