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格式:ppt
- 大小:22.91 MB
- 文档页数:119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进行探索,先后提出了各自不同的主张和方案。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鸦片战争失败后,为了支付列强的巨额赔款,也为了弥补财政亏空,清政府加重了赋税的征收科派,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鸦片贸易在战后进一步泛滥,导致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现象更加严重,更额外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就已经爆发了百余次反清起义。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爆发的。
1、金国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利用它发动和组织群众。
1851年1月洪秀全率拜上帝教众在金田发动起义。
建号太平天国。
9月在永安建制。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
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平均主义的田园牧歌一朵未开花的奇葩)《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
它确立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实际上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张,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表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的意义。
但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者的狭隘眼界,仍然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性,事实上在太平天国占领地区也并没有付诸实行。
《资政新编》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
在政治方面,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订法律、制度;在经济方面,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并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这就把向西方学习从生产力的领域扩展到了生产关系的领域;在思想文化方面,主张设新闻馆、兴办近代学校;在社会改革方面,主张破除陈规陋习,开办社会福利事业;在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平等交往,自由通商,但严禁鸦片输入。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理念与目标】一、教学理念(1)遵循以学生为本,服务广大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步进行。
(2)本章教学围绕中国各阶层各阶级人民早期的反抗外来入侵、探寻国家出路的斗争历程,使大学生明白只有把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相结合,才能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的过程,意义和结局,了解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所做的努力与探索。
(2)认识到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使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理解无产阶级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然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1)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教训和历史意义。
(2)早期探索国家出路斗争失败的历史教训,认识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根源。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相结合及双主体互动,启发式谈论和史料分析教学法相结合,教师讲授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观看图片和播放视频资料等手段组织开展教学。
【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过程】[本章导入](综述法导入)随着列强入侵中国,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道路。
主要包括: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戊戌维新变法运动。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导入新课】(案例、设问导入)【案例材料】材料一:“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被迫付给英国赔款,大量的非生产性的鸦片消费,鸦片贸易所引起的金银外流,外国竞争对本国生产的破坏,国家行政机构的腐化,这一切造成了二个后果:旧捐税更难负担,此外又加上新捐税。
第二章、_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精选)第一篇:第二章、_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精选)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世界处于大变局时代,资本主义处在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而中国社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时期(南京条约始、辛丑条约止),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
从农民群众,到地主阶级,到资产阶级,他们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对国家的出路都进行艰辛探索,先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治国方案。
然而,要探寻国家的出路,就必须要先回答如何抵御外敌入侵,救亡图存?如何有效地向西方学习,求强求富?的问题。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长期以来,中国广大农民在封建地主的压迫、剥削下,过着极其贫困和不自由的生活;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弥补财政亏空,加紧搜括人民,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同时,鸦片输入逐年增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的现象很严重,又额外增加了农民的负担。
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42年至1850年间,全国各族人民的反清起义在百次以上。
太平天国大规模农民起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爆发的。
2、创立拜上帝教1814年,洪秀全诞生在广东花县一个农民家庭里。
1843年,洪秀全第四次参加科举考试,又名落孙山,精神受到很大刺激。
他翻阅从前在广州偶然得到一本宣传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受到启发。
他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
于是1843年他创立拜上帝教,自称是天父上帝的次子,目的是推翻清朝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