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 格式:doc
- 大小:576.00 KB
- 文档页数:7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3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功能结构)特例: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 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 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 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
(2)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及分解者)。
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称为食物网 分析食物网时应注意:a 越复杂的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数量就越多。
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b 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在食物网中,大型肉食动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往往不同(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C 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 方向,同时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d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e 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
如蜘蛛与青蛙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能量流动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过程:一个来源,三个去向。
c、特点: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不可逆)。
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2、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a、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效率(如桑基鱼塘)b、合理地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如农作物除草、灭虫)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定义: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学习重难点】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自主学习与点拨】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知识点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并使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知识点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思考与交流】〖例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 温带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寒带针叶林 D. 温带草原解析: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主要是由于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
题中的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最复杂的是热带雨林,在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非常复杂,假如其中的某种植食性动物大量减少,它在食物网中的位置还可以由这个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仍然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其自动调节能力最强。
答案:B。
〖例2〗(2000年上海卷)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A.CO2 B.O2 C.硝酸盐 D.磷酸盐解析: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都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高二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总
结
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要靠生物学的发展和应用。
小编准备了高二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生态系统
1、定义: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2、类型: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大于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结构:组成结构生产者(自养生物) 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硝化细菌等主要有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寄生动物(蛔虫)异养生物
主要是细菌、真菌、还有腐生生活的动物(蚯蚓)
食物链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营养级结束,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营养结构食物网在食物网之间的关系有竞争同时存在竞争。
食物链,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
4、生态系统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1)、能量流动 a、定义: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
高二生物上册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物是理综考试中最简单的科目,高二学习的生物知识是高考经常考察的内容,因此必须掌握好高二生物知识点,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好高二生物知识,下面为大家带来高二生物上册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名词: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迁入,迁出及其它变化使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我们就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抵抗力稳定性: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3、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语句:1、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难以像真正的生物圈那样,长期保持相对稳定,具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就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一个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的相对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
3、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低,反之亦然。
4、生物圈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环境,而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全球范围内使生态系统偏离稳态,我们要保护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二生物上册知识点-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是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大家能够经常巩固这些生物知识点,这样才能在考试的时候轻松的运用,从而取得好成绩。
高中生物生态平衡与稳定性知识点总结生态平衡与稳定性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在生物学研究和环境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中与生态平衡与稳定性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包括生物群落和其所在的非生物环境。
生态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通过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来维持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而人工生态系统是人为创造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生态系统,如人工湿地、人工森林等。
二、生态位生态位指的是生物在生物群落中所处的具体地位和角色。
每个生物种都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其角色和功能也不同。
生态位可以分为基本生态位和潜在生态位,基本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特定条件下实现生存和繁殖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潜在生态位则是物种在理想条件下可能发展起来的生态位。
三、相互关系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各种相互关系。
这些相互关系可以分为捕食关系、共生关系和竞争关系。
1. 捕食关系: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食物链是食物关系的简化和线性表示,由食物的传递关系构成。
食物网则是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关系。
2. 共生关系:包括互利共生和维持共生。
互利共生指的是两个物种之间相互受益的关系,如蜜蜂与花朵之间的传粉关系;维持共生则是指一个物种为了维持生存而依赖于另一个物种,如昆虫繁殖在特定植物上的关系。
3. 竞争关系: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为获取有限资源而进行的争夺。
竞争关系可以分为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种内竞争是指同一物种内个体之间的竞争,种间竞争则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
四、稳定性与扰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外界扰动后能回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稳定性可以分为静态稳定和动态稳定。
静态稳定是指系统维持某种状态不变的能力,动态稳定则是指系统回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环境条件和物种相对丰度等。
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环境条件的变化越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物种相对丰度的分布越均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
第三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班级:姓名:1.概述生态平衡的概念、特征及调节机制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学习重点概述生态平衡的概念、特征及调节机制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课前自主探究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平衡(1)概念:生态系统的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就是生态平衡。
(2)特征:①:生态系统的保持相对稳定。
②: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
③:在某生态系统中,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的量,处于比较的状态。
由此可见,生态平衡并不是指生态系统,而是一种。
2、负反馈调节(1)概念: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或,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2)作用: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它是生态系统具备的基础。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或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3)基础:调节。
(4)调节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的能力。
(2)规律: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其自我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后的能力。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在不超过生态系统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
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课堂合作探究探究一区分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类型负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作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结果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实例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已经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况加剧图示一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发生的负反馈调节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正反馈调节(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生态系统成分食物网自我调节能力越多越少特别提醒:①生物圈的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状态,不是绝对不变的。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2019年3月20日(考试总分:9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共计 40 分)1、(4分)研究人员在甲地块中仅种植玉米一种作物,在乙地块中混种了玉米和矮绿豆,两块农田中均有玉米螟等害虫以及食虫鸟等害虫天敌。
请回答下列问题:(1)食虫鸟所同化的能量,除未利用的能量外,其余的能量去向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乙两地块中玉米的种群密度差别不大,但是乙地块中玉米螟的密度远小于甲地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生态学原理依次解释农田除虫和去除杂草的意义,以及玉米、矮绿豆混种的意义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4分)科学家在密执安荒地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一年的能量流动分析(如下图,单位:J·hm-2·a-1),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食物链中包含生态系统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碳元素在此食物链中主要以_____________ __形式存在,与能量流动相比,碳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食物链体现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田鼠通过视觉躲避鼬,鼬也以此追捕田鼠,鼬和田鼠的活动对彼此都是一种___________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交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作用。
(3)田鼠流向鼬的能量传递率是__________。
图中50.3 x 106 J·hm-2·a-1中包括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这些能量最终会通过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消散掉。
3、(4分)大闸蟹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甲壳类,因其味道鲜美而被大量养殖。
如图为养殖大闸蟹的阳澄湖某水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其中的英文字母表示能量(单位:kJ)。
据图分析:(1)湖泊生态系统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叫做_____________。
(2)湖泊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除了图中的能量流动外,还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两大功能。
(3)图中c代表大闸蟹的__________能,f代表大闸蟹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则d代表大闸蟹用于_______________的能量。
(4)大闸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适宜的水温起了重要作用。
温度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信息,信息的类型除了此类型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分)I.下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A曲线呈“J”型,表示种群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条件中的增长。
(2)B曲线呈“S”型的原因是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阴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3)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______趋势(填上升或下降),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_____________(4)根据种群变动的曲线,解释为什么投药灭鼠在短期内能控制鼠害,但很快又会鼠灾泛滥的原因__ _______________。
对此,我们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鼠害的原则是___________。
II.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
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
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该地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 ______法。
(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
(3)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_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
5、(4分)如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
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存在明显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 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若不考虑其他变化的影响,则需要植物的能量是________kJ。
(3)图乙中A、C分别代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率为________。
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_______。
6、(4分)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
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1)流经图甲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填字母),图中的C 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__________的能量。
(2)蚕同化的能量D=__________________之和(填字母)。
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3)蚕粪是优良的鱼类词料,适量的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
蚕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流向鱼。
向鱼塘中少量投入蚕粪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不但促进了物质循环,还提高了能量_____________。
7、(4分)某生态系统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不包括分解者)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下表列出了各种群相关的能量值。
下图中的B 表示种群甲同化的能量,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_____。
(2)种群乙和种群戊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
(3)图中的C 表示甲种群用于_____的能量,其中④的能量值为_____kJ 。
(4)图中甲种群生物排出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应属于______(填序号)所对应的能量值。
(5)分析上图,能量在营养级之间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__。
8、(4分)某市推广氧化塘解决养殖污染问题。
氧化塘从上到下分为三层:上层好氧区,中层兼性区,底层厌氧区。
好氧区主要包括藻类和好氧菌,兼氧区主要包括兼性厌氧菌,厌氧区主要包括厌氧菌。
有机废物和原生废水经过稀释处理排入氧化塘,经过菌藻的共同作用,使其中有机污染物降解,实现解决污染的目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废物和原生废水在排入氧化塘前需经过稀释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输入该氧化塘的原生废水中的能量___________(填:能/不能)被藻类吸收利用。
该氧化塘中藻类生长旺盛,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氧化塘的建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调查该氧化塘中真菌或细菌数量,可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
经调查发现,该氧化塘中细菌、真菌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加,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稳定性。
9、(4分)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包括结构和功能上的稳定。
如图中“置位点”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P 、A 、B 、C 、D 、E 表示其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
请分析回答:(1)P 、A 、B 、C 、D 构成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是实现生态系统________等功能的主渠道。
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一定的抵御外界干扰、保持生态平衡的特性,该特性称为_________稳定性。
(2)若B 中的能量不变,将D 的食物比例由B :C=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D 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
假设A 摄入的能量为a ,其粪便中的能量为b ,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c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 ,则由A 流入B 的能量最多为__________。
(3)图中碳元素在B 、E 间以___________形式传递。
虽然氮元素也是不断循环的,但农田生态系统中仍需不断施加氮肥,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考察了一个位于置位点的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所示: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鱼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如果引入该湖泊本没有的鲶鱼并大量繁殖后,导致原鱼种减少,从而改变了此湖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此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
10、(4分)如图l 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简图,Ⅰ、Ⅱ、Ⅲ代表该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括号中数值表示一年内同化的能量转化值(单位:百万千焦/平方米)。
图2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甲、乙、丙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正确表示图1所示的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情况,图1中应该补充的能量流动情况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湖泊生态系统在受到轻度污染后,能够迅速恢复,这是通过 _______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体现了生态系统的______。
(3)写出图2中可能存在的食物网_______ (写出一个即可)。
(4)图2中A和B之间信息传递的种类可能有 ___________。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10 小题,共计 50 分)11、(5分)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链就越多B.食物链中存在着捕食和竞争两种关系C.在食物链中,由于捕食关系决定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D.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含有的碳元素越少12、(5分)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能量的补充,以便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B.消费者的作用有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植物传播花粉、种子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在生物的生存、繁衍和调节种间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D.食物网中不存在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非生命的物质和能量13、(5分)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14、(5分)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甲表示b的同化能量,乙表示b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值C.蘑菇可以参与丁过程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15、(5分)十九大再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响应这一号召,2017年洞庭湖环境保护行动全面展开:全境砍伐欧美黑杨、拆除外湖砂石场、拆除湖内的钢制矮围、清退外湖珍珠养殖场、沟渠塘坝清淤增蓄等一系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