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格式:ppt
- 大小:16.12 MB
- 文档页数:5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天王)在广西金平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天朝田亩制:1853年,天平天国攻陷南京,改称天京后颁布。
《资政新篇》:洪仁玕,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
天京事变说明农民革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小农经济局限性。
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事件:天京变乱。
天平天国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标志:西征胜利。
天平天国政治体制,最大特点是:政教合一。
1、《天朝田亩制度》:(一)核心:解决土地问题(二)主要内容:(1)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2)建立军政合一政权(3)平均各种分配制度(平均主义)2、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历史原因:(一)主观原因:天京变乱-军事达到鼎盛后,出现骄傲自满、军阀作风,内部分裂。
(二)客观原因:英法支持清政府,清政府趁天京变乱清军之机包围太平天国,攻陷天京。
1.背景: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的侵入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4.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6.兴办近代企业1865 曾国藩李鸿章上海江南制造总局(国内最大的兵工厂)1865 李鸿章南京金陵机器局1866 左宗棠福建福州船政局(国内最大的船造厂)1867 崇厚汉阳湖北枪炮厂7.建立新式海陆军8.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1862年,创立京师同文馆9.洋务运动的破产: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0.洋务运动的评价: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活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11.对洋务来兴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最早作出比较完整的表述的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2.性质;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制)发起的改良运动3.背景:民族初步发展早期维新派思想传播民族危机4.代表人物:第一,向皇帝上书。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 1847年洪秀全到广西紫荆山与冯云山会合,共同定制了《十款天条》作为教众的政治生活准则,后成为太平军的军纪2 洪秀全的《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为太平天国战争提供思想基础3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省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4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战争特点的纲领性文件,确定了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根据“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5 1858年3月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为太平天国的首都6 太平天国后期,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它是一个带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7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史称“百日维新”持续时间103天8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李光地、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1如何认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教训意义①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动摇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的根基,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②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历史特点③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④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给侵略者应有的教训⑤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它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失败的原因从主观上看①农民阶级不是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②太平天国是以宗教来组织发动群众的,但是拜上帝教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不仅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而且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重要地方: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及其结局。
2、《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3、天京事变。
4、洋务运动的性质。
5、戊戌维新运动的性质。
一、近代中国的国家出路是什么?独立、民主、富强、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二、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1.探索国家出路的历史主体四种不同的阶级力量:农民阶级:以洪秀全、洪仁玕为代表的“天国英雄”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的封建官僚;资产阶级维新派: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志士;资产阶级革命派: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3.探索国家出路的主要方式农民阶级:利用宗教发动农民起义暴力反清地主阶级洋务派:引进西方“坚船利炮”,以达“自强”、“求富”、巩固封建专制统治之目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依靠皇帝实行自上而下式的效仿西方君主立宪制;变法改良资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民主共和进步文化为指导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4.探索国家出路的救国方案农民阶级的救国方案:★《天朝田亩制度》:天平天国前期的革命政纲,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1)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分配制度;(2)实行社会财富平均分配的国库制度。
《天朝田亩制度》描绘的理想天国:“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天朝田亩制度》的历史评价:是对以往农民战争“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但未摆脱农民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与思想局限,富于空想性,并未付诸实行。
★《资政新篇》:天平天国后期革命政纲,1859年,干王洪仁玕提出。
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救国方案: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宗旨,从器物方面学习西方,大力兴办洋务事业。
兴办近代企业。
建立新式海陆军。
创办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方案:从制度层面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目的: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都是19世纪下半页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三次早期探索,科学分析上述探索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认识这些探索最终都不能为实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找到出路的根本原因。
教学重点:重点掌握这三次早期探索的时代背景、性质、历史地位、失败原因以及经验教训。
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内容:导言:三次探索总的时代背景(一)时代变化:1.19世纪下半页,出现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中国空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
2.世界上,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代。
3.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
(二)怎么办?(时代变化向中国人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任务):要寻找和探索中国的出路。
一方面是:1.如何抵御外来侵略?如何救亡图存?另外一方面是:2.如何向西方学习,如何求强求富?这两个任务,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又要抵御西方侵略,又要向西方学习。
但实际上又是辩证统一的,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就必须使国家富强;怎么样实现富强呢?就要向西方学习,要寻找富强的道路;而要使国家富强,就必须要实现民族的独立。
抵御外国的侵略,为了寻找国家的出路,中国各个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进行表演:(三)各阶级登台表演与探索1.农民阶级:发动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企图用农民武装斗争和农民改革的方案改造社会。
2.地主阶级洋务派官僚:进行洋务运动,企图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来挽救封建统治和实现国家富强。
3.新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戊戌维新,企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具体就这三次探索进行分析。
第一节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一、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代背景1.地主与农民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爆发的原因:是由于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这与以往发生农民起义的原因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