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实施步骤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6
成本加成定价法应用分析摘要:如何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是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的问题,成本加成定价法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尝试对目前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应用中应关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关键词:产品;成本加成;价格产品定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产品定价是否恰当,对企业盈利水平、竞争态势等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产品价格有多重影响因素,产品成本、企业目标、供求状态、政策法规等等,不同行业、不同的产品定价方法有所不同,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阶段也有所不同;要确定达到利润最大化的价格是一件很困难但又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企业经营者面临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产品定价方法很多,需求导向、成本导向、目标导向的等等,实践中,成本加成定价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具体定价方法,本文主要对成本加成定价法应用优缺点及应用中应关注的问题予以分析,希望对企业定价工作有所帮助。
一、成本加成定价法概念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按产品单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
多数企业在应用时是按成本利润率来确定所加利润的高低的;即:价格=单位成本十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单位成本(1+ 成本利润率)。
成本加成定价法是在估算的单位产品成本基础上加上预定的百分比毛利,从而计算出产品的销售参考价格,不用过多考虑供应商、竞争对手、客户等因素(即需求和供应曲线等),多用于垄断性竞争市场形态下及商业行业等,如军品定价和一些特定商品定价。
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测算出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等平均变动成本;第二预测业务量,以正常的业务量测算平均固定成本;第三平均变动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相加,得到平均单位总成本;第四在平均单位总成本基础上,确定目标利润率,二者相加,即为产品销售参考价格。
上述四个步骤,第二和第四最为关键,也是成本加成定价法的难点和重点。
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方式,一要准确核算成本;二要确定恰当的利润百分比(即加成率)。
依据核算成本的标准不同,成本加成定价法可分为两种:平均成本加成定价法(完全成本加成法)和边际成本加成定价法。
成本加成定价算法成本加成定价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将企业的成本加上一定的加成,从而获得产品或服务的最终价格。
这个加成部分可以包括企业的利润、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能够覆盖其生产、运营和销售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一定的利润。
在使用成本加成定价算法时,首先需要计算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
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直接相关的成本,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
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或服务间接相关的成本,如管理费用、设备折旧费用等。
通过准确计算和分析这些成本,企业可以得出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
在确定加成的具体金额时,企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企业的预期利润率。
不同行业和企业之间的预期利润率可能存在差异,这取决于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企业的品牌价值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间接成本。
这些费用通常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和分摊的。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可以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市场需求来确定加成的具体金额。
例如,对于高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可以考虑适当提高加成金额,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而对于低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可能需要降低加成金额,以保持竞争力。
除了成本加成定价算法,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定价方法,如市场定价、竞争定价等。
每种定价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劣势。
因此,在实际运营中,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选择最适合自身情况的定价方法。
成本加成定价算法是一种常见的定价方法,它基于企业的成本情况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价格。
通过合理计算成本和加成,企业可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能够覆盖成本,并获得一定的利润。
然而,企业在使用成本加成定价算法时,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情况等多个因素,以制定最优的定价策略。
只有在合理把握这些因素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
成本加成定价法应用分析成本加成定价法应用分析摘要:如何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是每一个企业都面临的问题,成本加成定价法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尝试对目前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应用进行分析,提出应用中应关注的问题和解决建议。
关键词:产品;成本加成;价格产品定价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产品定价是否恰当,对企业盈利水平、竞争态势等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产品价格有多重影响因素,产品成本、企业目标、供求状态、政策法规等等,不同行业、不同的产品定价方法有所不同,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阶段也有所不同;要确定达到利润最大化的价格是一件很困难但又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企业经营者面临的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
产品定价方法很多,需求导向、成本导向、目标导向的等等,实践中,成本加成定价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具体定价方法,本文主要对成本加成定价法应用优缺点及应用中应关注的问题予以分析,希望对企业定价工作有所帮助。
一、成本加成定价法概念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按产品单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
多数企业在应用时是按成本利润率来确定所加利润的高低的;即:价格=单位成本十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单位成本(1+ 成本利润率)。
成本加成定价法是在估算的单位产品成本基础上加上预定的百分比毛利,从而计算出产品的销售参考价格,不用过多考虑供应商、竞争对手、客户等因素(即需求和供应曲线等),多用于垄断性竞争市场形态下及商业行业等,如军品定价和一些特定商品定价。
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测算出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等平均变动成本;第二预测业务量,以正常的业务量测算平均固定成本;第三平均变动成本和平均固定成本相加,得到平均单位总成本;第四在平均单位总成本基础上,确定目标利润率,二者相加,即为产品销售参考价格。
上述四个步骤,第二和第四最为关键,也是成本加成定价法的难点和重点。
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方式,一要准确核算成本;二要确定恰当的利润百分比(即加成率)。
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实施步骤基本程序:先求成本基数,再在这一基数上加上预定的百分率,得出目标售价。
[编辑]1.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成本”基数是指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加成”内容包括非制造成本(如推销成本及管理成本)及目标利润。
假定XYZ公司正研究A产品的定价,该产品的估计成本资料如下表1:表 1目标售价在制造成本的基础上加成100%。
计算目标售价:(1)按照完全成本法计算A产品每单位的制造成本,作为成本加成的基础。
单位成本的计算如表2所示:表 2(2)以制造成本为基础,加上相当于制造成本的100%,作为A产品的目标售价,如表3:表 3从表3可以看出,成本加成不仅包含利润,还包含了非制造成本(变动性推销与管理费用和固定性推销与管理费用)[编辑]2.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成本”基础是指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加成”内容包括全部的固定成本及目标利润。
沿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下的成本资料,假定要求在变动成本基础上加成150%,作为A产品的目标售价。
(1)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A产品每单位的变动成本,如表4所示:(2)以变动成本为基础加成150%,作为产品的目标售价,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成本加成不仅包括预期利润,还包括了全部固定成本。
[编辑]3.加成百分比的确定如何确定附加于成本基础上的加成百分比,是成本加成定价法的核心问题。
无论是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还是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所确定的加成数除了能提供所需的利润外,均还需包含一部分成本项目。
(1)若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加成百分比=〔(投资额×期望的投资报酬率)+非制造成本〕÷(产量×单位制造成本)假设某公司投资1 000 000元,每年产销A产品50 000件,其单位制造成本40元,销售与管理费用每年500 000元。
若该公司期望获得的报酬率为20%,则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加成百分比计算如下:加成百分比=[(1 000 000×20%)+500 000]÷(50 000×40)=35%按此加成百分比计算,A产品的目标售价为40×(1+35%)=54(元)(2)若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加成百分比=〔(投资额×期望的投资报酬率)+固定成本〕÷(产量×单位制造成本)假设某公司投资1 000 000元,每年产销A产品50 000件,其单位变动成本25元,固定性制造费用750 000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每年500 000元。
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实施步骤基本程序:先求成本基数,再在这一基数上加上预定的百分率,得出目标售价。
[编辑]1.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成本”基数是指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加成”内容包括非制造成本(如推销成本及管理成本)及目标利润。
假定XYZ公司正研究A产品的定价,该产品的估计成本资料如下表1:表1目标售价在制造成本的基础上加成100%。
计算目标售价:(1)按照完全成本法计算A产品每单位的制造成本,作为成本加成的基础。
单位成本的计算如表2所示:表2(2)以制造成本为基础,加上相当于制造成本的100%,作为A产品的目标售价,如表3:表3从表3可以看出,成本加成不仅包含利润,还包含了非制造成本(变动性推销与管理费用和固定性推销与管理费用)[编辑]2.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成本”基础是指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加成”内容包括全部的固定成本及目标利润。
沿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下的成本资料,假定要求在变动成本基础上加成150%,作为A产品的目标售价。
(1)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A产品每单位的变动成本,如表4所示:(2)以变动成本为基础加成150%,作为产品的目标售价,如表5所示:从表5可以看出,成本加成不仅包括预期利润,还包括了全部固定成本。
[编辑]3.加成百分比的确定如何确定附加于成本基础上的加成百分比,是成本加成定价法的核心问题。
无论是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还是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所确定的加成数除了能提供所需的利润外,均还需包含一部分成本项目。
(1)若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加成百分比=〔(投资额×期望的投资报酬率)+非制造成本〕÷(产量×单位制造成本)假设某公司投资1 000 000元,每年产销A产品50 000件,其单位制造成本40元,销售与管理费用每年500 000元。
若该公司期望获得的报酬率为20%,则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加成百分比计算如下:加成百分比=[(1 000 000×20%)+500 000]÷(50 000×40)=35%按此加成百分比计算,A产品的目标售价为40×(1+35%)=54(元)(2)若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加成百分比=〔(投资额×期望的投资报酬率)+固定成本〕÷(产量×单位制造成本)假设某公司投资1 000 000元,每年产销A产品50 000件,其单位变动成本25元,固定性制造费用750 000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每年500 000元。
定价方法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定价方法是企业为实现其定价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方法。
目录1定价分类1定价分类编辑可以归纳为成本导向、需求导向和竞争导向三类。
成本导向定价法以营销产品的成本为主要依据制定价格的方法统称为成本导向定价法,这是最简单、应用相当广泛的一种定价方法。
1、总成本定价法:成本加成,目标利润(一) 成本加成定价法(cost-plus pricing),即按产品单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毛利定出销售价。
其计算公式为:P=c×(1+r)P—商品的单价c—商品的单位总成本r—商品的加成率(二)目标利润定价法,是根据企业总成本和预期销售量,确定一个目标利润率,并以此作为定价的标准。
其计算公式为:单位商品价格=总成本×(1+目标利润率)/ 预计销量2、边际成本定价法3、盈亏平衡定价,考虑到销售额变化后,成本也在发生变化,这种方法是运用损益平衡原理实行的一种保本定价法。
其公式是:盈亏平衡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单位变动成本盈亏平衡点销售额=固定成本/1—单位变动成本率需求导向定价法需求导向定价法是指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和消费者对产品的感觉差异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
它包括以下三种(一)认知导向定价法,是根据消费者对企业提供的产品价值的主观评判来制定价格的一种定价方法。
(二)逆向定价法,它是指依据消费者能够接受的最终销售价格,考虑中间商的成本及正常利润后,逆向推算出中间商的批发价和生产企业的出产价格。
可通过公式计算价格:出厂价格=市场可零售价格×(1—批零差率)×(1—进销差率)(三)习惯定价法,是按照市场长期以来行成的习惯价格定价。
竞争导向定价法(Competitive Bidding/competition-orientated pricing)竞争导向定价法概述竞争导向定价法是企业通过研究竞争对手的生产条件、服务状况、价格水平等因素,依据自身的竞争实力,参考成本和供求状况来确定商品价格。
一、市场结构1、利润最大化企业利润最大化可以通过边际分析来确定;边际收入(MR)=边际成本(MC)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加大产出一直到MR= MC;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减少产出一直到MR= MC;MR= MC 是企业的最优产出量,也是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时点。
2、4 种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存在着大量消费者和厂商且产品同质化的市场结构—市场上有大量互相独立的消费者和厂商;只能被动的接受由整体市场所确定的市价,只是价格的接受者,而非价格的制定者(没有定价权);—市场中的产品品质相差无几(消费者没有选择的必要);—资源完全流动性;(自由出入市场,资源可以有效配置)—不存在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无所不知,可以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决策;(不存在坑蒙拐骗现象)价格= 平均营收= 边际营收垄断整个市场中只有一个厂商的市场结构—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供给产品;—该厂商供给的产品没有替代品;—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该市场,即完全壁垒;(政府特许-资源类、烟草;技术垄断;不当竞争)—可以操控市场价格,即价格的制定者;曲线:—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负的直线;—垄断厂商在长期可以获利;垄断的效率< 竞争的效率、垄断的产量< 竞争的产量、垄断的价格> 竞争的价格—垄断使消费者受到了损失;—市场上的资源没有充分配置;垄断竞争存在着大量消费者和厂商且产品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市场结构—同一类产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仍然是可替代的,这些差异体现在产品的功能、品质、营销方式等方面;(火腿肠、方便面、饮料等)—市场上存在着大量非合谋的厂商;—由于厂商的规模相对都较小,所以进出市场相对自由;垄断竞争企业的特点:—垄断的产量< 垄断竞争的产量< 竞争的产量;—垄断的价格> 垄断竞争的价格> 竞争的价格;寡头垄断一个由少数几家厂商垄断的市场结构—市场中的厂商数量相对较少,规模都较大;进入市场有较大的难度;—厂商之间相互影响;—厂商之间会达成协议,互相合作;—厂商的价格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变,即厂商的价格刚性;曲线:跟跌不跟涨如果一家寡头厂商涨价,其他寡头厂商是不会跟进的,因为后者可以侵蚀前者的市场份额;如果一家寡头厂商降价,其他厂商必会跟进,否则前者会获取后者的客户;寡头垄断——合谋是指市场中的各企业就产量和价格而达成的协议;在寡头市场中的企业都倾向于通过订立合谋协议来固定价格。
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实施步骤
基本程序:先求成本基数,再在这一基数上加上预定的百分率,得出目标售价。
[编辑]
1.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
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成本”基数是指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加成”内容包括非制造成本(如推销成本及管理成本)及目标利润。
假定XYZ公司正研究A产品的定价,该产品的估计成本资料如下表1:
表1
目标售价在制造成本的基础上加成100%。
计算目标售价:
(1)按照完全成本法计算A产品每单位的制造成本,作为成本加成的基础。
单位成本的计算如表2所示:
表2
(2)以制造成本为基础,加上相当于制造成本的100%,作为A产品的目标售价,如表3:
表3
从表3可以看出,成本加成不仅包含利润,还包含了非制造成本(变动性推销与管理费用和固定性推销与管理费用)
[编辑]
2.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
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成本”基础是指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加成”内容包括全部的固定成本及目标利润。
沿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下的成本资料,假定要求在变动成本基础上加成150%,作为A产品的目标售价。
(1)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A产品每单位的变动成本,如表4所示:
(2)以变动成本为基础加成150%,作为产品的目标售价,如表5所示:
从表5可以看出,成本加成不仅包括预期利润,还包括了全部固定成本。
[编辑]
3.加成百分比的确定
如何确定附加于成本基础上的加成百分比,是成本加成定价法的核心问题。
无论是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还是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所确定的加成数除了能提供所需的利润外,均还需包含一部分成本项目。
(1)若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
加成百分比=〔(投资额×期望的投资报酬率)+非制造成本〕÷(产量×单位制造成本)
假设某公司投资1 000 000元,每年产销A产品50 000件,其单位制造成本40元,销售与管理费用每年500 000元。
若该公司期望获得的报酬率为20%,则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加成百分比计算如下:
加成百分比=[(1 000 000×20%)+500 000]÷(50 000×40)=35%
按此加成百分比计算,A产品的目标售价为40×(1+35%)=54(元)
(2)若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
加成百分比=〔(投资额×期望的投资报酬率)+固定成本〕÷(产量×单位制造成本)
假设某公司投资1 000 000元,每年产销A产品50 000件,其单位变动成本25元,固定性制造费用750 000元,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每年500 000元。
若该公司期望获得的报酬率为20%,则采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其加成百分比计算如下:
加成百分比=[(1 000 000×20%)+(750 000+500 000)]÷(50 000×25)=116%
按此加成百分比计算,A产品的目标售价为25×(1+116%)=54(元)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概述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以全部成本作为定价基础.首先要估计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然后再估计固定费用,并按照预期产量把固定费用分摊到单位产品上去,加上单位变动成本,求出全部成本,最后再全部成本上加上按目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额,即得出价格。
[编辑]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计算公式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按产品单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
大多数企业是按成本利润串来确定所加利润的大小的。
即:
价格=单位成本十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单位成本(l十成本利润率)
产品出厂价格=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单位产品应负担的期间费用+单位销售税金+单位产品销售利润=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单位产品销售利润+出厂价格×(期间费用率+销售税率)
移项得:
产品出厂价格=(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单位产品销售利润)/(1-期间费用率-销售税率)=(单位产品制造成本×(1+成本利润率)/(1-期间费用率-销售税率)
其中,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期间费用率为期间费用与产品销售收人的比率,可以用行业水平,也可以用本企业基期损益表的数据。
销售税金是指产品在销售环节应交纳的消费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但不包括增值税。
销售税率是这些税率之和。
销售利润可以是行业的平均利润,也可以是企业的目标利润。
成本利润率是销售利润与制造成本的比率,即加成比例。
这是成本加成法的关键。
成本加成法定价的优点是:产品价格能保证企业的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得到补偿后还有一定利润,产品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较为稳定,定价方法简便易行。
成本加成法定价的缺点是:忽视了市场供求和竞争因素的影响,忽略了产品寿命周期的变化,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不利于企业参与竞争,容易掩盖企业经营中非正常费用的支出,不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例: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预计单位制造成本为100元,行业平均成本利润率为25%‚销售税率为0.7%,企业基期的期间费用为500 000元,产品销售收人为5 000 000元。
分析:
出厂价格=(元)
由此可见,在产品单位成本一定的条件下,制定产品价格的关键在于确定成本利润率。
不同的产品加成比例不同,企业一般以同类产品的加成比例为参考依据进行加成。
[编辑]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优缺点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企业较常用的定价方法,它有以下优点:
1)计算方法简便易行,资料容易取得。
2)根据完全成本定价,能够保证企业所耗费的全部成本得到补偿,并在正常情况下能获得一定的利润。
3)有利于保持价格的稳定。
当消费者需求量增大时,按此方法定价,产品价格不会提高,而固定的加成,也使企业获得较稳定的利润。
4)同一行业的各企业如果都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只要加成比例接近,所制定的价格也将接近,可以减少或避免价格竞争。
但是,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是典型的生产者导向定价法。
现代市场需求瞬息万变,竞争激烈,产品花色品种日益增多。
只有那些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有可能在市场上站住脚。
因此,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在市场经济中也有其明显不足之处。
l)完全成本加成法忽视了产品需求弹性的变化。
不同的产品在同一时期,同一的产品在不同时期(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同一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其需求弹性都不相同。
因此产品价格在完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固定的加成比例,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要求,缺乏应有的竞争能力。
2)以完全成本作为定价基础缺乏灵活性,在有些情况下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
3)不利于企业降低产品成本。
为了克服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不足之处,企业可按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来确定成本加成比例。
由于成本加成比例确定得恰当与否,价格确定得恰当与否依赖于需求价格弹性估计的准确程度。
这就迫使企业必须密切注视市场,只有通过对市场进行大量的调查,详细地分析,才能估计出较准确的需求价格弹性来,从而制定出正确的产品价格,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增加企业的利润。
[编辑]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与成本加成比例定价法的比较
以需求价格弹性确定成本加成比例的定价方法与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相比的另一优点,是以变动成本为定价基础。
这样可以避免按完全成本定价可能带来的错误决策,变动成本为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
如前例,只要价格不低于单位变动成本10元,就可以为企业增加利润。
以需求价格弹性确定成本加成比例的定价方法还有利于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成本的降低,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在产品价格上掌握主动权,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