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第二单元
- 格式:docx
- 大小:61.08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unit2知识点及习
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Unit 2-知识点及题
一、知识点
1. 第七课:《请读这封家书》,主要内容如下:
- 家信的特点和写作要素
- 家信的结构和写作技巧
- 家书的作及要点
2. 第八课:《杨岛的插画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 写人的艺术表现和技巧
- 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描绘
- 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角度选择
3. 第九课:《黑大王》,主要内容如下:
- 反义词的运用和比较
- 描述黑大王的特点和形象
- 掌握作文技巧和要点
4. 第十课:《考场绝技——细节描写》,主要内容如下:
- 细节描写的作用和作文技巧
- 细节描写的目的和表达方式
- 运用细节描写写作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二、题
1. 第七课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家书的写作练题。
2. 第八课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写人的插画报告练题。
3. 第九课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对黑大王形象的描述练题。
4. 第十课题: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细节描写的考场作文练题。
注意: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概述,具体的知识点和题请参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以上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Unit 2-知识点及习题》的简要介绍,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初二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导语】学习效率的高低,是一个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体现。
在学生时期,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当一个人进入社会之后,还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时候,一个人学习效率的高低则会影响他(或她)的工作成绩,继而影响他的事业和前程。
可见,在中学阶段就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具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大有好处。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初二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仅供大家参考。
1.初二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樽zūn箸zhù三重chóng茅挂罥juàn坳ào突兀wù狐裘qiú锦衾qīn瀚hàn海掣chè2.说明下面加点的词。
(1)结庐在人境结:建造、构筑。
(2)问君何能尔尔:这样。
(3)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
(4)高者挂罥长林梢长:高。
(5)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渐近。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庇:遮盖,保护。
俱:都。
(7)将军角弓不得控控:拉开。
(8)风掣红旗冻不翻掣:拉,扯。
(9)吟鞭东指即天际吟:指吟诗。
(10)落红不是无情物落红:落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6)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际。
(7)《饮酒》中表现诗人超脱尘世,酷爱自然的千古名句是: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
(8)《行路难》中运用典故写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9)人们常用《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鼓励人们克服挫折,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奇特的想象写“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针对初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第二单元知识
点
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憎恶zēng wamp;u 书斋zhāi 震悚sǒng 诘jiamp;e问
(点拨:“憎”不要误读成zamp;eng,“恶”、“诘”是多音字。
)
2.解释下列词语。
(1)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2)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3.用恰当词语填空。
(1)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2)《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第二
单元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新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必备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初二上册语文期中第一单元复习知识点:参考。
【最新推荐】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第二章复习要点-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第二章复习要点
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取缔dì伛yǔ翳yì愧怍kū骷髅lóu
2.解释下列词语。
(1)凑合:将就。
(2)滞笨:呆滞笨拙。
(3)愧怍:惭愧。
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第一单元一词义注释嚅动:像蚯蚓爬那样动。
端详:文中意是仔细地看,动词。
心神不定:心思精神不集中,精神状态很不安定。
魂不守舍:原指人的灵魂离开了躯壳,本文中形容精神恍惚、心神不定。
蹿腾:乱蹦乱跳。
本文中指烟火向上跳和四处奔散。
嘟哝: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睡眼蒙胧:指快要睡着或刚睡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
咀嚼:用牙齿磨碎食物。
齐心协力: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将信将疑:有些相信,又有些怀疑。
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嗤:引线点燃后发出的声音。
一无所获:一点收获都没有。
一无:全无、毫无。
冷不丁:冷不防。
慵倦:懒散困倦。
芳馨:芳香。
低回:徘徊,流连。
玲珑剔透:精致而透明。
玲珑,精巧细微;剔透,明澈。
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面形状或规模较小回味无穷:能不断地从回忆里体会。
多姿多彩:本意指开头和色彩很多,文中指内容丰富。
潇洒:(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
诱惑:吸引,招引。
天穹:天空。
漂泊:形容云在空中的动态。
永恒不朽:永远不会改变。
畸变:不正常变化。
幽谷:幽深的山谷。
幽深:深远;僻静;昏暗。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俗子:本文中指自己的见识少。
追光:比喻阳光也随人而动。
雏形:未定形前的形式。
归省:回家探望父母。
絮叨:形容说话啰唆。
踊跃:跳跃。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而和谐。
悠,在空中摆动。
弥散:扩散,布满。
疏疏朗朗:稀疏零落。
皎洁:明亮洁白。
大抵:大概,大都。
行辈:辈分。
怠慢: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
委实:实在。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怂恿。
径向 :径直向。
凫水:游泳。
歌吹:歌声和乐声。
漂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
瞩望:注视。
期待、期望。
幽香:清淡的香气。
林莽:辽阔,无边无际的树林。
凌空而去:高高地在天空中或高升到天空中。
斟满:往杯子或碗里倒满(酒、茶)。
淅淅沥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茑萝:茎能爬蔓的植物,春夏绿叶茂密,冬天落叶。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要点为应战即将到来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同学们要如何整理复习要点呢?接下来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的复习要点,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要点(一)第1课《新闻两则》【易错词】泄气(xiè ) 芜湖(wú) 督战(dū)殷家汇(yīn) 阻遏(è) 绥靖区(suí jìng)潢川(huáng) 被俘(fú) 襄阳(xiāng)杜聿明(yù) 阌乡(wén) 豫(yù)锐不可当(dāng)【词语解释】鄂(è) :湖北简称。
豫(yù):河南简称。
绥(suí)靖(jìng):安抚,平定。
阻(zǔ)遏(è):阻止。
锐(ruì)不(bù)可(kě)当(dāng) :锋利无比,不可阻挡。
业已(yǐ):已经。
阻遏(è) 阻止:聿(yù):古汉语助词,用在句首或句中阌(wén)乡:河南省旧县名。
第2课《芦花荡》【易错词】蹿(cuān) 消耗(hào 鄂(è)疟子(yào) 张皇失措管辖(xiá)竹篙(gāo) 仄歪(zè)提防(dī) 水淀(diàn) 飒飒(sà)寒噤(jìn) 转弯抹角(mò)泅(qiú)【词语解释】尖(jiān)利(lì):尖锐,锋利。
能(néng)耐(nài):本事;技能。
悠(yōu)闲(xián):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悠然闲静的意思。
寒(hán)噤(jìn):因寒冷而哆嗦。
阴(yīn)惨(cǎn):悲伤凄惨。
仄(zè)歪(wāi):倾斜,歪斜。
央(yāng)告(gào):央求,恳求。
一。
容易读错的字绯红(•) 教海.( ) 设着() 呷形( )旌名() 肾见( ) 鄱关() 妙您.( ).胡雌() 怆髯( )勒黑() 军发( )融() 敦实( )硕首() 胆传.( ) 原利() 粲然( )患停() 掩即( )旭热() 零雨i ( )吹嘘(•) 酸渎( )• •煎疲力竭( ) 藏污纳坂正襟危坐() 不受劳作(油光可鉴( ) 查无消息(深善痛疾()重点成语抑扬顿挫发髯.()•语责()解削() 可正()( ) 仰农() 部死() 奉役()甲肖() 粗槿()禁锢(• •) 粗省() 净留(: ) 弓顶() 锂亮() 匕首() 一维() 脸颗.() 干涸() 侏债() 窒息() 沉注.()倒矿() 顾步() ) 广孝无垠() )颔首低眉.( )) 抑扬顿挫()无可置疑粗制滥造第二单元正襟危坐油光可鉴(jian )杳无消息(y混)抑扬顿挫(yi )深恶痛疾・• ♦•三。
文学常识1《藤野先生》的作者(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他曾以''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短篇小说集有《呐故事新编》,散文集是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等,本文的体裁是-散文,选自《朝花夕2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 (国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思想家。
代表作有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
3茨威格是奥地利(国籍)作家,他的作品以-传记和小说-最为著名,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作家之一。
其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作家》《罗曼罗兰》等。
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一篇传记文章《伟大的悲剧》。
4《美丽的颜色》,本文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是法国的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代表作是《居里夫人传》四名著《红星照耀中国》知识要点1《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国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1936年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后,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成的,这部书曾易名为《西行漫记》。
优越教育八上语文期中复习资料一、语言知识。
1、《信息二则》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摧枯拉朽()荻港()败退()...锐不行当()督战()剿灭()...2.依据意思填写词语:枯草朽木遇到摧折,比喻腐败权力被快速摧毁。
()形容来势凶狠,不行阻拦。
()没有风波,水面很沉静,形容沉静无事。
()(军队)被打倒尔退后。
()2、首届诺贝尔奖公布1. 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颁发()仲裁()医嘱()巨额(.....挪威()浸透()去世()很有(....2.依据意思填写词语:良知 +实力 =优越))争吵两方赞同的第三者对争吵事项做出决定。
()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办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叮嘱。
()成立的伟绩。
()3、“飞天”腾空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腾空()翘首()屏息()敛声()....顷刻()瞬时()酷似()潇洒().....轻快()悄悄()衷心()头晕眼花()....2. 依据意思填写词语:特别冷静、不慌不急的样子。
()临时抑制呼吸。
()耳朵都快振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抬开端来。
()眼睛看见复杂纷纷的东西而感觉迷乱。
()仿佛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才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悟过来文中形容观众从屏息敛声的观看状态中反响过来。
()4、一着惊海天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桅杆()凛凛()蔚蓝()汹涌()......浩大()熟练()舰艉()默契()....吼怒()镌刻()谨小慎微()煞费苦心()....2.依据意思填写词语: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粗心,形容做事仔细。
()形容令人感觉很深,震动很大。
()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比喻本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办起一番事业。
()既没有恼恨,也不懊悔。
指心甘宁愿地接受某种事实或结果。
()5、藤野先生1. 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油光可鉴()绚丽()绯红()发髻()....杳无信息()颇冷()解剖()畸形()....抑扬顿挫()匿名()指责()教诲()....深恶痛疾()看见()不逊()驿站()....2. 依据意思填写词语:漂亮。
2017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附答案一、积累和运用(每题2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轩⋅榭 (xuān ) 脂⋅粉(z ǐ) 丘壑⋅ ( è) 矗⋅立(z ù) B.蟠⋅龙(p án ) 仄⋅歪(z è ) 歼⋅灭(qiān ) 镂⋅空 (l óu ) C.湛⋅蓝(z àn ) 额枋⋅(f āng ) 河堤⋅ (d ī) 休憩⋅ (q ì) D.池沼⋅ (z āo ) 琢⋅磨(zu ó) 藻⋅井(z ào ) 荒谬⋅(mi ù)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雅俗之分 炯然不同 雄姿 纳凉B.鸣钟击磬 荡然无存 疟疾 造形C.名副其实 富丽堂皇 帷暮 悠闲D.前瞻后顾 重峦叠嶂 明艳 屏风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驻⋅足(停止) 轩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B.阻遏⋅(阻止) 精疲力竭⋅(尽) C.惟妙惟肖⋅(同类) 眼花缭乱⋅(迷乱) D.箱箧⋅(箱子) 锐不可当⋅(抵挡)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师问他迟到的原因,他一时回答不上来,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B.清冷的晨风把树叶上的露珠扫落下来,我不禁打了一个寒噤⋅.(因害怕而身体颤动.) C.个头匀称⋅、外观较好的红瓤红薯零售价每千克约1.6元.(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D.秀苇看见一个光着上身、瘦骨嶙峋⋅的童工.(身体很瘦的样子)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变色龙》,构思新颖,巧妙绝伦⋅,值得一读.B.“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形容在这里再恰当不过,飞船返回的轨道在天上偏差1度,落在地面上就要偏差300公里!C.他很快做完了那道数学计算题,真可谓“胸中有丘壑,⋅腹中有乾坤” D.在新的形势下,我更应当不断学习,因地制宜⋅,积极进取.6.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交通事故,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B.一走进教室,我就看到了同学的悦耳的歌声和灿烂的笑脸.C.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D.通过这次送温暖活动,使我提高了爱心.7.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_的图画。
【最新】八年级语文期中第二单元知识点-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八年级语文期中第二单元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揩kāi黏nián尴尬gāngà凹凼dàng
2.解释下列词语。
(1)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谈。
(2)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台阶》的作者是当代小说家李森祥。
XX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
第
《北京喜获XX年奥运会主办权》
一、文学常识
⒈《北京喜获XX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体裁是消息。
选自XX年7月14日《人民日报》。
⒉文体知识:新闻通过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对当前的政治事和社会生活进行报道。
其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它通常有这样几种形式:消息、特写、电视解说词、通讯、报告文学等。
⒊消息的要素及结构特点
消息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消息的结构:标题(有时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不可或缺的。
二、字词拼音
矜(īn)持
风度翩翩(piān)
噙(qín)
大阪(bǎn)
急流勇退:在急流中勇敢地立即退却。
比喻做官的人在得意时为了避祸而及时引退。
三、思想内容
这则消息迅速及时地向全国人民报道了中国申奥成功的喜悦,表达了中国人民无比兴奋的心情。
四、写作特点
⒈语言简洁明了:“该轮到北京办奥运会了!”的“该”字,就写出了无限的感慨。
⒉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写刘淇对记者说,“刚才签字的钢笔无比珍贵,要永远保存下去”的细节,说明了奥运会对中国来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五、重要问题
⒈分析的标题、副标题、导语的特点,并谈谈用一系列数字有何作用?
这是一篇消息。
正标题是“北京喜获XX年奥运会主办权”,下面的一行字是副标题“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
正标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申奥成功事,用一个“喜”字贯穿全文;副标题突出了中国得票数之多,充满自豪。
开始作者以抒情的笔调表达中国人申奥成功后的无比喜悦和无比激动之情,又用一组确凿的数据展示中国的优势,说明中国申奥成功是众望所归。
接下来是各界的反应。
第6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文学常识
⒈《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篇新闻特写,作者周婷、杨兴是著名记者。
本文选自《通讯名作100篇1949—1999》。
⒉特写及其特点:特写也叫新闻速写、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消息文体。
它侧重于“再现”,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发生的现场,或某些重要精彩的场面。
二、字词拼音
凝(nínɡ)重
掩(ǎn)映
瞩(zhǔ)目
易帜(zhì)
冉冉(rǎn)
丧权辱(rǔ)国
三、思想内容
这篇特写,集中地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一天的几个具有典型性的场景,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
四、写作特点:
⒈语言庄重,对比鲜明,耐人寻味。
如英国降下国旗时写道:“一百五十六年前……升起……降下米字旗”。
平实的语言,鲜明的对比,饱含了中国人民对英国一个半世纪的殖民地统治结束后的无比欣喜之情。
⒉适当的运用一些背景资料。
穿插了背景材料,如港督府的修建、英国统治香港的天数,升降英国国旗等,在现实与历史的交错中,感受历史的深刻演变,使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
五、重点问题
⒈选择哪几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来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
第一个场景:下午4点30分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
第二个场景:晚6点1分举行英国管治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第三个场景: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下降,五星红旗升起。
第四个场景:7月1日王子和港督登船离港。
⒉体会语言含蓄而庄重的特点。
(1)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香港已经回归祖国,中国人民的屈辱历史永远成为了过去。
(2)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
结:作者郑重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表达了对长达一个半世纪殖民统治结束的欣喜之情。
(3)全文最后一句语言庄重而含蓄,有深刻意义。
“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
“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第7
《生命之舟》
一、文学常识
《生命之舟》》是一篇电视新闻,作者梁家新等。
电视新闻以画面和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画面包括图像、字幕、图表、照片和影像资料,声音包括:解说、同期声和现场效果。
二、字词拼音
率先(shuài)
肆虐(sì
nüè)
簰(pái)
三、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报道1998年簰洲湾发生溃口以后,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勇救被困群众动人事迹,表现了解放军和武警战士奋不顾身、把群众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的崇高精神。
第8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一、文学常识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作者谭士珍,著名记者。
通讯也叫通讯报道。
通讯和消息一样,也是用事实说话,它是一种以写典型人物、典型事为主的新闻体裁。
通讯与消息比,不仅要六个新闻要素齐全,还要报道新闻事实的情节、细节;不仅要写事,还往往要写人;不仅要用叙述的方式,还要较多地采用描写、议论、抒情等方式。
二、字词拼音
籼(xiān)稻
黔(qián)阳
衣钵(bō)鉴(iàn)于
夜不能寐(èi)
矢(shǐ)志不移:立下志愿决不改变。
矢,发誓。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
劫,灾难。
功成名就: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三、思想内容:
本文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
四、写作特色:
⒈运用典型事例来写人。
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
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题——杂交水稻。
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交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
尤其是写他在文化大革命这特定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
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型事例,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⒉生动的细节描写。
文中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
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勾勒出来。
⒊用数字说话
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物通讯中,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
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如:“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
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这些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