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扫六合教案瓦店二中孙文英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5
第10课“秦王扫六合”优秀公开课教案2015-12-15 13:17 368次周媛媛地区:辽宁省- 铁岭市-学校:铁岭市实验学校共1课时第10课“秦王扫六合”初中历史人教2001课标版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⑴了解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史实。
⑵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⑶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⑷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⑸通过引导学生归纳“秦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表演小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⑵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学生的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结合现实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祖国统一的渴望,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⑵通过对秦始皇所创建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学习了解,学会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教学难点:焚书坑儒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情景导入教师播放视频歌曲《秦始皇》,提问:刚才歌曲中提到的人物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为他颁发“伟大帝王奖”,那么他对中国到底有什么的贡献? 为什么给予他这么高的荣誉呢?学生仔细聆听歌曲、观察视频图像。
回答问题(秦始皇)由此引入新课“秦王扫六合。
”活动2【活动】合作学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本课导学案,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导学内容,了解秦皇从建国到治国的伟业。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活动3【讲授】情景创设,互动学习一、秦朝的建立1、多媒体展示课件秦灭六国示意图;提问:秦统一六国的时间?都城?学生根据导学内容回答,检验合作学习成果。
2、教师提问:秦灭六国的规律?学生观察秦灭六国过程,思考问题并回答(由近及远),教师强调远交近攻战略的应用得当。
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王扫六合”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知道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3.掌握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
二、教学重点1.秦始皇如何统一六国;2.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
三、教学难点1.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讲述法、问答法、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讲述秦代的历史背景。
2.问:你知道秦王扫六合的意义是什么?3.让学生打开教材,自读有关内容并且思考问题。
二、讲授(25分钟)1.讲述秦始皇怎样统一六国;2.介绍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
三、讨论(15分钟)1.引导学生对秦始皇的统一政策进行分析和归纳总结;2.分组讨论,讨论小组用时5~10分钟;3.调整小组,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问答(10分钟)用历史问题考察并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第二课时一、导入(10分钟)1.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2.分享讨论的结果。
二、讲授(25分钟)1.讲述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秦始皇的统一政策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
三、讨论(15分钟)1.分组讨论,讨论小组用时5~10分钟;2.调整小组,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问答(10分钟)用历史问题考察并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第三课时一、导入(10分钟)1.回忆和总结秦始皇的统一政策;2.自由发言,分享对秦始皇的统一政策的看法和体验。
二、讲授(25分钟)1.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2.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纳总结。
三、讨论(15分钟)1.分组讨论,讨论小组用时5~10分钟;2.调整小组,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问答(10分钟)用历史问题考察并巩固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能力。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和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及其影响。
7上历史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案(学习型展示课例)厦门市蔡塘学校7上历史教学案课程编剧学习目标新老师冯小梅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0课“秦王扫六合”课时安排使用人一备课时间上课时间2022.1.22掌握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经过。
掌握秦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认识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正确理解焚书坑儒(★)。
学习活动二备情况进口:《秦王扫六合》视频进口要求学生认真看视频的同时给他们布置任务,要记住视频中所讲到的朝代。
这一部分主要采用提问的方式。
如果一个学生不能完整地说,你可以要求其他学生再次补充。
[预演环节]自主学习主要是学生通过自学课本独立完成教学案,这部分的题目主要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另外会加1―2题的重点偏难的题目。
具体过程是:①让学生参照教学案看书自学。
② 教师的导览便于准确掌握学生不知道的知识点。
(问题1-6的答案可以在教科书中找到。
容易犯的错误是学生容易写错字)③自学过程中有不会的问题可以同桌之间进行讨论。
(第7题学生答题的时候只能答到一点,这个时候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小组交流,集思广益,并把所要表达的答案进行语言组织,这样答案会更全面些)④ 在老师讲课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熟悉新的学习内容,以便相互学习。
1.秦朝的建立:建立时间、建立者嬴政、都城。
2.中央集权制度包括:最高统治者是______;在中央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地方实行_______________。
3.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秦始皇在全国统一使用,将六国文字统一成小篆____,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
4.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了建议,实施了“________;”。
5.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修建了西起________,东到________,南达,北至长城。
《“秦王扫六合”》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秦王扫六合》。
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十课。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个课的理解和设计:一、说课标要求新课标规定:历史课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
所以我根据课标的要求,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思考历史,分析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要求。
本课的情感教育素材丰富,在教学中容易自然地渗透,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历史课程标准》中对本课明确提出:学生要“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增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秦王扫六合”这节课位于人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第一节。
其中本课所在的第三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本课在第三单元中又处于中心地位。
本课分三目内容。
第一目: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介绍了秦王嬴政其人及统一六国的过程和创建的封建专主义央集权制度。
第二目:巩固统一的措施。
介绍了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还通过焚书坑儒增强思想控制。
第三目: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介绍了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和秦朝的疆域。
三、说学情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学生,其认知水平、综合和分析水平有限;又刚刚真正的接触历史学科,学习历史的方法无从谈起。
所以,在讲课中适当使用图片资料,协助学生感知历史,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适当的选择文字资料,使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初步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和方法,提升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
四、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水平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评说“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水平。
《“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秦王扫六合”》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秦朝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和相关政治制度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逐步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掌握秦朝的政治制度,认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重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秦朝的政治制度,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教学难点: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性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史料: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2.参考资料:相关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包括秦始皇的统一战略、灭掉六国的过程等,让学生对秦始皇统一六国有初步的了解。
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范⽂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纲和教科书,从学⽣实际情况出发,精⼼设计。
接下来是⼩编为⼤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范⽂,希望⼤家喜欢! 七年级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范⽂⼀ ⼀、教材地位和作⽤: 《秦王扫六合》这节课在教材中占有⾮常重要的地位:它结束了我们前⾯学习的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同时它也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始。
秦的统⼀,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第⼀次也是真正意义上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统⼀,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
秦统⼀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化、思想、军事等⽅⾯采取了⼀系列巩固统⼀的措施,这些对统⼀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化的发展都起到了⾮常重要的作⽤;同时,秦的措施⼏乎囊括了我国封建社会各个不同时期所例⾏的诸多⽅⾯:如郡县制的推⼴,⽂字、货币、度量衡的统⼀等。
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
⼆、教学⽬标: 1、知识与技能: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及作⽤,秦的疆域 2、过程与⽅法:引导学⽣归纳并试评“秦完成统⼀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统⼀的主要措施”,培养学⽣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秦朝统⼀历史作⽤进⾏分析,学⽣能够充分认识到: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在历史上具有⾮常重要的意义和巨⼤的进步作⽤。
三、教学重点:秦的统⼀及作⽤ 四、教学难点:焚书坑儒 五、教学⽅法:情景交融 六、教学媒体:投影地图 七、教学设想: 《秦的统⼀》是本课重点,因此,在教学中我⾸先让学⽣回忆以前学过的战国七雄的名称,熟悉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这些知识我通过事先准备的《战国七雄图》来完成;然后我就引导学⽣分析秦统⼀六国的原因,在这⾥我把原因细分成⼏个部分,设置⼏个问题引导学⽣思考并通过让学⽣分⼩组讨论的⽅式来进⾏,这样学⽣在⽐较活跃的⽓氛中就完成了对秦统⼀六国原因的探讨,让学⽣易于掌握;在学习秦巩固统⼀的措施时,我把事先准备的练习题分发给学⽣,让学⽣边看书边做练习,充分体现出学⽣的⾃主学习,学⽣做完后我对此进⾏评判,并引导学⽣从四个⽅⾯对秦巩固统⼀的措施进⾏归纳:政治、经济⽂化、思想、军事等,在讲授此内容时我充分发挥投影图⽚和⽰意图的功能,引起了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同时加深了学⽣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我在讲授秦的疆域时,学⽣先结合课本介绍看《秦的疆域》图了解秦疆域的“四⾄”,再让学⽣结合已学过的地理⽅位知识在⿊板上从四个⽅位画出秦的疆域,这样既注意了与其它学科的联系,⼜培养了学⽣的动⼿能⼒,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秦王扫六合》教学教案《秦王扫六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对内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图片和史料,组织学生讨论掌握本课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及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的建立及巩固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由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难点:探讨秦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三、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出示图片)秦小明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
)你想知道他身边发生了哪些历史故事么?那今天我们就跟随秦小明一起去看看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
(出示课题)二、落实课标教师:(出示)秦小明:我父亲是本是秦国一小兵,跟随秦王南征北战十余年,六国尽灭,天下归一。
1、你知道六国尽灭指的'是什么事件么?2、为何秦王能一统天下?学生:读书、思考问题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出示秦灭六国示意图学生;了解六国灭亡顺序教师:秦灭六国的原因教师:秦统一后是如何治理这个国家的那?(出示)秦小明:我父亲因战功显赫被封为太尉,同丞相、御史大夫共同辅佐皇帝。
你知道皇帝是谁么?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有何职责?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是何种制度么?学生:读书、小组讨论回答教师:出示等级示意图教师:国家统一后秦始皇又会遇到什么问题那?(出示)秦小明:天下初定,一日我父亲随皇帝秦始皇出巡,听到这样一件事有个秦国人在国内做了一条长裙。
她去原齐国旅游的时候又叫原齐国的裁缝做同样尺寸的裙子,取货时发现:竟然是超短裙!付款时裁缝又拒收她的圆形货币而要她付刀币。
请问:1、变超短裙是不是裁缝偷工减料?2、为什么裁缝只要刀币而不要圆形货币?:如果你是秦始皇听到情况你会想什么?又该如何做那?学生:读书、探究、小组讨论分析教师:此时解决不就又有事情发生了(出示)秦小明:公元前213年,我父亲受招赴宴,回家后惶恐不安将家中大多书籍焚毁。
第10课“秦王扫六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把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成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方法及作用;了解秦朝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通过度组合作学习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的重要作用,学生能慢慢养成乐于同他人合作,一起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学习功效的适应。
二、进程与方式:运用赏图片、析材料、听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采纳分组学习的方式,培育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是历史进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方法对后世具有深远的阻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的统一及巩固政权的方法。
难点:对焚书坑儒的评判。
三、教学方式活动探讨法、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进程(一)新课导入讲述“荆轲刺秦”的故事并提问:1、那个故事涉及到的要紧历史事件是什么?二、荆轲刺秦的打算有无取得成功?3、秦王在经历此事后进一步加速兼并战争的步伐,最终完成了什么?(学生回答)尽管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深切人心,但他的行刺打算并无取得成功,也就没能阻止秦国攻取燕国,统一六国的脚步。
今天,就让咱们来了解一下,秦王是如何扫平天下和统一后又采取了哪些方法来巩固统治的。
请同窗们和我一同走进第10课——《秦王扫六合》。
(二)新课教学教师指导学生看《秦灭六国形势图》,引导学生回忆战国七雄的地理方位,并指出自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招架秦军的进攻,秦统一六国为期不远。
教师要求学生了解秦灭六国的顺序。
板书:一、秦的统一 一、秦灭六国 时刻: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顺序:韩、赵、魏、楚、燕、齐提问:秦完成统一的缘故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①商鞅变法②正确的军事策略③顺应历史进展潮流④秦始皇重视人材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秦朝成立概况。
板书:二、秦朝成立 时刻:公元前221年人物:秦始皇(嬴政)都城:咸阳地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提供相关材料,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军事五个方面分析秦始皇巩固政权的方法有哪些。
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大全(优质4篇)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大全(1)课题名称《秦王扫六合》科目高中历史年级一年级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 学习者分析学生通过影视及小说已经对秦始皇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容易进入历史情景。
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联系、比较能力较差,对秦朝制度、政策的变革原因及作用不易理解。
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体验探究乐趣,交流探究结论,形成国家统一对于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的价值观形成努力进取,奋发向上,为国家发展勇于献身的人生态度。
长城和灵渠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考察、研究、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质疑和解疑获取历史信息。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树立课程意识,深入挖掘学生这一人力课程资源三、知识与技能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通过对秦始皇及其相关历史事件的正确评价,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秦的统一及作用“焚书坑儒”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教师参考书、教材《秦王扫六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描述教学活动1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古诗《古风》师生齐读:“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教师: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
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反映了哪一个历史事件?学生:秦王灭六国最终统一中国。
教学活动2(二)探究合作实现统一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设问:“战国七雄”是哪七国?它们分别处于什么地理位置呢?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秦兼并六国的时间及过程,再现兼并战争场面。
接着提出问题:结合课文第一、二段的内容和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初一历史《“秦王扫六合”》教案大全(2)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及作用;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学科:历史年级:初一课例名称:《秦王扫六合》执教教师:王成菊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 1课时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ppt2.将学生分成若个小组,给各组分配具体内容做好具体准备。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学归纳法、讨论探究法教学策略:1.以课本为主要材料,以导学案为纲,以课件为辅助材料。
2.以小组合作和问题讨论为主要教学模式,不断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和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法指导:1、借助历史地图或图片来掌握历史知识,养成图书相结合的习惯。
2.采用归纳法把知识点条理化。
如秦王扫六合可分化为:统一条件------实现统一----巩固统一------统一结果。
3.可用方位图识记秦朝的疆域。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秦灭六国结束割据分裂局面,开创并巩固中华统一的崭新局面。
本课所涉及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本课内容以统一为核心,按照实现统一、巩固并强化统一的思路,将有关事件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多彩的、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课程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及初一学生的学情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了解秦朝的疆域,秦长城和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并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秦始皇的功与过,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统一历史作用分析,让学生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的理解。
对焚书坑儒历史事件的理解。
教学过程:[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大家知道:战国时期,七雄争霸;六合之中,狼烟四起。
10、秦王扫六合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步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
因此,七国一、秦灭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并齐国,十年间,六国
皇帝
影响十分深远。
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学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了了
抵御匈奴的进攻。
这座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工程,它显示着我国古代文
指出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连接了长江和珠江千多
3长
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
以后
么措施?
.使用圆形方孔钱
影响
李白的诗《古风》写道:
其实还在其次,春。
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安阳县瓦店二中孙文英 2014-10-15
七上第10课
《秦王扫六合》
【课标要求】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
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秦兼并六国的史实;掌握秦始皇加强统
一的措施。
能力目标:通过历史情景,提高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
【学习重点】秦朝加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
【学习难点】对焚书坑儒的理解和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一:激趣导入
播放小品《荆轲刺秦王》,放松心情,激发兴趣。
教学活动二:检查预习
(1)要求课前完成导学案上的作业(小组长汇报)。
教学活动三:合作探究
(一)建国篇
1,复习提问:“战国七雄”
2,同学阅读56页这一自然段,了解一下秦的统一过程。
提问:在什么时间,谁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了什么?都城在哪?学生
通过自学找出问题答案。
3,结合多媒体,了解一下秦灭六国的顺序。
通过多媒体,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秦的统一时间,建立过程,加深记忆。
4,合作探究“秦国为什么能过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呢?(依据课文一、二段,并结合以前所学知识。
)
(二)治国篇(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方面的措施: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皇权为中心)(1)称帝(学生阅读课文资料,了解皇帝的由来。
)
(2)建立中央政府: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3)推行郡县制
2,经济文化方面的措施: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1)看奏折,答问题:为什么会出现管理困难?(此处解释度量衡,让学生了解)
(2)秦皇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有什么意义?
3,思想上:焚书坑儒
(1),何为焚书坑儒?(看书并结合视频直观了解)
(2),自主探究:如何看待这一事件,谈自己的看法
(3)齐读课文中郭沫若同志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4,军事上:北筑长城和开发南疆
秦始皇边疆方面的成就主要就是北筑长城和开发面疆,同学们阅读59面的内容,归纳出在边疆上的措施。
学生在阅读时,要引导学生归纳出北方和南方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以同桌为单位,相互讨论,找出答案)
北方的措施:
1、命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并把内地民众移居到
那里垦田戍边。
2、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用来抵御匈奴,这就是闻名
中外的“万里长城”。
多媒体展示长城的作用、起止点、北京的
万里长城,并提问通过长城图片欣赏,引导学生从正反两面去
看待修长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南方的措施:
1、派兵统一东南、岭南等地区。
2、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灵渠。
(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图片展示(1)北方边疆:夺取河套地区和修筑长城
(2)南疆:统一南方,修筑灵渠。
(三)秦朝的疆域(填图)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既安定了北方,又开发了南疆,使秦的疆域空前的广大,下面我们就结合地图,掌握一下秦的疆域。
教学活动四:课堂小结:齐读课堂小结
教学活动五:当堂检测
附:板书设计
《秦王扫六合》
(一)建国篇(二)治国篇(三)辽阔疆域
1,时间:公元前221年 1,政治上
2,建都:咸阳 2,经济文化上长城一带
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