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路径选择研究_段世德
- 格式:pdf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5
试论刍议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诸问题试论刍议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诸问题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金融中心则是一个地区金融发展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作为一个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金融中心更是一个城市国际竞争力的象征,对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国际形象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必要性1.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金融中心的建设可以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入驻,为当地金融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同时,金融中心也可以促进金融业的多元化发展,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2.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建设金融中心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提高城市经济的创新能力。
通过建立金融中心,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化金融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入驻,形成集聚效应,推动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3.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金融中心是一个国际化的标志性建筑,它可以吸引更多的国际专业人才和金融机构入驻,提高城市的国际化和文化软实力,增强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4.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金融中心也可以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通过金融中心的建设,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存在的问题1.缺乏核心竞争力目前国内的金融中心大多建设在一线城市,虽然有些二线城市也开始建设,但由于核心竞争力不足,在吸引金融机构和人才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2.金融市场不够成熟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有成熟的金融市场为支撑,但很多地区的金融市场还不够成熟,缺乏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差异化。
3.经济转型难度较大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是建设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之一,但目前国内许多地区经济仍然依赖于传统产业,转型难度较大,使得金融中心建设时无法很好地推行。
4.政策和法规不够完善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需要有完善的政策和法规来支撑,但目前很多地区的政策和法规还不够完善,也难以配合金融中心的建设。
5.人才匮乏区域金融中心需要大量的金融人才、IT人才等高端人才,但目前很多地区还存在人才流失和人才匮乏的问题,难以保证金融中心的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
龙源期刊网
错位竞争与异质发展
作者:段世德
来源:《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第05期
摘要: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既具有竞争优势也存在竞争劣势,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利用错位发展的战略,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差异化道路。
因此,在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走出区域特色鲜明的成长道路是实现建设金融中心目标的根本。
关键词:区域金融中心;错位竞争;异质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5;F8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0461(2012)05-0047-06。
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现如今已经成为了当下我国各地区之间的主要竞争目的。
湖北省也是其中之一,现如今湖北省省委和省政府对于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同时它也是湖北省的经济金融中心,它既有历史优势,又有交通优势,同时还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在如今这个重要发展战略的机遇期,正是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绝佳地点。
但是现如今武汉市还存在着金融集聚力和辐射力不足、优质企业群体优势不足以及经济依托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
有鉴于此,对阻碍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标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阻碍因素;解决对策在武汉市人民政府颁布的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年)这一政策之中明确指出了加快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措施。
此外,因为武汉市是华中地区的最大城市,因此对于我国华中地区经济发展来说在武汉市建设出一个区域金融中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區域金融中心的概念以及特征根据金融中心的影响范围可以将之划分为多种类别,其中区域金融中心一般指的是一个特定区域范围内的金融中心,它主要是在某个地区范围之内的金融机构集聚在一起、金融市场较为繁华、金融交易活动频率较高以及融通集散资金的功能较强,并且能够对该区域的社会经济产生计划和扩散效应的中心城市。
区域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只在其所在地区才能够得以发挥出来,同时作为这个特定区域的金融交易的核心,其主要功能就是从该特定地区内将资金集中,然后再将这些资金之中的绝大部分应用到该地区建设工作之中。
区域金融中心的特点主要有三点。
首先第一点就是它一定具备一定规模的金融市场;其次第二点就是区域金融中心可以有效促进金融交易以及资本流通,同时区域金融中心之中还拥有便利自由的交易市场;最后第三点就是在区域金融中心内金融行业发展密度高,首先区域金融中心所在的城市必须是工商业发达的一个地区的中心城市,同时该城市还要在一个地区的范围之内要拥有较高的地位,对于该城市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以及金融行业发展都具备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力。
第9卷第6期2012年6月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un.2012Vol.9No.6一、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现实意义(一)促进国家中心城市功能的全面转变城市作为资源要素的集中地,其经济的繁荣和文明程度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国家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当今经济社会的复杂程度越来越大,赋予现代城市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元化,总体来看,现代城市功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产业基地功能、贸易基地功能、金融中心功能、政治中心功能和服务中心功能。
中国当前正面临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和武汉的发展息息相关。
武汉“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而GDP 、服务业、金融、研发占比四大指标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讲,区域金融中心体系的建设对武汉城市功能的转变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促进“两型社会”改革的全面实施“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最核心问题是实行制度创新,体现在金融领域,就是金融创新的先行先试权。
“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必须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必须大力发展满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要求的现代产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点加快发展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行业,扩大金融产业规模,实现武汉金融业的跨越式发展。
通过金融大发展促进武汉经济大发展,以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强化武汉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地位,充分发挥武汉金融在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功能强化等方面的作用,最大程度的满足“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三)促进武汉“城市圈”协调持续发展金融对城市圈中经济发展具有引致效应,发展城市圈经济需要发挥金融市场的资金调节和疏导效应,同时,金融在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有一定导向作用。
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武汉金融服务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打破武汉及八个卫星城市之间金融市场方面长期存在的、已经固化的各种界限,形成城市圈内统一的金融市场体系,促进金融资源在圈内自由转移、快速流动和合理配置,使区域性金融差距在一定时期之内缩小,从而达到城市圈内社会经济各个层面和谐发展的目标。
漫谈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一线城市,二线和三线城市的经济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武汉在区域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和金融的融合发展。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必要性1.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可以为地方经济注入活力,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和企业入驻,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同时,金融中心的建设还能够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2. 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金融中心作为金融资源的集聚地,可以帮助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建设金融中心,可以将金融机构聚集在一起,提高信息流动和金融服务效率。
这将有利于企业融资和投资,促进金融市场的繁荣。
3. 增强对外开放能力金融中心的建设还可以增强武汉对外开放的能力。
作为一个区域金融中心,武汉将有更多的机会与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吸引外资和国际金融机构进驻。
这将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国际化金融服务,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措施1. 完善金融制度和法规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必须依托健全的金融制度和法规。
武汉应加快完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
同时,加强金融创新,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提升金融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2. 加大金融人才培养力度金融人才是金融中心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
武汉应加大对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引进和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金融人才。
同时,建立金融人才交流平台,吸引更多高级人才来到武汉工作和创业。
3. 加强金融市场建设金融市场是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应加强金融市场的建设。
推动股票、债券和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
同时,加快建设金融创新中心和金融街,为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服务。
4. 推动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是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驱动力。
武汉应加大对金融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合作,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发展。
试论刍议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诸问题[摘要]武汉市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龙头,借助两型社会建设的东风,通过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能够极大地增进各类资源的融通,为区域经济起飞助力。
[关键词]武汉;区域金融中心;金融体系区域金融中心是指在必然的机制下,通过相关途径,将资金、信息等资源集中起来并依照必然方式向其他地域流动的资源集散地。
事实说明,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能够有利于资源在更高层次、更宽范围和更深领域的优化配置,为经济进展注入壮大活力,从而全面提升区域经济进展水平。
武汉市作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的实验区,能够借助国家政策,加速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从而带动城市进展乃至区域经济进展水平的提升。
1 武汉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必要性分析金融中心城市关于腹地经济的正向效应凸显上海、北京和深圳已建成全国性金融中心,这三个颇具实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已经显现出对长三角、环渤海地域及珠三角经济超级庞大的带动作用。
目前长三角地域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6%,却制造了21%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的外贸出口。
长三角已经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最具有进展潜力的经济板块。
其中,金融中心起的作用不容小觑。
据国家统计局的不完全统计,长三角、环渤海地域及珠三角3个地域涵盖了19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0%以上,引进外资占全国的70%以上。
综上可见,国内金融中心城市对腹地经济的正向效应已经凸显。
如假设能在中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必然对其腹地经济产生庞大的带动作用。
东中西区域经济差距愈来愈大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业的差距正成为东中西部经济差距的重要因素,2020年年末,东部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约为中部的倍,贷款余额约为中部的倍。
可见,金融的差距是大于经济差距的。
金融资源的“马太效应”,会使得经济差距越拉越大。
由此,关于经济欠发达的中部地域,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以金融业作为撬动经济进展的支点,慢慢缩小与东部地域的庞大差距,日趋成为一项超级迫切的任务。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4.11•【字号】武政〔2015〕20号•【施行日期】2015.04.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年)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武汉市人民政府2015年4月11日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总体规划(2014—2030)为加快建成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促进武汉在我国中部地区率先崛起,根据《国务院关于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84号)、《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43号)、《武汉2049远景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机遇(一)武汉金融业发展现状市委、市人民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金融业发展政策,不断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
在金融监管部门的支持与指导下,武汉金融机构日益聚集,金融市场日趋繁荣,金融业态创新发展,金融辐射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根据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第六期发布的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武汉金融中心竞争力在全国前十大区域性金融中心中列第八位,居中部地区首位,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成绩显著。
1.中部地区金融龙头地位确立。
2013年,武汉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征程上迈出了新的步伐,武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亿元,居中部地区第一,进入全国经济总量第一方阵。
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突破7%,占第三产业比重达到9%,金融业已成为我市日益重要的支柱产业。
改革创新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为充分发挥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抢抓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的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业发展,提出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全力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一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基本情况金融业是推进武汉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构成全市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武汉金融业取得较快发展,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已经初步形成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各业并举,中、外资金融机构并存,金融体系功能较为完备的金融服务体系。
2008年,武汉金融业增加值为239.19亿元,同比增长15.8%;金融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03%,金融对武汉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7%。
武汉地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497.92亿元,同比增长20.95%。
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5176.23亿元,同比增长20.22%(按可比口径计算)。
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实现再融资25.48亿元,证券交易量1.225万亿元。
2008年,武汉地区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02亿元,增长61.3%。
武汉市围绕加快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紧紧抓住金融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按规划、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工作。
1.加大促进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武汉金融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武政〔2008〕42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促进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的若干意见》(武政〔2008〕26号)、《武汉市对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实行补贴奖励暂行办法》(武金办文〔2008〕1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经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我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武政办〔2008〕73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通知》(武政办〔2008〕172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出台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十大措施,为促进金融业加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分析摘要:近年来,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成为各省市经济竞争的焦点。
武汉作为一个重要的中心城市,有必要把它打造成为一个中部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从而增强武汉和湖北的竞争力和辐射力。
本文首先介绍了武汉金融业的发展现状,接着通过对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发现武汉具备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诸多有利条件,最后提出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和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武汉市;区域金融中心;金融业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 economic competition. As an important center of Wuhan City, it is necessary to put it into a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of a central area, thereby enhancing competitiveness and radiation force of Wuhan and Hubei.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Wuhan financial industry, then through the feasibility of Wuhan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of Wuhan has found many favorable conditions, the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construction, finally put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to promote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of wuhan.Keywords: Wuhan city; regional financial center; financial industry一、引言金融中心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具有强大的资本积聚、辐射功能,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的经济综合承载能力,因此不少有实力的城市都在加快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然而中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资金需要量有差异,对外开放程度不同,因此中国需要形成几个金融中心,来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进行辐射、提携,各个金融中心的服务方向是不一样的。
错位竞争与异质发展一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战略选择研究作者:暂无来源:《当代经济管理》 2012年第5期段世德1,2(1.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2.湖北行政学院,湖北武汉430022)[摘要]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既具有竞争优势也存在竞争劣势,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利用错位发展的战略,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差异化道路。
因此,在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过程中,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走出区域特色鲜明的成长道路是实现建设金融中心目标的根本。
[关键词]区域金融中心;错位竞争;异质发展[中图分类号] F061.5;F8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 2012 )05-0047-06湖北省要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关键在于武汉城市圈能否引领和带动整湖北乃至中部的发展,解决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中部塌陷”问题,为了承担这一历史使命,武汉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发展战略目标。
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除锐意创新勇于改革外,还需要利用现代经济发展思维汇集多种发展资源要素,因地制宜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而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则是实现发展集聚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竞争异常激烈,武汉实现“中原突围”的关键在于错位竞争与异质发展,在发展中寻求新的竞争优势。
一、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竞争优势区域金融中心的功能在于整合资源,促进创新并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引领经济结构转型,推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结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撑。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推动经济发展成为各地竞争的焦点,据统计2009年全国有26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到201 1年末提出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城市已经达到30多个。
2002年武汉市召开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用5年~ 10年的时间,把武汉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围绕这一目标武汉进行了艰苦的努力,结合历史传统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发掘金融历史文化底蕴,坚定发展信心武汉是我国近代金融中心之一,金融业在武汉曾经盛极一时。
作者: 段世德
作者机构: 湖北行政学院
出版物刊名: 党政干部论坛
页码: 38-39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12期
主题词: 金融创新 基本经验 全球性金融危机 现代金融体系 经济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 优化配置 现代经济
摘要: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围绕建设现代金融体系进行了系列创新,这不仅增强了我国金融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高了金融机构本身的盈利水平和竞争力,而且当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时,我国金融业也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创新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新一轮金融创新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长江中游城市群金融中心研究——武汉建设金融中心的再定
位
段世德
【期刊名称】《区域金融研究》
【年(卷),期】2015(0)11
【摘要】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是武汉重要的战略目标,科学定位找准建设着力点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市场一体化是金融中心形成基础,协同共赢是优化建设环境的关键,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是重点,因此,结合区域市场基础和国家政策导向,武汉应以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金融中心为目标.本文在阐述武汉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统一金融中心的条件的基础上,对武汉建设金融中心进行了再定位.
【总页数】5页(P17-21)
【作者】段世德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7
【相关文献】
1.长株潭城市群建设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国内外金融中心形成条件分析 [J], 杨小花;蔡璇
2.武汉城市战略地位研究——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 [J], 丁永玲;付昆
3.从金融中心理论看武汉金融中心建设 [J], 李兵兵
4.加快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构建中三角城市群发展核心平台 [J], 吴少新;彭芸;张世晓
5.基于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的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研究 [J], 陈登;周志刚;王曼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61 -区 域 金 融 研 究Journal of Regional Financial Research2012年第4期(总第473期)NO.4,2012General NO.473湖北要承担起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这一历史使命,关键在于武汉能否迅速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发挥磁场效应实现经济资源的集聚。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实现大武汉的复兴,是武汉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武汉具备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需要一定支撑条件和基础,雄厚的经济实力、宽松的制度环境、良好技术支撑条件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区域金融中心形成的基础条件。
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武汉基本具备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一)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叠加,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政策环境持续优化为了重新定位湖北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国家出台系列支持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政策,批准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和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出要将武汉建设成将极大优化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政策环境。
尤其是国家明确武汉作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城市,湖北、湖南和江西三省正积极筹划建设中国经济增长的“中三角”,合力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力争实现与国家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规划对接,作为关键节点上的武汉,没有强大的金融资源动员能力将难以承担历史的重任,武汉金融地位的提升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毋庸置疑。
(二)湖北跨越发展与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同步,具备互利共赢的基础为了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湖北制定了跨越发展战略和“两圈一带”发展规划,跨越式发展就是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快速发展、高水平发展、超常规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
跨越发展过程中没有金融支撑难以形成,跨越发展成果将给金融业带来丰厚的回报,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与跨越发展结合是能实现互利共赢的。
湖北省“两圈一带”发展战略中,武汉城市圈作为发展的龙头,金融发展腹地广阔基础良好,2010年武汉城市圈GDP 达到了9505亿元,约占创新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路径选择研究段世德(湖北行政学院,湖北 武汉,430022)摘 要: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是湖北跨越发展和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选择,武汉具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要将武汉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需要创新建设思路,坚持有所作为,通过经济发展夯实金融中心成长基础,结合区位优势形成错位发展,借助资源和政策形成特色金融,推动区域金融中心早日建成。
关键词:区域金融中心;错位发展;特色金融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77(2012)04-0061-05…(11BJY024)资助项目。
收稿日期:2012-01-20作者简介:段世德,男,湖北武汉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员,供职于湖北行政学院经济学与经济管理教研部,研究方向为金融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金融实务《区域金融研究》2012第4期全省GDP的60.14%。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不仅能实现金融业武汉城市圈的植根,也能获得向新兴增长区域扩散的基础,为金融业持续发展创造机会。
能否将自身的发展与湖北的发展蓝图结合将成为影响各大金融机构在下一阶段竞争中胜出的重要筹码,集聚武汉将成为各大金融机构获得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三)发展成就显著,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基础坚实支撑强劲湖北省经济发展基础良好,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2010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5806.0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8%,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到2010年湖北人均GDP 达到27339元,按照年末汇率计算已经超过4000美元,正处在个人金融消费需求快速上升阶段;湖北有七大产业产值超过千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就显著,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0.8%;“十二五”期间,湖北要力争推动电子信息、汽车、石化、装备制造、食品5大产业年主营收入跨越5000亿元。
产业金融、科技金融和消费金融的发展将获得强劲的支撑,发展空间广阔,因此,金融业集聚武汉具有抢占发展制高点重要战略意义。
(四)国际化程度稳步提高,金融中心建设外部环境正在改善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湖北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程度正在稳步提高,为利用国际金融资源推动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创造了条件。
湖北近年来引进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势项目,产业层次和国际竞争力得到有力提升,截至2011年年底全球500强企业落户湖北已经超过90家;沿海产业发展逐步向内地转移,大批外向型企业落户湖北,加上东西湖物流保税园区和东湖高新区保税区的建设,空前提升了湖北经济的外向程度;2010年,湖北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累计25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0.2%,其中出口144.4亿美元,增长44.7%,进口114.7亿美元,增长57.7%,进出口总值和增速均位列中部首位,对外贸易快速发展使湖北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不仅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也为集聚武汉的金融业发展国际业务赢得更多业务机会和空间,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国际环境正在改善。
(五)金融产业基础良好,区域金融中心雏形具备经过多年的发展,湖北省成为中部地区金融业比较发达的省份,武汉市因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逐步发展成为中部金融产业机构的聚集地,中部地区金融中心的雏形初具。
截至2010年年末,湖北共有银行业法人机构140家,分支机构6842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25562亿元,包括苏格兰银行、汇丰银行、法国兴业银行、东亚银行、瑞穗银行等在武汉设立分行,武汉已经成为外资银行在中部地区的集聚地;武汉证券投资机构的集聚,无论是融资渠道还是融资规模,都体现出区域金融中心的特点(见表1);国内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大量集聚武汉,到2011年年底武汉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金融服务后台中心;金融软实力影响逐步扩大,武汉金融博览会已成为继北京国际金融论坛和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之后有影响的全国性金融论坛。
武汉建设中部金融中心的优势是中部其他省会城市无法比拟的,正如即将在武汉设立正大银行的总部负责人林洁霖所言,武汉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具有无法撼动的龙头地位,我们总部提出“大武汉”概念,即中部六省只在武汉设立分行,武汉是龙头,其他六省都由武汉来辐射。
表1 2010年中部六省证券业发展比较项目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江西山西总部设在辖区内的证券公司数(家)232122总部设在辖区内的基金公司数(家)000000总部设在辖区内的期货公司数(家)343315年末境内上市公司数(家)736365513031当年国内股票(A股)筹资(亿元)218228.1171142124223当年发行H股筹资(亿元)0111.50000当年国内债券筹资(亿元)549308329208116283其中:短期融资券筹资额(亿元)37593756236114资料来源:根据中部六省各自公布金融运行情况、各省证监局发改委的相关数据整理。
应该讲,湖北省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良好的基础,武汉金融中心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下面应该做的工作将是利用湖北跨越式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金融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为湖北早日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创造条件。
二、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不足武汉具备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条件,但要真正建- 62 -区域金融实务《区域金融研究》2012第4期设成功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如果不能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和支撑中部崛起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武汉在建设区域金融中心过程中所面临困难主要包括:(一)湖北GDP增速快,但质量不高会对金融中心的形成产生离散作用从1978年到2008年,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3%,但GDP增长速度为10.5%,投资驱动的粗放式经营模式非常明显;湖北发展过程中面临缺煤、少电、短气的现实约束,受能源资源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未来发展成本将急剧上升,经济发展绩效存在下降的风险。
省内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失衡,城市和乡村二元经济结构依然存在,武汉一城独大,县域经济不强使得金融产业发展的空间有限。
金融业流动性非常强,并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来获得盈利的空间和成长机会,如果湖北不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面对国内日益激烈的竞争,会对目前已经植根武汉地区的金融业产生影响,动摇在武汉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并向国内其他区位转移。
(二)湖北城市群经济竞争力不强影响对金融产业集群的吸引力,削弱武汉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凝聚力作为区域金融产业集群的栖息地,城市群的竞争力将影响到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没有强大城市群支撑,区域金融中心是难以形成的。
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支撑基础是武汉城市圈,但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受到严峻的挑战,在中部地区存在与领先者差距拉大和与追随者差距缩小的风险。
2010年,中原城市群GDP总共13507亿,而武汉城市圈GDP总共9507亿,与郑州城市圈的差距在4000亿,而在2002年武汉城市圈的GDP是领先的。
尽管湖南的长株潭城市圈GDP总量与武汉城市圈有一定差距,2010年GDP已经达到6715亿,而且湖南有一批具有经济实力比较强地级市支撑,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而安徽皖江城市群2010年的GDP总规模达到7515亿元,并依靠承接沿海的产业转移,增长的速度非常迅猛。
城市群的发展不仅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也会对区域内的金融产业集聚产生影响,当其他的城市群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增强的时候,不排除武汉的金融产业会向其他城市群的龙头城市集聚。
(三)国内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竞争日趋白热化,建设区域金融中心难度加大区域金融中心形成有两条有效途径:一种是借助历史和特殊事件等偶然性因素形成,依托当地实体经济的发展,吸引金融企业集聚而形成;另一种是依靠国家相关扶持性政策,政府根据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空间布局,给予相对宽松灵活的产业政策进行发展配套,引导金融企业的选址和投资。
北京、上海、深圳因政策和历史原因已经逐步成长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区域金融中心,武汉与这三大金融中心相比差距明显(见表2),这些金融中心目前对金融资源的吸附能力巨大,并可能在未来对武汉金融资源集聚产生影响。
除了拥有绝对实力的北京、上海、深圳外,国内还有9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立区域金融中心,实现金融产业的集聚,其中包括中部的郑州、合肥、长沙,以及重庆,成都等,这20多个城市各有竞争优势,竞争空前激烈,武汉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实现“中原突围”难度很大。
表2 湖北金融产业与北京、上海、广东的差距机构类别营业资产总额(亿元) 湖北北京上海广东一、大型商业银行1215545765.630842.753453二、国家开发银行及政策性银行29159644.82677.94084三、股份制商业银行375518765.214633.123276四、城市商业银行13938472.36245.56797五、城市信用社0000六、农村合作机构29543357.62537.311153七、财务公司7253521.81797.8769八、邮政储蓄15691154.2924.52229九、外资银行742424.98657.33450十、农村新型机构2224.560.168合计2556293130.968376.2105279资料来源:根据各省公布的金融运行报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