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临床分类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临床分类护理摘要:目的:总结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临床分类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妊高症孕产妇20例临床资料。
结论:应加强孕期健康辅导,做好妊娠高血压孕产妇保健和临床护理,更好的保障母婴的平安。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症分类护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16-02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症(pih,简称妊高症)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候群,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
妊高症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也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2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决定将妊娠期出现的以及妊娠前出现的高血压,统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高症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一种。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1年4月,我院妇产科共收治妊高症孕产妇20例,其中重度3例,中、轻度17例;患者年龄22~40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2例。
发生先兆子痫2例,产后子痫1例,产后急性心衰1例,无肾衰和脑血管意外发生。
1.2 入院时血压。
血压正常范围7例;血压≥140/90mmhg<150/100mmhg 5例;血压≥150/100mmhg<160/110mmhg 4例;血压≥160/110mmhg 4例。
1.3 产前检查。
20例中检查≥3次 18例;检查2次 2例;无未检查者。
2 护理措施2.1 轻度妊高症孕妇的护理。
2.1.1 保证休息。
轻度妊高症孕妇可不住院,但需注意适当减轻工作,要保证每天八至十小时的睡眠。
在卧床时以左侧卧位为宜,避免平卧位,其目的是解除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子宫胎盘的循环。
此外,提供卫生、整洁和安静的休息环境、利于孕妇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可抑制妊高症的发展。
2.1.2 调整饮食。
轻度妊高症孕妇需摄入足够肉、鱼、蛋和蔬菜,补充维生素、铁和钙剂等。
妊娠高血压护理常规第一篇:妊娠高血压护理常规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护理常规一.定义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
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
二.护理措施1、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2、休息与卧位,保证睡眠,左侧卧位,避免平卧,目地是解除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子宫胎盘循环。
3、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蔬菜补充维生素,铁和钙,减少盐和脂肪。
4、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心情愉快。
5、子痫前期的护理① 需住院治疗,卧床休息,左侧卧位,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各种刺激;如为重度,床旁需备急救用品(吸引器,开口器,舌钳,氧气装置)和药品(硫酸镁等降压药,安定针及常用抢救药品)。
② 病情观察⑴每2~4h测血压一次,如舒张压逐渐上升,提示病情加重;如患者出血头痛,头昏,目眩等症状,则进入子痫前期,需立即检测血压并同时报告医生,做好急救准备。
⑵根据病情适当控制食盐摄入(每天少于3G),每天或隔天测体重,每天记录液体出入量。
⑶监测胎心,胎动和宫缩情况。
6子痫的护理子痫为该病最严重阶段,直接关系到母儿安危。
① 抽搐时要首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用开口器或于上下磨牙放置一缠好纱布的压舌板,用舌钳固定舌头以防舌后坠;必要时用吸引器吸出口腔粘液和呕吐物,以免发生窒息。
② 最好取头低侧卧位,防止误吸,还可避免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③ 协助医生控制抽搐硫酸镁为首选药,必要时用强的镇静剂。
④ 专人守护,防止受伤。
⑤ 减少刺激,避免再次发生抽搐,置于单人暗室,保持绝对安静,避免声光刺激;一切操作尽量轻柔切集中。
⑥ 严密监护,15~30分钟监测血压一次,最好给予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准确记录出入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心力衰竭,脑出血,肺水肿,肾衰,DIC,HELLP综合症等并发症的发生。
⑦ 为终止妊娠做准备。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护理常规(一)子痫前期护理常规【概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及慢性高血压。
本病特点是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母婴死亡,严重影响母婴健康。
子痫前期是指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基础上,血压进一步升高,或有明显的蛋白尿或肾、脑、肝和心血管系统等受累引起的上腹部不适、头痛或视觉障碍等临床症状。
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
【治疗原则】妊娠高血压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休息、镇静、解痉、降压、合理扩容和必要时利尿,密切监测母儿状态,适时终止妊娠。
病情程度不同,治疗原则略有不同:①妊娠期高血压一般采用休息、镇静、对症等处理后,病情可得到控制,若血压升高,可以降压治疗;②子痫前期,除了一般处理,还要进行解痉,降压等治疗,必要时终止妊娠;③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以降血压为主。
【护理】(一)同普通产科常规护理(二)与本病相关的主要护理1.评估要点(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1)孕产史。
2)既往史、家族史,有无并发症及全身性疾病。
(2)症状体征1)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基础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以及有无上腹部不适、头痛、视觉障碍等自觉症状。
2)产科体征:胎方位、胎心、胎动、子宫张力,有无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流液。
3)皮肤黏膜:是否完整及有无水肿、瘙痒等。
4)其它:意识、食欲、睡眠、二便、体重等情况。
(3)辅助检查:尿常规、尿蛋白定量、血生化、血常规、血凝、血粘度等实验室检查,眼底检查,B超,胎心监护、心电图、胎儿心电图检查等生物物理指标。
(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
2.主要护理措施(1)休息: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位为佳,尽可能采取集中式的治疗和护理,操作轻柔,保证充足睡眠。
(2)病室准备:安排安静、光线柔和病室,床旁应放置压舌板、舌钳、开口器、氧气,吸引器、抢救车处于备用状态。
(3)饮食管理:给予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食物,不限盐和液体,但对于全身水肿者适当限制盐的摄入。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常规第一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常规第七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常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候群,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
妊高症是妊娠特有的疾病,也是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他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二位死因。
中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需住院治疗。
【护理措施】一、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护理(一)术前护理1、饮食护理:术前6--8小时禁食,术前4--6小时禁饮。
2、卧位与活动:卧床休息,左侧卧位。
3、常规护理:术前准备执行腹部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4、心理护理使孕妇及家属了解妊高症的知识及其对母儿的危害;使孕妇保持精神放松、心情愉快也有助于抑制妊高症的发展。
5、专科护理:(1)监护母儿状况:密切注意孕妇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每4小时测一次血压,如舒张压渐上升,提示病情加重;随时观察和询问孕妇有无头晕、头痛、视物不清、恶心等自觉症状。
每日或隔日测体重。
每日记录液体出入量、测尿蛋白,必要时测24小时蛋白定量,查肝肾功能,二氧化碳结合力等。
注意胎心变化,以及胎动、子宫敏感性(肌张力)有无改变。
(2)对于精神紧张、焦虑或睡眠欠佳者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3)间断吸氧:增加血氧含量,改善全身主要脏器和胎盘的氧供。
(4)遵医嘱应用解痉药物,首选硫酸镁,用至分娩后24小时,预防子痫抽搐。
(5)保持病房安静,光线暗淡,限制陪伴和探视人数,治疗护理操作应相对集中,避免各种刺激,保证充分睡眠(8--10小时/日).(二)术后护理1、卧位去枕平卧6小时。
腹部压沙袋6小时,6小时后协助病人使用腹带。
产后24小时产妇取半卧位,以利于恶露的排出。
2、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内禁食、禁水,6小时后可遵医嘱少量多次饮白开水,术后第一日至肛门排气,进少许流质饮食,促进胃肠蠕动,忌奶类、豆类等产气食品:排气后进普食。
适当=限制食盐用量(每日少于3克)。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常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怀孕特有的疾病,主要特征为水中、高血压、蛋白尿、严重时出现头晕、胸闷、视力障碍,、甚至抽搐、昏迷、为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多发生于妊娠24周至产后24小时内,多数随着妊娠结束而症状逐渐消失。
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病理变化主要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和血液浓缩。
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三种类型。
一、中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执行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2.注意休息,室内清洁、安静,保证足够的睡眠。
3.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病人,帮助解除思想顾虑及紧张情绪,防止不良刺激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
4.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饮食。
重症按医嘱适当控制脂肪、水、钠的摄入,每周测体重1次。
5.指导病人左侧卧位,每日吸氧2次,每次30分钟。
6.按医嘱定期做胎心监护,B超及各项化验检查。
7.严格观察病情,如有头痛、视力模糊、胸闷、恶心、呕吐等,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8.按时给予各种治疗,观察药物反应。
9.产后严密观察阴道流血和子宫收缩情况,与房产后流血,按医嘱应用宫缩剂。
二、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先兆子痫(1)执行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护理常规。
(2)绝对哦床休息,室内环境安静,避免声光刺激。
(3)按医嘱酌情限制水、钠摄入。
(4)根据医嘱记出入量。
(5)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如出现头痛、胸闷、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师处理。
(6)观察全身症状,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如胎盘早剥、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
(7)出现产兆,及时护送至产房。
(8)准备好子痫的抢救药品,如压舌板、开口器、氧气等。
(9)做好各项化验及术前准备工作。
(10)产后严密观察血压及自觉症状,避免发生产后子痫,注意阴道流血及子宫收缩,防止感染,暂不哺乳。
2.子痫(1)安置在单人房间,光线暗淡,避免噪音,各种治疗、护理及检查均相对集中,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对产妇的刺激。
(2)取头低侧卧位。
(3)昏迷时禁饮食,及时吸出鼻、口腔内分泌物及呕吐物,做好口腔护理和生活护理,防止发生并发症。
妊娠期高血压护理知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高血压并存的疾病,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等,我们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目前,妊娠期高血压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原因。
该病多见于孕初期的产妇,而且来势凶猛,不若不积极进行治疗,很可能危及母子生命。
那么,有关妊娠期高血压护理,你了解多少呢?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为哪几类?一是妊娠期高血压。
妊娠期出现高血压,患者的尿蛋白呈阴性,通常在产后可以确诊,少数患者会伴有上腹部的不适感,或者是血小板减少,通常会在产后的12周内恢复正常。
二是子痫前期,通常分为轻度和重度。
轻度的情况下,也是患者的尿蛋白呈阴性,少数患者会伴有上腹部不适感,或者是有血小板减少的情况。
重度的情况是血压和尿蛋白会持续升高,母体的脏器功能不全或者是胎儿有并发症产生。
患者会出现持续的血压升高,同时会伴有持续性的头痛或者是脑神经症状,还会伴有持续性上腹部疼痛。
患者很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肺水肿的情况,而且胎儿生长受到限制,会有羊水过少的情况。
三是子痫在子痫前期的基础上会有一定的抽搐,但是也有可能发生在血压升高不显著,无蛋白尿患者身上,通常在产前患者发生子痫的情况较多。
2.妊娠期患高血压的主要病因有哪些?一是免疫因素。
患者妊娠期高血压与自身的免疫功能有关,当患者身体免疫失衡,封闭抗体产生不足,就会有子痫前期情况的发生。
二是遗传因素,从流行病学资料方面显示,妊娠期血压疾病有母系遗传倾向,主要是有遗传规律,主要是多基因遗传。
三是营养缺乏。
患者体内的钙、镁、锌、硒等营养物质缺乏,都可能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而且有相关研究发现,当饮食中的钙摄入不足就会导致患者的血清钙下降,患者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会受损。
硒元素能够防止机体受脂质过氧化物的损害,会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避免血管壁受到损伤,而且锌在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中有重要的作用。
3.妊娠期高血压的主要症状表现有哪些?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双下肢水肿,有的患者甚至会达到大腿和腹部水肿,出现全身水肿。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护理论文妊娠高血压综合症(Preeclampsia)是影响孕妇和胎儿健康的一种高危情况。
据统计,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患病率为5%至8%,其中约5%可进展为严重并发症,如子痫前期或胎盘早期剥离,这些并发症会增加妊娠、分娩和产后期患者的风险,甚至威胁到患者和胎儿的生命健康。
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管理妊娠高血压综合症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此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定义及分类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是指孕期高血压、蛋白尿和肾功能受损的临床综合征,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类型。
其中轻度的特征为收缩压140-159毫米汞柱(mmHg)和/或舒张压90-109mmHg,蛋白尿(24小时蛋白尿量0.3g-1g),母体损伤轻微;中度的特征为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10-119mmHg,蛋白尿(24小时蛋白尿量1g-3g),母体损伤适中;重度的特征为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20mmHg,蛋白尿(24小时蛋白尿量>3g),母体损伤严重。
二、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危害1. 妊娠高血压症影响孕妇的健康。
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后,容易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癫痫和脑出血等并发症。
2.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影响胎儿的健康。
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后,容易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早产和死产的风险。
3.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增加孕产妇的产后并发症,如产后出血、子宫收缩功能不良、泌乳失调等等。
三、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护理1. 早期识别和评估孕妇的风险。
孕产妇在初诊时应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病史采集,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肾脏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多胎妊娠、早孕期出现蛋白尿等病史。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应进行更为详细的观察和监测,定期测量血压、蛋白尿、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心电图等检查项目,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应对措施。
2. 进行有效的监测和管理。
孕妇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后,应密切关注孕妇的血压、尿蛋白、肝功能、肾功能、血小板计数、胎儿心率等指标的变化,避免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延误或漏诊的情况。
妊高症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概述妊高症(Preeclampsia,简称PE)是一种妊娠特异性疾病,通常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主要特征是高血压和蛋白尿。
妊高症对孕妇和胎儿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妊高症的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 妊高症的护理诊断妊高症的护理诊断是基于对孕妇的综合评估和相关症状的分析。
以下是常见的妊高症护理诊断:1.1 血压升高•目标:维持血压稳定,预防高血压危象的发生。
•护理措施:监测血压变化,定期记录和评估血压结果,根据医嘱调整降压药物剂量。
1.2 蛋白尿•目标:减少蛋白尿的排出,保护肾功能。
•护理措施:定期进行24小时尿蛋白定量,观察尿量和尿质的变化,鼓励患者多饮水,并遵循医嘱限制蛋白摄入量。
1.3 浮肿•目标:减轻患者的浮肿症状,防止水肿加重。
•护理措施:监测患者的体重和浮肿程度,鼓励患者多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提醒患者按时排尿,并配合医嘱限制钠盐摄入。
1.4 视觉或其他神经症状•目标:及早发现和预防可能的并发症。
•护理措施:定期进行视力检查,观察患者是否有头痛、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及时汇报医生并按医嘱进行处理。
1.5 肝功能异常•目标:早期发现肝功能异常,避免严重的并发症。
•护理措施:监测肝功能指标,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黄疸等症状,注意饮食调节,如需进一步处理,及时通知医生。
1.6 胎儿监护•目标:保护胎儿的生命与健康。
•护理措施:定期进行胎儿心率监测,观察胎动情况,评估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如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
2. 妊高症的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的妊高症护理诊断,有相应的护理措施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2.1 血压升高的护理措施•合理安排患者的休息和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和疲劳。
•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
•定期测量血压,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2 蛋白尿的护理措施•限制饮食中蛋白质的摄入,并增加对优质蛋白的摄入,如鸡蛋、鱼肉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人的护理常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分为:
轻度:BP≥140/90mmHg或较基础血压升高30/15mmHg
中度:BP≥140/90mmHg;尿蛋白+;尿蛋白定量>0.5g/24h;
有或无水肿重度:BP≥160/110 mmHg;尿蛋白++ — ++++;水肿严重;有自觉症状
1、一般护理
(1)卧床休息,减少刺激,一切护理工作应尽量集中进行。
(2)吸氧,左侧卧位。
(3)严密监测血压变化。
(4)母婴监护,勤听胎心音。
(5)完善相关化验。
2、药物治疗
(1)舌下含服心痛定10mg小时一次。
(2)25%MgS0一十5%GS500ml
①注意MgSO4速度,1—2g/h。
②观察MgSO4中毒反应:监测腱反应、呼吸、尿量。
(3)终止妊娠
①宫颈情况良好一引产。
②宫颈情况不良—剖腹产。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临床分类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临床分类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间收治的妊高症孕产妇20例临床资料。
结论:应加强孕期健康辅导,做好妊娠高血压孕产妇保健和临床护理,更好的保障母婴的平安。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症分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8-1879(2012)06-0116-02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症(pih,简称妊高症)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三大症候群,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心肾功能衰竭,甚至发生母婴死亡。
妊高症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也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2002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决定将妊娠期出现的以及妊娠前出现的高血压,统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妊高症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一种。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2011年4月,我院妇产科共收治妊高症孕产妇20例,其中重度3例,中、轻度17例;患者年龄22~40岁;初产妇18例,经产妇2例。
发生先兆子痫2例,产后子痫1例,产后急性心衰1例,无肾衰和脑血管意外发生。
1.2 入院时血压。
血压正常范围7例;血压≥
140/90mmhg<150/100mmhg 5例;血压≥150/100mmhg<160/110mmhg 4
例;血压≥160/110mmhg 4例。
1.3 产前检查。
20例中检查≥3次 18例;检查2次 2例;无未检查者。
2 护理措施
2.1 轻度妊高症孕妇的护理。
2.1.1 保证休息。
轻度妊高症孕妇可不住院,但需注意适当减轻工作,要保证每天八至十小时的睡眠。
在卧床时以左侧卧位为宜,避免平卧位,其目的是解除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改善子宫胎盘的循环。
此外,提供卫生、整洁和安静的休息环境、利于孕妇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可抑制妊高症的发展。
2.1.2 调整饮食。
轻度妊高症孕妇需摄入足够肉、鱼、蛋和蔬菜,补充维生素、铁和钙剂等。
食盐不必严格限制,因为长期低盐饮食可引起低钠血症,易发生产后血液循环衰竭。
但全身浮肿的孕妇应限制食盐。
2.1.3 产前保健。
根据病情需要增加轻度妊高症孕妇产前检查次数,加强母儿监测措施,密切注意病情变化,防止发展为重症。
同时向孕妇及家属讲解妊高症相关知识,督促孕妇每天数胎动,监测体重,如发现异常,孕妇和家属能及时汇报。
2.2 中、重度妊高症孕妇的护理。
2.2.1 一般护理。
中、重度妊高症孕妇需住院治疗,护士应帮助和监督孕妇正确卧床休息方式,指导孕妇合理安排起居和生活。
每4小时测一次血压,如舒张压渐上升,提示病情加重。
并随时观察和询问孕妇有无头晕、头痛、目眩等自觉症状出现。
注意胎动、胎心以及子宫敏感性(肌张力)有无改变。
重度妊高症孕妇应根据病情需要,适当限制食盐入量(每日少于3克)。
2.2.2 用药护理。
硫酸镁是目前治疗中、重度妊高症的首选解痉药物。
镁离子能抑制运动神经末梢对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和肌肉间的传导,使骨骼肌松弛,从而预防和控制子痫发作,且对宫缩和胎儿均无不良影响。
护士应明确硫酸镁的用药方法、毒性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2.2.3 特别护理。
子痫为重度妊高症最严重的阶段,直接关系到母儿安危,因此子痫患者的需要特别护理。
2.2.
3.1 控制抽搐。
患者一旦发生抽搐,应协助医生尽快控制。
硫酸镁为首选药物,必要时可加用强有力的镇静药物。
2.2.
3.2 呼吸通畅。
在子痫发生后,首先应保持病人的呼吸道通畅,并立即给氧,用开口器或于上、下磨牙间放置一缠好纱布的压舌板,用舌钳固定舌头以防咬伤唇舌或致舌后坠的发生。
使病人取头低侧卧位,以防黏液吸入呼吸道或舌头阻塞呼吸道,也可避免发生低血压综合症。
2.2.
3.3 减少刺激。
患者应安置于单人暗室,保持绝对安静,以避免声、光刺激。
治疗活动和护理操作尽量轻柔且相对集中,避免刺激患者诱发抽搐。
2.2.
3.4 严密监护:密切注意孕妇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尿量。
进行必要的血、尿化验和特殊检查,及早发现脑出血、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2.3 妊高症孕妇的产时及产后护理。
2.3.1 第一产程的护理。
孕妇置于单间暗室,左侧卧位,持续吸氧。
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尿量、胎心音、子宫收缩及有无自觉症状。
护士要做好孕妇心理护理,使孕妇消除恐惧感,积极配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3.2 第二产程的护理。
应尽量缩短产程,避免产妇用力,防止血压聚增诱发子痫。
宫口开全后作会阴侧切术,必要时行产钳或吸引器助产。
2.3.3 第三产程的护理。
按摩子宫,促使胎盘娩出。
及时应用宫缩剂,预防产后出血。
同时给镇静剂,以防抽搐。
腹部加压,防止血瘀积宫腔内而发生循环衰竭。
重视病人的主诉,不可放松治疗及护理措施。
3 结果评价
轻度妊高症孕妇休息充分、睡眠良好、饮食合理,病情缓解,未发展为重症。
中、重度妊高症孕妇病情得以控制,未出现子痫及并发症。
妊高症孕妇积极配合产前检查及治疗,治疗中病人未出现硫酸镁的中毒反应。
参考文献
[1] 黄开秀,杨凌潮.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护理进展[j].重庆医学,2004年12期
[2] 张胜玲.7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护理体会.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