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护理报告(肱骨髁上粉碎性骨折)
- 格式:pptx
- 大小:5.28 MB
- 文档页数:14
一、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5岁,因“左肱骨骨折”于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后入住病房。
入院时,患者左上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术前,患者已进行相关检查,包括X光、CT等,排除其他并发症。
手术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恢复良好。
二、护理诊断1. 疼痛:与手术创伤、术后炎症反应有关。
2. 活动障碍:与手术部位固定、术后疼痛有关。
3. 营养不良:与术后禁食、活动受限有关。
4. 精神心理障碍:与术后疼痛、活动受限有关。
三、护理目标1. 疼痛得到有效控制。
2. 患者术后活动逐渐恢复。
3. 患者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4. 患者精神心理状态稳定。
四、护理措施1. 疼痛管理(1)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程度、性质、持续时间,做好疼痛记录。
(2)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如曲马多、吗啡等。
(3)采用物理止痛方法,如冷敷、热敷、按摩等。
(4)教育患者掌握疼痛自我管理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技巧等。
2. 活动管理(1)术后24小时内,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疼痛、活动情况,做好记录。
(2)遵医嘱进行早期活动,如握拳、关节屈伸等。
(3)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如床上坐起、站立等。
(4)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关节活动、肌肉力量训练等。
3. 营养管理(1)术后禁食期间,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2)禁食结束后,给予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3)根据患者口味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
(4)监测患者体重、营养状况,确保营养摄入充足。
4. 心理护理(1)耐心倾听患者诉求,了解患者心理状态。
(2)做好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鼓励患者与家人、朋友沟通,分享治疗经验。
(4)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
5. 并发症预防与护理(1)预防深静脉血栓: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肌肉按摩、穿弹力袜等。
(2)预防压疮:保持床铺整洁、干燥,定期翻身,观察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3)预防呼吸道感染: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做好口腔护理。
(4)预防尿路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道通畅。
肱骨髁上骨折病人临床护理目的对肱骨髁上骨骨折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病人共164例,在治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并对其恢复情况进行随访。
结果对肱骨髁上骨折病人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后,病人的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均达到预期疗效,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结论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利于肱骨髁上骨折病人的康复。
标签: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护理;护理观察肱骨髁上骨折是肱骨髁交接处发生的骨折,肱骨髁上处于肱骨的下端,该处结构比较脆弱,肱骨前具有冠状窝,肱骨后具有鹰嘴窝,由一极薄的骨片连接两窝[1]。
肘窝部有正中神经、肱静脉、肱动脉穿过,并穿过肱二头肌腱膜直至前臂,一旦肱骨髁上发生骨折则正中神经、肱静脉和肱动脉都极可能受到损伤。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未4年1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病人共164例,其中156例为儿童。
共有男性病人114例,女性病人50例,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39岁,平均年龄(10.34±8.23)岁。
骨折原因为车祸伤32例,暴力损伤14例,意外摔伤98例,其他原因20例。
共有48例病人右侧骨折,116例病人左侧骨折。
所有病人均出现肘上局部有明显压痛和骨擦感、皮下淤斑、肘部肿胀疼痛,肘后三角关系无特殊情况。
共有18例病人肿胀严重伴桡动脉搏动不清,10例病人伴桡神经损伤,6例病人尺神经损伤,14例病人伴有开放性小伤口。
经x 线检查发现,共有70例病人为屈曲型骨折;94例病人为伸直型骨折,伸直型骨折中有36例严重移位骨折,58例轻微移位或无移位骨折。
1.2方法对肱骨髁上骨折病人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具体的临床护理措施如下。
①入院护理。
入院时先对病人的基本情况进行观察。
对病人的桡动脉搏动进行检查,如发现有检查不到桡动脉搏动或者搏动过弱的情况则立即上报,采取相应措施。
如果发现病人出现肢体皮肤水疱、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短、肢端肿胀发绀、组织淤血等情况,则说明病人具有血管危象。
1.相关因素①环境陌生;②怕痛。
2.护理措施(1)护理人员必须热情、亲切、关心体贴患儿,如讲故事等方法,使患儿感到犹如在母亲身旁一样,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以利配合治疗。
(2)在治疗和检查时,安慰和鼓励患者,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护理问题2】有前臂肌肉缺血性坏死的可能。
1.相关因素高度肿胀、局部内压增高、阻断血液运行、前臂缺血。
2.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伤肢远端的血液循环情况、感觉、运动、温度、制动情况、桡动脉搏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给以解除固定或报告医生处理。
(2)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以防止外固定过紧造成肢体内压力增高,导致血循环障碍,引起肌肉缺血性坏死。
(3)对不能准确叙述症状的幼儿,应细心观察患儿表现,如有哭闹,应仔细检查患肢血循皮肤温度、末梢颜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同时向家长说明本征的严重性,使之密切合作。
【护理问题3】肿胀。
1.相关因素骨折所致。
2.护理措施(1)使患者平卧,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
(2)内服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冲剂,每日2次,每次1包冲服,注意观察疗效。
(3)外敷药酒20ml加云南白药,调成糊状涂肿胀处。
(4)有张力性水泡时,无菌注射器抽取后,涂片胆紫,使之结痂。
【护理问题4】有肘关节强直的可能。
1.相关因素①血肿机化,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②活动不及时。
2.护理措施(1)首先给患儿和家长讲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配合。
(2)协助病人加强功能锻炼。
1)骨折复位初期即可做活动手指的“抓空增力”、“五指起落”,腕关节的“掌屈背伸”、“左右侧屈”,肩关节的“屈肘旋肩”及“耸肩”等。
在7~10d内不做肘关节的伸屈活动。
2)骨折复位中期2周后除加大初期活动的运动量外,再加做肘关节的伸屈活动和前臂的旋转活动。
如“托手屈肘”、“肘部伸屈”等。
注意屈曲型骨折不能做过度的屈曲活动,伸直型骨折不能做肘关节过度伸展活动。
3)骨折复位后期解除外固定后,加做沿患肢纵轴轻轻叩击的“壮骨功”或“箭步云手”、“上肢回旋”、“外展指路”、“手拉滑车”、“手指爬墙”等,严禁粗暴的被动伸屈活动,以免造成肘部的损伤和形成血肿机化,甚至形成骨化性肌炎、骨质增生和关节粘连,影响肘关节功能恢复。
肱骨髁上骨折的护理观察要点由于肱动脉受压或损伤,或严重的软组织肿胀可引起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密切观察5P症状。
1)剧烈疼痛:一般止痛剂不能缓解,晚期严重缺血后神经麻痹转为无痛;2)患肢苍白或发绀;3)肌肉麻痹:患肢进行性肿胀,肌腹处发硬,压痛明显;手指呈屈曲位,主动或被动牵拉手指时疼痛加剧;4)感觉异常:患肢出现套装感觉减退或消失;5)无脉: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术前护理及非手术治疗1.心理护理关心患者,及时解决他们的痛苦与需要。
2.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钙丰富的饮食。
3.患肢采用石膏托于肘关节屈曲位固定,于患肢下垫枕,使其高于心脏水平,减轻肿胀。
4.伴有正中神经损伤时,应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5.警惕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
6.功能锻炼1)早中期:复位或固定当日开始握拳、伸指练习。
第2日增加腕关节屈伸练习。
患肢三角巾或前臂吊带胸前悬挂位,做肩前后、左右摆动练习。
1周后增加肩部主动练习,包括肩屈、伸、内收、外展与耸肩,并逐渐增加其运动幅度。
2)晚期:外固定去除后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的主动练习,包括肘关节屈、伸、前臂旋前和旋后。
恢复肘关节活动度的练习,伸展型骨折着重恢复屈曲活动度,屈曲型骨折着重增加伸展活动度。
术后护理1.维持有效固定1)经常观察患者,查看固定位置是否变动,有无局部压迫症状,保持患肢功能位;如肘关节屈曲角度过大,影响桡动脉搏动时,应予调整后再固定。
2)固定时间为3-4周。
2.功能锻炼参见非手术治疗相关内容。
健康教育1.体位石膏固定后,卧床休息时患肢垫软枕与躯干平行;离床活动时,用三角巾或前臂吊带悬挂于胸前。
2.功能锻炼按计划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
3.复查指征及时间石膏固定者,如患肢皮肤发绀、发凉、剧烈疼痛或感觉异常,应立即就诊。
无异常自石膏固定之日起,2周后复诊,分别在骨折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X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肱骨髁上骨折护理常规
【定义】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干于肱骨髁上交界处发生的骨折。
【护理评估】
1.了解骨折过程及有无并发症。
2.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
(2)年龄及配合状况。
(3)疼痛耐受程度。
(4)患肢肿胀、桡动脉搏动、皮肤温度及手指活动等。
3.对骨折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4.自理能力。
【护理诊断】
1、疼痛于骨折、软组织损伤、肿胀有关。
2、有外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的危险
3、不依从行为
【护理措施】
1、非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复位后用后侧石膏托在屈肘位固定4——5周,屈肘角度以能清晰叩到桡动脉搏动,无感觉运动障碍为宜。
2、术后护理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3、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观察石膏绷带或夹板固定的松紧度,必要时及时调整,以免神经、血管受压,影响有效组织灌注。
(2)体位:用吊带或三角巾将患肢托起,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程度。
【健康宣教】
1、复位固定后尽早开始手指及腕关节屈伸活动,并进行上臂肌肉的主动舒缩运动,有利于减轻水肿。
2、4——6周后外固定解除,开始肘关节屈伸活动。
3、手术切开复位且内固定稳定的患者,术后2周可开始肘关节活动。
4、若为患儿,应耐心向家长讲述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使家属能协助进行功能锻炼。
5、有针对性的进行医疗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及时了解病人的思想情绪活动,通过谈心、聊天,进行思想工作和心理护理。
肱骨髁上骨折护理常规一、概述肱骨髁上骨折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为肘关节外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为儿童常见肘部损伤,多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
此损伤并发症较多,可原发或继发血管神经损伤、前臂肌肉缺血挛缩。
无论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肘内外翻发生率颇高。
(一)病因1.直接暴力少见。
2.间接暴力是引起髁上骨折的常见原因。
跌倒时,患儿手掌或肘部触地,暴力传递至髁上处引起骨折。
手掌着地时暴力向后上方传递,骨折远端向后上方移位;肘部着地时暴力向前上方传递,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
(二) 骨折分型根据患者受伤时的体位,暴力作用的方向以及肌肉的牵拉作用可分为3型。
1.无移位型如裂纹或线形骨折,往往不易被发现。
2.伸直型此型占肱骨髁上骨折的95%,多见于儿童,很少发生在成人。
骨折远端向后上方移位,近端向前下方移位。
远端尚可向尺侧或桡侧移位。
向前、下方移位的骨折近端有损伤正中神经、桡神经及肱动脉的可能。
3.屈曲型此型较少见。
主要表现是肱骨内外髁与尺骨鹰嘴的关系保持正常,但时后三角之平面向前推移而位于肱骨干纵轴之前方。
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近端向后下方移位,患者肘关节呈屈曲位,当试图伸直时出现抵抗。
很少出现血管损伤神经。
(三)临床表现外伤后肘部明显肿胀变形,有时出现皮下淤血和皮肤水泡,伸直型骨折时,鹰嘴与远侧骨折骨折片向后方突出,出现靴状畸形,骨折近端向前移,外形上似肘关节脱位,但骨折时其肱骨内外上髁与尺骨鹰嘴仍保持肘后三角的关系。
向前移位的骨折近端可合并正中神经、桡神经及肱动脉的挫伤和压迫。
(四)诊断肘部正侧位X线可确定骨折部位和类型。
(五)治疗1.非手术治疗无移位或移位很小的骨折,可单纯中立位石膏固定3~4周,然后开始练习肘关节伸屈活动。
(1)闭合复位闭合复位最适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某些成人也可试行闭合复位。
复位应在臂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
儿童也可采用全麻。
骨折对位满意后,用石膏托肘关屈曲90进行固定。
石膏托可用三角中悬吊于胸前。
一例肱骨骨折护理个案文章导言:肱骨骨折是指上臂骨干部分发生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对于肱骨骨折的护理,既要关注患者的疼痛控制和骨折部位的固定,同时还要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和康复护理。
本文通过一例肱骨骨折护理个案,详细介绍了肱骨骨折的护理过程和护理重点。
一、患者基本情况患者为男性,50岁,因交通事故导致左上臂剧烈疼痛,就诊于急诊科。
经过X光检查,确认为左肱骨干骨折,伴有轻度皮下血肿。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但无其他明显基础疾病。
二、护理措施1.疼痛控制肱骨骨折会导致明显的疼痛,因此疼痛控制是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护士应定期询问患者疼痛程度,并根据患者的疼痛评分给予相应的镇痛药物,如非处方的酮洛芬或布洛芬等。
同时,也要关注患者的疼痛部位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如肌肉萎缩或神经损伤等。
2.骨折固定肱骨骨折需要进行固定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常采用石膏固定或手术治疗。
在石膏固定后,护士应定期检查石膏的松紧程度,避免石膏过紧造成血液循环障碍,或过松导致骨折部位移。
对于手术治疗的患者,护士要注意手术切口的护理,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定期更换敷料,预防感染。
3.并发症预防肱骨骨折后,患者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肩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等。
为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主动肢体活动,如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同时,护士要帮助患者进行床上肢体运动,促进肌肉的营养供应和恢复。
对于长时间卧床的患者,应定期按摩肢体,帮助血液循环。
4.康复护理肱骨骨折的康复护理是恢复患者肢体功能的关键。
护士应与康复科的医生和物理治疗师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康复护理包括肢体功能锻炼、活动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
护士要对患者进行康复知识的普及,教会患者正确的锻炼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尽早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5.心理支持肱骨骨折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影响,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压力。
护士要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困扰,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护理常规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骨折,占肘部骨折的50%一70%,常见于5—10岁的儿童,以5—7岁的男孩最常见。
肱骨髁上骨折多由高处跌落时产生的过伸或屈曲暴力引起。
跌倒时手掌着地所受暴力传导至薄弱的鹰嘴窝导致骨折,早期处理不当可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症,导致Volkmann挛缩,造成终身残疾。
骨折畸形愈合形成肘内翻.一、临床表现肱骨髁上骨折伤后局部迅速肿胀,疼痛,功能丧失,压痛点明显,完全骨折者很易查觉骨折摩擦征。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
3、注意有无肱动脉损伤或压迫后所发生的血管缺血性症状。
4、X线 CT等检查结果。
二、临证(症)施护:1、肱骨髁上骨折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中悬吊。
2、患肢瘀血肿胀者可遵医嘱用中药外敷或薰洗,中药薰洗时注意水温适宜,防止烫伤。
3、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三、饮食护理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谈富营养宜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忌食山芋、芋艿、糯米等易胀气或不消化食物,多饮水多食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
2、骨折中后期宜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之品。
如骨头汤、猪肝汤、墨鱼汤、瘦肉、猪腰等。
四、用药护理:1、遵医嘱服中药,宜饭后温服。
2、遵医嘱局部外敷,观察不良反应。
五、情志护理经常巡视病房,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取得患儿的信任,同时注意和患儿家长交流。
做好情志疏导和生活护理,消除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慌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六、并发症的护理1、感染:密切观察术后体温的变化,若体温持续在38.5℃以上,应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2、血管损伤:当发现患肢缺血时,应尽可能使骨折复位,同时伸直患肘,多可解除血管的压迫,恢复血供。
3.骨筋膜综合征:严重的血管损伤未经处理可致骨筋膜综合征,致Volkmann挛缩,临床上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护士应勤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如患者出现与损伤不成比例的剧烈疼痛,尤其是手指被动牵拉痛;前臂张力性肿胀;感觉异常等应立即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个案护理所属专科:题目:一例肱骨干骨折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科室:姓名:提交日期:字数:6486带教老师姓名:目录一、学习目的 (2)二、肱骨干骨折的损伤机制,主要症状及治疗 (2)三、病例介绍…………………………………………………………………… 2-3四、病例分析 (3)五、术前护理评估及措施 (3)六、手术治疗过程 (3)七、术后护理…………………………………………………………………… 3-4八、出院健康指导 (4)九、辩证施护………………………………………………………………… 4-5十、相关药物 (5)十一、参考文献 (5)一例肱骨干手术患者术前与术后的护理一、学习目的1、检索肱骨干骨折相关文献,了解肱骨干骨折的损伤机制,分类及诊断治疗2、进一步了解肱骨干骨折治疗方法(手术治疗),以及肱骨干骨折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3、制定并实施护理方案,加强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前与术后的护理,评价护理效果。
4、最大程度地恢复病人的自理能力,提高病人的生活品质。
二、肱骨干骨折的损伤机制,主要症状及治疗1.损伤机制:肱骨干上起肱骨外科颈下1cm处,下达肱骨髁上2cm处。
骨折多见于成年人。
不同平面骨折表现不同方向的移位。
直接暴力多引起粉碎或横断骨折,间接暴力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中下1/3骨折并发桡神经损伤约占2%。
2.主要症状:(一)主要症状:以患臂肿胀、疼痛、不能抬举,且有明显的压痛和纵轴叩击痛等为主要表现,发生在肱骨外科颈以下至内外髁上2cm处的骨折。
(二)主要体征:局部压痛,骨折有分离移位时,可以摸到凹下呈沟状的骨折断端,可有骨擦音或异常活动。
3.肱骨干骨折的治疗:非手术治疗:1.石膏托或管型固定 1.无移位或移位不明显骨折:以夹板或石膏固定4—6周。
2.移位明显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或超关节夹板固定。
屈肘90°前臂中立位三角巾悬胸6—8周。
横断骨折亦可用U形石膏,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可用悬垂石膏固定4—8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