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
- 格式:docx
- 大小:18.47 KB
- 文档页数:3
成本加成定价法-----
成本加成定价法就是以单位产品成本为依据,再加上一定比率的加成(利润)来确定产品的价格。
计算公式为:
单价=单位产品成本×(1+成本加成率)
或P=ATC×(1+r)
例:某电视机厂生产2000台彩色电视机,总固定成本为600万元,每台彩电的变动成本为1000元,如想获得25%的成本加成率,则彩电的售价应为多少?
我们可以先求单位产品成本:
单位产品成本=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
6000000+1000=4000元
即ATC=
2000
则单价=4000×(1+25%)=5000元
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关键问题是确定加成率。
为此需综合考虑市场供求状况及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等来确定。
实际中各个企业的成本水平是有差异的,因此,当各企业产品的市场销价大致相同时,成本低的企业就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并且在价格竞争时也会有更大的回旋空间。
成本加成定价法简便易行,对买卖双方来都比较公平。
通常适合于供求稳定且基本平衡的市场。
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以全部成本作为定价基础.首先要估计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然后再估计固定费用,并按照预期产量把固定费用分摊,加上单位变动成本,求出全部成本,最后再全部成本上加上按目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额,即得出价格成本加成定价法(cost-plus pricing)目录1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概述2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计算公式3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优缺点4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与成本加成比例定价法的比较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概述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即: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以全部成本作为定价基础.首先要估计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然后再估计固定费用,并按照预期产量把固定费用分摊到单位产品上去,加上单位变动成本,求出全部成本,最后再全部成本上加上按目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额,即得出价格。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计算公式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按产品单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
大多数企业是按成本利润串来确定所加利润的大小的。
即:价格=单位成本十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单位成本(l十成本利润率)产品出厂价格=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单位产品Ω旱5钠诩浞延茫 ノ幌 鬯敖穑 ノ徊 废 劾 螅降ノ徊 分圃斐杀荆 ノ徊 废 劾 螅 龀Ъ鄹瘛粒ㄆ诩浞延寐剩 鬯奥剩?移项得:产品出厂价格=(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单位产品销售利润)/(1-期间费用率-销售税率)=(单位产品制造成本×(1+成本利润率)/(1-期间费用率-销售税率)其中,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期间费用率为期间费用与产品销售收入的比率,可以用行业水平,也可以用本企业基期损益表的数据。
销售税金是指产品在销售环节应交纳的消费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但不包括增值税。
销售税率是这些税率之和。
销售利润可以是行业的平均利润,也可以是企业的目标利润。
成本利润率是销售利润与制造成本的比率,即加成比例。
这是成本加成法的关键。
成本加成法定价的优点是:产品价格能保证企业的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得到补偿后还有一定利润,产品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较为稳定,定价方法简便易行。
浅谈企业市场营销中的定价方法与价格策略摘要:市场营销学在在现代化历程中经历过多次的理论蜕变和实践转型。
而定价方法与价格策略作为市场营销学中的传统重大课题,其理论内容与实践方法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表现出浓厚的现代性色彩。
这两者最关键的因素都是价格,价格通常是影响交易成败的重要因素,同时又是市场营销组合中最难以确定的因素。
企业定价的目标是促进销售,获取利润。
这要求企业既要考虑成本的补偿,又要考虑消费者对价格的接受能力,从而使定价策略具有买卖双方双向决策的特征。
价格的制定和调整不仅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且对市场竞争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目标及生存发展。
价格是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中最复杂也最灵活的一个因素,是企业确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依据,不管是生产企业还是服务企业,定价方法与价格策略是企业应对竞争、扩大销售的重要手段,是影响企业产品交易成败的关键。
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定价的依据与影响因素、定价方法和价格策略。
关键词:定价依据定价方法价格策略目录一.企业定价依据与影响因素 (1)1。
1市场需求及其变化 (2)1.2市场竞争状况 (2)1。
3政府的干预程度 (2)1.4商品的特点 (2)1。
5 企业自身的状况 (3)二.企业定价方法 (3)2.1 侧重成本的定价方法 (4)2.2。
侧重需求的定价方法 (4)2。
3 侧重竞争的定价方法 (4)2.4 中国的企业定价 (4)2。
5各种定价方法的运用 (5)三.企业价格策略 (5)3.1以顾客心理为导向的价格策略 (6)3。
2以市场实际为导向的价格策略 (6)3。
3 以企业让利为导向的价格策略 (6)结论 (7)参考文献 (7)一.企业定价依据与影响因素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成本是价格的基础,因为没有任何厂商愿意长期以低于平均成本的价格销售,因而企业正确地核算出包括机会成本在内的完全成本,是科学定价的前提和关键。
价格形成及变化是商品经济中最复杂的现象之一,除了价值这个形成价格的基础因素外,现实中企业价格的制定和实现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企业定价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计算公式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企业常用的一种定价策略,它的计算公式可没那么简单哦。
咱先来说说这个公式到底是啥。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的计算公式是:产品价格 = 单位产品完全成本×(1 + 成本加成率)。
这里面的“单位产品完全成本”,就是生产单位产品所发生的所有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等等。
而“成本加成率”呢,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目标利润和市场情况来确定的一个比率。
比如说,有一家生产玩具的企业。
他们生产一个玩具车,直接材料花了 10 元,直接人工 5 元,变动制造费用 3 元,固定制造费用 2 元,那么这个玩具车的单位完全成本就是 10 + 5 + 3 + 2 = 20 元。
假设企业确定的成本加成率是 20%,那这个玩具车的定价就应该是 20 ×(1 + 20%) = 24 元。
这个定价法的好处可不少。
首先,它能让企业把所有的成本都考虑进去,确保不会亏本。
而且,计算起来相对简单,容易操作。
但它也不是完美的。
比如说,如果成本估算不准确,或者市场对价格的敏感度很高,那这个定价可能就不太合适了。
我之前就碰到过这么一家公司,他们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来给新产品定价。
结果呢,因为对市场需求估计不足,成本加成率定得太高,产品价格比竞争对手高了一大截,根本卖不出去。
这可把老板急坏了,赶紧组织团队重新调研市场,调整定价策略。
在实际运用中,要想让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发挥好作用,就得准确核算成本,深入了解市场和竞争对手的情况,还要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成本加成率。
只有这样,才能定出一个既让企业有利润,又能被市场接受的好价格。
总之,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计算公式虽然看起来不复杂,但要真正用好它,还得下一番功夫呢!希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巧妙运用这个方法,让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有个合理又有竞争力的价格。
成本加成定价法公式例子
1. 你知道吗,咱就说成本加成定价法,比如卖烤红薯啊,红薯进价一块钱,咱再加上五毛钱的利润加成,那定价不就得一块五啦!这多简单直接啊。
2. 嘿,像卖衣服也可以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呀!衣服进价 50 块,我想赚 20 块,那可不就得卖 70 块呗,这不就是很清楚嘛。
3. 哎呀呀,成本加成定价法真好用,像卖文具,一支笔成本 3 块,加成 1 块,卖 4 块绝对合理呀!
4. 你想想,开小吃摊也能用这个法呀,做一份煎饼果子成本 4 块,加成 2 块,6 块钱一份就很合适嘛,对不对?
5. 哇塞,成本加成定价法多实用啊,好比卖水果,一斤苹果进价 3 块,加
个 1 块钱利润,4 块钱一斤多好算呀。
6. 哈哈,做蛋糕也不例外呀,蛋糕材料成本 50 块,加成 20 块,卖 70 块
不是理所当然嘛,你说是不是?
7. 哎呀,成本加成定价法无处不在呀,像卖小饰品,一个进价 2 块,加成 5 毛,2 块 5 就卖出去啦。
8. 嘿哟,成本加成定价法连卖花也能用呢,一束花进价 10 块,加上 3 块,13 块卖给那些爱浪漫的人,多棒呀。
9. 反正呀,我觉得成本加成定价法真是简单易懂好操作,在很多生意里都超级适用呢!。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
一、概述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以全部成本作为定价基础。
首先要估计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然后再估计固定费用,并按照预期产量把固定费用分摊到单位产品上去,加上单位变动成本,求出全部成本,最后再全部成本上加上按目标利润率计算的利润额,即得出价格。
二、计算公式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是按产品单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润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
大多数企业是按成本利润串来确定所加利润的大小的。
即:价格=单位成本十单位成本×成本利润率=单位成本(l十成本利润率)
产品出厂价格=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单位产品应负担的期间费用+单位销售税金+单位产品销售利润=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单位产品销售利润+出厂价格×(期间费用率+销售税率)
移项得:
产品出厂价格=(单位产品制造成本+单位产品销售利润)/(1-期间费用率-销售税率)=(单位产品制造成本×(1+成本利润率)/(1-期间费用率-销售税率)
其中,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
期间费用率为期间费用与产品销售收人的比率,可以用行业水平,也可以用本企业基期损益表的数据。
销售税金是指产品在销售环节应交纳的消费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等,但不包括增值税。
销售税率是这些税率之和。
销售利润可以是行业的平均利润,也可以是企业的目标利润。
成本利润率是销售利润与制造成本的比率,即加成比例。
这是成本加成法的关键。
成本加成法定价的优点是:产品价格能保证企业的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得到补偿后还有一定利润,产品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较为稳定,定价方法简便易行。
成本加成法定价的缺点是:忽视了市场供求和竞争因素的影响,忽略了产品寿命周期的变化,缺乏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不利于企业参与竞争,容易掩盖企业经营中非正常费用的支出,不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例: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预计单位制造成本为100元,行业平均成本利润率为25%‚销售税率为0.7%,企业基期的期间费用为500 000元,产品销售收人为5 000 000元。
分析:
出厂价格= (元)
由此可见,在产品单位成本一定的条件下,制定产品价格的关键在于确
定成本利润率。
不同的产品加成比例不同,企业一般以同类产品的加成
比例为参考依据进行加成。
三、优缺点
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企业较常用的定价方法,它有以下优点:
1)计算方法简便易行,资料容易取得。
2)根据完全成本定价,能够保证企业所耗费的全部成本得到补偿,并在正常情况下能获得一定的利润。
3)有利于保持价格的稳定。
当消费者需求量增大时,按此方法定价,产品价格不会提高,而固定的加成,也使企业获得较稳定的利润。
4)同一行业的各企业如果都采用完全成本加成定价,只要加成比例
接近,所制定的价格也将接近,可以减少或避免价格竞争。
但是,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是典型的生产者导向定价法。
现代市场
需求瞬息万变,竞争激烈,产品花色品种日益增多。
只有那些以消费者
为中心,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才有可能在市场上站住脚。
因此,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在市场经济中也有其明显不足之处。
l)完全成本加成法忽视了产品需求弹性的变化。
不同的产品在同一
时期,同一的产品在不同时期(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同一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其需求弹性都不相同。
因此产品价格在完全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固定的加成比例,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要求,缺乏应有的竞
争能力。
2)以完全成本作为定价基础缺乏灵活性,在有些情况下容易做出错
误的决策。
3)不利于企业降低产品成本。
为了克服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不足之处,企业可按产品的需求价
格弹性的大小来确定成本加成比例。
由于成本加成比例确定得恰当与否,价格确定得恰当与否依赖于需求价格弹性估计的准确程度。
这就迫使企
业必须密切注视市场,只有通过对市场进行大量的调查,详细地分析,才能估计出较准确的需求价格弹性来,从而制定出正确的产品价格,增
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增加企业的利润。
四、完全成本加成定价与成本加成比例定价法的比较
以需求价格弹性确定成本加成比例的定价方法与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相比的另一优点,是以变动成本为定价基础。
这样可以避免按完全成本定价可能带来的错误决策,变动成本为价格的最低经济界限。
如前例,只要价格不低于单位变
动成本10元,就可以为企业增加利润。
以需求价格弹性确定成本加成比例的定价方法还有利于企业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成本的降低,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在产品价格上掌握主动权,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