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政治下册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1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21.00 KB
- 文档页数:3
《第四课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道人格尊严权的内容。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
3.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学习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学习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一.导入新课: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
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的走过来,就高声喊道:“喂,来吃粥。
”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
”说完他辞谢了黔敖又向前走了,终于饿死在路边。
看完上述材料,“廉者不受嗟来之食”的这种行为说明什么道理?二.学习过程:阅读教材34页到39页,完成下列问题:(一)。
人格尊严不可辱(阅读教材34页到35页,完成下列问题)1.情景材料一:阅读教材34页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假如你是小光,会有什么感受? 2.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
3.什么是人格尊严权?这一权利表现为与两个方面。
具体表为等。
4.宪法第38条规定:人格尊严不可辱,侮辱者必将受到,承担相应的。
(二)。
维护我们的名誉(阅读教材35页到39页,完成下列问题)1.情景材料二:阅读教材35页材料,回答:好的名誉对我们有什么益处?举例说明。
2.人的名誉是:3.请看教材P36-37《大江的委屈》。
讨论:(1)。
品行优良者就一定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2)。
面对不公正的评价你应该怎么办?(3)。
小明侵害大江名誉的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4)。
你对同学们的议论有什么看法?4.我们法律规定,公民享有。
民法通则第101规定:。
5.什么是名誉权: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和。
6.公民享有名誉权的意义:侵犯名誉权应该承担的后果三.课堂小结:法律赋予公民保护自己人格尊严利。
一旦有人侵害我们的名誉,我们有权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名誉,同时,我们也一定要做到尊重他人,绝不做有损他人名誉的事。
第一节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过程导入活动:权利意识大考验。
同学们,经过几周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以及应当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但是在生活中,仍然会出现许多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一个小活动——权利意识大考验,看看我们能否知道这些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行为属于哪种侵权行为?教师:这些权利是法律规定公民依法享有的,受法律保护,它们集中体现了我们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的尊重的权利,这一权利叫做人格尊严权。
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有思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求。
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幻灯片: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指每个公民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
这种权利又是怎么样表现出来的呢?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思考:人格尊严权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呢?弯腰,拾起你的尊严七十多年前,一位挪威青年男子漂洋来到法国,他要报考著名的巴黎音乐学院。
考试的时候,尽管他竭力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最佳状态,但主考官还是没有录取他。
身无分文的青年男子来到学院外不远处一条繁华的街上,勒紧裤带在一棵榕树下拉起了手中的琴。
他拉了一曲又一曲,吸引了无数人的驻足聆听。
饥饿的青年男子最终捧起自己的琴盒,围观的人们纷纷掏钱放入琴盒。
一个无赖鄙夷地将钱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
青年男子看了看无赖,最终弯下腰拾起地上的钱递给无赖说:“先生,您的钱丢在无赖接过钱,重新扔在青年男子的脚下,再次傲慢地说:“这钱已经是你的了,你必须收下!”青年男子再次看了看无赖,深深地对他鞠了个躬说:“先生,谢谢您的资助!刚才您掉了钱,我弯腰为您捡起。
现在我的钱掉在了地上,麻烦您也为我捡起!”无赖被青年男子出乎意料的举动震撼了,最终捡起地上的钱放入青年男子的琴盒,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围观者中有双眼睛一直默默关注着青年男子,是刚才的那位主考官。
他将青年男子带回学院,最终录取了他这位青年男子叫比尔·撒丁,后来成为挪威小有名气的音乐家,他的代表作是《挺起你的胸膛》。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教师寄语:我们活的可以不富有、不显贵,甚至不精彩,但决不可以没有尊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明确法律保护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过程与方法●能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够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能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的义务。
教学重难点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教学流程:预习检测:1、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
它表现为与两个方面。
2、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等3、每一个人都处在各种评价中,名誉集中体现了。
4、良好的名誉首先取决于。
5、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和。
自主学习:学生通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问题,不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1)人格尊严权的含义、表现。
(2)侵犯人格尊严权要承担什么责任?(3)名誉的含义及良好名誉的作用?(4)为什么要重视和保护名誉?(5)名誉权的含义及主要表现?(6)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主要有哪些?这些行为有什么后果?质疑释疑找出本节课中你所在的学习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请你提出来:当堂检测:1.小星经常嘲笑同学小立是兔唇,在公众场合对他指指点点,甚至还直呼他“三瓣嘴”。
小星的这一行为()A.侵犯了小立的隐私权B.侵犯了小立的人格尊严权C.侵犯了小立的生命健康权D.不违法,最多需要赔礼道歉2.人格尊严权具体包括()①名誉权和肖像权②荣誉权和姓名权③姓名权和隐私权④生命健康权和人身自由权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3.某人到一家公司应聘被拒绝,原因是在他的档案中有一次考试作弊的记录。
这件事告诉我们()A.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B.隐私权对我们很重要C.姓名权不能适用D.要珍惜自己的名誉4.向一想竞选学校学生会主席,但他的“威望”不及卢林,为了竞选成功,他竟捏造事实在背后中伤、诋毁卢琳。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维护他人人格尊严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正确行使自己的人格尊严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二、教学重点1. 人格尊严权的含义。
2. 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行使自己的人格尊严权。
2. 如何让学生理解在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也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对人格尊严权的理解和认识。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行使人格尊严权,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人格尊严权的具体内容和表现,让学生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各个方面。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行使人格尊严权,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尊严。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评估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理解和认识。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的阐述、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相关章节。
2. 案例材料:选取一些与人格尊严权相关的典型案例。
3. 教学多媒体:制作课件、视频等教学多媒体材料,辅助教学。
八、教学进度1. 第一课时:讲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重要性。
2. 第二课时:讲解人格尊严权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分析典型案例。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4.1《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初步识记人格尊严权的内容,记住公民享有的名誉权,记住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实行维护。
水平目标:提升分辨是非的水平,能够准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行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能够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
【教学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教学难点】珍惜自己的名誉和维护自己的名誉权【自主学习】(一)课前三分钟(二)自主预习(阅读教材,理解、勾划、标注课本重难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完成下列自主学习任务。
)阅读教材第33--39页的相关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公民作为一个“人”享有的最起码的_________________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__________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权利表现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方面。
2.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____________权、____________权、____________权、____________权等。
3.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
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能够使我们获得____________上的满足,有良好名誉者不但可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
4.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_________________。
不过品行优良者并不总是受到相对应的客观评价,人的名誉权常常会受到侵害。
使_________________降低,精神异常痛苦。
侵害名誉的行为不但践踏了他人的_________________,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道德、危害社会秩序。
5.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_________________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山西省洪洞县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1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西省洪洞县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1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西省洪洞县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第1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3.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自学指导: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2.侵犯人格尊严权要承担什么责任?3。
什么是名誉?良好名誉的作用是什么?4.法律保护公民名誉权的原因?5。
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6.侵害名誉权的表现行为与危害?7.自己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后应如何做?教学流程:1.导入:2分钟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2分钟3.出示自学指导。
20分钟学生快速预习课本,认真完成自学指导问题。
(可进行简单的圈点勾划)4.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点拨.(5分钟)预设问题:6题侵害名誉权的表现行为:侮辱行为和诽谤行为诽谤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
5.背一背,记一记.8分钟①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学指导”中的题目并背诵1.5。
6题。
②看谁记得快,指生回答。
6。
当堂检测:6分钟①小星经常嘲笑同学小立是兔唇,在公众场合对他指指点点,甚至还直呼他“三瓣嘴”。
第1课时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明确公民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
能力目标: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荣誉权的行为。
提高依法维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珍惜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
懂得尊重他人,维护他人的名誉。
【重点难点】重点:人格尊严不可辱,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
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权利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点拨:一、学生对照书本梳理知识点;二、师生共同核对知识点;三、学生快速读记知识点。
点拨:本活动设计意图在于:一是,引出人格尊严权含义;二是,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人格尊严不可侮,我们要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广州白云机场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根据这件事,让学生以“乞丐有尊严吗?”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讲述故事,提议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即①引出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富贫贱、年龄大小;②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③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一、人格尊严不可辱1.每个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
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
2.人格尊严权具体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3.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干、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4.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
5.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6.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课时教案总第5课时【课题】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了解公民享有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2)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要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护。
(3)明确每个公民都不得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格尊严的内容;通过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好的名誉可贵,引导学生讨论侵害名誉权的案例,学会如何使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权。
3.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珍爱、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尊严,能够自学尊重他人。
【学情分析】针对部分学生缺乏独立人格的问题、不能分辨侵犯自己人格权的行为、不懂得尊重他人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了解人格尊严、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的内容,侵权方式。
2.难点:学会依法维权。
突破方法:依据《民法通则》中民事责任的规定,让学生在总体上把握 民事责任 ,学会触类旁通。
【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授法、阅读法、设疑讨论法、体验教学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素材,自制课件。
学生:预习预做P33-44课本问题。
【课时计划】共2个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入课题视频《晏子使楚》。
问题是:晏子除了极力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外,还在极力维护了自己的什么权利?导入课题。
讲授新课新闻:《辽宁首例刑事犯罪嫌疑人 蒙面出庭 》,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人格尊严不可辱 观点。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34-35,回答下列问题:(1)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
(2)人格尊严权的含义、表现、具体体现。
(3)侵犯人格尊严权的方式有哪些?要承担什么责任?新闻《小学要求调皮和学习不好学生戴绿领巾》(组图)引导学生思考:你想对这些戴绿领巾的小同学说点什么呢?继续拓展:侵犯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现象还有哪些,举例。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P35-36回答下列问题:(1)名誉的含义(2)良好名誉的作用(3)侵害名誉的行为的危害性问题探究:中学生大江关心集体,热心助人,学习成绩优良。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教学反思1、
2、
3、
4、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学反思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
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
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
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
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
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权的概念,知道人格尊严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2.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意识和行为。
3. 引导学生正确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以及在面对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时,能够采取合适的措施。
二、教学重点1. 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及意义。
2. 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表现。
3. 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正确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人格尊严权。
2.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意识和行为。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人格尊严权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格尊严权的问题。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引发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关注。
2. 案例分析: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总结提升: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明确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验等方式进行。
2. 评价学生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行为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来进行。
3. 评价学生维护自己人格尊严的能力,通过分析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来进行。
七、教学资源1. 案例素材:收集一些关于人格尊严权的典型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 教学图片或视频:用于辅助讲解和引发学生的思考。
3. 作业习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相关的作业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人格尊严权的概念及意义。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
3.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自学指导:
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
2.侵犯人格尊严权要承担什么责任?
3.什么是名誉?良好名誉的作用是什么?
4.法律保护公民名誉权的原因?
5.名誉权的含义及表现?
6.侵害名誉权的表现行为与危害?
7.自己的名誉权受到侵害后应如何做?
教学流程:
1.导入:2分钟
2.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2分钟
3.出示自学指导。
20分钟
学生快速预习课本,认真完成自学指导问题。
(可进行简单的圈点勾划)
4.学生展示自学成果,教师点拨。
(5分钟)
预设问题:6题侵害名誉权的表现行为:侮辱行为和诽谤行为
侮辱行为: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
诽谤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
5.背一背,记一记。
8分钟
①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学指导”中的题目并背诵1.5.6题。
②看谁记得快,指生回答。
6.当堂检测:6分钟
①小星经常嘲笑同学小立是兔唇,在公众场合对他指指点点,甚至还直呼他“三瓣嘴”。
小星的
这一行为()
A.侵犯了小立的隐私权
B.侵犯了小立的人格尊严权
C.侵犯了小立的生命健康权
D.不违法,最多需要赔礼道歉
②人格尊严权具体包括()
①名誉权和肖像权②荣誉权和姓名权
③姓名权和隐私权④生命健康权和人身自由权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③某人到一家公司应聘被拒绝,原因是在他的档案中有一次考试作弊记录。
这事告诉我们()
A.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
B.隐私权对我们很重要
C.姓名权不能适用
D.要珍惜自己的名誉
④向一想竞选学校学生会主席,但他的“威望”不及卢林,为了竞选成功,他竟捏造事实在背后中伤、诋毁卢琳。
向一的行为侵犯了卢林的()
A.政治权利和自由
B.荣誉权
C.隐私权
D.名誉权
⑤下列行为不属于侵犯公民名誉权的是()
A.因与李明不和,王林在同学中造谣说李明曾在书店偷窃书籍
B.王某考试不及格,老师在班会上批评他“笨得像蠢猪”
C.人民法院对黄某故意伤人一案进行公开审理
D.因一学生丢了东西,老师在查无结果的情况下让全班学生投票“选小偷”
7.学生展示,核对答案。
B/C/D/D/C
8.课堂小结: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2分钟
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上节课知识,提高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自学指导:
1.自主完成导学方案P31页知识结构图。
2.完成P32——33的练习题。
教学流程:
1.直接导入:1分钟
2.自主完成导学方案P31页知识结构图。
3分钟抽生展示。
3.完成P32——33的练习题。
30分钟
4.抽生展示,教师点拨。
10分钟
5.学生整理答案。
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