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 格式:ppt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1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后反思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
针对部分学生缺乏独立人格的问题;针对部分学生不能分辨侵犯自己人格权的行为、不能维护自身人格权的现实;针对部分学生不懂得尊重他人,有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某些不良行为。
因此,我把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定为重点,把人格尊严不可辱定为难点。
我以《晏子使楚》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对现实中人格尊严受侵犯的一些现象进行关注,进而激起学生的像晏子一样捍卫自己人格尊严的欲望。
在有效导入本课的同时,对学生的维权意识和维权热情进行了有效地调动。
在本节课中,我以“乞丐有自尊吗”这个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又及时有效地进行追问和点拨。
如:学生答:乞丐也是人,任何人都有人格尊严权。
我问:乞丐是最卑微的人,向人跪地求讨,以求生存。
甚至有些乞丐利用人们的同情心来骗取钱财,不劳而获,他有何尊严可言?!学生说:乞讨只是其生活手段,乞丐是很卑微渺小,但是你同情他就给他钱,你不给他他也不会伤害你,他比那些偷、抢、骗要好多了。
他也是应该有人格尊严的。
学生说得真好,我又及时点拨:任何人都有人格尊严权,面对乞丐的讨要,你可以不给他钱物,但并不能因为你给了他一些钱物,就可以肆意地侮辱他,侵害其人格尊严权。
通过讨论、回答和点拨,学生对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最后,我又让学生结合两个实例和现实生活中的侵害名誉权的现象进行总结分析,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堂内转到课堂以外,观察社会生活,思考社会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这些侵权行为都会对他人带来伤害,自己也会因此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我们要学会维护权利,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这一权利。
在这节课中最大的缺憾是:因为一时慌张而打乱了课堂的节奏。
前边讲得有条不紊,生动有趣,而后半部分时间多,任务轻,想让学生就身边的事谈得深刻些,但学生一时之间,又想不出来,认识不到位,只会就书上来泛泛而谈,显得有些轻薄无力。
新课标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观摩课教学设计
教材
分析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内容。
主要内容是人格尊严的含义、平等性、与其他人格权的关系等以及名誉权的含义与作用,及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和后果等。
另外,本框还强调了在珍爱自己人格尊严权、名誉权的同时,尊重、关爱他人的人格权利学情
分析
生活现状:社会生活中屡有忽视未成年人的独立人格,侵犯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行为发生
认识现状:自我意识增强,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造成人际障碍
对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行为的认识比较模糊
行为现状:易冲动,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同学间的矛盾,说粗话脏话、诋毁他人名誉的行为时有发生
教学
目标
通过探究体验活动和教师的讲解,了解人格尊严权的
内容,知道法律保护人格尊严权,提高辨别侵犯人格尊严行为的能力和维护自己他人人格尊严的能力,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
教学
重点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法律维护名誉权
教学
难点
享有权利的同时还要尊重、维护他人的权利
教学
方法
言语传递法、情境体验法、探究发现法
教具
多媒体、粉笔。
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总结优秀3篇篇一: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篇一(一)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一、人格尊严不行辱1、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答: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困,也无论其是高管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至少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至少敬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
2、问:人格尊严权的详细体现:答:人格尊严权详细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等。
3、问:羞辱人格担当法律责任:答:人格尊严不行侮,羞辱者必将受到社会道义的指责,担当相应的法律责任。
?(宪法、未成年人爱护法)二、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1、问:名誉的含义:答:人的名誉是对特定人的品德、才能、信誉等方面的客观的社会评价。
观: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
2、问:好名誉对个人的作用:答:客观公正的社会评价可以使我们获得精神上的满意,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获得社会的更多敬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
3、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个人的良好表现。
4、问:什么是名誉权及主要表现:答:所谓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解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主要表现:名誉权的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
法律责任:名誉利益支配权:我们有权利用自己的良好声誉获得更多的利益;名誉维护权:有权维护自己的名誉免遭不正值的贬低;有权在名誉受侵害时,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5、我国法律爱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羞辱或诽谤他人。
羞辱行为:公然谩骂他人,大庭广众之下讽刺、讪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都属于羞辱行为。
诽谤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行为,是诽谤行为。
问:侵权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答:性质:既是不敬重他人、贬低他人人格、使他人名誉受损的侵权行为,又是不敬重自己、损害自己形象的不道德行为。
危害:侵权者轻则受到舆论的指责,严峻的要担当法律责任。
(二)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一、我有肖像权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再现。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一、引言在尊重和保护人的权利和尊严方面,人格尊严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
每个人不论其种族、性别、宗教、国籍或社会地位,都应该享有人格尊严权。
本文将探讨人格尊严权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二、人格尊严权的定义人格尊严权是指每个人在其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自由、尊重、安全、隐私和尊严等。
这些权利是人的基本尊严的表现,是每个人应该被保护和尊重的。
三、人格尊严权的重要性1. 自由和尊重人格尊严权赋予了人们自由和尊重的权利。
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自由地思考、表达和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这种自由和尊重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的基础。
2. 安全和保护人格尊严权保障了人们的安全和保护。
每个人都应该在没有恐惧和威胁的环境中生活。
这意味着社会应该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以确保人们不会受到伤害或侵犯。
3. 隐私和个人空间人格尊严权包含了每个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的保护。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空间和隐私,不受他人的干扰和监视。
这个权利对于个人的发展和自由至关重要。
4. 尊严和平等人格尊严权确保了每个人都能够被尊重和平等对待。
无论职业、社会地位或经济条件如何,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基本的尊重和平等对待。
这种尊重和平等是建立一个公正和包容的社会的基础。
四、人格尊严权的适用范围人格尊严权适用于所有人,无论其身份和地位。
它适用于个人和群体,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私人领域。
人格尊严权也适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工作、医疗和社交等。
五、人格尊严权的保护与促进1. 法律保护许多国家的法律体系都对人格尊严权进行了明确的保护。
这些法律禁止虐待、歧视和侵犯人格尊严权的行为,并提供了救济措施和惩罚措施。
2. 教育与宣传教育与宣传是促进人格尊严权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和宣传,人们可以了解并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权,以及他们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这可以帮助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尊重的社会。
3. 组织与倡导各种组织和倡导者也在努力保护和促进人格尊严权。
一、预习二、师生探究:第一步:人格尊严小故事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法律链接:1以“乞丐有尊严吗?2什么是人格尊严权?3人格尊严权的表现是什么?4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5、侵害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的后果是什么?第二步、维护名誉是我们的权利杨震一生公正廉洁,用自己的言行书写了自己的名誉。
他任荆州刺史时发现王密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
后来他调任太守,途经王密任县令的时,王密亲赴郊外迎接恩师。
晚上,王密前去拜会杨震,王密准备起身告辞时,突然他从怀中捧出黄金,放在桌上,说道:“恩师难得光临,我准备了一点小礼,以报栽培之恩。
”杨震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的真才实学,所以才举你为孝廉,希望你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
可你这样做,岂不是违背我的初衷和对你的厚望。
你对我最好的回报是为国效力,而不是送给我个人什么东西。
”可是王密还坚持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收下吧!”杨震立刻变得非常严肃,声色俱厉地说:“你这是什么话,天知,地知,我知,你知!你怎么可以说,没有人知道呢?没有别人在,难道你我的良心就不在了吗?我决不能因这样的事情毁掉自己的名节啊!”王密听了,顿时满脸通红,羞愧难当,赶紧像贼一样溜走了,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中。
后来,人们听说此事后,十分敬佩这位品德高尚的清官。
杨震一生做人一身正气,做官一尘不染,做事一丝不苟,珍惜自己的名誉,审言慎行,赢得了人们的信任、尊敬与爱戴。
1什么是名誉?2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品行时,往往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3名誉对一个人会有什么影响?4良好名誉首先取决于什么?5品行优良者就一定会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吗?6小明侵害大江名誉的行为会产生哪些影响?7、什么是名誉权?8法律赋予保护自已名誉的原因9侵犯名誉权的表现?火眼金睛:侵害名誉权的行为有几种,让我们来判断1上次同桌的钢笔不见了,他硬说是我弄丢的,后来又说是我偷的。
永和中学初三政治导学案第二课第一框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备制人:王芳复核人:【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内容,找出侵犯名誉权的主要表现并识记;能够判断出侵犯权利的行为,并能够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形象,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重难点】重点: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及表现。
难点: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学习活动安排】新闻播报----搜集新闻材料时,要抓住新闻中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事件,注意多关心热点新闻,更要注意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
目标展示----注意目标的解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仔细阅读课本相对应的部分,然后根据自学问题,找到关健词和句子,并组织答案。
(参照教材P12——P16)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
2.人格尊严权的具体体现。
3.什么是名誉权。
4.良好的名誉取决于什么?5.名誉权的主要表现:对个人:6.侵犯名誉权的危害:对社会:轻者:7.侵犯名誉权的后果:严重: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要运用自主学习中的的知识处理,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及具体表现:2.八年级学生小光想竞选校学生会主席,但他的威望不及小超。
为了竞选成功,他道听途说,添油加醋,捏造事实中伤、诋毁小超。
(1)小光的行为侵犯了小超的什么权利?(2)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3. 某校八年级的学生邓某与张某同住一间寝室。
一天早上,邓某起床后,找不到自己的手表,便认为是张某偷了。
为了找回自己的手表,邓某强行搜查了张某的身体和皮包,结果还是没找到。
早餐过后,邓某在教室向全班同学说张某是小偷,给张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当天下午,邓某在自己的书桌中找到了自己的手表。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1)邓某侵犯了张某的哪些权利?(2)如果你是张某,你将如何处理此事?中考链接能力提升-----整理本节课的思路,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练习。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格尊严是指人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自我意识、有尊严的个体,应当被他人尊重和保护的权利。
这是一种基本的人权,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人人享有人格尊严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重视。
人格尊严的含义多方面。
首先,每个人都应被视为自主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意志和决策能力,而不应受到他人的强制或操控。
其次,人格尊严还包括对个人身体和精神的尊重与保护,对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和人身自由的保障。
另外,人格尊严还涉及到对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每个人都应享有一定的私人空间和安全保障。
最后,人格尊严还涉及到对人的平等和公正的对待,不论种族、性别、宗教、社会地位等,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不受歧视。
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人格尊严的保障是人权的基石。
只有在一个充满尊重和包容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其次,人格尊严的保障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当每个人都被平等对待、尊重和保护时,社会将更加和谐,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睦。
此外,人格尊严的保障还有助于防止权力的滥用和不公正的行为。
为了确保人人享有人格尊严,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保障人格尊严的重要手段。
通过明确规定个人权利和义务,限制和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法律为人格尊严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教育是培养尊重他人和保护人格尊严的关键。
通过人权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每个人的人格尊严的重要性,并从小培养起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此外,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也是保障人格尊严的重要手段,倡导社会公正和关注人权问题,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总之,人人享有人格尊严的理念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观之一,也是人权保障的核心内容。
只有不断加强对人格尊严的保护和尊重,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谐和进步的社会。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秉持尊重他人的原则,从自身做起,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尊严守护的社会环境。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第四课第一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初二政治备课组【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内容,明确法律保护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2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能自觉地尊重他人,承担维护他人人格的义务。
【教学重难点】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受法律保护【教学方法】活动法、案例法【教学过程】第二框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常州市西夏墅中学初二政治备课组教学活动和建议:1、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
2、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3、教学过程第一目:(1)、导入:以我们如何区别周围的同学和老师、一些知名人物为引子,让学生去感受一个具体的人有两大外在标志:肖像是肖像人的人格标志(以容貌将人区别开来);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用文字符号将人区别开来),这样就进入本课要讲的内容。
(2)、案例分析:见书本P41:15岁的小红,喜爱芭蕾舞,让爸爸给自己拍了张跳舞的照片。
某刊编辑找到了小红,要求将该照片刊登于杂志封面上。
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了编辑的要求,编辑将使用照片的报酬交给了小红。
思考:小红行使了什么权利连连看:小红让爸爸给自己拍照片肖像使用权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编辑的要求获酬权小红获得了一定的报酬肖像制作权通过思考和动手连线让学生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规定。
(3)、小品:朱月坡的烦恼我叫朱月坡,上月在潇洒楼拍了艺术照,今天莫名其妙发现橱窗里摆着自己的巨幅艺术照,难怪同学们见到我就说“美女”,我好不自在。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香河十二中于红文一、教学内容本框“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主要围绕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而展开——首先,叙述了人格尊严的含义、平等性、与其他人格权的关系等。
关于名誉权,则介绍了名誉权的含义与作用,法律确认名誉权的必要性,名誉权的内容,及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和后果等。
另外,本框还强调了在珍爱自己人格尊严权、名誉权的同时,尊重、关爱他人的人格权利。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懂得珍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的内容,明确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三、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侵犯学生人格尊严权的行为时有发生,但由于学生对人格尊严权认识不足,因此不能意识或分辨出一些行为已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权,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权就无从谈起,所以,加强学生对人格尊严权了解、认识十分必要;由于受家庭社会的不良影响,部分学生惟我独尊,不懂得尊重他人,造成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使学生认识到自觉尊重他人既使道德的要求,又是法律的要求,学会尊重他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必要。
四、教学过程导入:视频短片《晏子使楚》生:思考回答:为什么晏子非要坚持从城门进城呢?他个子矮就从那洞里过去不行吗?师:晏子用智慧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权利——人格尊严权,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自然地导入新课: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一)、人格尊严不可辱为了维护每个人的人格尊严,我国的法律规定了人格尊严权,那么什么是人格尊严权呢?人格尊严权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你又是如何理解的呢?(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师:在刚才的故事中晏子为了维护人格尊严不惜得罪一国的诸侯,这样做值得吗?他为什么这么做呢?生:人格尊严不可辱。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总课题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总课时2第2课时课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内容。
主要内容是人格尊严的含义、平等性、与其他人格权的关系等以及名誉权的含义与作用,及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和后果等。
另外,本框还强调了在珍爱自己人格尊严权、名誉权的同时,尊重、关爱他人的人格权利学情分析生活现状:社会生活中屡有忽视未成年人的独立人格,侵犯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行为发生认识现状:自我意识增强,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造成人际障碍对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行为的认识比较模糊行为现状:易冲动,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同学间的矛盾,说粗话脏话、诋毁他人名誉的行为时有发生教学目标通过探究体验活动和教师的讲解,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人格尊严权,提高辨别侵犯人格尊严行为的能力和维护自己他人人格尊严的能力,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教学重点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法律维护名誉权教学难点享有权利的同时还要尊重、维护他人的权利教学方法言语传递法、情境体验法、探究发现法教具多媒体、粉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武汉保安将小偷吊起示众的新闻。
问题:1.你如何看待保安这样的行为?2.你知道保安涉嫌侵犯了公民的思考讨论回答问题通过新闻分析,引发学生学习本课兴趣,同时提出本课课题。
什么权利了吗?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问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讲授新课认识权利活动一:张小凡被采访事件问题:请你推测这个采访会给她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活动二:张小凡采访事件后续问题:1.看到张小凡的遭遇你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2.张小凡的什么权利受到了损害?总结:我们都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