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pdf
- 大小:27.21 KB
- 文档页数:5
八下学案十二南方地区【课题】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课型】复习课【课标要求】1.位置与分布●运用地图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南方地区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出气候特征。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南方地区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阐述南方地区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以南方地区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阐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2.联系与差异●举例说明南方地区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举例说出影响区域产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根据资料,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举例说出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举例说明祖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
●运用有关资料,分析说明外向型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环境与发展●根据资料,分析南方地区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举例说明南方地区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复习目标】1、南方地区通江达海的交通区位优势。
(重点)2、南方地区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重点)3、南方地区不同地形区主要地理差异与区域发展特点(难点)4、了解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区位优势;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城市分布、工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重点)5、长江中下游平原区位优势条件。
(重点)6、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及主要农产品分布。
(重点)7、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城市、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特点。
(重点)8、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洪涝灾害和环境污染及其治理。
第七章南方地区一、单元知识结构本单元主要介绍南方地区主要三大区域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1、能依图描述南方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形区,了解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认识地形的复杂性,识记主要河湖。
2、掌握本区优越的气候条件与农林果产的关系。
3、读图,明确长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分析长三角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的状况。
4、认识到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5、读图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并能简单评价香港的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6、记住中国政府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了解该地区的“人多地狭”的特点。
7、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理解祖国大陆是港澳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
8、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地形、河流等情况,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和地理分析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地理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4、通过全面比较港澳地区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
5、通过合作学习,探究讨论,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内容,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
2、通过本地区经济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培养民族自豪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和谐、文明、富强的理解和情感加深。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南方地区自然景观的基本特征及优势不足和农业生产特征及人们的生活特征。
2、认识到区域内各地理要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组成一个整体。
3、理解祖国大陆是港澳地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
4、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从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第七章南方地区复习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第七章南方地区一、教学目标1、认识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X围;2、了解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特点;3、掌握我国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4.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5.认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6.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7.了解某某和澳门的位置和X围。
8.了解港澳地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保护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9.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
10.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某某省的地理位置、X围。
11.根据资料分析某某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12.了解某某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构成。
二、教学重难点1、南方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
4、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
5、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7、了解港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8、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9、某某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10、认识某某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第三章学完了。
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大家请看大屏幕:1.南方地区的X围、气候、地形、农业生产特点特点;2、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及经济发展情况;3、港澳的位置与X围及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4、某某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点;【考点一】: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1)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
经纬度位置: 34°N以南, 98°E~123°E。
(2)地形区:某某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某某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3)山脉:南岭、横断山脉、雪峰山(4)河流:、淮河、长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京杭大运河、湘江、赣江、闽江、珠江、怒江、澜沧江(5)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考点二】: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第二节《“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第2课时教案某市市长:我市与上海市的经济协作十分紧密,这也大大促进了本地的城市建设与发展。
提出问题:交流讨论:这说明了什么问题?8.汇总上海的职能:(1)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全国最大港口;(2)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重要的金融中心;(4)拥有浦东国家级经济开发区;(5)最大的商业中心;(6)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9.设置活动,读下列图文资料,感受长江三角洲地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10.互动交流:产生“同城效应”的重要条件是什么?补充:沪杭高铁的开通,无论是在长江三角洲旅游吧!!2.展示交流——体验水乡情西塘古镇属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
西塘历史悠久,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3.涉足世界文化遗产出示杭州西湖资料:春有苏堤春晓,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每一处景观都是人间绝色———因为有了西湖,杭州成了一座让人百看不厌的城市。
西湖不仅自然风光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是历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是千百年来人们向往的“人间天堂”。
图为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杭州时主持修建的苏堤。
4.欣赏特色文化,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1)评弹又称苏州评弹、说书或南词,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是一门古老、优美的汉族说唱艺术。
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
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
(2)戏曲文化——我们眼中的昆曲是什么样的?(3)茶文化——生活中的龙井茶补充:龙井既是地名,又是泉名和布城乡,水乡古镇散落郊野,十余个专业博物馆也成了旅游新热点。
苏州有大大小小数十个园林,不同的园林风格各异,漫步其中犹如在画中游。
拙政园建于明朝,是苏州园林中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一个。
4.互动交流三:(1)展示评弹:(2)昆曲原名“昆山腔”、“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11 / 1111。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
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4.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其地形特征;3、运用气候统计图表归纳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4、用事例说明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明确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难点:举例说出南方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对农业的影响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素材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置情景:主人公小明旁白:大家好,我是来自东北的小明,我是一名中学生,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旅游。
我现在特别想趁着寒假去一个地方:我国的南方地区。
那里真的是太美了,树木常绿,山清水秀,河湖密布,红色的土地上生长着绿油油的茶树。
我还在网上找到了美丽的照片,和大家分享一下。
(课件展示我国南方地区的大好河山),大家是不是也想去啊,下面就请同学们帮助我实现这次南方之旅吧!桂林山水常绿阔叶林一望无际的麦田绿油油的茶树【设计意图:用学生感兴趣的旅游形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不由自主的跟着小明一起步入课堂。
】模块一:想一想小明的疑惑:出门旅游前,在网上查阅相关的信息,知道了南方的土地类型和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是黑土地和黄土地,而南方确是红土地,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老师来帮助小明解决疑惑。
课件展示红土地的成因:由于南方地处亚热带,这里的气候环境高温多雨,风化壳中的钾、钠、钙、镁等活泼的元素,很容易被雨水溶入而带走,而那些铁、铝之类的不活泼元素,随水流的渗透,会沉淀在土壤中。
再进一步氧化时,红色的氧化铁和褐色的氧化铝就会在土壤中渲染。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七章《南方地区》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七章《南方地区》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本章内容涉及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系、生物资源、农业、工业、城市和民族文化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整体情况,增强对国家地理差异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本章内容,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提高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学会分析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系、生物资源、农业、工业、城市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地理差异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区发展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2.难点:分析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地区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分析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理解南方地区地理特征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南方地区地理特征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3.准备好用于小组讨论的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南方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南方地区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让学生对南方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特点等。
2.掌握一些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特产和风俗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地区差异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1.掌握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主要区别。
2.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特产和风俗习惯。
三、教学难点1.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了解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通过比较了解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差异原因。
四、教学过程1.介绍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南方地区位于我国的南部,包括广东、广西、云南、福建、贵州、四川、江西、浙江、江苏、湖南、湖北等省份。
北方地区位于我国的北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市自治区。
2.带领学生观察南方和北方的自然环境。
让学生观察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河流等,帮助他们了解两个地区的地理差异。
3.比较南方和北方的自然条件。
让学生分别列出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然后进行比较,总结出南方和北方地区的主要差异。
4.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经济特点。
让学生观察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经济特点,如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帮助他们了解两个地区的经济差异。
5.介绍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特产和风俗习惯。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媒体材料,让学生了解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特产和风俗习惯,如茶叶、丝绸、粉面食品、烤羊肉等。
6.比较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特产和风俗习惯。
让学生分别列出南方和北方地区的特产和风俗习惯,然后进行比较,总结出两个地区的主要差异。
7.分析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原因。
通过前面的学习,让学生思考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差异的原因,引导他们发现地理和自然条件对经济特点和风俗习惯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特点等。
并且通过比较,了解了两个地区的主要差异和差异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7.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 关于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形复杂多样,南北差异明显B.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东面濒临黄海和东海C. 这里树木常绿、河湖密布、红色土地上长着茶树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2. 超市里常见的水果中来自南方地区的是()A. 桃、菠萝、苹果B. 葡萄、哈密瓜C. 菠萝、柑橘、荔枝D. 苹果、香蕉、梨3. 关于台湾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形以平原为主B. 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C. 河流大多长度长,水能丰富D. 森林资源贫乏4. 台湾有“植物王国”的美称,其植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是()①暖湿的季风气候②岛屿众多③山地垂直差异明显④广泛的引种国外物种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二、综合题读文字材料和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约50千米,中间段是6千米长的海底隧道2018年10月24日9时正式通车。
通车后,珠海至香港的车程将由3小时缩短到30分钟内。
(1)港珠澳大桥跨海逾35 千米,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这里的“海”是指_____海。
(2)图中A 是_______(铁路干线),铁路线直通_____特别行政区。
(3)修建港珠澳大桥可能会遇到的气象灾害是____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地区。
(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为_______。
(5)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发展工业共同的不利条件是____,有利条件是______。
(6)列举珠江三角洲比长江三角洲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______。
(1 点即可)(7)说一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对三个城市居民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_______(1 点即可)【参考答案】一、1. C 解析: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南北差异不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1月份气温在0℃以上,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东临南海和东海; 这里树木常绿,河湖密布;故答案选C。
2019-2020年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我国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
2、了解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特点;
3、掌握我国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4.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5.认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
6.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7.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和范围。
8.了解港澳地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保护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9.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
10.能够从地图上准确说出台湾省的地理位置、范围。
11.根据资料分析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特征。
12.了解台湾省的人口分布特点和民族构成。
二、教学重难点
1、南方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3、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
4、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状况。
5、长江三角洲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7、了解港澳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8、理解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
9、台湾省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征。
10、认识台湾省与祖国大陆的深厚渊源。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第三章学完了。
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
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大家请看大屏幕:
1.南方地区的范围、气候、地形、农业生产特点特点;
2、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及经济发展情况;
3、港澳的位置与范围及祖国内地经济联系的模式和意义;
4、台湾的地理位置、地形与气候特点;
【考点一】: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特征
(1)位置: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
经纬度位置: 34°N以南, 98°E~123°E。
(2)地形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3)山脉:南岭、横断山脉、雪峰山
(4)河流:、淮河、长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京杭大运河、湘江、赣江、闽江、
珠江、怒江、澜沧江
(5)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考点二】: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气候类型: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气候特点:①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②年降水大于800毫米
③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
④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与伏旱
⑤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3)河湖特征:①主要河流:长江、钱塘江、闽江、珠江等。
②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还有日月潭、滇池等。
(4)土壤:
地带性土壤:红壤或黄壤。
高温多雨环境下发育而成的一种低产土壤。
此类土壤酸、粘、瘦。
改造措施:补充熟石灰、掺入沙子、增施有机肥料。
改造后的水稻土为高产土壤。
非地带性土壤—:紫色土,分布在四川盆地,由盆地中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发育而成,较为肥
沃。
水稻土:经过改造熟化后的土壤。
(5)植被:地带性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云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最大的原始热带季雨;
东南丘陵是我国第三大林区,主要为次生林和人工林。
用材林主要是杉木和马尾松(松柏),经济林主要是茶叶和各种水果。
【考点三】: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水田为主:本区气候高温多雨,热量、水分充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耕地以水田
为主。
2.耕作制度:一年两熟到三熟
3.主要作物以水稻为主,还有油菜(长江流域)、甘蔗(桂、粤、云)、桑蚕(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茶叶、淡水鱼、天然橡胶(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西双版纳)、
柑橘、香蕉、芒果、荔枝、桂圆、菠萝、椰子等特色农产品。
4.南方地区农业生产的区内差异
(1)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气候温暖,土壤肥沃,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种植
业区和淡水鱼产区,为著名的“鱼米之乡”。
主要农产品有水稻、油菜籽、桑蚕、棉花和多种淡水
鱼等。
(2)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产丰富,为全国重要的
水稻、油菜籽、桑蚕、甘蔗、柑橘产区,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5.农业生产-鱼米之乡
【考点四】:长江三角洲是江海交汇之地
(1)位置: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东临东海和黄海,江海交汇处;沿江沿海港口众多,南北海
上航运的中枢。
(2)范围: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
(3)地理位置优越性:既可沿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联系广大内陆地区,又可通过远洋航线
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4)地形:大部分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
的“鱼米之乡”。
(5)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考点五】: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有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杭州,还有苏州、扬州等许多的历史文化名城。
(2)、最大的城市群
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
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3)、上海和浦东新区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
其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考点六】:南方地区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1)世界文化遗产:长江三角洲众多的旅游景点中,苏州园林建筑精巧别致,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杭州西湖以其秀美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驰名中外,他们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
(2)水乡风貌:江苏的周庄、同里。
浙江的乌镇、西塘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
完整的古建筑,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3)特色文化: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戏曲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和饮食文化,满足了不同
人群的旅游需求
【考点七】:特别行政区
1.港澳位于我国东南部,临东海。
2.香港位于珠江口南侧,毗邻深圳经济特区。
3.香港由新界、九龙和香港岛及周围岛屿组成。
4.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毗邻珠海经济特区。
【考点八】:港澳与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
(1)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
目前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货运往来,形成一个以香港为枢纽,联系五大洲、三大洋的海上运输网络。
(2)香港一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对许多进出口商品免征关税,进出口手续也极为简便,从而吸引国际船只和货物过境,发展过境贸易,加上香港生产旅游者比较喜爱的轻工业产品,因此被誉
为“购物者的天堂”和“东方明珠”。
【考点九】:祖国神圣的领土
台湾位于中国的东南部,与福建省相望。
海陆位置:北临东海,南临南海,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
通十字路口;是中国沿海和东太平洋上的军事前沿阵地。
台湾是一个交通枢纽、海防屏障。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南部,因此台湾位于低纬度,南部属热带,北部属北温带。
【考点十】:美丽富饶的宝岛
东南盐库:台湾西部沿海,沙滩平布,地势平坦,干湿季明显,全年日照长,气温高,蒸发快,发展晒盐业十分便利。
这里的海盐产量高,而且成本低,色泽纯白,品质优良,是东南亚著名
的盐仓。
出口贸易一直是台湾最重要的经济命脉。
目前,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五.板书设计
1、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范围;
2、南方地区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3、南方地区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4、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和范围;
5、长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发展;
6、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特产与旅游;
7、台湾省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
8、台湾省农产品丰富、属于外向型经济。
六、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的特点,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手段优化了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用创设的问题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索、感
悟和提升。
根据复习课的特点,采用题目带动复习策略。
通过习题,发现问题,对点解决,再补偿训练,课堂效果好。
但教师关键点的点评要恰到好处,把握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