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S测量技术在浙江省沿海重点区域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657.28 KB
- 文档页数:3
测绘技术在海岸带围垦与海洋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海岸带的围垦工程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
然而,由于地质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海岸带围垦面临着沉降和海洋侵蚀的风险。
为了确保围垦工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测绘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海岸带围垦与海洋沉降监测中。
测绘技术在海岸带围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一、高精度测量和定位技术:利用GPS、GNSS等先进的卫星定位技术,可以实现对海岸带围垦区域的高精度测量和定位。
通过建立基准点和控制网,可以精确地测量围垦区域的地形、水文和地形变化等参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海岸带围垦区域图像。
通过分析卫星图像和航空摄影图像,可以获取土地覆盖、植被状况、水文变化等信息,为围垦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三、激光雷达技术: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实现对海岸带围垦区域的三维测量和地形模拟。
利用激光雷达设备,可以快速获取地形和建筑物等物体的高精度三维模型,为围垦工程的设计和评估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测绘技术在海洋沉降监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一、水位监测:利用水位测量仪器和监测站,可以实时监测海洋水位的变化。
通过连续的水位观测,可以了解海洋沉降的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地面形变监测:通过精密测量仪器和GPS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海岸带地面的形变情况。
通过对地表沉降和地震活动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并分析地质灾害风险,为围垦工程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三、遥感监测:利用卫星和航空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海洋区域的地表形态和变化信息。
通过分析遥感图像,可以了解海洋沉降的分布和趋势,为围垦工程的评估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测绘技术在海岸带围垦与海洋沉降监测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通过应用测绘技术,可以实现对海岸带围垦和海洋沉降的全面监测和评估,提高工程可行性和安全性。
首先,测绘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地形和地貌数据,为围垦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海洋测绘中GPS技术的运用探索发布时间:2023-02-17T07:20:40.966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10月第19期作者:侯恺昕[导读] 海洋测绘对于我国信息技术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在海洋资源勘探、航运工程建设、渔业捕捞等方面取得有效进展,同时也能助力我国更快更好地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
侯恺昕惠州市海洋技术中心广东省惠州市516055摘要:海洋测绘对于我国信息技术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可以促进我国在海洋资源勘探、航运工程建设、渔业捕捞等方面取得有效进展,同时也能助力我国更快更好地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
GPS技术作为测绘领域一门新兴技术,能有效提高测绘工作的作业效率。
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GPS技术在海洋测绘领域的运用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持续加强对其的研究,才能更好地发挥该技术在海洋测绘中的优势作用。
关键词:海洋测绘;GPS技术;具体运用引言在项目的测量过程中,由于GPS测绘技术具备的精准性较高,同时还具有较快的测量速度,因此可以减少项目的建设时间,加快项目建设,降低项目成本。
并且由于GPS测绘技术便于掌握和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工作者的使用门槛和体力消耗。
但在实际的运用阶段,GPS测绘技术还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海洋测绘领域中的相关拓展,也亟待相关工作者重点关注和探索,通过对其进行科学的改善,提升GPS测绘技术的在实际运用时的测量效果。
1GPS技术在海洋测绘中的应用意义GPS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测绘技术,其在实际的工程测量应用中的准确性和精度更高。
通过与导航定位卫星相互联系后,GPS测量能直接获得测量点的三维坐标位置。
而在同样的时间和使用成本之下,传统的测绘技术,因为一些条件的限制,还无法保证测绘工作的有效完成。
因此,基于GPS技术能快速、准确的分析信息等特点,将GPS技术应用在测绘工程中,其优势显而易见,这为测绘工作水平的稳定开展和提升,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 59 -2015年第21期(总第336期)NO.21.2015( CumulativetyNO.336)1 概述嘉兴CORS系统由桐乡、乍浦、海盐、嘉兴4个参考站和1个控制中心构成,可以有效覆盖嘉兴市域范围。
嘉兴CORS各参考站及已纳入嘉兴CORS的周边省、市级CORS参考站基本情况如图1所示:图1相对传统电台RTK技术,网络RTK技术不仅在便捷程度,而且在精度、效率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已成熟应用于一级控制网、图根控制网及等外水准网的测量,为实际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本文借助嘉兴“十二五”航道项目,探讨嘉兴CORS系统网络RTK技术在更高等级控制网方面应用的可能性。
2 项目实施2.1 项目情况嘉兴航道项目是嘉兴市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建设海河联运联网的重大基础设施,利用嘉兴内河航道网的优势,实现内河港区、工业园区与嘉兴港“门到门”的物流运输,将潜在海河联运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推动本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航道分布在整个嘉兴市域范围内,涉及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嘉善县和海盐县,总计24条航道,合计里程389.58km。
航道分布如下图2所示:图22.2 项目目标控制:所有航道在原有四等网的基础上进行踏勘,补设四等及一级网,满足现状测绘及后期施工放样需要,四等控制点选埋约80个,一级控制点选埋约400个。
地形:航道进行1∶2000地形图测绘,以现有航道岸线向后方陆域外扩100m,转弯处加长至150m,施测面积约为22km 2。
调查:调查所有桥梁信息,拍摄现状照片。
2.3 控制网布设经现场踏勘,发现因城市建设、工程施工等原因,原有四等点部分已破坏,经统计破坏率达20%左右,给沿线一级导线加密工作带来不便。
按常规做法,四等点被破坏后,重新选点补设,需嘉兴CORS系统在首级控制网测量中的应用——以“十二五”航道测绘项目为例李建刚1 屠春伟2(1.浙江省测绘大队,浙江 杭州 310030;2.杭州通泰测绘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00)摘要:嘉兴CORS系统自试运行以来,经过多年的实践及提升,其性能与稳定性已大大提高,在国土、海洋、勘察、测绘等行业全面普及;在控制建设方面,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一级控制网、图根控制网及等外水准网的测量,但缺乏更高等级控制网的实际应用。
GPS-RTK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章振欣
【期刊名称】《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9(021)002
【摘要】C-PS RTK技术是目前测量中定位快速,精度水平高的一种先进的测量方法.在楠溪江河道划界工程水下地形测量过程中,采用CPSRTK技术、测深仪、导航同步观测软件相结合的测量方法,应用结果表明RTK的技术特点,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连续性和实时性,从而使得水下测量变得快速、精确、方便.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章振欣
【作者单位】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浙江,杭州,31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3.9
【相关文献】
1.GPS-RTK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观察 [J], 程新春
2.GPS-RTK无验潮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J], 陈奇;周淑波
3.GPS-RTK与测深技术在近海井场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J], 杜军波;霍庚
4.GPS-RTK技术在水库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J], 夏龙
5.GPS-RTK与测深技术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J], 朱立辉;胡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嘉兴CORS系统在首级控制网测量中的应用论文浅谈嘉兴CORS系统在首级控制网测量中的应用论文1概述嘉兴CORS系统由桐乡、乍浦、海盐、嘉兴4个参考站和1个控制中心构成,可以有效覆盖嘉兴市域范围。
嘉兴CORS各参考站及已纳入嘉兴CORS的周边省、市级CORS参考站基本情况。
相对传统电台RTK技术,网络RTK技术不仅在便捷程度,而且在精度、效率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已成熟应用于一级控制网、图根控制网及等外水准网的测量,为实际工作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本文借助嘉兴“十二五”航道项目,探讨嘉兴CORS系统网络RTK技术在更高等级控制网方面应用的可能性。
2项目实施2.1项目情况嘉兴航道项目是嘉兴市在“十二五”期间着力建设海河联运联网的重大基础设施,利用嘉兴内河航道网的优势,实现内河港区、工业园区与嘉兴港“门到门”的物流运输,将潜在海河联运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推动本市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航道分布在整个嘉兴市域范围内,涉及南湖区、秀洲区、海宁市、平湖市、桐乡市、嘉善县和海盐县,总计24条航道,合计里程389.58km。
2.2项目目标控制:所有航道在原有四等网的基础上进行踏勘,补设四等及一级网,满足现状测绘及后期施工放样需要,四等控制点选埋约80个,一级控制点选埋约400个。
地形:航道进行1∶2000地形图测绘,以现有航道岸线向后方陆域外扩100m,转弯处加长至150m,施测面积约为22km2。
调查:调查所有桥梁信息,拍摄现状照片。
2.3控制网布设经现场踏勘,发现因城市建设、工程施工等原因,原有四等点部分已破坏,经统计破坏率达20%左右,给沿线一级导线加密工作带来不便。
按常规做法,四等点被破坏后,重新选点补设,需对全网进行GPS静态连测,并重新解算,得到最终成果数据,如采用此方法,费时费力费钱,对只有个别控制点破坏的情况不适用。
经对嘉兴CORS 系统分析,其框架网的布设,选择了覆盖嘉兴市域的塔山、陈山油校、龙口、崇福、杨家桥5个框架点与嘉兴市4个参考站进行联测,其中陈山油校为浙江省GPSB级点,其余为浙江省GPSC级点,这为嘉兴CORS系统在航道项目中的高精度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为此新补设点选件。
2011年 第1期海洋开发与管理23CORS测量技术在浙江省沿海重点区域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茅克勤1,车助镁1,于 淼2(1 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 杭州 310007;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杭州 310012)摘 要:CORS是应用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等高新科技多方位的网络RTK体系。
ZJCORS已经开通试运行,并可以申请试用。
在开展浙江省沿海重点区域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研究建立台风风暴潮漫滩数值模型的过程中,浙江CORS为测量海堤、闸门和高程内插点等关键地理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测量精度达到10cm以上,极大地提升了作业精度,缩短了作业时间,减少了测量成本。
关 键 词: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浙江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测量;海洋灾害;精度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可以定义为一个或若干个固定、连续运行的GPS参考站,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通信和互联网(LAN/ WAN)技术组成的网络,实时地向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用户自动地提供经过检验的不同类型的GPS观测值(载波相位,伪距)、各种改正数、状态信息以及其他有关GPS 服务项目的系统[1-2]。
该系统是基于卫星定位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地区性连续运行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其组织结构分为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和用户应用系统5个部分,各个基准站与监控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形成专用网络[3],可满足城市基础测绘、国土规划、土地管理、工程建设、形变监测、交通监控、港口管理、紧急救援及公共安全等方面对定位导航服务的需要。
与传统的GPS作业相比,连续运行参考站具有作用范围广、精度高和野外单机作业等众多优点。
浙江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ZJ-CORS)是建立 数字浙江 、优化测绘基准的基础设施。
目前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处于试运行期。
ZJCORS分省级和地市级两级系统,由浙江省测绘局统一领导、规划和指导进行建设,在省级CORS系统的基础上,由各地级市根据自身情况建设市级CORS系统。
省级CORS系统采用天宝(Trim ble)公司的VRS技术,由15个永久性连续运行GNSS基准站和1个系统数据中心组成。
项目于2006年5月正式启动, 2008年10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
实时定位设计精度为水平方向小于3cm,高程方向小于5cm[4-5]。
1 项目概况及测量意义随着浙江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开发活动的日趋频繁和在空间上的不断拓展,沿海地区经济尤其是乡镇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风暴潮、海浪等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也逐渐增大。
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仅风暴潮灾害造成的年经济损失已达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
浙江省每3~5年即会遭受一次特大风暴潮灾害,尤其是9417号、9711号、0216号和0414号等特大风暴潮灾,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2006年0608号 桑美 超强台风又重创浙江省南部地区,造成大量人*基金项目: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浙江省沿海重点区域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技术研究(200705004)24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年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虽然目前常规海洋灾害预报预警系统在防灾减灾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为了更好地为浙江省海洋灾害防灾减灾服务,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牵头开展了浙江省沿海重点区域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该研究总体目标是在GIS 的支持下,利用现有的技术,在温州市区和台州市区沿海建立高分辨率、高精度的、考虑近岸海浪影响的风暴潮漫滩数值预报模式。
将沿海地区的基础地理、社会经济数据、海洋灾害空间数据与风暴潮漫滩,组成重点区域海洋灾害评估系统[6]。
该研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建立覆盖温州市区和台州市区(以下简称温台市区)的精细化的台风风暴潮漫滩数值模型。
在具体建模过程中需要有温台市区的大比例尺(1 1万以上)DEM 数据,海堤位置信息,闸门位置信息。
此外,由于现有最新的1 1万DEM 数据更新时间在2006年左右,因此需要外业测量高程点对部分DEM 数据进行校正,即需要测量高程内插点。
因此,测量意义就是要通过外业测量温州、台州海洋及江口沿岸地区的堤防高程、沿海水深、闸门信息,为测算温州、台州地区风暴潮漫滩淹没面积,建立覆盖温台市区的台风风暴潮漫滩淹没模型提供准确的基础地理数据。
2 测量实施2 1 测点布设所测点分布于温州市区(沿海及沿瓯江附近区域,包括部分乐清湾南部区域)、台州市区(沿海及沿椒江区域,包括黄岩永宁江附近区域)。
海堤测量测取周围海堤近似最低点高程及水平坐标;闸门测量测取区域内所有大中型闸门高程及水平坐标,内插高程点概据区域地形图要求两点间间隔在2~3km 左右,原则上选取远离山体3km 以上、远离水系1km 以上的位置布设。
2 2 精度要求及仪器选取根据浙江省沿海重点区域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标要求,所建立的风暴潮数值模式对风暴潮过程模拟的最大绝对误差不大于20cm 。
在项目实施初期由于ZJCORS 站点并未进入试运行期,采用NAVCOM SF2040G 进行测量。
该仪器最大特点是星站差分,并有测量迅速、无需架设基站等特点,其设计精度可以达到0 200m 。
但在具体作业时,有效卫星数一般在8~10颗,单点工作时间20~30min,受周围遮挡物或天气影响,实际所测精度往往达不到0 200m 。
然而在ZJCORS 没有建成运行前不失为高精度、高效率测取目标点位信息的最有效手段。
2009年以后,采用T rimble R8连接ZJ -CORS 进行测量,大大提升了测量精度,并缩短了单点作业时间。
作业时,有效卫星数一般在10~18颗,单点工作时间2~5min 。
在足以保证精度的前提下,还可以进行连续地形测量,压缩了作业员架设脚架、等待差分的时间。
3 C ORS 测量精度探讨在对闸门、海堤以及高程内插等要素的测取过程中,我们主要关注所测点的高程精度。
在此,对NAV COM SF2040G 星站在温州内陆高程测量结果(表1)、T rimble R8连接ZJCORS 在台州内陆高程测量结果(表2)以及T rimble R8连接ZJCORS 在台州大陈岛附近海面上高程测量结果(表3)等3种不同情况所得的精度进行对比,以探讨ZJCORS 相对于其他高精度测量方式的精度优势,以及ZJCORS 在实际测量中海陆等不同地域对精度的影响情况。
表1 NAVCOM SF2040G 星站在温州内陆高程测量结果点名W GS 84高程/m高程精度/m NAV117 13120 550NAV218 01560 420NAV318 22410 260NAV418 65870 460NAV518 32030 400NAV618 03440 400NAV720 49050 410第1期茅克勤,等:COR S测量技术在浙江省沿海重点区域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应用25表2 Trimble R8连接ZJCORS在台州内陆高程测量结果点名W GS84高程/m高程精度/mCORS119 5130 009CORS219 3990 008CORS316 9200 008CORS417 1220 009CORS517 6960 010CORS617 0070 012CORS717 4850 011CORS817 4020 011表3 Trimble R8连接ZJC ORS在台州大陈岛附近海面上高程测量结果点名W GS84高程/m高程精度/mCORS O115 6190 025CORS O215 6390 020CORS O316 0110 028CORS O415 6790 024CORS O515 9550 030CORS O615 9260 025CORS O715 8010 021CORS O815 9150 023CORS O917 2180 026CORS O1017 0990 028CORS O1117 1870 026CORS O1217 2560 025CORS O1317 2240 022CORS O1417 1280 023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浙江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内陆测量高程精度在0 008~ 0 012m之间,而星站差分测量高程精度仅达0 260~0 550m,即使在距离台州海岸线约20km的大陈列岛附近海域上的测量精度也可达0 020~0 030m,完全可以达到浙江省沿海重点区域海洋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标要求的风暴潮数值模式对风暴潮过程模拟的最大绝对误差不大于0 200m。
较星站差分测量不仅仅有更快的测量速度,而且大大提高了作业精度。
4 结束语通过上述介绍,使用浙江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在温州和台州沿海及近海面上作业,达到10cm以内的快速定位垂直精度是没有问题的。
为项目开展过程中建立精细化的台风风暴潮漫滩数值模型提供了快速精确的外业保障,而且完全能满足海洋预报部门在沿海或海洋上的其他测量需求。
在野外测量工作中,应用该系统具有无需架设基站、操作简便、精度高、作用距离远、可24h全天候作业等特点。
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或改进。
(1)在海面上信号较弱,有效卫星颗数比内陆要少3~4颗,而且差分不稳定,经常会断开网络连接,需要重连。
(2)由于连接ZJCORS作业模式不同于星站差分测量,连接后基本不需要等待差分时间,因此在测量布点较为密集连续地形时建议将其改装成车载装置进行测量,作业员在车内操作手薄,密切留意卫星信号及网络连接状态。
(3)可实现CORS测量设备与测深系统的对接,这样在船上利用其测水深时,能获取更高的水平精度。
(4)在以往的填海项目监测中,往往采用信标进行测量,测得四至精度在米级,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利用ZJCORS对填海项目进行监测。
参考文献[1] 李华,陈勇 CO RS的发展状况和建立COR S的必要性[J] 信息技术,2009(5):121-125[2] 任小冲,周天知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CO RS)初探[J] 全球定位系统,2009(6):69-72 [3] 张海瑞,陈西强 COR S系统的技术特点及应用现状与展望[J] 硅谷,2010(1):147-148[4] 蔡荣华,王解先 浙江省省级CO RS系统RT K测试与分析[J] 全球定位系统,2009(3):41-45 [5] 马建平,高星伟 浙江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技术设计与试验[J] 测绘科学,2008(5):132-134[6] 陆建新 浙江省沿海重点区域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应急技术响应研究实施方案[Z] 杭州: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20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