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马》导学案(1) 新人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83.60 KB
- 文档页数:2
九年级语文复习导学案(七下)班级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____ 主备人:审核人: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人物”的故事)【学】(请同学们根据提示,独立完成单元要点梳理。
)【单元目标】(1分钟)1.了解不同叙事文体的基本特征,学会从标题、详略得当、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提高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的能力。
2.加强文本细读,关注细节描写以及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特点,体会平凡人物身上闪光的品格。
3.结合文体特点和作者的叙事风格,加深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和对文本意蕴的体悟。
【单元内容回顾】(2分钟)本单元的课文包括两篇散文、一篇小说和一篇古代笔记小说。
一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虽是一个粗人,然而质朴、善良、热心。
鲁迅深情地抒写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真挚的怀念。
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
二杨绛的《老王》写自己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老王》是当代文学家杨绛于1984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
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三李森祥的《台阶》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十六社戏(二课时)第一课时授课教师: 备课时间:2016.9.25 上课时间:2026.5.5【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断。
3.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重点难点】1.诵读文中的精彩片断。
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知识链接】1.作家作品: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
浙江绍兴人,有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
散文集《朝花夕拾》。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2.写作背景:鲁迅在《英译本〈短篇小说选集〉自序》中说:“我生长于都市的大家庭里,从小受着古书和师傅的教训,所以也看得劳苦大众和花鸟一样。
有时感到所谓上流社会的虚伪和腐败时,我还羡慕他们的安乐。
但我母亲的家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逐渐知道他们是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和花鸟并不一样了。
”鲁迅在这个期间写了不少回忆故乡的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可爱的故乡与罪恶的社会形成对比,表达自己对于光明的前景和人与人之间纯朴善。
【自主学习】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省()___相()___壳()___泊()___()___()___()___()___2.给形似字注音组词。
较()___篙()___絮()___楫()___皎()___蒿()___恕()___揖()___狡()___嵩()___怒()___辑()___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并分析表达作用。
(1)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开船,在桥石上一(),()几尺,即又()出了桥。
作用:(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了,身体也似乎()到说不出的大。
作用:4.请根据文章顺序排列下面事件的先后,并作详、略归类。
(1)六一公公送豆给“我”。
(2)看社戏后归航偷豆。
七下语文学案集目录第一单元1.邓稼先学案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3.回忆鲁迅先生学案4。
孙权劝学学案第二单元5.黄河颂学案6。
最后一课学案7。
土地的誓言学案8。
木兰诗学案第三单元9.阿长与《山海经》学案10.老王学案11.台阶学案12.卖油翁学案第四单元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学案14.驿路梨花学案15.最苦与最乐学案16。
短文两篇学案第五单元17.紫藤萝瀑布学案18.一颗小桃树学案19.外国诗两首学案20.古代诗歌五首学案第六单元21.伟大的悲剧学案22.太空一日学案23.带上她的眼睛学案24.河中石兽学案第一单元第1课《邓稼先》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2.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学习他的伟大精神;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4.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
学习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勤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及背景:二、积累字词:三、解决以下问题: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结构,课文按小标题可分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概括各部分大意。
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3.合作探究:①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②第三部分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③第四部分似乎对邓稼先的伟大作用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安排此环节?④文中第五部分中引用《吊古战场文》的用意是什么?同时该部分中还引用“五四”时期的一首歌,其用意又是什么?⑤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研读赏析: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
5.你认为邓稼先的那些品质值得我们终身学习?第2课《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生动形象的语句,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2.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3.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4.品读重要语句,探究体会语言的内蕴。
【学习目的】
1、读顺课文,按要求积累词语
2、了解说明文抓住事物特点,条理清晰,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自读说明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
【学习重点】
体会说明文抓住事物特点,条理清晰,从不同角度说明事物的特点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自读法
一、一读课文,积累常识及字词,告诫自己:我能行
(学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
1、常识填空
(1)《珍奇的稀有动物——针鼠晏》作者,华人作家。
(2)2000年悉尼奥运的吉祥物是。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认读、书写3-5遍
针鼠晏()褐色()掘洞()分泌()黏液()洞穴()蛰伏()粗糙()吮吸()
3、解释并用带点字造句
招摇过市
蛰伏
吮吸
二、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4、针鼠晏是一种珍奇的动物,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针鼠晏为什么那么珍奇吗?
5、阅读课文,说说作者围绕针晏鼠这种动物介绍了哪些内容?试结合各部分内容拟一个小标题。
三、了解针鼠晏的特点
6、默读课文,针鼠晏是珍奇的稀有动物,你能找出相关语句说出它有哪些特点吗?
四、探究本文的说明方法
7、作者在介绍针鼠晏的特点时,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找出有关的语句进行分析。
五、拓展运用
8、针鼠晏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吉祥物。
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做过大型运动会的吉祥物?并试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喜欢的这一吉祥物,最好附上图片。
六、学习反思
七、课堂检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册导学案目录目录 .................................................................................................................................................... (1)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 ..... (2)二、爸爸的花儿落了(二课时)............................................................................................. (7)三丑小鸭(二课时)........................................................................................................... . .. (10)四诗两首二课时.................................................................................................................... . . . . . (14)五伤仲永(二课时)....................................................................................................................... . . (18)六黄河颂(两课时)............................................................................................................... . . (22)七最后一课(两课时)................................. . . . (26)八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 . . . (32)九土地的誓言(一课时).................................. . . (36)十木兰诗(二课时)................................... . . (40)一一邓稼先(二课时).............................. . . . (42)一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二课时).... . . . . (46)一三音乐巨人贝多芬(二课时)........... . . . (50)一四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课时)....... . . . (54)一五孙权劝学(一课时)......................... . . .. (56)一六社戏(二课时).............................. . . .. (58)一七安塞腰鼓(二课时).................... . . . .. (62)十八竹影............................................. . (66)一九观舞记........................................ . . .. (68)二十口技..................................... . . . . (70)二一伟大的悲剧(二课时).... . . . .. (74)二二荒岛余生(二课时)......... . . (78)二三登上地球之巅(二课时).... . . . . (82)二四真正的英雄(一课时)...... . . . (86)二五短文两篇(二课时)......... . . . . . (89)二六珍珠鸟(一课时)........... . . .. (93)二七斑羚飞度........................... . . . (95)二八《华南虎》..................... . . . (97)二九马(二课时)............... . . . . .. (99)三十狼(二课时)............. . . . . . (103)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答案人教版导学案1 理解阅读1.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周末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郊游活动。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郊游,我迫不及待地期待着这次活动。
早上七点半,我们在学校门口集合,然后老师带领着我们一起走向目的地。
沿途,小伙伴们争先恐后地讲着笑话、唱着歌曲,整个队伍异常热闹。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来到了郊游的目的地——一个大片绿树环绕的湖泊。
湖的旁边有一片开阔的草地,湖水清澈见底。
老师带领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比如捉鱼、划船、放风筝等等。
我最喜欢的是放风筝,我和朋友一起竞相放出了我们自己亲手制作的风筝,看着五彩斑斓的风筝在蓝天白云下翱翔,我感到非常开心。
下午的时候,我们在湖边野餐,品尝了美味的食物。
大家边吃边聊,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傍晚时分,我们搭车返回学校。
整个活动结束后,我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家。
问题:1. 我参加了什么活动?2. 这是我第几次参加该活动?3. 我们早上几点集合?4. 我们活动的目的地是哪里?5. 我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6. 在活动结束后,我是不是很开心?答案:1. 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郊游活动。
2.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该活动。
3. 我们早上七点半集合。
4. 我们活动的目的地是一个大片绿树环绕的湖泊。
5. 我最喜欢的活动是放风筝。
6. 是的,在活动结束后我感到非常开心。
导学案2 语言运用1. 阅读短文,然后完成后面的句子。
金色的秋天到了,大地上一片丰收的景象。
菜地里的小白菜翠绿欲滴,红彤彤的西红柿挂满枝头,黄灿灿的玉米摇摆着身躯。
农田里汇聚着辛勤劳作的农民们,他们满脸的笑容,满怀着对未来的希望。
小明帮父亲收拾完菜地后,对着那一片丰收的田野,心生了一个美好的念头。
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种出更多的庄稼,为家乡增添更多的繁荣。
于是,他开始悄悄地偷偷种起了小麦和红薯,每天都亲自去浇水、施肥,看着它们一点点长大。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小明种下的小麦和红薯也长出了翠绿的叶子和饱满的果实,好像在向小明诉说着一个成功的故事。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片段。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是闻一多先生!看了短片,你的体会是什么?(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
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现在请大家看看课本中的插图,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目光坚毅)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先生写的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来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1.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当天被特务暗杀。
代表作有《红烛》《死水》。
2.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
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1.从整体上看,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1、2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7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第8、9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全册,49页】
1. 导言
本文档是《2023年(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导学案,共包含49页内容。
本册旨在帮助学生研究和掌握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知识点。
2. 内容概述
本册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 课文阅读
本册共包含多篇课文,通过阅读这些课文,学生将能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b. 课后练
每篇课文后面都有相应的课后练,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c. 拓展阅读
本册还包含一些拓展阅读材料,通过阅读这些材料,学生能够
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3. 使用方法
学生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本册导学案:
1. 按顺序阅读每篇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内容。
2. 完成每篇课文后的课后练,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有时间的话,可以阅读拓展阅读材料,进一步扩展自己的阅
读范围。
4. 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使用本册导学案,学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要认真阅读每篇课文,理解其中的内容和要点。
- 在完成课后练时,注意审题,仔细答题。
- 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希望本导学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七年级语文下册
的内容。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老师请教。
祝学习愉快!。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英语导学案七年级下Unit1 Can you play the guitar?Period One(第一课时):Section A 1a — 1c ______________ Part 1: 【课前预习与回顾】Ⅰ. 词汇学习(课本P120单词表Unit1 P1)1.三个名词(按英文中文的顺序)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2. 四个动词(同上)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3. 两个动词名词兼类词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Part 2:Step 1 核对课前预习的答案。
Step 2 看图学习本课时生词及情态动词can的含义和用法“Presentation”Step 3 进一步学习can的一般疑问句:仿照例句将后面的句子变成一般疑问句并回答:I can sing. →Can you sing? Yes, I can/ No, I can’tI can dance.I can play the guitar.I can speak English.I can draw.I can play chess.I can swim.Step 4 听力训练:1. 听第一遍,完成课本1b任务;2. 听第二遍,回答下列问题:1. In conversation 1, what club does the girl want to join? Can she sing?2. In conversation 2, can the boy swim?3. In conversation 3, what club does the girl want to join? Can she draw?Step 5. Pair work:对话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班级:任课教师:编写:七年级语文教研组唐河县星江中学目录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第一单元瞻仰名家风采 (7)1.邓稼先 (8)2.说和做 (15)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23)4.孙权劝学 (28)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36)第二单元感受爱国情怀 (41)5.黄河颂 (42)6.最后一课 (48)7.土地的誓言 (58)8.木兰诗 (66)写作:学习抒情 (74)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 (79)第三单元品味人间真情 (83)9.阿长与《山海经》 (83)10.老王 (89)11.台阶 (96)12.卖油翁 (102)写作:抓住细节 (106)第四单元追求道德高度 (109)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10)14.驿路梨花 (114)15.最苦与最乐 (118)16.短文两篇 (125)写作:怎样选材 (134)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137)第五单元感悟人生哲理 (142)17.紫藤萝瀑布 (143)18.一棵小桃树 (148)19.外国诗二首 (152)20.古代诗歌五首 (160)写作:文从字顺 (168)第六单元探索自然科学 (172)21.伟大的悲剧 (172)22.太空一日 (178)23.带上她的眼睛 (183)24.河中石兽 (187)写作:语言简明 (194)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200)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分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杰出人物、家国情怀、平凡人物、中华美德、写景状物、探险与科幻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安排的是以杰出人物为主题的课文。
这些课文,有鞠躬尽瘁的科学家《邓稼先》,有博学伟大的民主战士闻一多,有为人类奉献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鲁迅先生,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孙权劝学》。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气质、品格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四篇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马》导学案(1)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1、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2、学习对比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知识链接】布封(1707~1788),十八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作家。
生于孟巴尔城一个律师家庭,原名乔治·路易·勒克来克,因继承关系,改姓德·布封。
布封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1739年起担任皇家花园(植物园)主任。
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巨册的《自然史》。
布封是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者和宣传者,在他的作品中惯常用人性化的笔触描摹动物。
课文中的马就被赋予了人性的光彩,它像英勇忠义的战士,又像驯服诚实的奴仆,像豪迈而犷野的游侠,又像典雅高贵的绅土。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
马是人类忠诚而高贵的朋友。
当你看到一匹拉着车的马喘息着默默地走过的时候,你是否会想到在广漠的草原纵情奔腾的成群的野马,它们的生存状态不同,外形、性格也迥然不同,你注意到了吗?下面我们一起研讨布封的《马》,大家一定有所收获。
(3分钟)
(同学们,本课时的主要任务是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概括内容要点,掌握重点字词,通过阅读,体会了解关于马的一些内容,理解人工驯良的马和天然野生的马的特性。
)
【自主学习】以下的题目,你能独立完成吗?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够做得到(15分钟):
1、借助工具书,查生字和生词。
驾驭()羁绊()观瞻()犀牛()
鬃毛()庇荫()犷野()畸形()
2、辩字注音组词:
辨()辩()辫()瓣()
3、解释词语:
羁绊:
有过之无不及:
2、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合作探究】团结力量大!小组合作,仔细阅读课文,可以群学讨论,可以对学,完成下面题目:(20分钟)
1、讨论:人工驯养的马有什么品格?细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很典型的词语,画出来,好好品味以后,进行总结。
(1)如“慷慨以赴”,、、,表现了()的精神。
(2)如“克制,屈从”,,,,
,表现了()的性格。
2、作者从哪三方面写天然野生的马?细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的典型的词句,画出来,好好品味,然后进行总结。
(1)“既不受拘束,又没有节制”,“因不受羁勒而感觉自豪”,,,,表现了它的( )美。
(2)例如“绝不凶猛”,“豪迈而犷野”,,,
,表现了它的( )美。
(3)例如“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彰”,,,
,表现了它的( )美。
3、怎样理解文中“它的教育以丧失自由而开始,以接受束缚而告终?”
结论:
4、你喜欢被驯养的马还是喜欢野生的马?说说理由。
结论:
【存在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写在下边,以备下节课讨论。
(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