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2框法律保障生活学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03.50 KB
- 文档页数:5
法律保障生活【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认识法律的含义,明确法律的特征。
2.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3.知道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目标达成:1、法律的作用。
2、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怎样理解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法律的含义?(法律的本质)3.什么是法治?4、法治的意义是什么(重要性)?【创境激趣】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你对法律的感受。
说说这种感受是如何而来的。
生:如庄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秩序、自由安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等。
师:同学们,从大家对法律的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律的威严,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
【自学导航】1.法律的特征有哪些?(1)法律是由国家____________的。
(2)法律是由国家________保证实施的。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________。
2.法律的作用是什么?(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_____。
(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______,应该履行的______。
(3)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______,指引、教育人向善。
(4)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______。
3.法律的特征。
4.法律与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法律的作用。
【合作探究】1、材料一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材料二吴大爷年过七十岁,多病缠身,丧失了劳动能力。
他的三个儿子相互推诿,都不给吴大爷赡养费。
邻里乡亲纷纷指责吴大爷的儿子们是“不孝之子”,但他们无动于衷。
在乡亲们的支持下,吴大爷将三个儿子告上法庭。
法庭判决三个儿子按时给吴大爷赡养费。
三兄弟懊悔地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乡亲们说:“还是靠法律才能解决问题。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身边第二课时法律保障生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行为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法律的特征3.认识法律对我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权利的保护作用。
过程与方法:体会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法律的特征和法律的作用难点: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分别徒手和用尺子、圆规画一个方、一个圆。
其他同学认真观察,然后说一说这两位同学画得怎么样。
学生:第一位同学画得不是很好,因为他是徒手画的,第二位同学画得很好,因为他是用尺子和圆规画的。
教师:你们可以用一句古训说明吗?学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规,是画圆用的工具,如圆规、两脚规矩,是画直角或长方形用的曲尺,如直角三角板或丁字曲尺。
画圆而无规,会因笔走龙蛇而画不出圆;制方而无矩,会因角不正、线不直而制不出方。
(二)、讲授新课一、寻找规则教师:请同学们列举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各种规则。
学生:①乘车得遵守乘客须知:②看电影得遵守观众须知③看病得遵守病人须知;④到商场购物得遵守顾客须知;在餐厅就餐得讲究先后次序;⑥来学校读书得遵守班规校纪;⑦参加运动会得遵守各项比赛规则;③日常生活中做事要遵守法律法规,一且作出违法行为要受到制裁……教师: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会将它们分成几种类型呢?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类型:道德、规章和法律。
教师总结:我们的社会生活因为有了规则会越来越顺畅,越来越有秩序。
因此,我们做事情的过程中,任何人都不得触碰“红线”;如果碰了,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0页“探究与分享”的内容,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
河北省邯郸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2框法律保障生活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邯郸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2框法律保障生活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邯郸市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2框法律保障生活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法律保障生活备课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课时1课题法律保障生活课型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
3.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敢于同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
重点重点:法律的作用。
难点: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
.难点重点:法律的作用.难点: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
教学用具教学环节说明二次备课复习新课导入师: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你对法律的感受。
说说这种感受是如何而来的。
生:如庄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秩序、自由安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等。
师:同学们,从大家对法律的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律的威严,法律对我们的生活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律保障生活.课程讲授一、自主预习。
(一)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四)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保障生活》教案1【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教材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二课时:法律保障生活,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确法律的作用。
本单元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学习,力图展现法律包含的公平、正义、自由、和谐等因素。
教材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强调法治思想、法治精神的渗透,着力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带领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理解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
引导学生自觉崇尚法律,感受法律的威严与作用。
通过法律与道德规范的对比,阐释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结合与人们公共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法律规定和生活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案例,引导学生明确法律的作用。
并完成课标的要求“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他们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在调整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矛盾纠纷,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我们的一生。
已经对法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会,由于他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提起法律他们更容易联想到,威严、强制性,很少能想到法律的保障作用,有的同学违法犯罪浑然不知,缺少法律意思。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学法、守法、尊法、用法,增强法律意思,提升法律素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步伐,同时,引导学生全面的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体会法律让生活更加美好,也为下面的法律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目标】1.通过事例探究法律的特征,知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初步形成自觉的按照法律的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法律保障生活备课教师使用教师授课时间课时1课题法律保障生活课型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懂得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认识法律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
3.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敢于同一切违反法律的行为作斗争。
重点重点:法律的作用。
难点: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
难点重点:法律的作用。
难点: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
教学用具教学环节说明二次备课复习新课导入师: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你对法律的感受。
说说这种感受是如何而来的。
生:如庄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秩序、自由安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等。
师:同学们,从大家对法律的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律的威严,法律对我们的生活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法律保障生活。
课一、自主预习。
(一)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二)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三)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四)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五)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等方式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法律与道德等规范的区别。
学生阅读教材——探究与分享三个情境,探讨:根据以上情境,从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范围方面,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产生方式实施手段调整对象和国家制定或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全体社认可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自自发形式全体社会成觉遵守校规学校制定批评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师生小结: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探究二: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败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
近年来,我国开展“天网”行动,抓捕外逃贪官。
设计意图:形象的树状图既便于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框架留下深刻印象,通过梳理知识点,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对比理解:法律、道德、校规校纪,这些规则有什么不同----区分规则
——根据学生的层次设计梯度问题:如何区分规则?
(结合表格说明、引领、铺垫)
2.走进特殊规则:什么是法律(法律的特征)
探究点一:法律的产生
——处理P91“探究与分享”,认识我国还需要加强立法
(展示、设问、互动、引领、说明、拓展等)
校园暴力现象频发,这方面需要专门立法。
上述材料说明了法律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在法律
思考与结论(二):法律法律具有哪些作用?
七.教学反思
以七年级学生“我”的见闻作为线索设置情景,让学生在生动案例情景中思考抽象的法律知识,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课堂生动活泼,重难点突出,让人印象深刻。
七年级学生第一次接触法律知识,难度较大。
“法律的特征”这一部分,我设置了两个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团队竞赛,激发学生兴趣,并充分发挥直观教学的手段,通过表格对比的形式,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这三者的区别。
多次强化法律的特征等关键知识,从而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开展教学,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老师提问:你赞成他们的观点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就所提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意见。
学生活动:分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回答。
老师总结:从呱呱坠地,到白发暮年,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并回答意见。
老师总结:有了法律不能彻底的贯彻,相当于一纸空文。
早
【随堂训练】。
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目标定位】一、教学目标二、重点难点1.重点:法律的特征。
2.难点:法律与其他规范的区别、法律的作用。
【课堂设计】一、情景导入1.图片感悟教师出示因行人或机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导致交通拥堵的图片。
并提出问题:你见过这样的情景吗?当时你有何感想?怎样才能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学生感悟回答略。
教师归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各种规则的保护。
2.击鼓传花,感受规则老师要求同学们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但不提具体要求,这样同学们就无从下手。
教师总结:事先有了游戏规则,游戏才能顺利进行,我们才能从中获得快乐。
由此可见游戏规则很重要。
规则的存在才能保证社会生活正常进行,因此生活离不开规则。
二、教学过程1.法律的特征活动一:比一比谁知道的多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调查“寻找身边的行为规范”,课堂上以组为单位展示交流。
不同场所或活动应遵守的行为规范课堂说一说:结合调查,分析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都有哪些基本行为规范。
归纳总结:生活需要行为规范。
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活动二:事例探究◆2017年4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测绘法,强调应当加强对国家版图意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
新修订的测绘法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将国家版图意识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大反腐力度,“老虎”“苍蝇”一起打。
2017年5月19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中共辽宁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苏宏章受贿、行贿案,对被告人苏宏章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万元,以行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万元;对苏宏章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合作探究:(1)你认为我国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立法?(2)以上举措给我们哪些启示?学生交流回答略。
归纳提升: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新学期新成绩新目标新方向——————————
法律保障生活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认识法律的含义,明确法律的特征。
2.懂得法律是生活的保障,知道公民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3.知道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目标达成:
1、法律的作用。
2、理解法律与其它规范的区别。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怎样理解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法律的含义?(法律的本质)
3.什么是法治?
4、法治的意义是什么(重要性)?
【创境激趣】
请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表达你对法律的感受。
说说这种感受是如何而来的。
生:如庄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秩序、自由安全,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等。
师:同学们,从大家对法律的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法律的威严,法律对我们生活的作用。
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九课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
【自学导航】
1.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1)法律是由国家____________的。
(2)法律是由国家________保证实施的。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________。
2.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_____。
(2)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______,应该履行的______。
(3)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______,指引、教育人向善。
(4)在生活中,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______。
3.法律的特征。
4.法律与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法律的作用。
【合作探究】
1、材料一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材料二吴大爷年过七十岁,多病缠身,丧失了劳动能力。
他的三个儿子相互推诿,都不给吴大爷赡养费。
邻里乡亲纷纷指责吴大爷的儿子们是“不孝之子”,但他们无动于衷。
在乡亲们的支持下,吴大爷将三个儿子告上法庭。
法庭判决三个儿子按时给吴大爷赡养费。
三兄弟懊悔地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乡亲们说:“还是靠法律才能解决问题。
”为什么乡亲们的指责没有起到作用,而法庭判决起了作用?
材料三2016年1月12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公安部原副部长李东生受贿案,认定被告人李东生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00万元。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法律的哪些特征?
(2)你怎样理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材料一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材料二说明了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材料三说明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2)①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②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材料一在一次道德与法治课上,某班同学围绕法律问题展开讨论,经过激烈的争议出现了以下三种观点:
甲:法律是可爱的,因为它保护公民的权利。
乙:法律是无情的,因为它与惩罚紧密相连。
丙:法律是神圣的,因为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材料二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对吉林省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兼党委书记韩增义腐败案作出一审宣判:被告人韩增义受贿金额达1617万元,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150万元。
(1)请就材料一中甲、乙、丙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2)韩增义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法律具有什么功能?
(3)根据所学知识,谈谈法律的几个作用。
(1)甲的观点只看到法律具有保护公民权利的一方面,而没有看到法律惩治犯罪的另一方面。
乙的观点只看到法律惩治犯罪的一方面,而没有看到法律具有保护公民权利的另一方面。
丙的观点是片面的,认为法律是神圣的,正确。
但法律的神圣不仅仅因为它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还因为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
(3)①规范作用: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②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神。
【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知识迁移
1、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不完成作业,经常旷课。
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老师。
后来便放纵自己,曾因偷学校的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他非但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加赌博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
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就作案多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
(1)从陈某失足的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什么准则制约?这些准则有什么不同?(2)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最终被判刑,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3)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从陈某的失足轨迹来看,他的行为受到过道德、纪律、法律的制约。
不同点: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道德等其他行为规范不是。
②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的实施以强大的国家力量作后盾,而其他行为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信念、习俗、教育和行政力量保证实施。
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2)法律、道德等都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因此遵守规矩十分重要,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①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③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强化训练】
1.“法的制定”是国家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法律规范的活动。
我国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D )
①制定②颁布③实施④认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这表明法律( B )
A.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3.与道德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其特殊性表现在( B )
①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②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由国务院制定或认可④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4.“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法律是个守护神,惩处违法护好人。
”这句话体现了我国法律( A )
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②制裁违法犯罪行为③保护公民的一切权利④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6年,国家全力审查地方政府高层贪腐问题。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织成员、副院长曹卫平涉嫌严重违纪,2月接受组织调查,一个月后被免去职务,成为新年落马的首虎。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
A.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B.法律只对贪腐问题具有强制性
C.只享受权利,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会受到加倍惩罚
D.国家制定法律完全是为了惩治犯罪分子
6.俗话说“养儿防老”,但陈姓兄妹8人却因家庭琐事发生矛盾而相互推诿责任,致使年近九旬的老母亲袁某无人赡养,老人无奈之下将8个子女告上法庭。
2016年5月,巴东法院对这起赡养纠纷案进行了公开审理。
法律的作用除了保护我们的生活,还体现在( D )
①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②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③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
④指引、教育人向善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是我们生活的保障;认识了法律的主要特征;明确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懂得我们既受到法律的约束,又受到法律的保护。
我们今后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板书设计】
二、法律保障生活
1、法律的特征
2、法律的作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