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13年新0
- 格式:ppt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24
学科:政治年级:八年级班级:学生姓名:课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型:新授时间:2012 年 3 月日执笔:修玉杰审核:政治备课组学习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其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明确侵犯名誉权和人格尊严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增强保护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重点: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难点:依法维护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一、预习交流:请大家看书找到相关内容,并划到书上。
1、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什么?2、什么是人格尊严权?这一权利表现为什么?3、人格尊严权的内容是什么?4、人格尊严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5、什么是名誉?良好名誉对个人的作用?6、良好的名誉取决于什么?7、为什么各国法律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8、什么是名誉权?它的主要表现是什么?9、名誉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10、侵害公民名誉权的具体行为有哪些?其危害是什么?后果是什么?二、小组讨论:1、谁能说出一些侵犯名誉权的现象?侵犯名誉权是什么性质的行为?要承担什么责任?2、教材P36小字部分,分析:小明的做法对吗?他侵犯了大江的什么权利?3、乞丐有尊严吗?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根据这件事,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加以点评。
4、某校女生张某和李某去百货商场购物,商场保安怀疑她们偷了化妆品,便对其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
继而又要搜身,两名女生提出反对。
但保安仍然将两名女生非法扣留达两个小时。
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
法院经审理,判决该商场向两名女生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向两名女生会精神损失抚慰金4000元。
(1)商场保安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2)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3)你从这一事件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三、师生展示:师生共同展示成果,对有疑难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并把知识落实到书上。
永和中学初三政治导学案第二课第一框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备制人:王芳复核人:【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内容,找出侵犯名誉权的主要表现并识记;能够判断出侵犯权利的行为,并能够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形象,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重难点】重点: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及表现。
难点: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学习活动安排】新闻播报----搜集新闻材料时,要抓住新闻中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事件,注意多关心热点新闻,更要注意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
目标展示----注意目标的解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仔细阅读课本相对应的部分,然后根据自学问题,找到关健词和句子,并组织答案。
(参照教材P12——P16)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
2.人格尊严权的具体体现。
3.什么是名誉权。
4.良好的名誉取决于什么?5.名誉权的主要表现:对个人:6.侵犯名誉权的危害:对社会:轻者:7.侵犯名誉权的后果:严重: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要运用自主学习中的的知识处理,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及具体表现:2.八年级学生小光想竞选校学生会主席,但他的威望不及小超。
为了竞选成功,他道听途说,添油加醋,捏造事实中伤、诋毁小超。
(1)小光的行为侵犯了小超的什么权利?(2)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3. 某校八年级的学生邓某与张某同住一间寝室。
一天早上,邓某起床后,找不到自己的手表,便认为是张某偷了。
为了找回自己的手表,邓某强行搜查了张某的身体和皮包,结果还是没找到。
早餐过后,邓某在教室向全班同学说张某是小偷,给张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当天下午,邓某在自己的书桌中找到了自己的手表。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1)邓某侵犯了张某的哪些权利?(2)如果你是张某,你将如何处理此事?中考链接能力提升-----整理本节课的思路,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练习。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格尊严是指人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自我意识、有尊严的个体,应当被他人尊重和保护的权利。
这是一种基本的人权,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人人享有人格尊严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重视。
人格尊严的含义多方面。
首先,每个人都应被视为自主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意志和决策能力,而不应受到他人的强制或操控。
其次,人格尊严还包括对个人身体和精神的尊重与保护,对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和人身自由的保障。
另外,人格尊严还涉及到对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每个人都应享有一定的私人空间和安全保障。
最后,人格尊严还涉及到对人的平等和公正的对待,不论种族、性别、宗教、社会地位等,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不受歧视。
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人格尊严的保障是人权的基石。
只有在一个充满尊重和包容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其次,人格尊严的保障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当每个人都被平等对待、尊重和保护时,社会将更加和谐,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睦。
此外,人格尊严的保障还有助于防止权力的滥用和不公正的行为。
为了确保人人享有人格尊严,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保障人格尊严的重要手段。
通过明确规定个人权利和义务,限制和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法律为人格尊严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教育是培养尊重他人和保护人格尊严的关键。
通过人权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每个人的人格尊严的重要性,并从小培养起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此外,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也是保障人格尊严的重要手段,倡导社会公正和关注人权问题,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总之,人人享有人格尊严的理念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观之一,也是人权保障的核心内容。
只有不断加强对人格尊严的保护和尊重,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谐和进步的社会。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秉持尊重他人的原则,从自身做起,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尊严守护的社会环境。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教学设计总课题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总课时2第2课时课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内容。
主要内容是人格尊严的含义、平等性、与其他人格权的关系等以及名誉权的含义与作用,及侵害名誉权的表现形式和后果等。
另外,本框还强调了在珍爱自己人格尊严权、名誉权的同时,尊重、关爱他人的人格权利学情分析生活现状:社会生活中屡有忽视未成年人的独立人格,侵犯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的行为发生认识现状:自我意识增强,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造成人际障碍对人格尊严权的具体行为的认识比较模糊行为现状:易冲动,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同学间的矛盾,说粗话脏话、诋毁他人名誉的行为时有发生教学目标通过探究体验活动和教师的讲解,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内容,知道法律保护人格尊严权,提高辨别侵犯人格尊严行为的能力和维护自己他人人格尊严的能力,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教学重点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法律维护名誉权教学难点享有权利的同时还要尊重、维护他人的权利教学方法言语传递法、情境体验法、探究发现法教具多媒体、粉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武汉保安将小偷吊起示众的新闻。
问题:1.你如何看待保安这样的行为?2.你知道保安涉嫌侵犯了公民的思考讨论回答问题通过新闻分析,引发学生学习本课兴趣,同时提出本课课题。
什么权利了吗?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任何人,无论其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探讨的问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讲授新课认识权利活动一:张小凡被采访事件问题:请你推测这个采访会给她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活动二:张小凡采访事件后续问题:1.看到张小凡的遭遇你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2.张小凡的什么权利受到了损害?总结:我们都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