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03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4
学科:政治年级:八年级班级:学生姓名:课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课型:新授时间:2012 年 3 月日执笔:修玉杰审核:政治备课组学习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其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明确侵犯名誉权和人格尊严的行为要受到法律制裁。
增强保护人格尊严和名誉权的意识,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重点: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难点:依法维护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一、预习交流:请大家看书找到相关内容,并划到书上。
1、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什么?2、什么是人格尊严权?这一权利表现为什么?3、人格尊严权的内容是什么?4、人格尊严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5、什么是名誉?良好名誉对个人的作用?6、良好的名誉取决于什么?7、为什么各国法律赋予公民保护自己名誉的权利?8、什么是名誉权?它的主要表现是什么?9、名誉权的法律依据是什么?10、侵害公民名誉权的具体行为有哪些?其危害是什么?后果是什么?二、小组讨论:1、谁能说出一些侵犯名誉权的现象?侵犯名誉权是什么性质的行为?要承担什么责任?2、教材P36小字部分,分析:小明的做法对吗?他侵犯了大江的什么权利?3、乞丐有尊严吗?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根据这件事,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加以点评。
4、某校女生张某和李某去百货商场购物,商场保安怀疑她们偷了化妆品,便对其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
继而又要搜身,两名女生提出反对。
但保安仍然将两名女生非法扣留达两个小时。
事后,两名女生向人民法院状告该商场侵权。
法院经审理,判决该商场向两名女生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向两名女生会精神损失抚慰金4000元。
(1)商场保安的行为侵犯了两名女生的哪些权利?(2)法院的判决说明了什么?(3)你从这一事件中受到了什么启示?三、师生展示:师生共同展示成果,对有疑难的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并把知识落实到书上。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一、引言在尊重和保护人的权利和尊严方面,人格尊严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权利。
每个人不论其种族、性别、宗教、国籍或社会地位,都应该享有人格尊严权。
本文将探讨人格尊严权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二、人格尊严权的定义人格尊严权是指每个人在其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自由、尊重、安全、隐私和尊严等。
这些权利是人的基本尊严的表现,是每个人应该被保护和尊重的。
三、人格尊严权的重要性1. 自由和尊重人格尊严权赋予了人们自由和尊重的权利。
每个人都应该能够自由地思考、表达和追求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这种自由和尊重是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的基础。
2. 安全和保护人格尊严权保障了人们的安全和保护。
每个人都应该在没有恐惧和威胁的环境中生活。
这意味着社会应该提供充分的安全保障,以确保人们不会受到伤害或侵犯。
3. 隐私和个人空间人格尊严权包含了每个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的保护。
每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空间和隐私,不受他人的干扰和监视。
这个权利对于个人的发展和自由至关重要。
4. 尊严和平等人格尊严权确保了每个人都能够被尊重和平等对待。
无论职业、社会地位或经济条件如何,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基本的尊重和平等对待。
这种尊重和平等是建立一个公正和包容的社会的基础。
四、人格尊严权的适用范围人格尊严权适用于所有人,无论其身份和地位。
它适用于个人和群体,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私人领域。
人格尊严权也适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工作、医疗和社交等。
五、人格尊严权的保护与促进1. 法律保护许多国家的法律体系都对人格尊严权进行了明确的保护。
这些法律禁止虐待、歧视和侵犯人格尊严权的行为,并提供了救济措施和惩罚措施。
2. 教育与宣传教育与宣传是促进人格尊严权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和宣传,人们可以了解并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权,以及他们自己的权利和尊严。
这可以帮助建立一个更加包容和尊重的社会。
3. 组织与倡导各种组织和倡导者也在努力保护和促进人格尊严权。
教学设ft我们学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 务。
教学过程 本环节U 标:1、引出“人人孚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 富贫贱、年龄大小;2、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 及具体内容:3、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 问题引领: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 夷地将施舍的钱用力地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 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屮可饿死、冻 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根据这件事,让学生以“乞丐有尊严吗? ”展开评论, 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加以引导。
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 权、肖像权、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 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童识,引导 学生尊虫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明确我们依法学有的人 格权及侵害人格权必须承担的道徳、法律责任。
W 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懂得珍 爱自己的名誉、维护自己的尊严、增强自尊心的同时, 自觉承担维护他人人格尊严的义务,提高运用法律武器 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新授 教学重点教学U标 课 型 教学准备发放表格评选最满壷老师和班级星级学生并做统讣。
备课人高玉坤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教学难点 个性思考你可以不去施舍,但 你决不因为施舍了别人钱物就有权利去侮 辱别人的尊严。
哪怕 他只是一个乞丐,哪 怕他在伸出乞讨的双 手时已经自己轻贱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 但是你,作为一个旁 人,均无权因此而雪上加霜•去侵犯他仅学法指导:讨论要点点拨:①:;A人孕有人格尊严权”,它不分地位高低、贵富贫贱、年龄大小;②明确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地位及具体内容.③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本环节U标:帮助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结构体系,使学生系统地、宏观地把握所学内容问题引领:教师出示自主探究互助提纲,见幻灯片活动一引导学生根据上述故事和教材中相关的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和分析:①什么是人格尊严权?②人格尊严权与人格权有怎样的关系?③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呈现相关的法律条文:《宪法》第38 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5条。
永和中学初三政治导学案第二课第一框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备制人:王芳复核人:【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内容,找出侵犯名誉权的主要表现并识记;能够判断出侵犯权利的行为,并能够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形象,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重难点】重点: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及表现。
难点: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学习活动安排】新闻播报----搜集新闻材料时,要抓住新闻中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事件,注意多关心热点新闻,更要注意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
目标展示----注意目标的解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仔细阅读课本相对应的部分,然后根据自学问题,找到关健词和句子,并组织答案。
(参照教材P12——P16)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
2.人格尊严权的具体体现。
3.什么是名誉权。
4.良好的名誉取决于什么?5.名誉权的主要表现:对个人:6.侵犯名誉权的危害:对社会:轻者:7.侵犯名誉权的后果:严重: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要运用自主学习中的的知识处理,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及具体表现:2.八年级学生小光想竞选校学生会主席,但他的威望不及小超。
为了竞选成功,他道听途说,添油加醋,捏造事实中伤、诋毁小超。
(1)小光的行为侵犯了小超的什么权利?(2)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3. 某校八年级的学生邓某与张某同住一间寝室。
一天早上,邓某起床后,找不到自己的手表,便认为是张某偷了。
为了找回自己的手表,邓某强行搜查了张某的身体和皮包,结果还是没找到。
早餐过后,邓某在教室向全班同学说张某是小偷,给张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当天下午,邓某在自己的书桌中找到了自己的手表。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1)邓某侵犯了张某的哪些权利?(2)如果你是张某,你将如何处理此事?中考链接能力提升-----整理本节课的思路,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练习。
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格尊严是指人作为一个有思想、有自我意识、有尊严的个体,应当被他人尊重和保护的权利。
这是一种基本的人权,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人人享有人格尊严的理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重视。
人格尊严的含义多方面。
首先,每个人都应被视为自主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意志和决策能力,而不应受到他人的强制或操控。
其次,人格尊严还包括对个人身体和精神的尊重与保护,对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和人身自由的保障。
另外,人格尊严还涉及到对人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每个人都应享有一定的私人空间和安全保障。
最后,人格尊严还涉及到对人的平等和公正的对待,不论种族、性别、宗教、社会地位等,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不受歧视。
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人格尊严的保障是人权的基石。
只有在一个充满尊重和包容的社会环境中,每个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
其次,人格尊严的保障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当每个人都被平等对待、尊重和保护时,社会将更加和谐,人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睦。
此外,人格尊严的保障还有助于防止权力的滥用和不公正的行为。
为了确保人人享有人格尊严,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法律法规的制定是保障人格尊严的重要手段。
通过明确规定个人权利和义务,限制和规范公共权力的行使,法律为人格尊严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其次,教育是培养尊重他人和保护人格尊严的关键。
通过人权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每个人的人格尊严的重要性,并从小培养起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此外,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也是保障人格尊严的重要手段,倡导社会公正和关注人权问题,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善。
总之,人人享有人格尊严的理念是现代社会的重要价值观之一,也是人权保障的核心内容。
只有不断加强对人格尊严的保护和尊重,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谐和进步的社会。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秉持尊重他人的原则,从自身做起,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尊严守护的社会环境。
一、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本单元讲我们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而本课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它是作为“人”应该享有的最起码的底线权利,因此,对学生讲述这部分知识,培养学生的维权意识十分必要。
二、学情分析:在道德、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也不难看到我们的学生,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一些权利并未得到真正的维护和落实,如在学习过程中有意无意,善意恶意的会受到来自同学、老师的歧视,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社会和家庭对未成年人在人格上的伤害等现状依然存在,导致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安全感、无助感、自卑感,甚至做出违法的行为。
因此,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他们明确他们的人格权受法律的保护,并积极引导他们去尊重他人的人格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人格尊严权及具体内容,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明确侵害公民人格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增强学生尊重、保护自己人格的意识,引导学生尊重爱护他人的人格权。
能力目标: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关注自身、关注他人,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他人的人格权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增强维护人格权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人格权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人人享有尊严权,法律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教学难点:我们享有法律规定的名誉权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名誉权的义务。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明确我们依法享有的人格权及侵害人格权必须承担的道德、法律责任。
七、教学过程第一步:从“乞丐有尊严吗”说起1、(事件背景介绍:广州白云机场有一乞丐在行乞时,有一个乘客鄙夷的将施舍的钱用力的扔在乞丐的脸上,该乞丐不满这种施舍态度,认为有伤他的自尊,他说:宁可饿死、冻死也不需要这种施舍。
)根据这件事,许多网友发表了评论,请你以“乞丐有尊严吗”加入网评。
摘录或及时捕捉学生评论的思想火花。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上学期初三政治导学案
第二课第一框题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
备制人:李吉媛复核人:使用时间:2012年9月10 日编号:03 【课型】预展课
【授课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了解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及内容,找出侵犯名誉权的主要表现并识记;能够判断出侵犯权利的行为,并能够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形象,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重难点】重点: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及表现。
难点: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学习活动安排】
新闻播报----搜集新闻材料时,要抓住新闻中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特定的人物和特定的事件,注意多关心热点新闻,更要注意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准确性。
目标展示----注意目标的解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仔细阅读课本相对应的部分,然后根据自学问题,找到关健词和句子,并组织答案。
(参照教材P12——P16)
1.什么是人格尊严权。
2.人格尊严权的具体体现。
3.什么是名誉权。
4.良好的名誉取决于什么?
5.名誉权的主要表现:
对个人:
6.侵犯名誉权的危害:
对社会:
轻者:
7.侵犯名誉权的后果:
严重: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要运用自主学习中的的知识处理,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开展小组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1. 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及具体表现:
2.八年级学生小光想竞选校学生会主席,但他的威望不及小超。
为了
竞选成功,他道听途说,添油加醋,捏造事实中伤、诋毁小超。
(1)小光的行为侵犯了小超的什么权利?
(2)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3. 某校八年级的学生邓某与张某同住一间寝室。
一天早上,邓某起床后,找不到自己的手表,便认为是张某偷了。
为了找回自己的手表,邓某强行搜查了张某的身体和皮包,结果还是没找到。
早餐过后,邓某在教室向全班同学说张某是小偷,给张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当天下午,邓某在自己的书桌中找到了自己的手表。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
(1)邓某侵犯了张某的哪些权利?
(2)如果你是张某,你将如何处理此事?
中考链接能力提升-----整理本节课的思路,运用已学知识进行练
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中学生写作文时,用邻居的真实姓名,虚构邻居家重男轻女的情节。
这篇作文被某晚报选登,造成了较恶劣影响。
该学生的行为侵犯了邻居的()
A.健康权
B.隐私权
C.名誉权
D.肖像权
2.中学生王某在教室里随地吐痰,被班长黄某看见了,黄某便强迫王某当众将地上的痰舔干净。
黄某这样做()
A.正确履行职责
B.有利于王某的健康
C.侵犯了王某的人格尊严
D.侵犯了王某人身自由权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行为属于侵犯人格尊严权的是()A当众指名道姓辱骂他人B对获得荣誉称号的同学进行讽刺和打击
C道听途说、添油加醋诋毁他人D捏造事实,在背后中伤他人
2.李某和吴某因事发生纠纷,李某为了报复捏造事实并利用手机短信发给吴某的亲朋好友,致使吴某名誉受损。
据此,吴某把李某告上法庭,法院一审判决李某向吴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B损害他人人格尊严权,要承担刑事责任
C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D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
三、非选择题:
位于泉州市惠安县的韩资某鞋业有限公司为了防止工人盗窃鞋子,在公司工人下班之时,由保安对他们进行搜身检查。
工人对些行为提出异议,但该公司的负责人称,这是企业的方针,即使违反中国的法律,也绝不让步。
(1)该公司保安人员的行为侵犯了工人的什么权利?
(2)请你为该公司工人提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合理建议。
收获与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