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后神经损伤如何治疗
- 格式:docx
- 大小:16.40 KB
- 文档页数:3
神经受损的恢复方法
神经受损的恢复方法取决于受损的程度和类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神经受损恢复方法:
1. 康复治疗:这是一种物理治疗,通常由专业的康复师进行指导。
包括运动疗法、骨骼矫形、电刺激和康复训练等,旨在帮助恢复受损的神经和肌肉功能。
2. 药物治疗:某些药物可以帮助减轻神经痛和炎症,促进神经再生。
例如,抗炎药物、镇痛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等。
3. 手术修复:对于严重的神经损伤,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手术可用于解除压力、修复或重建受损的神经。
4. 物理疗法:包括热敷、冷敷、按摩和牵引等,可帮助减轻疼痛、增加血液循环和改善神经功能。
5. 自我照顾: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减少压力、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等,有助于促进神经的恢复。
请注意,恢复神经受损可能是一个缓慢和逐渐的过程,并且结果可能因个体情况而异。
如果您受到神经损伤,请咨询医生或专业康复师以获取适合您情况的恢复
方案。
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神经损伤的处理摘要】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后神经损伤的有效的处理方法,为治疗神经损伤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神经损伤患者4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给予甲钴胺序贯疗法,观察组手术结束前给予地塞米松与维生素B12复合液。
对两组麻醉消退后皮肤感觉障碍发生时间和情况进行观察;比较药物疗效;对比患者的担忧程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预防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及担忧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术应用地塞米松联合维生素B12对神经损伤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神经损伤;处理;甲钴胺;地塞米松【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4-0136-02腰硬联合麻醉由于具有作用完全、起效快及局麻药追加较为灵活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到临床麻醉中,但是经常会发生麻醉后神经系统并发症。
轻则感觉异常麻木,重则剧烈疼痛,运动功能障碍。
导致麻醉因素引起的神经损伤因素包括穿刺及置管时神经损伤、感染、局麻药毒性作用。
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才能防止神经并发症的产生[1]。
为探讨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神经损伤有效的处理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神经损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腰硬联合麻醉术后神经损伤患者42例,其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18-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2±11.1)岁。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
排除标准为: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糖尿病、腰腿疼病史、椎间盘突出病史。
所有患者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
腰硬联合麻醉实施方法、注意事项及风险并发症蛛网膜下间隙和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简称腰硬联合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是脊麻与硬膜外麻醉融为一体的麻醉方法,优先用脊麻方法的优点是起效快、阻滞作用完全、肌松满意,应用硬膜外阻滞后阻滞时间不受限制并可行术后镇痛,同时减少局麻药的用药量和不良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CSEA已广泛应用于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麻醉及镇痛,尤其是剖宫产手术。
但CSEA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脊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缺点。
一、实施方法(一)穿刺针常用的为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套管针,其硬膜外穿刺针为17G,距其头端1~2cm处有一侧孔,蛛网膜下腔穿刺针可由此通过。
蛛网膜下腔穿刺针为25~27G的笔尖式穿刺针(图-1)。
图-1 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腔联合阻滞套管针(二)穿刺方法穿刺间隙为L2~3或L3~4。
先用硬膜外穿刺针行硬膜外腔穿刺后,再经硬膜外穿刺针置入25或26G的蛛网膜下腔穿刺针,穿破硬膜时有轻轻的突破感,拔出针芯后有脑脊液缓慢流出。
蛛网膜下腔穿刺针的侧孔一般朝向患者头端,有利于脑脊液的流出。
在蛛网膜下腔内注入局麻药后,拔出蛛网膜下腔的穿刺针。
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留置导管3~4cm,退针、固定导管。
患者平卧测试和调整阻滞平面,同时注意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低血压和心动过缓者应及时处理。
待蛛网膜下腔阻滞作用开始消退,如手术需要,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局麻药行硬膜外阻滞。
(三)用药方法由于蛛网膜下间隙阻滞作用开始消退时,开始硬膜外间隙注药。
因此,无法观察硬膜外试验剂量及其效应,一般采用分次注药方法或持续注药方法(4~6ml/h)。
同时严密观察是否有全脊麻的征象,及局麻药毒性反应。
联合穿刺时,硬膜外导管可能误入蛛网膜下腔,通常有脑脊液从导管内流出。
因此每次硬膜外腔注药时,须回抽无脑脊液后再注药。
并且蛛网膜下间隙与硬膜外间隙的局麻药用药剂量均较小,阻滞平面容易扩散,可能有一部分局麻药经硬膜孔渗入蛛网膜下腔,以及硬膜外间隙的压力改变后,局麻药易在蛛网膜下间隙扩散。
剖宫产手术腰麻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郑玉艳【摘要】@@ 产科麻醉关系到母体和胎儿的安全,风险相对较大.作为麻醉医师,除了要掌握麻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掌握孕妇妊娠期的生理改变、病理产科以及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积极预防正确处理,尽最大可能保障母婴的安全.因此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非常关键,尤其是情况紧急的产科手术.腰麻起效时间快、阻滞效果好、肌松好,目前已被产科医师广泛接受[1].虽多家文献报道产科手术使用腰麻是较安全的麻醉方式,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也不容忽视.本文综合各种因素,就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剖宫产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综述如下.【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25)011【总页数】2页(P1309-1310)【关键词】剖宫产手术;腰麻后;并发症;预防【作者】郑玉艳【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妇幼保健院麻醉科,30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4+2产科麻醉关系到母体和胎儿的安全,风险相对较大。
作为麻醉医师,除了要掌握麻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该掌握孕妇妊娠期的生理改变、病理产科以及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积极预防正确处理,尽最大可能保障母婴的安全。
因此选择正确的麻醉方法非常关键,尤其是情况紧急的产科手术。
腰麻起效时间快、阻滞效果好、肌松好,目前已被产科医师广泛接受[1]。
虽多家文献报道产科手术使用腰麻是较安全的麻醉方式,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也不容忽视。
本文综合各种因素,就蛛网膜下腔麻醉下剖宫产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和处理进行综述如下。
1 低血压1.1 原因当收缩压低于100mm Hg(1mm Hg=0.133k Pa)或低于基础值的20%时为低血压。
产科患者术中低血压主要与仰卧位综合征及麻醉平面过广有关[2]。
妊娠女性脑脊液中蛋白质浓度的减少使游离型局麻药分子增加,腰麻平面固定更慢,可能导致麻醉后意外麻醉平面升高,引起严重低血压[3]。
腰麻后出现下肢瘫医疗纠纷一例报道作者:郑欢辉张福财阮飞芬来源:《法制与社会》2018年第20期摘要患者因腰麻后出现左侧偏身感觉障碍、单瘫,原因不明,医患双方各持意见,最后经我中心举行听证,及查阅资料,复阅MRI片等,确认患者系颅脑病变所致。
关键词医疗纠纷偏身感觉障碍腰麻中图分类号:D920.5 ; ; ; ; ;文献标识码:A ; ; DOI:10.19387/ki.1009-0592.2018.07.147(一)简要案情某男,40岁,因左侧附睾炎入医院手术,术后出现下肢活动障碍,至今不愈。
现要求对医院在治疗过程中有否过错责任及程度进行司法鉴定。
(二)病史摘要1.病历摘录(1)2017年5月24日,某男因“左侧附睾炎”入院。
专科情况:包皮无过长,能上翻,尿道口无红肿及异常分泌物。
左侧阴囊红肿,左侧附睾尾部肿块拇指头大小,触痛,质硬,与睾丸粘连,精索无增粗,无结节,右侧无殊。
同日泌尿系彩超:左侧附睾炎。
入院后于2017年6月1日行“左侧附睾切除术”。
病程录记载:2017-6-2患者昨下午出现排尿困难,予以留置导尿,诉左下肢出现麻木,切口疼痛。
查体:左下肢肌力Ⅲ级,右下肢肌力Ⅴ级。
予以麻醉科、神经内科会诊,建议行腰椎CT、MRI、肌电图检查。
同日神经内科会诊:查体:两侧膝反射、踝反射基本对称,两侧巴氏征(-)。
目前考虑神经损伤可能,癔病不能完全排除。
6-3查体:左下肢肌力Ⅱ级,右下肢肌力Ⅴ级。
辅检:MRI:L4/5椎间盘向右后方突出伴右侧椎间孔狭窄。
L2/3、L5/S1椎间盘向后居中轻度突出。
L3/4椎间盘膨出。
腰椎轻度退行性变。
6-5肌电图:左腓总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较右侧减慢。
左腓浅、腓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左腓浅神经感觉传导诱发电位波幅降低。
左右腓肠肌检肌有部分神经源性损害表现,左右胫骨前肌检查有可疑部分神经源性损伤表现。
结果分析:左腓总神经F波未测出。
右腓总神经F波出现率减少。
左右胫后神经F波未见明显异常。
神经妥乐平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神经妥乐平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来本院行椎管内麻醉的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实验组给予神经妥乐平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 d、3 d、7 d、14 d的疼痛及麻木V AS评分。
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疼痛及麻木V AS评分随天数逐渐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术后15 d内的疼痛及麻木V AS评分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神经妥乐平可以有效改善椎管内麻醉后神经损伤引起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椎管内麻醉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式,其有椎管内阻滞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等。
椎管内麻醉引起的外周损伤因素较多,如使用血管收缩药长时间低血压,局麻药物的副作用,穿刺及置管时引起的神经创伤等[1]。
外周神经损伤可表现为肢体的疼痛、麻木、感觉异常或者运动功能障碍,通常会以单侧为主[2]。
本文就神经妥乐平在治疗椎管内麻醉后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来本院行椎管内麻醉的患者100例,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且麻醉过程中均出现触电样感觉,术后伴疼痛感。
其中男42例,女58例,年龄(50±3.4)岁;妇科手术27例,普外科手术34例,骨科手术29例,泌尿外科手术10例。
所有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术后连用10 d。
实验组给予神经妥乐平治疗7.2 NU+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术后连用10 d。
1.3 观察指标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术后1、3、7、14 d的疼痛及麻木V AS 评分及临床疗效。
腰麻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何弊端和优势?一、腰麻是什么?腰麻一般是指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临床较为常见,主要运作原理是将局麻药注入患者蛛网膜下腔,使得脊神经传导功能受到影响后导致支配区域产生麻醉,又被称为脊椎麻醉。
腰麻的手术区域广泛,临床常见的就有下腹部、腰部、盆腔及下肢,疾病类型包括下肢骨折、阑尾切除、肾脏手术以及刨宫产等,多年来临床效果显著,为不少患者解除了病痛,获得了新生。
但也有不少临床研究及案例证明,部分患者行使腰麻手术会对患者的神经、血压、呼吸以及听力功能造成不小的影响,不仅无法有效抑制原病发展,甚至还会加重疾病病情,影响治疗进程。
一、腰麻技术的优势与弊端(一)腰麻于刨腹产中的优势与弊端于剖腹产中行腰麻是目前我国临床最常见的技术之一,具有操作简单、药量少、毒性低以及成功率绿等优势,国外诸如美国、英国的腰麻运用频率也逐年增加,据相关资料显示,美国在2020年以前,腰麻技术在剖腹产中的比例就已经超过了34%,足见其临床优越性。
除此之外,相关临床研究人员吴执宇还认为,刨妇产患者经腰麻麻醉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较低。
徐洪涛等专家则进一步表明,产妇解剖时的生理变化易使腰麻平面上升,且胎儿出生前难以改变的,这种情况下可以合理运用腰麻灵活性强等特点进行抑制,比如减少局部麻药剂量,注药时注意子宫收缩等。
虽然在剖腹产中行腰麻后优势不少,但并发症诸如低血压发生频率高,作用时间不易控制等劣势同样屡见不鲜。
比如当孕妇本身就存在先兆子痫、凝血功能异常或心脏病等问题时,腰麻对其来说更是临床禁忌,故而并不推荐有此类疾病的孕妇使用。
腰麻致使低血压风险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交感神经的快速阻滞及腔内静脉受损导致,可通过快速静脉输液、左倾15°卧位或予以麻黄素15-30mg等行为进行预防和治疗。
(二)腰麻于腰椎间盘患者中的优势与弊端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指腰椎间盘各部分,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的作用下,促使腰椎盘纤维发生损坏,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的情况,临床手术时也常行腰麻,具有镇痛效果好,机体损伤小,麻醉平面无显著上升,呼吸平缓,血压正常等优势。
腰麻后神经损伤如何治疗
腰麻后神经损伤问题并不少见,为了能够更科学有效的治疗,降低造成的影响,那么我们要注意一些正确的治疗方法,除了手术治疗之外,非手术治疗也是可以的,尤其是一些外用药物的使用,但是要注意任何的方法,都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一、非手术治疗
(1) 脱水药缓解颅内压及神经水肿。
常用20%甘露醇
150~2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2) 糖皮质激素治疗保护神经,常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每日1~2次。
(3) 扩血管,改善微循环药物常用尼膜同10mg静脉滴注,
每日1~2次。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
(4) 神经营养及代谢药常用有能量合剂、脑活素、GM1、神经生长因子及弥可保。
弥可保静脉滴注500μg,每日1~2次,10天后改口服,0.5mg每日3次。
★二、手术治疗
(1) 手术指征: ①骨折片压迫脑神经。
②颅内压持续增高,脑神经受挤压。
③非手术治疗无效。
④引发后期严重神经刺激症状如眩晕、神经痛。
(2) 术前准备通过影像学、电生理及临床表现判明神经损伤部位;选择供移植用神经肌肉。
(3) 手术方式①神经减压术,经颅内或颅外入路,以磨钻磨除压迫神经之骨片,清除神经周围血肿,显微镜下切开神经外膜,
如视神经管及面神经管减压术;②神经重建术,包括:直接重建,如神经断端直接吻合、神经移植吻合术;间接重建,如面神经-
副神经吻合术;成形手术,如面瘫病人行口角悬吊术或颞肌和咬肌转移术等;脑神经毁损术,如三叉神经感觉根选择性切断治疗三叉神经痛。
(4)术后处理:结合药物、理疗、针灸行综合性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