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教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55.00 KB
- 文档页数:2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赛马》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有趣的赛马》,涉及第三章“动物的运动”,第三节“赛马比赛”。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了马的形态结构、运动特点,以及赛马比赛的规则和观赛礼仪。
二、教学目标1. 知道马的形态结构、运动特点,了解赛马比赛的规则和观赛礼仪。
2. 能够通过观察、模仿,用简单的动作表现马的运动。
3. 培养幼儿对动物运动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掌握赛马比赛的规则和观赛礼仪。
重点:了解马的形态结构、运动特点,用动作表现马的运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赛马比赛视频、马的模型、动作卡片、规则海报。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赛马比赛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马的运动特点。
邀请幼儿模仿马的动作,感受马的运动。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展示马的模型,讲解马的形态结构。
讲解赛马比赛的规则和观赛礼仪。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动作卡片,示范如何用动作表现马的运动。
邀请幼儿模仿,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动作表现马的运动。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给予鼓励。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学会的动作。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马的形态结构图。
2. 黑板右侧:赛马比赛规则和观赛礼仪。
3. 中间区域:动作卡片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马,并用动作表现马的运动。
2. 答案:无固定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马的运动特点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在模仿动作时,部分幼儿动作不够到位,需要在下次课程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马场,观察马的生活习性和运动特点,进一步了解赛马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和启发性;3. 教学内容讲解的生动性和趣味性;4.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和操作性;5. 随堂练习的组织和指导;6. 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和鼓励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一匹出色的马》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天的美景,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重点:1. 识字、写字,朗读。
2. 体会春天的美景,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1. 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能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 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从而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准备:教师:《一匹出色的马》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春天的诗句或文章。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 导入新课:春天来了,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今天,我们要去一个与春天有关的地方。
同学们,想不想去?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老师描述一下这个地方。
2. 教师描述:这里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坪,草坪上开着几树玉兰花,草坪前面是一条小河,小河里有一些小鸭子在快乐地戏水,河岸上杨柳依依,柔软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此时,你的心情会怎么样?谁来说一说?有位小女孩和你们一样高兴,还写下了一段话。
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指名读,齐读。
3. 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么美的地方是哪儿吗?对,就是郊外。
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一匹出色的马》(板书课题)。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故事吧!齐读课题。
《一匹出色的马》到底讲了什么呢?读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
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和新词。
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并试着多读几遍。
认为难读的句子或者长句子就画下来。
2. 认读生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生字和词语。
重点指导读好“一匹、出色的、葱绿、柔软、柳枝、睡午觉、兴致勃勃、又蹦又跳”等词语。
3. 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教师巡视指导。
4. 汇报交流:指名说一说哪些地方容易读错或写错,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匹”的书写,“匹”的笔顺是:一丨一フ一一(共5笔)。
注意“勃”的右边不是“兄”。
大班美术教案《马》幼儿园免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美术教材第四章《动物世界》,详细内容为“马”的主题创作。
通过对马的观察、了解和描绘,使幼儿掌握马的形态特征,培养幼儿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马的形态特征,能够用线条和色彩表现马的形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增强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马的形态特征的表现,如线条、比例、色彩等。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以及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马的图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课件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马的图片,让幼儿观察、讨论马的特点,引导幼儿关注马的形态特征。
2. 讲解:讲解马的形态特征,如线条、比例、色彩等,并结合图片进行示范。
3. 实践:(1)幼儿自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分享创作心得,培养合作、分享的品质。
4. 展示与评价:展示幼儿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引导幼儿发现优点和不足,提高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马》2. 板书内容:(1)马的形态特征:线条、比例、色彩(2)创作方法:观察、想象、创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出自己喜欢的马的形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关注其他动物的特点,进行类似的创作活动。
(2)鼓励幼儿利用其他材料(如剪纸、泥塑等)表现马的形象,丰富创作形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马的形态特征的表现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3. 实践环节中的指导与解答4. 展示与评价环节的设计5. 作业设计一、马的形态特征的表现在教学中,马的形态特征的表现是难点。
具体包括线条、比例、色彩三个方面。
幼儿园中班游戏优质教案《白龙马》及教学反思《白龙马》优质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教材第四章《动物王国》中《白龙马》作为教学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白龙马特点、习性,学习有关白龙马儿歌,通过游戏形式培养孩子们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解白龙马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孩子们对动物热爱。
2. 学会演唱《白龙马》儿歌,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孩子们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白龙马特点和习性理解,儿歌演唱技巧。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孩子们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白龙马图片、视频,音乐播放设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a. 出示白龙马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说出白龙马特点。
b. 播放白龙马视频,让孩子们解白龙马生活习性。
2.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唱《白龙马》儿歌,讲解歌词内容,让孩子们理解儿歌意义。
b. 分组练习演唱,指导孩子们掌握正确演唱技巧。
3. 随堂练习(10分钟)a. 画一画:请孩子们用画纸、彩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白龙马。
b. 做一做:用剪刀、胶水等学具制作白龙马手工作品。
4. 游戏活动(10分钟)a. 观察力游戏:找出图片中白龙马,并说出其特点。
b. 表现力游戏:分组表演唱《白龙马》儿歌,评选最佳表现者。
c. 创造力游戏:请孩子们用肢体动作模仿白龙马,展示创意。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歌《白龙马》歌词,标注重点词汇。
2. 在黑板上展示白龙马图片,标注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你心中白龙马,并写一段关于白龙马介绍。
2. 答案示例:我心中白龙马是白色,它身体长长,有四条腿。
它喜欢吃草,生活在草原上。
白龙马非常勇敢,可以帮助人们完成很多任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孩子们对白龙马有更深入解,但在儿歌演唱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大班美术教案《马》幼儿园免费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美术课程,以《马》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通过观察马的图片,了解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激发幼儿对马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
3.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动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马的基本画法,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
难点: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马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绘画材料(如画纸、颜料、画笔等)。
2. 学具:每位幼儿准备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马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如头、身体、四肢、尾巴等。
让幼儿说一说马的生活习性和与人类的关系。
2. 绘画指导(10分钟):讲解马的基本画法,如如何画马的头部、身体、四肢等。
示范绘画过程,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画一画马。
3. 创作实践(10分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颜料和画笔创作出自己心中的马。
老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建议。
4. 作品展示(5分钟):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鼓励幼儿相互欣赏、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马的特点、绘画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匹自己喜欢的马2. 作业要求:运用颜料和画笔,画出马的外形特征,注重细节描绘。
3. 答案:无固定答案,注重幼儿的创新和表现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近距离观察马,加深对马的了解。
开展动物主题的绘画比赛,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图片和视频的选择:选择清晰、生动的马图片和视频,以便幼儿观察和了解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绘画材料的准备:确保每位幼儿都准备有画纸、颜料、画笔等绘画材料,以满足绘画创作的需求。
初中课文马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老舍,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马吗?马在你们的心中是怎样的形象?2. 简介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是我国著名的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三、合作探讨1.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问题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马的特点?问题2:作者为什么说马是“兽中的王”?问题3:课文中的“龙马精神”指的是什么?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分享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给予鼓励。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马的作文,题目自拟。
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对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有了体会。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学生的总结不够全面,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古文《马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马说》。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了解韩愈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使用文言文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失败和挫折,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马说》。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断句和朗读节奏。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马说》,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比喻和象征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练习:(1)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朗读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合作探讨的能力和表现。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马说》为例,分析古文的表达技巧和审美特点。
3. 采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准备:1. 准备《马说》的原文及其注释版本,方便学生学习和理解。
2. 搜集有关韩愈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介绍。
3. 准备与合作探讨相关的PPT或黑板,方便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韩愈的生平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马说》教案范文教案名称:《马说》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马说》这首诗的背景和内涵。
2.掌握饱含情感的朗读技巧。
3.通过诗歌的诵读,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马说》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2.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并通过朗读将情感表达出来。
3.引导学生用个人的语言描述对自然美的感受。
教学难点:1.理解《马说》这首诗的隐喻和寓意。
2.通过朗读将诗歌中的情感传达出来。
教学过程:引入:1.上课前播放一段关于马在自然中奔跑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马在自由奔放的姿态。
2.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自然美的感受以及对马的印象。
导学:1.分发《马说》这首诗的文本给学生,并让学生阅读一遍。
2.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的词汇和句子,并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意义。
活动1:理解诗歌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句或一段诗歌进行解读。
2.每个小组展示并解释他们选择的诗句或诗段,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补充。
3.整理出各组解读的共同点和区别,引导学生理解整首诗歌的意义和隐喻。
活动2:饮水思源1.分发《马说》这首诗的英文翻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翻译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诗中马与自然的关系,并以此为主题,展开口语表达活动。
3.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撰写一篇关于马与自然的关系的短文,并选择一位代表进行演讲。
活动3:朗读诗歌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并教授朗读技巧:语音语调的把握、节奏的控制、情感的表达等。
2.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诗歌的朗读,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诗歌进行表演,其他同学则扮演听众。
3.回顾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自己的感受融入到朗读中。
总结:1.让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学习内容,对《马说》这首诗的意义和印象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表达自然美。
3.鼓励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方式,用自己的语言和表情形容自然美。
教学扩展:1.给学生分发相关的名画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画中自然美,并让学生运用诗歌中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他们的感受。
幼儿园中班教案《白龙马》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可爱的动物》第四章第二节《白龙马》。
教学内容详细介绍了白龙马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的互动,旨在让幼儿通过学习,了解这一传统动物,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爱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白龙马,了解其特点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动物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白龙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动物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白龙马的图片、视频、模型。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白龙马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它有什么特点?”2. 讲解:播放白龙马的视频,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其生活习性,同时讲解白龙马的特点。
3. 实践:分发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动手画出自己心中的白龙马。
4. 例题讲解:教师以一个简单的描述题为例,引导幼儿观察白龙马的特点,并进行描述。
5. 随堂练习:让幼儿模仿例题,用语言描述自己画中的白龙马。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白龙马》2. 板书内容:(1)白龙马的特点(2)白龙马的生活习性(3)爱护动物,保护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协助下,用彩笔和画纸画出自己心中的白龙马,并用语言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我画的这匹白龙马,它的身体长长的,有四条腿,头上有一对尖尖的角,身上有白色的鳞片,非常漂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动手实践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白龙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鼓励。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参观动物园,观察白龙马等动物,增强幼儿对动物的认识和关爱之情。
《马》教学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理解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揣摩体会对比描写及作用,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的方法。
3、赏析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作者情感,感受自然赋予生物的神韵和自然和谐之美。
重点难点
1、诵读积累语句,整体感知内容,学会恰当运用对比描写。
2、体会作者情感,感受自然赋予生物的神韵和自然和谐之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授
1、展示“马”的图片
2、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
当你看到一匹拉着车的马喘息着默默地走过来的时候,你是否会
想到在广漠的草原纵情奔驰的成群的野马,他们的生存状态不同,外型、性格也迥然不同,你注意到了吗?下面我们一起研读布封的《马》,大家一定有所收获。
二、走近作者
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尔城。
贵族家庭出身,父亲曾为州议会法官。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人法国科学院。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
1753年被法兰西学院接受为院士。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三、朗读课文
1、生字词注音
剽悍piāo hàn窥伺kuīsì羁绊jī阔绰chuî驯良xùn相得益彰zhāng 疮痍chuāng yí庇荫bìyìn畸形jī观瞻zhān遒劲qiú面面相觑qù
鬣毛liâ妍媚yán驾驭yù颚骨â犷野guǎng
2、解释下列词语。
剽悍:敏捷而勇猛。
窥伺:暗中观望,等待时机(含贬义) 。
阔绰:气场大,生活奢侈。
观瞻:瞻望;观赏;观看。
遒劲:雄健,有力量的。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地前往。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面面相觑: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3、朗读课文四、自主学习
1、你认为课文写了哪两种生存状态下的马?在哪些段落?
第一部分(1—2)写的是人类驯养的马。
(家马)
第二部分(3—5)写的是天然野生的马。
(野马)
2、被征服之后的马具有怎样的品格?
勇毅。
无论是在疆场上,还是在平时的射猎、演武、赛跑时,它们都精神抖擞、慷慨以赴,与主人同生死、共荣辱。
驯良。
它们不但屈从人类的操纵,还会迎合别人的心意。
它们“无保留地贡献着自己”,为人类做各种服务。
自由豪迈的动物,成了低眉顺目的工具,可以看作是一种悲哀的堕落。
3、天然野生的马是什么样的动物,有何特性?
美质:它们自由自在地生活,感觉自豪而不屑于受人照顾。
在大自然中“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被赋予“强壮、轻捷和遒劲”的美的品性,具有“充沛的精力和高贵的精神”。
美德:天性绝不凶猛,热爱和平;它们群居行动,团结和睦;相互间没有“妒忌”,从不为己争斗。
美貌:在所有的动物中,马“身材高大又最匀称、最优美”,有高贵姿态。
4、作者对两种马各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哪些段落?
作者同情家马,欣赏野马,这种态度集中表现在二、三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描绘了马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驱使”的马的深刻同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口头解释词语
2、人工驯养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各自特征。
二、合作探究
1
2、文章在描述马的外在特征时,用了其他七种动物作比较(对比)。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马和狮、驴、牛、骆驼等的体形的比较作用:马身材高大各部分配合是最匀称、最优美的。
马与牛、驴的头颅的比较作用:马头部比例整齐,给人一种轻捷的神情,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马与牛、驴、骆驼、犀牛、狮的眼、耳、尾比较:突出马的眼闪闪有光且目光率,各部位配合优美。
小结:就全文来看,作者是将家马与野马作比,以家马的驯良来衬托野马的自由奔放,就最后一段来看,是以其它动物来衬托马的美貌高贵,是大自然的杰作。
3、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但是人是不是马的朋友呢?
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却不是马的朋友。
人类对“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人类还用“衔铁”“马刺”“铁钉”残忍地禁锢它。
更悲惨的是,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把马变成了自己的玩物。
4、理解: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首先,“教育”是拟人化用法,指人类对马的驯养。
其次,“以丧失自由而开始”指马一出生就受到人的照顾,被人喂养,而不是自由自在地自己去寻找食物;“以接受束缚而告终”,包含两层含义:(1)指马被套上缰绳,披上鞍辔,戴上衔铁,钉上蹄铁;(2)指马从思想上接受服从的观念,服从成为马的天性。
这句话概括了人类对马所做的一切,表达了作者对马的深切同情,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5、这一切之侮辱马性,较之它们脚下的蹄铁还有过之无不及。
“这一切”是指马额上覆着妍丽的毛、编成细辫的项鬣、盖满身体的丝绸和棉毡等一切视马为玩物、无视马的天性的装饰物品.因为蹄铁只能有限地束缚马的身体,而“这一切”,却使马失去人的伙伴的平等地位,沦为人类的奴隶和玩物,马之为马的天性丧失殆尽,精神的泯灭是最大的悲哀,所以是比蹄铁等身体上的束缚更为严重的。
6、在写马的美貌时,与其他动物作了对比,你认为其他动物真的很丑吗?说说你的看法。
运用对比描写,更能突出马的美貌。
但作者把马与其他动物作比较时,态度是不很客观的,因为动物的外形是它们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自行演变的结果,无所谓优劣美丑。
三、写作方法
1、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来表现马,赞美马,在作者的笔下,马被赋予人格的魅力,如本来马在战
场上是被迫冲腾蹿跃的,可作者写道它“喜爱”并“追求”兵器的撞击声;马是受人摆布和约束的,可作者却说它“知道克制”自己;马被驯服,这种驯服作者称之为“教育”。
马在作者的笔下,具有了人一般的意志品质。
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如将人工驯养的马与天然野生的马不同生存状况的对比,抒发了
对驯马的同情与对野马的赞美。
又如将马与驴、狮子、牛、骆驼、犀牛、鹿、象七种动物对比,从而更加突出了马的姿态高贵。
四、拓展小结
作者借对两种马的描述来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态度?对你有什么启示?
崇尚自由、善待生命、关爱动物、尊重自然
五、总结全文
同学们,布封的笔下,马已被赋予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士。
所以,与其说作者赞美野马,不如说作者赞美有着野马一般美质美德美貌的人。
布封之所以将马写得栩栩如生,这正是把人的思想浸入到马身上的缘故。
我们要一个做像马一样的人。
六、作业布置
1、汉字中有许多以“马”为偏旁的字,找出其意义为骏马的字,越多越好
2、收集古代与马有关的历史故事、成语或诗歌。
附:
梁晓声就曾写过《假如我为马》
是的,我如果在对生命形式进行选择时,我竟不幸没了做人的资格,那么,我恳求造物主赐我为一匹野马,如果我的渴望得不到更大的满足,那么就让我变成一匹野马,在行动上去追求更大的自由。
”
含“马”的成语
马不解鞍一马一鞍马到成功万马奔腾人强马壮龙马精神马失前蹄
马尘不及一马当先一马平川马耳春风人仰马翻马革裹尸马放南山
蛛丝马迹车水马龙马鹿易形马马虎虎牛头马面马如游龙走马观花
马首是瞻鞍马劳困宝马香车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车马盈门肥马轻裘
汗马功劳金马玉堂快马加鞭老马识途快马加鞭厉兵秣马招兵买马
单枪匹马骑马找马驷马难追金戈铁马天马行空万马齐喑五马分尸
信马由缰心猿意马走马上任走马章台兵荒马乱驴唇马嘴牛高马大
犬马之劳斗鸡走马害群之马横戈跃马临崖勒马千军万马溜须拍马
青梅竹马塞翁失马指鹿为马牛头不对马嘴风马牛不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